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八)模拟题(共13页).docx
《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八)模拟题(共13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八)模拟题(共13页).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八)一、A型题(总题数:33,分数:66.00)1.七情损伤,首先影响 A.精气 B.津气 C.心神 D.运化A.B.C.D.七情首先影响心神情志之伤,虽五脏各有所属,然求其所由,则无不从心而发。2.痰饮的致病特点为 A.阻滞气血运行 B.多发于肝、肾、胆、胃、膀胱等脏腑 C.影响血脉运行 D.影响新血生成A.B.C.D.痰饮致病特点为:(1)阻滞气血运行:痰饮阻于经络、脏腑,妨碍气血运行,出现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状。(2)影响水液代谢:主要是影响肺、脾、肾三脏的生理功能。(3)易于蒙蔽心神:痰蒙心窍或痰火扰神,出现头晕目眩,痴呆癫狂,神昏谵
2、妄。(4)致病广泛,变幻多端:百病多由痰作祟、怪病多痰,痰饮随气流行全身各处,并容易兼邪致病,病证繁。3.下列哪项不是瘀血的致病特点 A.易于蒙蔽心神 B.易于阻滞气机 C.影响血脉运行 D.病位固定、病证繁多A.B.C.D.瘀血的致病特点为:(1)易于阻滞气机:血瘀必兼气滞,如外伤出血,局部气机郁滞,而见青紫、肿胀、疼痛等症。(2)影响血脉运行:如瘀阻心脉出现胸痹心痛;瘀阻脉道,可血逸脉外;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利,可见唇甲青紫,皮肤、舌面瘀斑,脉涩不畅。(3)影响新血生成: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肌肤甲错,毛发不荣。(4)病位固定、病证繁多。4.下列哪项对燥邪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A.凡致病具有干燥
3、、收敛等特性的外邪称为燥邪 B.燥邪伤人,多从口鼻而入,首犯肺卫,肺卫失宣,发为外燥病症 C.燥为秋季的主气,兼邪不同可分温燥、凉燥。温燥发于初秋尚有夏末之余热,由燥与热合所致,凉燥发于深秋近冬寒,由燥与寒合所致 D.燥邪起病隐缓,病程迁延,反复发作,缠绵难愈A.B.C.D.D为湿性黏滞病程缠绵的致病特点。5.下列哪项是结石的形成原因 A.饮食不当 B.情志内伤 C.药物服用不当 D.以上均是A.B.C.D.结石形成的原因是:(1)饮食不当:偏食肥甘厚味,内生湿热,蕴结肝胆,久而为胆结石;空腹吃柿子、生枣,影响胃的受纳和通降,出现胃结石;饮用硬水等易出现肾结石。(2)情志内伤:情志失调,肝胆气
4、郁,胆汁蕴结,日久煎熬,形成结石。(3)药物服用不当:长期服用某些药物,使脏腑功能失调,药物沉积而形成结石。(4)体质差异:先天禀赋差异,以至某些物质的代谢失常,形成结石体质。6.下列哪项不是陈无择的三因分类法中的不内外因 A.饮食劳倦 B.跌仆金刃 C.虫兽所伤 D.七情A.B.C.D.陈无择的三因分类法:外所因六淫。内所因七情。不内外因劳倦、饮食劳倦、跌仆金刃,虫兽所伤。7.下列哪项叙述与“湿为阴邪,易损伤阳气,阻遏气机”无关 A.湿性类水故为阴邪 B.阴胜则阳病尤以损伤脾阳为着 C.气机升降失常胸闷、脘痞、二便不爽 D.病程的缠绵性起病隐缓,病程迁延,反复发作,缠绵难愈A.B.C.D.D
5、为湿性黏滞的致病特点。8.下列哪项不是湿邪的致病特点 A.致病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特性的外邪称为湿邪 B.湿邪侵袭肌表,则恶寒无汗 C.湿为长夏的主气,也可见于其它季节 D.湿邪侵入所致病证称为外湿,多由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处潮湿而致A.B.C.D.凡致病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特性的外邪称为湿邪。邪侵入所致病证称为外湿,多由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处潮湿而致。湿为长夏的主气,也可见于其它季节。B为寒主收引的特点。9.下列哪项不是疠气病邪的致病特点 A.发病急骤,病情危笃 B.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C.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D.侵袭肌表,常兼他邪A.B.C.D.疠气是一类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性的外感病
6、邪,可通过空气、口鼻、饮食、蚊虫叮咬、虫兽咬伤、皮肤接触等途径传播。致病特点为:(1)发病急骤,病情危笃来势凶猛,常见发热、扰神、动血、生风、剧烈吐泻等危重症状。缓者朝发夕死,重者顷刻而亡。(2)传染性强,易于流行通过多种途径传播,无论男女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既可大面积流行,也可散在发生。(3)一气一病,症状相似疠气具有特异性,对机体作用部位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每种疠气均有各自特异的临床特点和传变规律。同一种疠气致病,无问大小,病状相似。10.下列哪项不属于“内生五邪” A.内风 B.内寒 C.内湿 D.内暑A.B.C.D.“内生五邪”包括: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内热)。11.下列关于
