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艳同志简要事迹-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共9页).doc
《梁艳同志简要事迹-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共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梁艳同志简要事迹-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共9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在海天间翱翔 李 劼听梁艳和她的同事们讲述一段又一段故事,宛如一幅壮美的画卷展现在眼前:海潮拍击礁石,溅起无尽的浪花;一只勇敢的海燕在辽阔的海天之间展翅飞翔梁艳说,八年来的不懈付出,今后更长时间的不懈奋斗,只为实现一个理想:为祖国集装箱海运事业的发展插上信息化的翅膀,让她飞得更快、更高、更远。难忘岁月人的一生怎样才算得上“幸运”?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并且“生逢其时”,拥有一片能施展才华、实现价值的人生舞台。梁艳说,她就是这样一个“幸运儿”。1997年从上海铁道大学计算机通信系毕业后,梁艳先是来到上海远洋运输公司下属船务公司从事计算机管理和应用编程工
2、作。这一年正赶上中远集团实施航运大改革、大调整,中远集装箱运输总部由北京搬迁上海,与上海远洋合二为一,成立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中远系统原分散在广州、上海、天津的集装箱船舶全部由中远集运统一经营管理。100多艘集装箱船,超过20万标准箱运力,全球20多条主干航线,挂靠全球100多个港口,管理如此庞大的全球集装箱运输网络,依靠传统的管理方式实现有序高效管理无法想像,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已成为所有人的共识,因此,IT人才也就成为最紧缺的资源。好学、多问,遇事善于钻研的梁艳很快得到中远集运IT负责人的赏识,从基层被抽调至总部,成为中远集运计算机中心IT团队的一员新兵。与机遇相伴相随的总是挑战。尽管当
3、时中远集运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还只是“总部系统”而非“全球系统”,可所使用的IBM400型、9000型大型计算机设备及其技术,皆属于世界顶尖水平;所运行的船舶调度系统、集装箱管理系统以及财务系统,也在国内航运界处于领先地位。这些,对于学习计算机通信专业的梁艳来说,都算得上是全新领域。一位计算机中心负责人指着摞在一起足有几米高的原版专业书籍对梁艳说,要真正胜任新岗位并做出成绩,首先需要对付的就是它们。好强、从不服输的梁艳没有被困难吓倒,她从布网线、安装接线盒开始做起,一步步朝着大型计算机设备维护和系统管理的核心技术发起冲锋。不懂就主动请教,遇到问题就查阅说明书找答案;别人下班休息,她却依然在啃读技术
4、资料。边学边干、边干边学,梁艳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突飞猛进。调入中心第一年,她就荣获了中远集运“IT新人奖”。随着国际航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集装箱运输经营管理成本日益增大,如何增强市场反应能力、提高客户服务水平、控制和降低运输经营成本显得越来越至关重要,而加快建设全球集装箱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则是关键中的关键。根据麦肯锡的研究分析,集装箱运输行业信息系统的复杂程度在所有行业中排名第2位,仅次于保险行业。二十世纪末,全世界只有极少数集装箱班轮公司拥有全球信息系统。为抢占竞争制高点,2000年末,中远集团经全面论证,决定采取系统引进的方式,用三年的时间建立全球集装箱运输集成信息系统。建设新系统,无论对
5、于经营人员还是IT人员都是一场“革命”。由于新系统采用的是HP中型机技术,即所谓“开放式系统”,与以前长期采用的IBM大型机技术(封闭性系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计算机技术,因此,技术转型成为摆在梁艳和同事们面前的两难选择。面对由强势转为弱势的抉择,面对业界对大型机技术人才的高薪诱惑,计算机中心的一部分技术人员选择了“跳槽”离开,而梁艳则坚定地选择了留下来。梁艳在谈及此事时感慨地说,要下决定放弃已经掌握并很“吃香”的技术优势而从零开始,实在不容易,但是,能亲身经历全球信息系统建设的全过程,对于IT人员来说,机会更加难得。2001年4月,梁艳作为全球信息系统建设的排头兵,第一批进驻远离市区的计算机中
6、心新机房,负责生产环境的设备安装调试。新机房是由仓库改建而成,由于整幢建筑刚刚装修完毕,机房里满是刺鼻的油漆味,墙角里到处能见到被熏死的苍蝇;没有一张桌椅,累了只能席地而坐,条件异常艰苦。就是在这种连找口水喝都难的环境中,工程进度和质量一点也不含糊。每天白天,梁艳一个人要面对十多位HP的高级咨询顾问,每天装系统、配置、调试,争分夺秒地工作,头晕了就到户外透透气;晚上,啃书本、查资料、钻研技术,填鸭式地吸收新知识。真是难以置信,通常至少需要8个月时间的全球信息系统生产华宁搭建任务仅用短短4个月时间奇迹般地完成了,为系统在北美地区如期上线赢得了时间。2001年11月,中远集运全球信息系统在北美地区
