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环境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共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能源、环境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共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能源、环境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学号:x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发展迅猛,现已成为世界第三大能源生产国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然而与此同时,能源发展与经济增长、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突出,成为中国实现社会整体稳定、可持续发展所必须高度重视和尽快解决的瓶颈问题。论文对能源-经济、能源-环境、能源-经济-环境关系、以及节能减排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关键字 能源与环境;能源与社会;节能减排正文前言 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是经济、社会发展永恒的主题。人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实现人类与自然的良性循环,为社会经济发展
2、提供美好自然保障是我们共同的责任。然而,近半个世纪以来,工业经济迅猛发展,能源问题日益凸显。能源匮乏,使用率低下,技术滞后以及由此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如何突破能源瓶颈,实现传统能源的合理利用与新能源开发并举,使得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共进,不断推进技术研发成为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与保障作用。我国是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面对新世纪,如何保持能源、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1.我国能源概况我国能源资源总量名列世界前列,其中谁能和煤炭较为丰富,蕴藏量分
3、别居世界第一和第三位,但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很低。中国能源资源的地区分布,总体说来是北多南少、西富东贫。能源品种的地区分布是:煤大多在北方地区,油气在西部地区,水能多集中在西南地区;而中国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的地区却多位于东南沿海地区。我国的能源构成可总结为以下五句话:我国是以煤炭为主的产能大国;人均能源耗能不多;能源分布不均匀;能源利用率低;能源资源地区分布远离经济发达地区。2.能源与环境能源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与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密不可分,每一次对新型能源的开发利用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特别是近200年来,建立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基础上的能
4、源体系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然而,能源开发利用工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随着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增长而日益严峻。同样,能源开发仍然是未来生态影响和环境污染物排放的主要来源,是影响区域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减少能耗成为未来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最具挑战性的问题。在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中,需要将能源从初级形式转换成可以消费的高级形式,这种转变对环境产生了各方面的负面影响。多数环境污染问题与能源问题直接相关,如空气污染、水体和土壤污染、热污染、放射性污染和固体污染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的SO2、NOx、CO、碳氢化合物和烟尘等直接污染大气,污染物在大气中经过物理过程和光化学反应形成酸雨和光
5、化学烟雾影响涉及更广的范围。能源工业产生的大量固体废物也污染大气、水和土壤。放射性污染主要来自核电站,核武器试验也是污染源。此外,与火力发电相比,核电站排放废热更严重,他将全部热能的2/3排向环境。我国是典型的能源消费性污染,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能源以煤为主的国家之一,煤烟型污染是我国生态环境的首要因素,也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我国CO2的排放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因而引起国际的关注。据统计,1997年,全国SO2排放量为2370万t,烟尘排放量为1840万t,能源消费在上述两项的排放中的贡献分别为85%和70%;1995年,酸雨沉降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165亿元,占当年GDP的1.9%;空气污
6、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成为死亡的祸首,列城市的二、三位。能源与环境关系十分密切。能源开发利用影响环境质量,环境保护要求能源结构升级。能源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环境是影响能源决策的关键因素。经验表明,环境约束对可持续能源战略和能源供求的技术进步有决定性作用。受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要求的制约,环境保护将成为中国能源长期发展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目前能源生产和利用技术落后,先进的环保技术没有得到广泛的运用仍是中国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3能源与社会发展3.1能源利用与人类文明人类进化发展的程序是一步不断向自然界索取能源的历史,人类文明的每一步都和能源的使用息息相关。回顾人类历史,可看成人类文明经历了三个能源时期
7、,即薪柴时代、煤炭时代和石油时代。(1)薪柴时代薪柴是人类第一代主体能源。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大飞跃,是对火的利用。原始人从天然火中保存火种,以草木取暖,吃熟食,抵御猛兽侵害。利用可燃物燃烧释放出的化学能,人类加快了进化步伐,使原始人寿命更长、对自然的适应能力更强。后来,人类掌握了取火的方法,使得人类的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同时,人类还靠人力、畜力以及来自太阳、风和水的动力从事生产活动,逐步发展了农业文明。当然,这一阶段能源的利用形式也是低级的。(2)矿物能源时代对矿物能源的利用,早在公元前几百年前就开始了。在中国汉朝时期,就有用煤炼铁的记载。人们用这种先进的能源开发了炼铁技术,使人类在制造工具方面
8、又大大地前进了一步,结合纺织造纸等技术的兴起,极大促进了农业文明的发展。矿物能源的第二次大规模利用,有三个重要事件。一是蒸气机的发明与使用。蒸气机大量使用煤炭,推动各种机械做功,促进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兴起,为人类跨入工业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二是石油的发现和内燃机的发明与使用,使工业生产规模极大地扩大。三是电力的出现。以大量煤炭和石油为燃料的电厂,向各个生活和生产领域提供电能,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生活和工业生产水平,同时也促进了科技进步。19世纪末期,水利发电技术也得到应用。电能的大规模使用,促进了第二次工业文明的蓬勃发展。(3)新能源时代20世纪,随着矿物能源使用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人们更加重视
