(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全册教案(共23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全册教案(共2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全册教案(共23页).doc(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四年级科学教案第一单元 骨骼与肌肉课 题1、骨骼教学目标过程和方法: 能通过触摸感觉到皮肤下的骨头; 能够把骨与整个骨骼相联系,完成骨骼拼图; 能够通过观察图片推测骨骼作用;科学知识: 知道骨头存在于皮肤下的肌肉内;懂得人的骨骼是由206块骨构成的骨的总和;知道手骨由27块骨构成;懂得骨骼有运动、支撑和保护的作用;知道骨的骨干里有骨髓和血管;知道骨的物理特点和生物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产生从外表探究内部物质的意识;愿意把不同物体上的同种物质进行比较;形成实事求是记录和表达的习惯。教学重难点懂得骨骼的作用及物理和生理特点。教学准备动物的骨头、骨架模型课时安排1课时教
2、 学 过 程教学环节师 生 互 动效果简析一、导入1、我们平时吃鱼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被卡到,你知道卡在我们喉咙中的时鱼的什么吗?二、建立骨骼概念1、 在于的身体里面我们能够找到骨头,那么在我们的身体里面也有骨头吗?2、 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告诉大家你找到的是什么样的?3、 你能形容一下你摸到的身体里面的骨头是哪个部分的?有多少呢?4、 你知道我们人的身体里面总共有多少块骨头吗?(它们在身体里面组成了身体的支架骨骼)5、 你能把活动记录上的人体各个部分骨骼拼成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吗?6、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可以通过X光片来看见骨骼,通过书上的这幅图,你看到了人的手由多少块骨头组成?三、认识骨骼作用
3、1、在人的身体当中有206块骨头,这些骨头都是一模一样的吗?2、这些骨头的外形不同也决定了它们不同的作用,你知道这些骨头的作用分别是什么吗?学生上台来制模型举例说。四、认识骨的构造1、很多动物和人是一样的,身体里面也具有骨骼,你们在平时吃一些肉类的时候注意观察过吗?说说看。2、出示一块鸡腿骨,你们见过这样的这样的动物骨头吗?你能猜到这是动物那个部分的吗?这种骨头在动物的身体里面起到什么作用呢?3、你们知道骨头的里面是什么吗?猜猜看。4、学生解剖观察5、通过实验你看到了什么?6、你能给同学们来讲解一下吗?7、通过阅读课本第4页的知识,你发现有些骨头还有什么作用? 课 题2、关节教学目标过程和方法
4、: 能够通过活动身体找出关节的位置; 能够在固定关节的情况下发现关节的活动方式和一些作用;科学知识:知道人体上一些关节的位置;了解关节的多种活动方式;知道可以用模型来表示关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借助物体研究现象的意识;愿意将各种关节活动进行比较;愿意用建议模型来反映事物。教学重难点能够在固定关节情况下发现关节的活动方式和一些作用教学准备木棍、夹板、胶带或绳子课时安排1课时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师 生 互 动效果简析一、导入1、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人的身体内共有206块骨头组成,那么你知道这206块骨头是怎样组成一个整体的?2、 骨头与骨头之间相互连接的地方叫做什么呢?二、认识关节功能7、 动
5、动你的身体,找一找你的身体中哪些地方有关节?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关节的?8、 是不是在身体里面的所用的关节都可以活动呢?9、 你能在书上第5页的图中把可以活动的关节用圆圈圈出来吗?10、 如果没有了这些关节会怎么样呢?请同学来做一个小游戏(书本P5页)11、 学生活动12、 汇报:通过作这样的游戏你有什么体会?13、 你能告诉大家关节有什么样的重要作用吗?14、 运动一下你的各个关节,找一找这些关节它们的运动方式都一样吗?有哪些不一样?(学生示范讲解)15、 阅读课本第6页的资料。10、此之外关节还具有什么样的作用呢?我们来做一个小试验。当你从高出跳下的时候,在落地的一瞬间哪些关节在活动?落地后身
6、体是什么样的姿态?为什么会这样?说明了什么?(腿部弯曲/关节在起缓冲的作用)课 题3、肌肉教学目标过程和方法:能通过触摸体验肌肉的存在与质地;能够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手臂活动模型和膝关节活动模型;能够按要求操作,感觉肌肉的收缩与舒张;能够通过观察图文理解肌肉影响骨运动的方法。科学知识:知道提供骨骼运动的力量来自于肌肉的收缩;知道骨骼肌是成对存在一起工作的;理解人体处于安静状态下的一些肌肉运动;知道人体肌肉共有600多块,重量占人体的40%;初步懂得人体运动的机体原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获取认识需要进行时间的体会;体会到模型在科学研究重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外表静止的物体其内部也在运动。教学重难
7、点能够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手臂活动模型和膝关节活动模型;能够通过观察图文理解肌肉影响骨运动的方法教学准备木棍、木片、软管、气球皮课时安排1课时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师 生 互 动效果简析一、导入3、 我们的身体是依靠骨骼支撑起来的,骨骼维持我们站立和运动?但是光靠骨骼,一个空骷髅架能不能运动起来呢?4、 还缺少什么?5、 你认为为什么有了肌肉就能够让骨骼活动起来?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和学习肌肉。二、认识肌肉功能16、 找一找,在你们身上哪里的肌肉最多哪里的肌肉最少?17、 哪些地方的肌肉比较多,哪些地方的肌肉比较少呢?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意识到经常运动的部位肌肉是比较多的)18、 肌肉是如何来帮助
