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渠系规划设计(共5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灌溉渠系规划设计(共51页).doc(5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目 录专心-专注-专业灌溉渠系规划设计1.1灌溉渠系规划布置1.1.1灌溉渠系的组成及渠道分级灌溉渠系一般由取水枢纽(或称渠首工程)、灌溉渠道、渠系建筑物和田间工程四部分组成。其主要作用是把从水源引取的灌溉水输送到田间,适时适量地满足作物需水要求,促进“两高一优”农业的发展。很多灌区既有灌溉任务也有排水要求,在修建灌溉渠系的同时,必须修建相应的排水系统,灌排统一规划,如图4-1所示。1、灌溉渠道一般分为干、支、斗、农四级(1)干、支渠主要起输水作用,称为输水渠道;(2)斗、农渠主要起配水作用,称为配水渠道。2、渠道级数的多少主要根据灌区面积大小和地形条件而定(1)灌区
2、面积大,地形复杂时可增设总干渠、分干渠等;(2)灌区面积小,地形平坦或呈狭长形时,可采用干、斗、农三级渠道,甚至干、农两级。(3)农渠以下的毛渠、输水沟、灌水沟、畦等属田间工程,主要起灌水作用。渠系上的各种配套建筑物主要起分水、输水、量水、泄水等作用。1.1.2渠系规划布置原则1、沿高地布置,力求控制最大的灌溉面积对控制范围内局部高地,不易实现自流灌溉或需增加较多工程量时,可考虑提水灌溉或改种耐旱作物等方式予以解决。2、力求经济合理上下级渠道尽可能垂直布置,渠线宜短直;尽量少占耕地,并避免穿越村庄,尽量少拆或不拆房屋及其它建筑物;尽量避免与河流、道路相交;要充分利用灌区内原有的水利工程设施,以
3、降低工程造价;建筑物尽量联合修建,形成枢纽。 图1 灌溉排水系统组成示意图3、保证工程安全渠线应尽量避开险工险段和深挖、高填,以求渠床稳定、施工方便、输水安全。4、灌排统一规划一般应做到灌有渠,排有沟,灌排分开,自成体系。应尽量保持原有排水系统,不打乱自然排水流向,保证排水通畅。5、便于管理和工程维护渠系布置应兼顾行政区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每个乡、村应有独立的配水口或单独使用一条渠道,以便于用水管理与工程维护。6、要考虑综合利用在满足灌溉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其它部门用水要求,做到一水多用。比如在水位落差较大的地方,可结合发展小型水力发电或水力加工等。7、积极开源节流,充分利用当地水土资源有条件
4、的灌区应建立“长藤结瓜”式灌溉系统,以发挥当地塘坝的调蓄作用,提高当地塘坝的灌溉标准,同时也可有效地扩大灌溉水源,增加灌溉面积。1.1.3干、支渠的规划布置1、干、支渠规划布置要点(1)合理确定渠线在灌溉水源和灌区范围确定后,干、支渠的走向主要取决于地形条件。根据地形条件合理选择渠线是干、支渠道规划布置的要点之一。渠线的选择必须恰当,既要尽可能控制最大的自流灌溉面积,又不应为灌溉局部高地而使渠道位置定得过高,以免加大工程量、增加工程投资、造成施工和管理困难。因此,在规划布置时,应正确划分适宜灌溉的范围,合理确定自灌区和提水灌区的界限,对于局部高地可提水灌溉或弃而不灌,不能因此而抬高渠道高程,增
