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进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共80页).doc
《步进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共8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步进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共80页).doc(8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摘要步进电机是一种进行精确步进运动的机电执行元件,它广泛地用于工业机械的数字控制,为使系统的可靠性,通用性,可维护性以及性价比最优,根据控制系统功能要求及步进电动机应用环境,确定了设计系统硬件和软件的功能划分,从而实现了基于8051单片机的三相步进电动机的开环控制系统。本论文主要介绍了基于单片机的步进电动机控制的规律、硬件的结构和组成,以及其工作原理。本论文设计的控制系统主要通过单片机存储器、I/O口、中断、键盘、LED显示器的扩展、步进电动机的环形分配器、驱动及保护电路、人机接口电路、中断系统及复位电路、单电压驱动电路等等的设计,实现了三相步进电动机的正反转、急停、
2、加减速等功能。关键词:8051单片机;三相步进电动机;控制Abstract Stepper motor is a stepper motor for precise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actuators, which are widely used in industrial machinery, digital control, for the system reliability, interoperability, maintainability, and cost-optimal, according to the control system fun
3、ctional requirements and stepper motor applications, to determine hardware and software design, func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based on the 8051 three-phase stepper motor open-loop control system.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microcomputer-based stepper motor control laws, hardware structure and compositi
4、on, and its working principle. In this thesis, the control system is mainly through the microcontroller memory, I / O port, interrupt, keyboard, LED display of the expansion of the annular distributor stepper motor, drive and protection circuit, man-machine interface circuit, interrupt system and re
5、set circuit, single voltage-driven circuit design, etc., to achieve a three-phase stepper motor rotating, emergency stop, acceleration and deceleration functions.Keywords: 8051; three-phase stepper motor; control专心-专注-专业目 录绪论自单片机出现至今,单片机技术已走过了近20年的发展路程。纵观20年来单片机发 展历程可以看出,单片机技术的发展以微处理器(MPU)技术及超大规模集成电
6、路技术的发 展为先导,以广泛的应用领域拉动,表现出较微处理器更具个性的发展趋势。单片机长寿命,这里所说的长寿命,一方面指用单片机开发的产品可以稳定可靠地工作十年、二十年,另一方面是指与微处理器相比的长寿命。随着半导体技术的飞速发展,MPU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以386、486、586为代表的MPU,很短的时间内就被淘汰出局,而传统的单片机如68HC05、8051等年龄已有15岁,产量仍是上升的。这一方面是由 于其对相应应用领域的适应性,另一方面是由于以该类CPU为核心,集成以更多I/O功能模块的新单片机系列层出不穷。可以预见,一些成功上市的相对年轻的CPU核心,也会随着I/O功能模块的不断丰
7、富,有着相当长的生存周期。新的CPU类型的加盟,使单片机队伍不断壮大,给用户带来了更多的选择余地。 8位、16位、32位单片机共同发展,这是当前单片机技术发展的另一动向。长期以来,单片机技术的发展是以8位机为主的。随着移动通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高科技产品进入家庭,32位单片机应用得到了长足发展。以Motorola 68K为CPU的32位单片机97年的 销售量达8千万枚。过去认为由于8位单片机功能越来越强,32位机越来越便宜,使16位单片机生存空间有限,而16位单片机的发展无论从品种和产量方面,近年来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单片机速度越来越快 MPU发展中表现出来的速度越来越快是以时钟频率越