9、通过不同途径寻求能源。首先是各国纷纷加大水利发电的开发力度,其次是核能的利用。利用核能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大事。核能的军事利用,使人类面临着毁灭的潜在危险。核能的和平利用,使人类找到了一种潜力巨大的能源。这一时期人类开发利用的新能源还有太阳能、风力发电、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氢能等。其中对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的利用已经大大超越了古时候效率低下的利用形式。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能源利用和管理的效率,促进了人类文明的繁荣与发展3.2能源与经济能源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它推动着经济的发展,并对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能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任
10、何社会生产都需要投入一定的能源生产要素,没有能源就不可能形成现实的生产力。在现代化生产中,各个行业的发展都是与能源密不可分的。工业中各种产品的制造都需要以能源为基础,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利化、化学化和电气化也是和能源消费联系在一起的,交通运输、商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更是与能源分不开的。能源是推动技术进步主要因素。翻开各国的经济发展史,任何一次重大的技术进步都是与能源的推动作用息息相关的。煤炭的使用和蒸汽动力的发明开拓了人类工业化的里程碑,同样,农业、交通和国防技术的进步都是依赖于能源的。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使用范围的逐渐扩大,不但促进了能源行业的技术进步,而且极力推动了整个社会
11、的经济发展和技术革新。因此,能源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能源促进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能源是促进新产业发展的原动力。能源不仅是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燃料和动力,而且能源本身的生产也促进了新产业的诞生和发展。例如,化肥、纤维、橡胶、塑料的制造以及煤炭工业和石油化工等行业的发展不只是促进了能源工业的崛起、创造了一批新兴产业,同时也为其他产业的改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人类的每一次进步都与能源息息相关。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我国经济发展对能源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表现在能源需求总量、能源结构、能源效率三个方面。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我国的经济发展对能源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现在能
12、源品种的需求方面。虽然在短期内无法改变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但是煤炭消费比重将会有降低的趋势,而石油、天然气则会相应提高,同时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使用力度也会不断加大,整个社会正在迈进清洁型、环境友好型的能源发展之路。 综上所述,经济和能源发展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依存。一方面,经济发展是以能源为基础的,能源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能源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前提的,能源特别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要依靠经济的有力支持。3.3能源与生活能源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物质基础之一 ,生产离不开能源,生活同样离不开能源,而且生活水平越高,对能源的依赖性就越大。火的利用首
13、先也是从生活利用开始的。从此,生活水平的提高就与能源联系在一起了,这不仅在于能源促进生产发展为生活提高创造了日益增多的物质产品,而且依赖于民用能源的数量增加和质量提高。民用能源既包括炊事、取暖、卫生等家庭用能,也包括交通、商业、饮食服务业等公共事业用能。所以,民用能源的数量和质量是制约生活水平的主要物质基础之一。4 节能减排与能效管理节能减排、能效管理,应是企业一以贯之的目标,同时也是一个渐进的目标。而要实现目标,途径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大体可归为三大途径。一是结构性节能减排。指通过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来达到节能减排目的。这也是从根本上实现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物排放量目标的途径。从企业角度看,
14、结构性节能减排可重点从3个方面下功夫:第一,关注政策变化,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标准以及地方政府的部署,限时关闭和淘汰高耗能、高排放、低效益和落后的生产工艺、设备和技术,投资开发低能耗、低污染的项目;第二,加大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力度,产学研相结合实现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治理工业污染,全面推进清洁生产;第三,因地制宜开发和应用可再生能源和替代能源,减少传统化石能源消耗,从源头上减少环境污染。二是工程性节能减排。指通过建设具有节能减排作用的工程项目,或引进清洁生产的工程项目,或精心组织的综合性节能减排工程项目,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项目建设坚持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
15、时投产的“三同时”制度,把好选址关,以实现企业节能减排,也可纳入工程性节能减排的范畴。近年来,地方政府实施的建筑节能、绿色照明、电机改造、锅炉的“煤改气”等重点工程,就属于工程性节能减排。重庆能源集团规划建设的15项重点项目,如永荣建新公司的热电联产工程,南桐矿业公司的特种水泥,燃气集团的联供,松藻的瓦斯液化项目、风排瓦斯项目,这些项目建成后必产生节能减排效应,也属于工程性节能减排。三是管理性节能减排。节能减排是一个管理过程。从这个角度看,所有的节能减排手段都可归为管理性节能减排。但狭义而言,管理性节能减排特指通过加强管理,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管理性节能减排,主要包括这样几个层次:第一,结合企业特点,选取国际和国内的先进标杆企业,积极开展节能减排主要指标对标活动,找出差距,完善管理;第二,加强能源计量,不断完善企业节能减排的组织体系、监测体系、统计分析和规章制度,开展工序能耗或产品能耗限额考核和奖惩,推行能源审计,确保节能减排落到实处;参考文献1卢平.能源与环境概论.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2杨志荣.节能与能效管理.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3田瑞,闫素英.能源与动力工程概论.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