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山河自古有乖分-详解(共3页).doc





《书愤-山河自古有乖分-详解(共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愤-山河自古有乖分-详解(共3页).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陆游的书愤同题诗共有五首,均为七言律诗。一般把“早岁那知世事艰”单列,说到陆游的书愤就是指这一首,而把作于宋宁宗三年(1197)春天的组诗“白发萧萧卧泽中”和“镜里流年两鬓残”称为书愤二首。其他两首则作为一般诗作收入有关选本。也就说,把他五首书愤按知名度排个序的话,“早岁那知世事艰”排第一,之后是书愤二首“白发萧萧卧泽中”和“镜里流年两鬓残”,第三才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山河自古有乖分”和“清汴逶迤贯旧京”。其创作年代一般认为是他隐居山阴时的淳熙十三年(1186)春天。陆游传世的诗词据说是9362首,这样的同题诗在陆游的诗作中很常见,比如我们知道陆游还有著名的示儿诗,但
2、你可能不知道他的同题示儿诗共有七首,我们所熟知的绝笔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只是其中一首而已。所以,陆游诗词研究者只能把这五首书愤诗按押韵的不同来区分。我们把这五首诗都列出来,稍加对比,均为平声韵。书愤押删韵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押东韵白发萧萧卧泽中,秪凭天地鉴孤忠。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书愤押寒韵镜里流年两鬓残,寸心自许尚如丹。衰迟罢试戎衣窄,悲愤犹争宝剑寒。远戍十年临的博,壮图万里战皋兰。关河自古无穷事,谁料
3、如今袖手看!书愤押文韵山河自古有乖分,京洛腥膻实未闻。剧盗曾从宗父命,遗民犹望岳家军。上天悔祸终平虏,公道何人肯散群?白首自知疏报国,尚凭精意祝炉熏。书愤押庚韵清汴逶迤贯旧京,宫墙春草几番生。剖心莫写孤臣愤,抉眼终看此虏平。天地固将容小丑,犬羊自惯渎齐盟。蓬窗老抱横行路,未敢随人说弭兵。陆游年轻时就以慷慨报国为己任,把消灭入侵的敌人、收复沦陷的国土当作人生第一要旨,但是他的抗敌理想屡屡受挫。于是,他的大量诗歌既表现了昂扬的斗志,也倾诉了深沉的悲愤之情,抒发慷慨激昂的报国热情和壮志未酬的悲愤。这种情绪一直延续到晚年,同题书愤诗就是这类作品的典型代表,抒写诗人一心报国却壮志难酬,昂扬豪壮中带着苍凉
4、悲怆,既是诗人个人的遭遇,也是民族命运的缩影。一般来说,根据诗的内容,五首同题诗各有各的情感抒发侧重点。第一首“早岁那知世事艰”,写诗人曾经满腔的热忱和抱负,随着时间的流逝依然不减,可是没有机会被人垂青,得不到施展的合适时机,在南宋偏安一隅和不思进取的心态下,诗人的报国热情被残酷的现实浇了个透心凉。第二首“白发萧萧卧泽中”,诗人以牧羊的苏武和坚守孤城的张巡为榜样,写天下那么多忠良都在为国为民,抗击外侮。时光的流逝,曾经的上林苑长满野草,洛阳的皇宫也残破不堪,但不变的是为国为民的情怀,虽死不改。第三首“镜里流年两鬓残”,写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国家如今正是多灾多难的时候,到处都是战乱,
5、百姓流离失所,社会秩序混乱,我虽然年老但还能像年轻时那样不远万里为国抗击外敌,不希望在这纷乱之时却只能当一个看客。第四首“山河自古有乖分”,写我一心一意只为报效国家,抗金为民,收复中原失陷的大好河山,想起了宗泽、岳飞等抗金名将,那时候多么的意气风发,何等的豪情壮志,而如今诗人我年事已高,报国的心思只能是想想而已。第五首“清汴逶迤贯旧京”,汴京的城墙和宫殿因为君臣南渡和金人的肆掠已经残破不堪,长满野草,祖宗社稷也已经埋没,难道只有我一个人感到愤慨和耻辱吗?煌煌中华,难道没有人能扛起复兴大宋的旗帜吗?可能战事一起又会有很多的苦难吧!下面我们来赏析这首书愤。书愤:书写自己的愤恨之情。书:写。这种愤恨
6、既包括对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不事收复的愤恨,也有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的激愤,更多的是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自己一生“报国欲死无战场”的遗恨。首联:山河自古有乖分,京洛腥膻实未闻。乖分:分裂、分离;乖,不和谐。陶渊明与殷晋安别:“语默自殊势,亦知当乖分。”(仕隐地位自不同,我知道早晚要分离)京洛:本为专用名词,原意为“京城”,因洛阳从开始频繁作为都城,历十三代都会,后代多有沿用。 后世则用“京洛”泛指。这里应该是指宋代旧都汴京。腥膻:本来是指“又腥又膻的气味”。但“腥”和“膻”是不一样的。“腥”是指鱼虾等水产品散发出的难闻的气味。而“膻”是羊肉的气味。“腥膻”组合起来,就是“
7、又腥又膻的气味”。也可以代指肉食,如:不近腥膻。比喻为丑恶污浊的事物。因为北方少数民族多食膻味较重的羊肉,引申为代指外来的入侵者,是借代,含憎恶、蔑视的意思,如:扫荡腥膻。那么,这一联的意思是山河土地自古以来有分裂或分离,这是很正常的,但一个国家的都城被外族入侵却是实所未闻的屈辱!运用衬托法,突出金兵入侵北宋都城的野蛮行径为世所罕见,令人发指。 “京洛腥膻实未闻”一句,包含着诗人对金兵野蛮入侵,生灵惨遭荼毒的悲愤之情。起句即极写“愤”,对金兵入侵的“愤慨”。颔联:剧盗曾从宗父命,遗民犹望岳家军。原诗在这一联下有一句自注:宗泽守东都,巨盗来归百万,号宗爷。岳家军盖绍兴初语。1127年,宋高宗赵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书愤 山河 自古 有乖分 详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