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机飞行控制第5章(共21页).doc
《直升机飞行控制第5章(共2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直升机飞行控制第5章(共21页).doc(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五章 直升机自动飞行控制系统5.1直升机自动飞行控制一般结构图5-1为直升机自动飞行控制的一般结构,它由四个通道组成,俯仰与横滚姿态系统及分别为纵向速度控制系统及侧向速度控制的内回路,而及又分别构成轨迹控制的纵向制导系统及侧向制导系统。总距通道构成高度控制系统或垂直速率控制系统。尾桨通道构成航向角控制系统,同时引入侧向加速度信息,以消除侧滑,使机头的偏转与航迹偏转相协调。由自动飞行一般结构图,根据自动飞行任务管理要求,可构建出各种自动飞行模态。5-1 直升机自动飞行一般结构图5.2 各类自动飞行模态一般控制律5.2.1三轴姿态保持模态三轴姿态保持一般具有如图5-2所
2、示结构。侧向加速度引入尾桨通道,以利于消除侧滑。三轴姿态保持适用于全包线飞行,在稳定飞行状态下,一般要求姿态保持精度。图5-2 三轴姿态保持模态一般结构5.2.2空速保持模态空速保持模态是在俯仰姿态系统的基础上构成的,如图5-3所示。通过控制飞机的姿态角,以达到纵向飞行速度控制目的。当飞行速度75km/h,一般速度控制精度为2.5m/s。空速保持模态工作时,其他通道应处于姿态保持状态。图5-3 空速保持模块结构图5.2.3地速保持模态地速保持是指相对地面的纵向速度及侧向速度保持不变。它是在横滚通道与俯仰通道基础上构成的。如图5-4所示。一般要求地速保持精度,要求横滚角限制在。 (a) 侧向地速
3、保持(b) 纵向地速保持图5-4 地速保持模态5.2.4自动悬停模态自动悬停模态的内回路,由俯仰与横滚姿态系统构成,与地速保持模态时的俯仰与横滚姿态系统相一致,自动悬停的外回路由速度控制构成,它与地速保持模态的结构相一致,只是控制律的参数有变化。以某直升机为例,自动悬停的高速范围为12m 100m,滚转角限制为,速度保持精度。控制高度的最大变化率为0.5m/s,高度控制精度为。5.2.5气压高度保持模态当空速大于某一值后,例如75km/h,可采用如图5-5所示的气压高度保持模态,由升降速率仪经积分提供高度差,采用PID控制形式控制总距。一般应使气压高度的稳定精度。图5-5 气压高度保持模态无线
4、电高度保持模态有与气压高度保持模态相同的结构,只是工作范围离地面较近,一般在45m 350m之间,无线电高度保持精度要求较高,一般为。5.2.6 航向保持模态航向保持模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如图5-6a 结构,当航向有较大偏差时,通过操纵横向周期变距,使飞机滚转,(如同操纵固定翼飞机相类似)改变飞行航迹偏转角,而尾桨通道起航向协调作用,当有侧滑时,感受到的侧向加速度使机头偏转,以消除侧滑。侧滑包括由侧风而引起的侧滑以及由地速向量与机头不一致而引起的侧滑。第二种形式如图5-5b所示,用作航向小修正。当有航向偏差信号时,直接控制尾桨通道,使机头偏转,的加入以利于消除侧滑。当工作于第一种形式时,直
5、升机的滚转角有一定的限制,例如某直升机,当空速小于时,最大滚转角为,而当空速大于时,其滚转角应限制在。一般要求航向保持精度。(a) 航向保持模态形式1(b) 航向保持模态形式2图5-6 航向保持模态5.2.7 自动区域导航模态自动区域导航模态的控制结构与航向保持模态的第一种形式相一致,只是工作在控制状态,导航信息以形式加入系统。5.2.8 对目标的自动航向修正模态该模态用于作战,对目标进行攻击时,需对航向进行自动修正。其航向修正精度较高,一般要求。这一模态在前飞时,其控制结构与航向区域导航相一致。但悬停或小速度飞行时,其结构有如图5-7形式。图5-7 对目标的自动航向修正模态5.2.9 垂直速
6、度保持模态当要求直升机以恒定的某一垂直升降速度 飞行时,应具有如图5-8所示的结构。应用时,一般空速应大于,垂直速度控制精度应在范围内,的保持精度应 。图5-8 垂直速度保持模态5.2.10自动飞行控制系统结构作为自动飞行控制系统的一个例子,图5-9给出了中型多用途直升机“山猫”纵向自动控制结构图,它实现角位置姿态稳定,航向稳定,气压高度及无线电高度稳定,实现水声浮标拖索悬停,以及由巡航至悬停的自动过度。其结构特点是实现双余度配置。图5-9中型多用途直升机纵向自动控制结构5.3 基于MFCS的自动飞行模态设计直升机显模型解耦跟踪控制系统(MFCS)具有良好的四通道轴间解耦及动态跟踪效果,已被众