5、加工程造价。(2)解决好灌区排水在规划布置干、支渠时,必须充分考虑灌区的排水要求以及排水系统的合理布局,灌排统一规划布置。一般情况下,对于易涝、易渍、易碱的平原地区,首先应考虑和满足排水要求,要以天然河沟为基础先布置排水沟道,再以排水系统为基础布置灌溉渠道。在布置干、支渠渠道时,不应打乱灌区的原有排水系统和切断天然河沟的排水出路,尽量避免和排水沟道交叉。(3)合理穿越障碍山丘区渠道布置时,经常会遇到河、溪、沟、谷、冲、岗等天然地形障碍和不利的地质条件,必须认真研究,合理解决。通常的做法是:“浅沟环山行,深谷直线过,跨谷寻窄浅,穿岗求单薄”。渠道过河沟有四种方案:绕行、填方、渡槽、倒虹吸。一般情
6、况下:1)河沟开阔平缓,可随弯就弯,绕沟而行;2)河沟窄浅,可修渡槽;3)河沟宽深宜修倒虹吸;4)河沟流量较小,则可修填方渠道,渠下埋设涵管。环山沟绕行,渠线长,水头损失大,但减少了交叉建筑物,避免了深挖高填,施工比较方便。直线穿行,渠线短,水头损失小,但增加了建筑物,施工比较复杂。因此,需根据具体情况,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选取最优穿越方式。渠道遇到岗丘也有环山绕行、深挖切岗和打隧洞等三种方案。若绕行和深挖工程量差不多,宜深挖直线通过,因为直线通过渠线短,水头损失小,控制灌溉面积大;若挖方段岩层破碎,输水损失大,管理维修困难,宜绕行。渠道在行进中可能会遇到地质断层、破碎带和强风化带等不利地质条件
7、,为减少输水损失,保证渠道安全,对这类地质障碍一般能绕就绕,尽量避开,迫不得已时,需清基(针对破碎带或强风化带)或灌浆(针对断层)处理。上述各种方案中,在进行方案比较时,除考虑工程量大小外,还应考虑水头和水量损失、工程安全、施工和管理难易等因素。(4)做好渠道防洪山丘型灌区的干渠多盘山修建,这些干渠的上侧有大片的坡面面积,遇有暴雨,大量的坡面径流和河沟中的洪水便会夺渠而入,冲毁渠道和建筑物,淹没大片农田。因此,必须给暴雨洪水以出路,解决好渠道防洪问题。主要措施有:1)小水入渠。当山洪流量较小时,可让洪水入渠,用干渠作临时撇洪渠,在干渠的适当位置设置泄洪闸或溢洪侧堰,将洪水就近泄入排水沟道。2)
8、开挖撇洪沟。若山洪流量较大,可在干渠的上侧开挖撤洪沟,用以拦截坡面径流,并输送至泄洪闸处排入天然河沟。3)修建立体交叉建筑物。凡渠道跨越天然河沟,均应设置立体交叉排洪建筑物,确保洪水畅通。渠道与河沟相交,若河沟中洪水流量较小,且渠底高程高于河沟中最高洪水位时,可在河沟中修建填方渠道,用以输送渠水,其下埋设排洪涵洞,用以排除河沟中的洪水;若渠道的设计水面线低于河底的最大冲刷线,可在河沟底部修建输水涵洞,以输送渠水,而河沟中的洪水仍从原河沟排走。(5)力求经济,确保安全干渠布置应力求经济,确保安全。渠线宜短直,尽量少转弯,需要转弯时,土渠的弯道曲率半径应大于该弯道段水面宽度的5倍,受条件限制不能满
9、足要求时,应采取防护措施,石渠或刚性衬砌渠道的弯道曲率半径可适当减小,但不应小于水面宽度的2.5倍。尽量避免自同一枢纽或分水口引出平行且距离很近的渠道;尽可能使渠道半挖半填或挖填方接近平衡,盘山渠道应布置在地基坚固、不易崩坍的地段;不要布置在坡度过陡、土质疏松、岩层破碎的山坡上,而且应使水面线以下为挖方;尽量避免和岗丘、洼地、山溪、河沟、道路、村庄等相交,力求建筑物最少等。2、干、支渠规划布置方式干、支渠的布置形式主要取决于地形条件,一般可分为山丘区和平原区两种类型。(1)山丘型灌区丘陵山区地形复杂,地面起伏大,坡度陡,农田分散,河、溪、沟、谷、岗、冲纵横交错,农田分散,土壤贫瘠,地高水低,引