8、来越高为标志的。而单片机则有所不同,为提高单片机抗干扰能力,降低噪声,降低时钟频率而不牺牲运算速度是单片机技术发展之追求。一些8051单片机兼容厂商改善了单片机的内部时序,在不提高时钟频率的条件下,使运算速度提高了很多,Motorola单片机则使用了琐相环技术或内部倍频技术使内部总线速度大大高于时钟产生器的频率。68HC08单片机使用4.9M外部振荡器而内部时钟达32M,而M68K系列32位单片机使用32K的外部振荡器频率内部时钟可达16MHz以上。 低电压与低功耗自80年代中期以来,NMOS工艺单片机逐渐被CMOS工艺代替,功耗得以大幅度下降,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由3m工艺发展到1.5、
9、1.2、0.8、0.5、0.35 近而实现0.2m工艺,全静态设计使时钟频率从直流到数十兆任选,都使功耗不断下降。Motorola 最近推出任选的M.CORE 可在1.8V电压下以50M/48MIPS全速工作,功率约为 20MW。几乎所有的单片机都有Wait、Stop等省电运行方式。允许使用的电源电压范围也越来越宽。一般单片机都能在3到6V范围内工作,对电池供电的单片机不再需要对电源采取稳压措施。低电压供电的单片机电源下限已由2.7V降至2.2V、1.8V。0.9V供电的单片机已经问世。低噪声与高可靠性技术 为提高单片机系统的抗电磁干扰能力,使产品能适应恶劣的工作环境,满足电磁兼容性方面更高标
10、准的要求,各单片机商家在单片机内部电路中采取了一些新的技术措施。如美国国家半导体NS的COP8单片机内部增加了抗EMI电路,增强了“看门狗”的性能。Motorola也推出了低噪声的LN系列单片机。OTP与掩膜 OTP是一次性写入的单片机。过去认为一个单片机产品的成熟是以投产掩膜型单片机为标志的。由于掩膜需要一定的生产周期,而OTP型单片机价格不断下降,使得近年来直接使用OTP完成最终产品制造更为流行。它较之掩膜具有生产周期短、风险小的特点。近年来,OTP型单片机需量大幅度上扬,为适应这种需求许多单片机都采用了在片编程技术(In System Programming)。未编程的OTP芯片可采用裸
11、片Bonding技术或表面贴技术,先焊在印刷板上,然后通过单片机上引出的编程线、串行数据、时钟线等对单片机编程。解决了批量写OTP 芯片时容易出现的芯片与写入器接触不好的问题。使OTP的裸片得以广泛使用,降低了产品的成本。编程线与I/O线共用,不增加单片机的额外引脚。而一些生产厂商推出的单片机不再有掩膜型,全部为有ISP功能的OTP。MTP向OTP挑战 MTP是可多次编程的意思。一些单片机厂商以MTP的性能、OTP的价位推出他们的单片机,如ATMEL AVR单片机,片内采用FLASH,可多次编程。华邦公司生产的与8051兼容的单片机也采用了MTP性能,OTP的价位。这些单片机都使用了ISP技术
12、,等安装到印刷线路板上以后再下载程序。随着单片机的进一步发展,单片机应用为工程师提供更广阔的选择空间,单片机技术的发展将给现代工业领域带来新的技术革命。由于单片机对各行各业都有用,这种电子技术的进步导致各行各业的进步,也带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第一章 单片机的简介一、单片机的基础知识单片微型计算机简称单片机。由于它的结构及功能均按照工业控制要求设计,所以,其确切的名称应该是单片微控制器(Single Chip Microcontroller)。单片机是把微型计算机的各个功能部件: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取存贮器(RAM)、只读存贮器(ROM)、输入/输出端口(I/O端口)、定时器/计数器以及
13、中断系统等,它们经过地址总线(Addres Bus)、数据总线(Data Bus)和控制总线(Control Bus)的连接以及输入/输出端口与外围装置的连接,构成一个完整的微型计算机,故它又称为单片微型计算机(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二、单片机微处理器的特点 受密度限制:芯片存储器存储容量较小,一般ROM小于4/8KB,RAM小于256字节。 可靠性良好:单片机是按照工业控制要求所设计的,其抗工业噪声干扰优于一般的CPU,程序指令及常数数据都烧写在ROM内,其许多信号通道均在同一个芯片内,因此可靠性高。 易扩充:单片机具有一般微电脑所必需的器件,如三态双向总线、
14、并行及串行的输入/输出引脚,可以扩充为各种规模的微电脑系统。 控制功能强:为了满足工业控制的要求,单片机的指令除了输入/输出控制指令、逻辑判断指令外,还有更为丰富的条件分支跳跃指令。单片机的发展经历了探索-完善-MCU化-百花齐放四个阶段。三、单片机微处理器技术的发展历程单片机的发展经历了“探索-完善-MCU化-百花齐放”四个阶段。1、芯片化探索阶段20世纪70午代,美国的Fairchild(仙童)公司首先推出了第一款单片机F8,随后Intel公司推出了影响面大、应用更广的MCS48单片机系列。MCS48单片机系列的推出标志着在工业控制领域,进入到智能化嵌入式应用的芯片形态计算机的探索阶段。参
15、与这一探索阶段的还有Motorola、Zilog和Ti等大公司,它们都取得了满意的探索效果,确立了在SCMC的嵌入式应用中的地位。这就是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的诞生年代,单片机一词即由此而来。这一时期的特点是: 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芯片集成设计; 少资源、无软件,只保证基本控制功能。2结构体系的完善阶段在MCS-48探索成功的基础上很快推出了完善的、典型的单片机系列MCS-5l。MCS-51系列单片机的推出,标志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体系结构的完善。它在以下几个方面奠定了典型的通用总线型单片机的体系结构。完善的总线结构:并行总线:8位数据总