8、骨骼进行运动的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三、制作手臂活动模型1、 通过刚才的学习,请你根据手臂的结构制作一个模型来模拟手臂的能动。2、 出示材料,先请学生解释一下个部分材料用来表示什么部分。3、 学生制作。4、 学生展示,评价。课 题4、骨骼、肌肉的保健教学目标过程和方法:能够针对运动方式说出他们对身体的好处教学重难点知道体育运动可以强健骨骼和肌肉;了解不同运动对身体的锻炼效果不同教学准备课时安排1课时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师 生 互 动效果简析一、导入6、 平时你最喜欢的运动是什么?为什么你喜欢这项运动?二、认识锻炼的作用1、从你喜欢的运动说说运动可以为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第二单元 养蚕课 题1
9、、我们来养蚕教学目标探究过程和方法: 提出有关养蚕的问题;科学知识: 知道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知道蚕卵能孵出幼虫,刚出壳的小蚕叫蚁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领略生命的神奇与伟大; 关注生命、亲近生命、珍爱生命。教学重难点掌握养蚕的方法。教学准备师生准备:蚕卵、蚁蚕、放大镜、羽毛或干毛笔、投影仪。 学生准备:纸盒。课时安排1课时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师 生 互 动效果简析一、导入出示丝绸。师问:“你们知道织丝绸的丝是怎么来的吗?蚕是怎样的一种小动物,它又是怎样吐丝的呢?你们想亲自养蚕,亲眼观察它吐丝,最后再亲手抽丝吗?” 板书课题二、自主学习1、出示蚕卵。师:“请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
10、(蚕卵)关于蚕你知道些什么?”2、讨论“关于养蚕我们知道些什么”、“有哪些问题需要研究”3、观察蚕卵,说一说蚕卵是怎样的。 让学生仔细观察蚕卵的大小、颜色、形状,用语言描述出来。注意提醒学生:静态的蚕卵也是有生命的,要轻拿轻放,小心呵护。4、观察蚁蚕,说一说蚁蚕是什么样的。5、讨论:“用哪些方法来记录蚕宝宝的成长过程?” (用画像、拍照、录像、文字记录等方法。)三、课外拓展让学生在家继续观察蚕宝宝的一举一动,并做好记录。课 题2、给蚕宝宝记日记教学目标过程和方法:学会养蚕;能够较长时间观察、描述蚕的生长和变化;教学重难点能做好养蚕的观察记录。教学准备师生准备:蚕卵、蚁蚕、放大镜、羽毛或干毛笔、
11、投影仪。 学生准备:纸盒。课时安排1课时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师 生 互 动效果简析一、导入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蚕卵和蚁蚕,今天我们来给大家颁发领养证和蚕宝宝,在这段时间里看哪个同学养的蚕宝宝最长、最重、最健壮;谁的蚕茧最大、最重、最白。但我们不要忘记给自己的蚕宝宝写上成长记录,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观察日记的写法。” 板书课题二、自主学习1、阅读P20上的文字。2、自主探究的问题。3、小结:评价学生写的观察日记。三、课外拓展让学生在家继续观察蚕宝宝的一举一动,并写好观察日记。课 题 3、我们来抽丝教学目标探究过程和方法: 通过多种方法了解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 学习抽丝; 测量出一根丝的长度。科
12、学知识: 知道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及对人类服饰业的贡献; 学会缫丝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感受生命创造的奇迹; 为祖国灿烂的古代蚕丝业文明而自豪。教学重难点掌握抽丝的方法。教学准备师生准备:有关我国养蚕历史的电教片;炊、小锅、小苏打、缠线板。学生准备:缠线板、直尺。课时安排1课时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师 生 互 动效果简析一、导入出示一些真丝织物。师:“这些织物是用什么做的呢?我国养蚕业抽丝的历史悠久,对人类服饰业作出重要的贡献。同学们,你们来汇报一下查找到的有关资料。”二、自主学习1、指导学生看P25的文字。2、大家来抽丝,看谁抽的丝最长。在蚕结茧后六、七天挑一部分进行抽丝。(1)让
13、学生先预测抽出的丝有多长。(2)抽丝的方法:A、把蚕茧表面的乱丝摘掉。B、把蚕茧放在开水中浸泡。C、用毛刷搅动,把蚕丝的头儿找到。(3)量一量一根丝到底有多长。3、小结:通过学习抽丝你有什么体会?你还想知道些什么?三、课外拓展整理好养蚕的资料和一些记录,下节课进行经验交流。课 题4、养蚕经验交流会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再讨论种交流蚕一生变化的信息;能通过图画和文字整理、表达、交流观察结果。教学重难点能概括蚕的一生四种变态。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蚕及其他昆虫的资料。学生准备:各种形式的观察记录。课时安排1课时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师 生 互 动效果简析一、导入师:“我们的小蚕在你们的精心喂养下
14、,慢慢长大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总结一下自己的养蚕经验,好吗?”二、交流、总结:一、交流“蚕的一生经过了哪些变化”。二、比较蚕蛾与蝴蝶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形成昆虫概念。三、小结四、课后拓展了解蝴蝶的有关资料。 第三单元 物体的运动第一课 一切都在运动中课程标准:1. 能定性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前后、左右、远近等),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2 能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并能用简单的图表或 图形来表示距离与时间的关系3 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教学目的: 1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2知道选择不同的参