10、水困难,河流源短流急,洪枯水量变化大。这类地区主要是水源不足或分配不均,干旱问题较为突出。因此,充分利用各种水源,建立以蓄为主,蓄引提结合,以小型为基础,大型为骨干,大中小联合运用的“长藤结瓜”式灌溉系统,是这类地区一种较为合理的灌溉系统。山丘型灌区的骨干渠道多环山布置,一般位置较高,渠线较长,渠道弯曲,深挖方和高填方多,渠系上建筑物多,工程量大。干渠土石方常占全灌区渠道工程量的60%以上。暴雨季节,山洪入侵渠道,易发生坍塌决口,威胁附近的农田和村庄的安全。山丘区塘坝和小型水库较多,有利于拦蓄洪水及当地径流。因此,山丘型灌区渠系规划布置时应充分利用有利的地形条件,恰当地选择渠线,合理地穿越障碍
11、,并需做好渠道防洪,力求经济合理和工程安全。山丘区干、支渠的布置,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1)干渠沿等高线布置。灌区多位于分水岭与山溪或河流之间,呈狭长形,等高线大致与河流平行,向一面倾斜,灌区上游地形较陡,地面狭窄,下游地势平坦,地面开阔,多呈扇形。干渠沿灌区的上部边缘布置,大致与地面等高线平行,支渠从干渠一侧引出,如图4-2中的南干渠。这种布置形式的特点是:干渠渠线长,渠底比较平缓,水头损失小,控制面积大,结合开挖山坡截水沟修筑渠堤,拦截坡面径流,防止水土流失。但在山坡上干渠不能布置得过高,以免跨越山沟多,交叉建筑物多,土石方量大,易受山洪威胁。2)干渠垂直于等高线布置。灌区地形中间高两侧低,
12、呈脊背形,耕地位于分水岭两侧。干渠沿岗脊线布置,大致与等高线垂直,支渠自干渠两侧分出,双向控制灌溉,如图4-2中的北干渠。这种布置形式的特点是:干渠沿岗脊线布置,渠底比降可能较大,渠水流速快,渠道断面小,土石方量少,与河沟交叉少,建筑物少,但因渠道比降大,水头降落快,控制面积小,渠道易被冲刷,衔接建筑物较多。 图2 山丘灌区干、支渠布置示意图(2)平原型灌区平原型灌区大多位于河流的中、下游,地形比较平坦开阔,耕地集中。由于灌区内自然条件和洪、涝、旱、渍、碱等灾害程度的不同,灌溉渠系的布置形式也有所不同。1)山前平原灌区。此类灌区一般靠近山麓,地势较高,排水条件较好,涝、渍威胁并不严重,干旱问题
13、比较突出。如果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水质良好,而地下水资源相对较少时,应着重利用地表水资源,发展渠灌;如果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时,可实行井渠结合,以井补渠或井渠双灌。图3 平原型灌区干支渠布置示意图这类灌区干渠多沿山麓布置,方向大致与等高线平行,支渠与干渠垂直或斜交,具体布置形式视地形情况而定,如图4-3(a)所示。这类灌区地形基本呈一面坡,在上部与山麓相接处有坡面径流汇入,需要考虑撇洪沟排洪;在下部与河流相接处地下水位较高,需要考虑建立排水系统以控制地下水位,防止涝、渍灾害发生。2)冲积平原灌区。此类灌区一般位于河流中、下游,地面坡度较小,地下水位较高,涝、渍、碱威胁并存。因此,在建立灌溉
14、系统的同时,应考虑排水系统的布置,实行灌、排分开,各成体系。干渠多沿河流岸旁高地布置,方向大致与河流平行,与等高线垂直或斜交,支渠与其成直角或锐角布置,如图4-3(b)所示。1.1.4斗、农渠规划布置斗、农渠的主要任务是向各用水单位分配水量,较之干、支渠数量多、分布广,且又要深入田间。因此,斗、农渠的规则更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合理布置。斗、农渠的规划是在干支渠规划布置的基础上进行的。斗渠宜垂直支渠布置,斗渠的长度和控制面积随地形变化而变化。山丘区的斗渠长度较短,控制面积较小;平原地区的斗渠较长,控制面积较大。平原地区斗、农渠宜相互垂直。斗渠长度宜为10003000m,间距宜为400800m。