7、多的直升机所采用。因此,本节将以MFCS为内回路对MFCS进行扩展,综合成如下诸外回路模态:空速控制与保持,高度控制与保持及航向控制与保持,以及其它更为复杂的直升机自动飞行模态,诸如自动过渡飞行,自动着陆等,本节将叙述它们的控制律结构及基本设计方法。5.3.1 外回路结构配置MFCS的基本结构配置如图510所示,由于所设计的控制律能够使直升机的飞行状态在一拍采样周期内,强迫跟踪反映操纵动特性要求的显模型,使得MFCS的四个控制通道相对独立。图5-10 MFCS结构配置指令直接输入显模型,实现纵向通道控制俯仰姿态变化量,横向通道控制横滚角变化量,航向通道控制偏航角速率,总距通道控制立轴速度的目的
8、。根据自动飞行模态设计要求,应在原有MFCS的基础上,对回路进行扩展,以纵向速度,横向速度,高度和偏航角作为被控量,设计出具有良好指令响应特性的外回路自动飞行系统,整个外回路系统的结构配置如图5-11所示。 图5-11 基于MFCS的外回路结构配置5.3.2传递矩阵T的确定现将外回路定义为(即控制,的飞行控制系统),其输入矢量为,将MFCS作为内回路,其输入矢量为,相应的输出状态矢量为,为构成,需将状态矢量通过气动传递矩阵,转变为输出状态矢量,即 (5-1)式中。由直升机机体轴系下的增量线性化状态方程为 (5-2)可导出传递阵。例如求中,即横滚对侧向速度的传递关系。为此,写出式(5-2)中的侧
9、向力Y变化的小扰动线性化方程 (5-3)其中为气动导数,为四通道作动器变化量,由上式可得出各侧向力引起的侧向加速度变化的表达式 (5-4)以某型直升机在前飞状态(速度为22m/s)为例,将其气动导数代入(5-4)式,得 (5-5)由于MFCS已有优良的各通道解耦效果,故认为上式中产生直升机侧向加速度的主要因素是本通道的飞机横滚角和侧向速度的变化量,故可将(5-4)式简化为 (5-6)由(5-6)式可得相应结构图,如图5-12所示。图5-12 滚转角与横向速度之间关系由上图可得传递矩阵的拉氏变换式为 (5-7)同理可导出T(1,1),即导出在MFCS状态下的纵向速度变化量对俯仰姿态的响应,即 (
10、5-8)由及可知,在MFCS工作状态下,对,以及对的响应近似为积分过程。同样,可导出及,即高度变化,偏航角变化分别对及的响应, (5-9)由于机体坐标轴系的地垂速度方向是向下为正,而高度变化向上为正,所以两个变量符号相反。另外还认为由于姿态角很小,由(5-7),(5-8),(5-9)三式最终可得传递矩阵,对某直升机而言,有 (5-10)5.3.3 外回路控制律设计由于图5-10所示的MFCS具有良好的解耦与动静态跟踪特性,使得本来非常复杂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外回路控制律设计可简化为四个通道的单输入单输出系统,如图5-13所示。 以纵向的速度控制设计为例,速度控制律采用比例加积分形式,即可用经典控
11、制的根轨迹法设计参数。由于MFCS已具有四通道解耦及良好的动态跟踪性能,所以可近似地认为纵向速度控制通道的内回路特性就是要跟踪的显模型特性,例如对某型直升机有如下显模型 (5-11)由此可得纵向通道的开环传递函数 (5-12) 图5-13 基本结构配置由此可得纵向通道的闭环根轨迹如图5-14所示,当选取,时,闭环系统的一对振荡根为。此时系统已具有良好的动态阻尼(),对阶跃输入有良好的动态响应,短周期内响应曲线见如图5-15所示。图5-14 纵向速度控制通道根轨迹其它三通道的设计有类似于上述的过程。5.3.4 性能验证及分析 为了验证按上述方法设计的的有效性,此时图5-13中的控制对象的动力学及
12、气动传递阵T不再采用设计时的如式(5-10)所示的简化式,而是采用考虑四通道耦合的形式,如式(5-2)所表示的完整的动力学矩阵方程。1中的纵向速度控制图(5.15)为在阶跃输入下,各状态量的响应特性,得到控制,而其它状态,可近似保持不变。从其中的响应曲线可以看到,直升机由于低头,姿态角负向增大,产生直升机纵向加速度,加速到要求的后,姿态角逐渐返回到接近原来的位置,纵向加速度消失。由于坐标极性规定,在正的作用下,使飞机下俯,所以动态过程中正向变化。如图5-15所示。按式(5-5)的推导方法可以得到简化后的地垂速度的变化方程 (5-13)由上式知,由于的变化,将引起地垂速度的变化,由于MFCS解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直升机 飞行 控制 2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