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化学基础知识(共3页).doc
《医用化学基础知识(共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用化学基础知识(共3页).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医用化学基础复习题第一章 溶液和胶体一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体系,称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称分散相,容纳分散相的物质,称分散介质。产生渗透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由于半透膜具有只允许溶剂分子通过而不允许其他物质分子通过的特性,当用半透膜将溶剂与溶液隔开时,溶剂分子可向膜两侧自由渗透,而溶质分子通不过半透膜。这时单位体积内溶剂分子数目多的溶剂将有较多的溶剂分子进入溶液,而溶液中只有较少数目的溶剂分子进入溶剂一侧。综合作用的结果是造成溶剂分子进入溶液。等渗以正常人血浆的渗透压280320mmolL-1为标准,低于280 mmolL-1为低渗溶液;高于320 mmolL-
2、1的为高渗溶液。医学常识:外科消毒用的乙醇浓度是75%?因为含有甲醇,工业酒精为什么不能做饮用酒?血糖通常指血液中的是葡萄糖?机体溶胀能力下降是老年人产生很多皱纹及血管硬化的原因之一;生物标本防腐剂“福尔马林”的成分为40%甲醛水溶液;溶液的渗透压是溶液的性质,不是半透膜存在时才存在;临床上常用的等渗溶液有9gL-1NaCl,50gL-1葡萄糖,9gL-1乳酸钠,12.5gL-1NaHCO3等等。3临床上大量输液的基本原则是应用等渗溶液。溶血是指红细胞(红血球)因各种原因造成细胞膜破裂,细胞内容物溶出的现象。引起溶血的原因之一是渗透压的问题。解释:临床为病人大量输液时,为什么要用等渗溶液? 答
3、:血液具有一定的渗透浓度,但在血液中注入大量的低渗溶液时,稀释了血液,使其渗透浓度大大下降,这时血液中的水分子将会通过细胞膜向红细胞内渗透,而使血红细胞膨胀,甚至破裂;反之,若向血液中注入大量的高渗溶液时,将使血液渗透浓度大大升高,这时红细胞内液的水分子又将会通过细胞膜向血液中渗透。上述两种情况,严重时都可危及生命,所以临床为病人大量输液时,应该用等渗溶液。第二章化学热力学与化学动力学基础1一些基本概念:基元反应(元反应):一步可以完成的化学反应。催化剂:那些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在反应前后本身的组成、质量和化学性质基本保持不变的物质。不同的反应具有不同的活化能。反应的活化能越大,则在指定温
4、度下活化分子数越少,反应就越慢。有效碰撞理论认为,增加反应物浓度使反应速度加快的原因是碰撞次数增多,从而有效碰撞数增多。2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和影响因素。化学平衡:正、逆反应的反应速率相等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反应体系中物质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而不是反应物与产物浓度相等。3浓度、压力、温度对化学平衡有影响。增加反应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u 可逆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是温度的函数,平衡常数数值只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不随浓度、压力变化。u 催化剂不会使化学平衡移动,也不能增加化学平衡常数的数值。第三章 电解质溶液1.
5、 一些基本概念:能给出质子的物质叫酸。如:NH4+, HAc,H2PO4-,HCl等;能与质子结合的物质叫碱,如:NH3, ,H2PO4-,Cl等。既能给出质子,又能结合质子的物质叫两性物质,如HPO43-,H2O,HCO3-。H2O的共轭碱是OH- ,共轭酸H3O-; HCO3-的共轭碱是CO32- ,共轭酸是H2CO3。 会计算一元弱酸(弱碱)溶液的H+、OH-和pH值。如已知NH3H2O的Kb,计算0.10 molL-1氨水的PH值;或已知醋酸的Ka计算0.10 molL-1醋酸的PH值。(以教材3-4为例)一元弱酸H+计算公式:H+ = 一元弱碱OH-计算公式: OH- = pH=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用 化学 基础知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