15、农渠是末级固定渠道,控制范围为一个耕作单元。农渠长度应根据机耕等要求确定,在平原地区宜为400800m,间距宜为100200m;山丘区农渠的长度和控制面积较小。1.2渠系建筑物的选型与布置灌溉渠系上的一系列水工建筑物称为渠系建筑物。它们是灌溉系统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或缺少渠系建筑物,就不能按需要控制水流和合理分配水量,而且可能影响有效灌溉面积和工程效益。所以,必须做好渠系建筑物的选型与布置。1.2.1渠系建筑物选型与布置原则1、尽量采用定型设计和装配式建筑物。渠系建筑物的规模一般不大,但数量多、分布广,同一类型的建筑物工作条件比较接近。因此,应尽可能采用符合当地特点的定型设计和装配式结
16、构,集中生产,预制拼装,力求设计标准化、品种系列化、制造工厂化,以便简化设计,加快施工进度,减少材料散失,节省用工,降低工程造价,保证工程质量。2、尽量利用当地材料修建。就地取材能有效降低建筑物造价,加快配套步伐。如石料丰富的地区应多选用砌石结构,平原地区尽量采用用料少的拱型、薄壳型结构。3、渠系建筑物的位置应根据渠系平面布置图、渠道纵横断面以及当地的具体情况合理布局,使建筑物的位置和数量恰当,水流条件好,工程效益最大。4、渠系建筑物应满足渠道输水、配水、量水、泄水和防洪等要求,保证渠道正常运行,最大限度地满足作物需水要求。5、渠系建筑物尽可能集中布置,联合修建,形成枢纽,降低造价,便于管理。
17、6、布置渠系建筑物时应使水流流态稳定,水头损失小。1.2.2渠系建筑物的类型和布置渠系建筑物按其用途可分为控制建筑物、交叉建筑物、衔接建筑物、泄水建筑物、量水建筑物、输水建筑物、防冲防淤建筑物等。1、控制建筑物控制建筑物包括进水闸、分水闸、节制闸等,如图4-4所示。其主要作用是控制各级渠道的水位和流量,以满足渠道输水、配水和灌水要求。(1)进水闸进水闸是从灌溉水源引水的控制建筑物,起着控制全灌区引水流量的作用,是取水枢纽的主要组成部分。进水闸有开敞式和封闭式两种,采用无坝取水时多选用开敞式水闸;采用有坝取水或水库取水时,多为封闭式涵闸。(2)分水闸分水闸是上级渠道向下级渠道分配水量的控制性建筑
18、物,其位置一般设在干渠以下各级渠道的引水口处,斗、农级渠道的分水闸习惯上称为斗、农门。分水闸的分水角宜取6090,双股分水闸的分水角宜对称相等。分水闸的闸底高程宜与上级渠道的渠底齐平或稍高于上级渠底,闸室结构可采用开敞式或封闭式。图 4-5为开敞式分水闸。图4 控制建筑物位置示意图 图5 分水闸、斗门和节制闸(3)节制闸节制闸是控制本级渠道某渠段水位和流量的控制建筑物,如图4-5所示。节制闸的主要作用是抬高上游渠道水位,便于下级渠道引水;控制上、下游水量,以便实行轮灌;截断渠道水流,保护下游主要建筑物或渠段的安全。节制闸的闸室结构宜采用开敞式,布置时一般要考虑以下几种情况:1)当上级渠道供水不
19、足时,水位将降低,以致满足不了下级渠道引水要求,可在该分水口偏下游的地方建节制闸,以控制水流,抬高不位。这种情况下可考虑一座节制闸同时控制几个分水口,以满足其上游几个分水口对水位的要求。2)当下级渠道实行轮灌时,需在上、下游轮灌分组处设节制闸。在上游渠道轮灌期间,用节制闸截断水流,把全部水量分配给上游轮灌组中的下级各条渠道。3)为了保护渠道上的重要建筑物或险工险段,常在该渠段的上游建节制闸。为排泄降雨期间汇入上游渠段的径流,或当上游渠段出现险情时需排除渠道中的余水,通常在节制闸的上游设置泄水闸,把渠道中的多余水量由泄水闸排向天然河道或排水沟。因此,节制闸常和泄水闸联合修建。2、交叉建筑物渠道跨