7、正式上线运行,而梁艳并没有因此得到片刻的喘息。来自用户的问题反馈和支持请求象雪片一样飞来,其中绝大部分是由管理理念差异、操作习惯改变而引起的不适应。尽快消除不适应,增强用户对新系统的信心,成了系统顺利推进的必要前提。为提升全球用户对系统的满意度,提高系统支持响应能力和服务质量,梁艳先是提出改变分散式支持和需求处理模式,建议成立一个集中式的支持部门,专门处理和跟踪来自用户的服务请求,承担日常系统支持职能,规范服务请求管理流程和事故处理流程。此举大大降低了用户的投诉率,提高了用户对于系统的信任度,为系统进一步在全球推广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紧接着,她又负责根据国际先进的IT服务管理理念,陆续建立起了变
8、更管理、配置管理、问题管理、容量管理、安全管理、业务连续性管理等规范化流程,通过ISO20000管理体系确保了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对全球用户的高效支持。自1998年调入计算机中心,到2003年全球信息系统建成,梁艳从一名名不见经传的大学毕业生,成长为中远集运IT团队的骨干。回想起这段难忘岁月,梁艳幸福而又自豪地笑了。是啊,中远集运全球集装箱管理信息系统,近400台主机设备,542个数据库,52个应用子系统,连接全球140多个网点,这里面有她的智慧和汗水,作为新时代青年,还有什么比这更值得骄傲,更值得记忆的呢。创新激情当货主将一箱货物交给船公司承运后,他最关心的莫过于“现在货物到了哪里港口,何时能运
9、到目的地”现在好了,货主可以通过手机短信、上网点击等多种方式,随时随地了解自己的货物目前在什么地方,预计运抵目的地的时间,直至货物交到收货人手中。这种人性化的服务,其实只是全球信息系统带给中远集运经营管理与服务深刻变化的“冰山一角”。舱位管理、班期管理、运价管理、客户管理、供应商管理、运输链成本管理等进一步科学化、精细化,使得中远集运业务量突飞猛进,航线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然而,当人们深切感受到信息化所带来的好处,当中远集运的经营业务和全球业务人员对信息系统产生越来越大的依赖时,全球信息系统自身的安全可靠性问题开始凸现,即:一旦系统主机房遭遇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时该如何应对?2003年
10、上半年,也就是震惊世界的“911”事件发生一年半后,中远集运全球信息系统的灾难备份中心建设正式启动。梁艳再次被任命为该重大项目的负责人,带领项目组,又开始了这项全新的、极具挑战性的工作。梁艳解释说,建设灾备中心,绝非重复投入那么简单。项目的成功好坏与否基于两个关键点:第一,以有限的投入实现最大的功效;第二,在允许的时间段内让全球用户有序地完成系统转换。而要达到这两个目的,单靠IT人员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梁艳的创造性思维和良好的组织、管理、沟通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经过调研、论证、方案设计、设备安装、系统测试、组织流程制定等复杂而细致的工作,短短6个月后的演习,展现在人们面前的
11、是这样的场景:主机房受灾、主信息系统运行中断,远在数十公里之外的总部大楼随即响起警报声,组织指挥组、灾难评估组、系统恢复组、用户联络组、运作支持组、应用恢复组、后勤保障组等各路人员以最快的速度赶到指定地点各就各位,并按照职责分工立即投入工作;临时指挥部迅速建立,一道道指令从这里发出,大屏幕上显示出各小组工作状态和信息系统恢复进度;同时,平时用于培训的电教室也迅速转变为应急支持中心,通过电话、互联网,与全球各网点的联络陆续建立,信息系统转换工作有条不紊进行。随着时间的推移,指挥部大屏幕上的进度标尺也不停地向前移动。此时,无论是航运经营人员、IT人员,还是网点业务员,已完全形成一个整体。演习结果:
12、“灾备系统在18个小时内接管生产系统,数据丢失为0”!这一成绩大大超越了原定目标。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灾备中心的设计和建设中,梁艳突破性地提出了“环境三合一”的理念,即通过硬件的合理配置,达到灾备环境在平时用于压力测试环境和培训环境的目的。该理念的提出并成功实施,使上千万元的设备投资发挥出了最大效能。中远集运全球信息系统灾难备份中心项目,以其合理的系统架构、严密的流程设计和演习自动化全过程监控等多项创新,被业界称为“样板工程”。世上从来就没有一劳永逸的事,对梁艳来说,挑战更是一个接着一个。随着中远集运经营业务量的与日俱增,全球信息系统的数据承载能力逐渐显现出捉襟见肘的态势。为了满足经营持续发展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同志 简要 事迹 复旦大学 管理学院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