16、线、16位地址总线及相应的控制总线,两个独立的地址空间;串行总线:通信总线,扩展总线。完善的指令系统:具有很强的位处理功能和逻辑控制功能,以满足工业控制等方面的需要;功能单元的SFR(特殊功能寄存器)集中管理。完善的MCS-51成为SCMC的经典体系结构。日后,许多电气商在MCS-51的内核和体系结构的基础上,生产出各具特色的单片机。3从SCMC向MCU化过渡阶段Intel公司推出的MCS96单片机,将一些用于测控系统的模数转换器(ADC)、程序运行监视器(WDT)、脉宽调制器(PWM)、高速I/O口纳入片中,体现了单片机的微控制器特征。MCS-51单片机系列向各大电气商的广泛扩散,许多电气商
17、竞相使用80C51为核,将许多测控系统中使用的电路技术、接口技术、可靠性技术应用到单片机中;随着单片机内外围功能电路的增强,强化了智能控制器特征。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s)成为单片机较为准确表达的名词。其特点是:满足嵌入式应用要求的外围扩展,如WDT、PWM、ADC、DAC、高速I/0口等。众多计算机外围功能集成,如:提供串行扩展总线:SPI、I2C、BUS、Microwire;配置现场总线接口:CAN BUS。CMOS化,提供功耗管理功能。提供OTP供应状态,利于太规模和批量生产。4MCU的百花齐放阶段单片机发展到这一阶段,表明单片机已成为工业控制领域中普遍采用的智能化控制
18、工具-小到玩具、家电行业,大到车载、舰船电子系统,遍及计量测试、工业过程控制、机械电子、金融电子、商用电子、办公自动化、工业机器人、军事和航空航天等领域。为满足不同的要求,出现了高速、大寻址范围、强运算能力和多机通信能力的8位、16位、32位通用型单片机,小型廉价型、外围系统集成的专用型单片机,以及形形色色各具特色的现代单片机。可以说,单片机的发展进人了百花齐放的时代,为用户的选择提供了空间。这一时期的特点为:(1)电气商、半导体商的普遍介入MCS-48的成功,刺激了许多半导体公司竞相研制和发展自己的单片机系列。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地厂商已相继研制出大约50个系列300多个品种的单片机产品,其中
19、较有代表性的有Motorola公司的6801、6802,Zilog公司的Z-8系列,Microchip公司的PIC系列等。此外,开本的NEC公司、日立公司也都推出了各自具有特色的单片机品种。(2)大力发展专用单片机通用型与专用型是按某一型号单片机适用范围区分的。例如,80C51是通用型单片机,它并不是为某一种专门用途设计的单片机;而专用型单片机是针对某一类产品甚至某个产品需要而设计、生产的单片机。例如,来电显示电话中配有液晶驱动器接口的单片机和全自动洗衣机中的微控制器,都是专用单片机;特别是小家电、玩具领域的单片机,因为小封装、价格低廉一外围器件、外设接口集成度高,多数为专用单片机。(3)提高
20、综合品质在体系结构(RISC)、电磁兼容性能(EMC)、开发环境(高级语言支持ISP、IAP等)、功耗管理等诸方面得到了提高。根据控制单元设计的方式与采用的技术不同,目前市场上的这些单片机可区分为两大类型:繁杂指令集结构(CISC架构)和精简指令集结构(RISC架构)。繁杂指令集结构(CISC)的特点是指夺数量多,寻址方式丰富,较适合初学者系统学习,如INTEL的80C51或80C196、MC68K;而精简指令集结构(RISC)具有较少的指令与寻址模式,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执行程序的速度较快,成为单片机的后起之秀,如PIC、EM78XXX和Z86HCXX。ISP(In System Progr
21、amming)和IAP(In Application Programming)方式是两种先进的实时在线开发方式。它们无须传统的开发装置,借助计算机和单片机的高性能,实现了真正的在线仿真。(4)C语言的广泛支持单片机普遍支持C语言编程,为后来者学习和应用单片机提供了方便;高级语言减少了选型障碍,便于程序的优化、升级和交流。(5)多种选择下的选择原则 寻求最简化的单片机应用系统;尽可能选择专用单片机;综合考虑下进行合理选择四、单片机微处理器系列介绍单片机微处理器出现的历史并不长,如果将8位单片机的推出作为起点,那么,单片机微处理器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6年1978年):初级单片
22、机阶段。以Intel公司MCS48为代表。这个系列的单片机内集成有8位CPU、I/O接口、8位定时器/计数器,寻址范围不大于4K字节,且无串行口。第二阶段(1978年1982年):高性能单片机阶段。在这一阶段推出的单片机普遍带有串行I/O口,有多级中断处理系统、16位定时器/计数器。片内RAM、ROM容量加大,且寻址范围可达64K字节,有的片内还带有A/D转换器接口。这类单片机有Intel公司的MCS51、Motorola公司的6801和Zilog公司的Z8等。这类单片机应用领域极其广泛,各公司正在大力改进其机构与性能。第三阶段(1982年1990年):8位单片机巩固发展以及16位单片机推出阶
23、段。此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一方面发展16位单片机及专用单片机;另一方面不断完善高档8位单片机,改善其结构,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第四阶段(1990至今):微控制器的全面发展阶段,办公自动化设备;单片机在机电一体化中的应用;在实时过程控制中的应用;单片机在日常生活及家用电器领域的应用;在各类仪器仪表中引入单片机,使仪器仪表智能化,提高测试的自动化程度和精度,简化仪器仪表的硬件结构,提高其性能价格比;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领域中的应用;商业营销设备;单片机在医用设备领域中的应用;汽车电子产品;航空航天系统和国防军事、尖端武器等领域。目前国际市场上有不少类型的4位、8位及16位单片机,由于各种原因。许多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步进 电机 控制系统 设计 8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