20、越河溪、渠沟、洼地、道路时,需要修建交叉建筑物。常见的交叉建筑物有渡槽、倒虹吸、涵洞等。(1)渡槽渡槽也称过水桥,是用明槽代替渠道将渠水平顺渡过障碍的一种交叉建筑物,如图4-6所示。其适用条件是:1)渠道与河沟相交,渠底高于河沟的最高洪水位,并有一定的净空高度,以不影响河沟泄洪为准。2)渠道与洼地相交,修建高填方渠道工程量大或占地太多。(3)渠道与道路相交,渠底高于路面,面且高差大于车辆行驶要求的安全净空高度(一般应大于4.5m)。图6 输水渡槽 (a)梁式渡槽;(b)拱式渡槽c(2)倒虹吸倒虹吸是用敷设在地面或地下的压力管道输送渠水穿过河流、洼地、道路等障碍的一种交叉建筑物,如图4-7所示。
21、其适用条件是:1)渠道与道路相交,渠水面高于路面,其高差不能满足行车净空要求。2)渠道与河沟相交,渠底低于河沟洪水位,修建渡槽影响河沟泄洪。3)渠道与河沟相交,河沟有通航要求,建渡槽影响通航。4)渠道与河沟相交,河沟宽深,地质条件差,修建渡槽下部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5)渠道与洼地相交,洼地有大片农田,不宜作填方,修渡槽造价又太高,可考虑修建倒虹吸。(3)涵洞涵洞是渠道穿越障碍时常用的一种交叉建筑物,如4-8所示。其适用条件是:1)渠道与道路相交,渠水面低于路面,渠道流量又较小时修建。2)渠道与河沟相交,河沟洪水位低于渠底且流量不大时,可在填方渠道下修建涵洞以泄洪。3)挖方渠道通过土质极不稳定
22、的地段,也可修建涵洞代替明渠。图7 倒虹吸 图8 填方渠道下的涵洞3、衔接建筑物当渠道通过地势陡峻或地面坡度较大的地段时,为了保持渠道的设计比降,防止渠道冲刷,避免深挖高填,减少渠道工程量,在保证自流灌溉控制水位的前提下,可将渠道分成上、下两段,中间用衔接建筑物连接,以合理地过渡渠水水面。常见的衔接建筑物主要有跌水和陡坡。(1)跌水跌水是使渠道水流呈自由抛射状下泄的一种衔接建筑物,常用于跌差不大(一般在3m以内)的陡坎处,如图4-9所示。它由进水段、跌水壁、消力池、出水段四部分组成。为了保证输水安全,应将跌水建在挖方地基上。(2)陡坡陡坡是利用倾斜渠槽将上、下游渠道连接起来的衔接建筑物。倾斜渠
23、槽的比降一般陡于临界坡度,故称陡坡,如图4-10所示。陡坡由进水段、陡坡段、消力池、出口段四部分组成。陡坡的落差和比降应根据实际地形、地质等条件确定。在实际工程中,陡坡被广泛地采用,其选用的条件是:图9 跌水图10 陡坡1)跌差较大,坡面较长且比较均匀时多用陡坡。2)陡坡段是岩石,做跌水开挖难度较大。3)陡坡地段土质较差,修建跌水基础处理工程量较大。4)从盘山渠道上直接引出的垂直等高线的支、斗渠,其上游段没有灌溉任务时,可在支、斗渠口结合分水闸修建陡坡。一般来说,跌水的消能效果好,有利于保护下游渠段的安全;而陡坡的开挖工程量较小,比较经济。具体选用时应根据跌差、地形、地质等条件,通过分析比较后
24、确定。此外,以上所述均为单级跌水或陡坡。当跌差大于5m采用单级跌水或陡坡不经济时,可采用多级跌水或多级陡坡。多级跌水可按水面落差相等或台阶跌差相等的原则分级,每级高度宜小于5m。4、泄水建筑物灌溉渠道在运用中,往往由于种种原因,引起渠道水位上升,超过渠道最高水位,危及渠道安全。为保证渠道安全,防止漫溢决堤,需在渠道上的适当位置修建泄水建筑物。常见的泄水建筑物有泄水闸、溢流堰、退水闸等。其主要作用是:排除渠中余水、坡面径流入渠的洪水、渠道和建筑物发生事故时的渠水。(1)泄水闸泄水闸多设在重要建筑物和大填方渠段的上游以及大量山洪入渠处的下游,以保证渠道和建筑物的安全。泄水闸常与节制闸联合修建,配合
