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导学案(共2页).doc
《《河中石兽》导学案(共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中石兽》导学案(共2页).doc(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河中石兽导学案教学目标1、培养通过反复朗读文章,知晓文章大意的能力。2、理解文中“河中寻石兽”的四种方法3、体会“实践出真知”这一道理。教学重难点重点:反复朗读课文,把握文意。难点:理解文中“河中寻石兽”的四种方法;体会“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情况1、作者简介2、读准字音圮( ) 募( ) 棹( ) 柿( ) 湮( ) 啮( ) 溯( ) 欤( ) 铁钯( ) 河干( ) 曳( )3、词语解释二石兽并沉焉 ( ) 竟不可得 ( ) 阅十余岁 ( ) 凡河中失石 ( )求石兽于水中 ( ) 如其言 ( )二、疏通文意,掌握文言知识1、借助注释
2、翻译课文。2、古今异义 二石兽并沉焉。 “并” 古义: 今义: 是非木柿 “是” 古义: 今义: 阅十余 “阅” 古义: 今义: 盖石性坚重 “盖” 古义: 今义: 但矢其一 “但” 古义: 今义: 渐沉渐深耳 “耳” 古义: 今义:尓辈不能究物理 “物理” 古义: 今义: 3、一词多义 去:岂有为暴涨携之去 西蜀之去南海 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必于石下迎水外啮沙为坎穴 橘生于淮南则为橘 为其来也 众服为确论 4、词性活用 棹数小舟 棹 ( )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暴涨( )5、通假字 不亦颠乎 ( )6、文言句式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句式:( )求之地中 句式:(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句式:( ) 当求之于上流 句式:( ) 果得于数里外 句式:( ) 第二课时 一、自主探究1、故事是如何发展变化的,课文可以分几个层次?概括各层次大意。2、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二、合作探究1、故事中主要说出了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各自寻找河中石兽的道理和方法是怎么样的?分析一些他们这样认识的原因。 2、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地方法?3、文章中写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4、这个故事说有了一个什么道理?专心-专注-专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中石兽 河中 导学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