15、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目的集中话题教师出示书上的图片:你们观察这副图,你觉得哪些物体在运动?你怎么知道他们在运动?学生回答:鸭子、汽车、自行车等等。教师在这里最好能让学生用贴切的词汇来形容这些运动的物体是怎样运动的。这里要让学生从生活中去回顾什么是运动,了解学生心中运动的概念是什么?同时要让学生说出他们心里的运动判断标准。探索和调查教师:大家刚才说得都非常好,给学生看一段汽车在行驶的录象。看完后让学生讨论:坐在缓慢行驶的汽车上,怎么知道汽车是否在前进。?吗?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到世界上没有绝对不运动的物体。教师提问:原处的大树在运动吗?你的根
16、据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提问:你们的参照物是什么?教师提问,如果给你们机会到宇宙中去,你还能看见这课树的话,你觉得它是在运动吗?学生回答:在运动因为地球本身在转动。教师:你有什么想法?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这个问题可能会有些难度,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回顾和解释请学生回去讨论为什么要选择参照物才能判断是否运动?并举出例子。第二课 :运动的快慢。课程标准:1 能定性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前后、左右、远近等),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教学目的:1 会测量走路的速度。2 能给各种物体运动的速度排序。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目的集中话题教师出示
17、书上的图片:提问:你们觉得他们四个谁运动得更快呢?学生回答:(这里不需要学生回答的很标准,只要有运动的快慢的概念就可以了)探索和调查教师:你们所说的运动的快慢是指什么呢?让学生先来自己说说运动快慢的定义。回顾和解释想办法证明月亮也在运动。第三课 运动的方式课程标准:能定性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前后、左右、远近等),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能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并能用简单的图表或 图形来表示距离与时间的关系。 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1 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式。2 会描述分析同一个物体运动时,同时
18、具备的几种运动方式。 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目的集中话题 一、由玩入境,初步感知物体的运动方式1教师(出示纸风车):谁会玩这个小风车?2学生上讲台演示风车的玩法。3让学生将自带的玩具在小组内相互交换着玩一玩,看看哪些玩具会运动?怎样运动的?4学生汇报自己玩玩具的情况,初步感知物体的运动方式。科学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儿童认知的特点、水平出发,从儿童的已有经验出发来组织教学。探索和调查 教师:刚才玩的是玩具,小朋友们有了不少发现,老师这还有几种简单的材料(出示小木块、钢尺、橡皮筋、纸风车、单摆装置),你们想不想玩?学生的情绪被调动后,教师让学生小组交换一下意见,选择你们最感兴趣的几种材料来研究
19、。板书:木 块 移动 纸风车 转动 钢尺、橡皮筋 振动 单摆 摆动 6学生小组讨论:比较钢尺、橡皮筋和荡秋千的运动方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三、实践应用,判断物体的运动方式1学生看课本第33页的图,了解这些物体包含有哪些运动方式。2学生组内交流各自想法。3学生汇报小组交流情况,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小结。火车的运动方式是移动加转动;水轮的旋转运动,锯木头的往复运动,跷跷板是往复运动,转椅是转动。教师和学生一起来分析比较复杂的运动方式:教师让学生看书,并讨论。学生开始看书并开始进行讨论,学生在讨论十教师可以不进行知道,让学生大胆的发言。教师总结:易拉罐在直线运动的过程中还有自身的转动;竹蜻蜓在转动
20、中还需要直线上升(或下降);老鹰在空中时而盘旋、时而向下滑翔。飞碟还有直线运动和转动。回顾和解释教师:今天我们研究了物体的运动方式,你们发现了很多,可是研究只局限于课堂内,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物体在运动着,希望小朋友在课外继续研究。第四课 小车的运动课程标准:能定性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前后、左右、远近等),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能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并能用简单的图表或 图形来表示距离与时间的关系。 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1 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2 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 小学 四年级 科学 下册 教学 设计 教案 23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