25、使用。其底高程一般应低于渠底高程或与之齐平,以便泄空渠水;闸的中心线与渠道中心线的夹角宜为6090;闸室结构可采用开敞式或封闭式,根据具体情况确定。(2)溢洪侧堰溢洪侧堰(或称旁侧溢流堰)一般应设在大量山洪汇入的渠段末端附近,堰顶高程宜与渠道加大流量的相应水位齐平,当洪水入渠超过堰顶高程时就自动溢流泄水,以保证渠道安全。(3)退水闸退水闸一般设在干、支渠道或重要斗渠的未端,以排除渠道中的灌溉余水,腾空渠道,方便维修,并可用于事故泄水。 泄水建筑物布置应结合排水系统统一考虑,以便就近排入排水沟或天然河道中。5、输水建筑物当渠道遇到山岭,采取绕行或明挖工程量太大不经济时,可修建输水建筑物隧洞,以穿
26、过山岭。隧洞和涵洞的主要区别在于施工方法不同,隧洞是在山体中直接开凿衬砌而成;涵洞则是先明挖,后砌筑,再回填。在灌溉工程中,多采用无压输水隧洞,且洞底纵坡宜平缓,水流流速宜低。6、量水建筑物为了测定渠道流量,达到计划用水、科学用水、节约用水的目的,需要利用渠系上的建筑物进行量水,如水闸、渡槽、涵洞、跌水、陡坡等均可用于量水。也可以利用特设的量水设备,如三角形量水堰、梯形量水堰、巴歇尔量水槽、无喉道量水槽、量水喷嘴等。在万亩以上灌区的干、支渠上,可利用直线段进行量水,并设立测流断面和相应的测流设施,利用流速仪等进行测流。小型渠道可根据流量、比降、水流含沙量等不同情况选用特设的量水设备,选用时应本
27、着结构简单、造价低廉、观测方便、量测精确等原则加以确定。除以上介绍的各种渠系建筑物外,还有为防止水流所挟带的泥沙淤积渠道而修建的沉沙池、冲沙闸等防淤建筑物;为防止江、河、湖、海水倒灌而修建的防洪闸、挡潮闸等挡水建筑物;利用渠道上集中落差所修建的水力加工站和小水电站等,此处不再详细阐述,请参阅有关书籍。1.3渠道流量计算渠道流量是设计渠道和渠系建筑物的主要依据。设计渠道时,需要用到设计流量、加大流量和最小流量,分别作为设计和校核之用。1.3.1渠道设计流量渠道设计流量是指在设计典型年内灌水期间渠道需要通过的最大流量,或者说渠道在正常工作条件下需要通过的流量,因而又叫正常流量,常用Q设或Q正常表示
28、。它是设计渠道断面和渠系建筑物的主要依据。影响渠道设计流量的因素有渠道控制的灌溉面积,作物种植比例和灌溉制度,渠道的配水方式以及渠道的输水损失等。渠道在输水过程中由于渗漏和水面蒸发等原因会损失一部分流量,这一流量称为损失流量,常用Q损表示。未计入渠道输水损失的流量称为渠道净流量,常用Q净表示。渠道的净流量与损失流量之和称为渠道的毛流量,常用Q毛表示。对于某一渠段来说,净流量是指该渠段末端的流量,毛流量是指该渠段首端的流量;对于某一渠道来说,净流量是指从该条渠道引水的所有下级渠道分水口的流量总和,毛流量是指该渠道引水口处的流量。进行渠道设计时,设计流量(Q设)必须以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流量(Q毛
29、)为依据,即 (4-1)1、渠道输水损失计算渠道在输水过程中要损失一部分水量,称为渠道的输水损失。在进行渠道流量计算时,必须计入输水损失。渠道输水损失包括水面蒸发损失、漏水损失和渗水损失三部分。水面蒸发损失一般不足渗漏损失水量的5%,所以常忽略不计;漏水损失是由于地质条件不良、施工质量较差、管理维修不善等因素在渠道和渠系建筑物周边形成的漏洞、裂隙等损失掉的水量,一般约占输水损失的15%左右,可以通过提高施工质量、加强管理养护等措施避免漏水损失;渗水损失则是渠道输水损失的主要部分,约占输水损失的80%以上。所以,渠道的输水损失计算主要是分析渗水损失,并把它近似地作为渠道总的输水损失。(1)用经验