7、六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常的自然界气候变化 B.具有外感性、季节性、地区性、相兼性的共同致病特点 C.当气候变化异常,超过机体正常的适应范围或机体适应能力低下,不能适应正常的气候变化,六气变为六淫侵害人体 D.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A.B.C.D.六淫,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六气,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常的自然界气候变化。当气候变化异常,超过机体正常的适应范围或机体适应能力低下,不能适应正常的气候变化,六气变为六淫侵害人体。共同致病特点为:(1)外感性多从肌表、口鼻侵入人体而发病,其所致疾病称为“外感病”。(2)季节性致病有
8、明显的季节性,如春季多发风病,长夏多湿病等。(3)地区性致病常与生活工作的区域环境密切相关,如久居潮湿环境多湿病,西北多燥病。(4)相兼性既可单独侵犯人体发病,又可两种以上同时侵犯人体而致病,如风寒感冒、风寒湿痹等。12.下列哪项是南宋陈言字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的内容 A.六气,日阴、阳、风、雨、晦、明 B.生于阳得之风雨寒暑 C.一为内疾,二为外发,三为它犯 D.外所因六淫;内所因七情;不内外因劳倦、饮食劳倦、跌仆金刃,虫兽所伤A.B.C.D.陈言字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对病因的论述是:(1)外感六淫为外因。(2)七情内伤为内因。(3)不内外因:饮食所伤、叫呼伤气、虫兽所伤、跌打损伤、中毒、金
9、疮等为。13.“肝气以津,脾气乃绝”是由于 A.味过于酸 B.味过于苦 C.味过于甘 D.味过于辛A.B.C.D.“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14.“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是由于 A.味过于酸 B.味过于苦 C.味过于咸 D.味过于辛A.B.C.D.“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七情内伤,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 B.情志过激、持续不断,则脏腑精气阴阳失调、首先伤心神,再伤他脏,发为情志病 C.七情损伤相应之脏过怒伤肝、过喜伤心、过思伤脾、过悲伤肺、过恐伤肾 D.七情
10、首先影响心神情志之伤,虽五脏各有所属,然求其所由,则无不从心而发A.B.C.D.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是人体的生理和心理活动对外界环境刺激的不同反应。当七情过于强烈或持久刺激,超越人体的生理和心理适应能力,导致机体脏腑精气功能失调或人体正气虚弱,对情志刺激的调节适应能力低下,导致疾病发生或诱发时,因病起于内,故称七情内伤。16.“_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营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 A.忧 B.思 C.悲 D.恐A.B.C.D.素问举痛论原文。17.“_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 A.忧 B.思 C.悲 D.恐A.B.C.D.
11、素问举痛论原文。18.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是 A.正气不足 B.正邪斗争 C.内外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D.阴阳失调A.B.C.D.中医发病学很重视人体的正气,认为内脏功能正常,正气旺盛,气血充盈,卫外固密,病邪难于侵入,疾病无从发生,素问遗篇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只有在人体正气相对虚弱,卫外不固,抗邪无力的情况下,邪气方能乘虚而入,使人体阴阳失调,脏腑经络功能紊乱才能发生疾病。19.下列关于湿邪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湿性类水,故为阴邪 B.阴胜则阳病,尤以损伤脾阳为著 C.湿为阴邪,具有寒冷、凝结、收引的特性 D.气机升降失常,则导致胸闷、脘痞、二便不爽A.B.C.D.C项为寒邪的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综合 基础理论 模拟 1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