30、公式估算1)自由渗流情况下的土质渠道渗水损失估算。当灌区的地下水位埋藏较深或具有良好的地下水出流条件时,渠道的渗流不受地下水的顶托,称自由渗流,一般可用下列经验公式估算: (4-2) 式中:渠道每公里长度输水损失流量占净流量的百分数(%/km); A土壤透水性系数,可查表4-1; m土壤透水性指数,可查表4-1。土壤透水性参数A、m应根据实测资料求得,如缺乏实测资料时,则可采用表4-1所列数值进行计算。确定出值后,即可按下式计算渠道渗水损失流量: (4-3) 或 (4-4)式中:渠道的渗水损失流量,m3/s; 渠道的净流量,m3/s; L 渠道工作长度,km; S 渠道单位长度渗水损失流量,L
31、/(skm),S=10。表1 土壤透水性参数 渠床土质透水性Am粘土弱0.700.30重壤土中弱1.300.35中壤土中1.900.40轻壤土中强2.650.45沙壤土强3.400.50当渠道净流量Q净30m3/s时,单位长度渗水损失流量S值已制成表格,可供计算时查用,见表4-2。表2 渠道渗水损失流量表渠道净流量(m3/s)每公里渠长的输水损失流量(L/s)弱透水性中弱透水性中等透水性中强透水性强透水性0.050.1000.1010.1200.1210.1400.1410.1700.1710.2000.2010.2300.2310.2600.2610.3000.3010.3500.3510.
32、4000.4010.4500.4510.5000.5010.6000.6010.7000.7010.8500.8511.0001.0011.2501.2511.5001.5011.7501.7512.0002.012.502.513.003.013.503.514.004.015.005.016.006.017.007.018.008.019.009.0110.0010.1012.0012.1014.0014.1017.0017.1020.0020.00123.00023.00126.00026.00130.0001.141.491.681.902.152.392.622.873.193.52
33、3.854.164.605.185.866.637.608.759.8310.9012.4014.2016.0017.7020.1023.1026.0028.7031.3033.8037.5042.2047.7054.0060.0066.0072.002.413.103.453.874.344.795.215.686.266.877.458.018.819.8311.0012.4014.0015.6017.8019.6022.0025.1028.0030.7034.6039.4043.9048.2052.2056.2061.8068.9077.2086.6094.00102.00110.004
34、.025.055.596.216.007.558.178.859.6810.5011.3012.2013.3014.7016.3018.1020.4023.0025.4027.7030.9034.9038.5042.0046.8052.8058.4063.6068.6073.3080.1088.5098.40109.00120.00130.00139.006.377.878.629.5010.5011.412.213.214.315.516.6017.6019.1020.9023.0025.4028.3031.6034.6037.4041.4046.2050.7054.8060.6067.70
35、74.2080.2086.0091.4099.10109.00120.00132.00144.00152.00162.009.3111.3012.3013.4014.0015.816.818.019.420.822.2023.4025.2027.4030.0032.7036.1040.0043.4046.6051.0056.4061.3065.8072.1080.0087.0093.0099.00105.00112.00122.00134.00146.00153.00168.00180.002)顶托情况下的土质渠道渗水损失估算。当地下水位埋藏较浅,渠道渗水受到沿渠地下水的顶托时,渗水损失将会减
36、小,通常按下式估算每公里长渠道的渗水损失流量: (4-5)式中:S顶 受地下水顶托情况下每公里渠长渗水损失流量,L/(skm); S 自由渗流情况下每公里渠长渗水损失流量,L/(skm); 受地下水顶托时输水损失修正系数,可从表4-3中查得。(3)衬砌渠道的输水损失估算。当渠道采取防渗措施时,其输水损失将随不同的防渗措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此时可用下式估算输水损失流量: S0=S (4-6) 式中:S0 衬砌渠道每公里长输水损失流量,L/(skm); S 自由渗流情况下每公里渠道长度上的输水损失流量,L/(skm);衬砌渠道渗水损失修正系数,可从表4-4中查得。表3 土质渠道渗水损失修正系数渠道
37、净流量(m3/s)地下水埋深(m)30301 1渠系水利用系数0.550.650.75注:1亩等于0.0667hm2。2、渠道的配水方式渠道的配水方式不同,其设计流量的计算方法不同,所以在介绍设计流量计算方法之前,需先介绍渠道的配水方式。渠道的配水方式是指渠道在管理运行中实行连续或轮流供水的工作方式,也称渠道的工作制度,一般分续灌和轮灌两种方式。(1)续灌在一次灌水延续时间内,渠道连续输水的工作方式称为续灌。续灌方式具有灌水时间长、渠道流量小、断面小、工程量小、输水损失较大等特点。一般情况下,干、支渠多采用续灌方式。(2)轮灌灌溉时上一级渠道对预先划分好的下一级轮灌渠道进行轮流供水的配水方式叫
38、做轮灌。轮灌方式具有渠道流量集中、同时工作的渠道长度短、输水时间短、输水损失小、工程量较大等特点。一般情况下,斗、农渠多采用轮灌方式。根据不同的要求,轮灌组的划分方法也不同,常见的有集中分组和插花分组两种,如图4-11所示。考虑到作物一次灌水的时间、农业生产条件和群众用水习惯等因素,轮灌组数目不宜过多,一般以23组为宜,并应使各轮灌组灌溉面积相近,以利配水。3、渠道设计流量的计算由于轮灌渠道不是在整个灌水延续时间内连续输水,而是将上一级续灌渠道(如支渠)的流量分组轮流使用,所以轮灌渠道设计流量的大小不是由它本身灌溉面积的大小决定的,而是取决于上一级续灌渠道供水流量大小和轮灌组内的渠道数目的多少
39、。轮灌渠道设计流量的计算一般先自上而下逐级分配田间净流量,再自下而上逐级推求各级渠道的设计流量,方法比较繁杂。对于小型灌区,常缺乏资料,一般通过调查分析相似灌区典型年(干旱年或中等干旱年)用水高峰期主要作物的一次最大灌水定额和相应的灌水延续时间,或设计灌水模数的经验值等,然后用下述方法直接计算渠道的设计流量。(a)分组集中轮灌 (b)分组插花轮灌图4-11轮灌组划分示意图(1)灌水定额法1)续灌渠道流量计算 (4-11)式中:主要作物的种植比,%;m主要作物用水高峰期的最大灌水定额,m3/hm2;A渠道的控制灌溉面积,hm2;T灌水延续天数,d;t每天灌水小时数,一般自流灌区取24h,提水灌区取2022h;灌溉水利用系数。2)轮灌渠道流量计算 (4-12)式中:N 同级渠道的轮灌组数;主要作物的种植比,%;m主要作物用水高峰期的最大灌水定额,m3/hm2;A渠道的控制灌溉面积,hm2;T灌水延续天数,d;t每天灌水小时数,一般自流灌区取24h,提水灌区取2022h;灌溉水利用系数。(2)灌水模数法 (4-13)式中:q 相似灌区的设计灌水模数,m3/(shm2); 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