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植物化学保护的基本概念复习题(共11页).doc
《第一章植物化学保护的基本概念复习题(共1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植物化学保护的基本概念复习题(共11页).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章植物化学保护学的基本概念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杀虫剂(Insecticides):对有害昆虫机体有毒或通过其他途径可控制其种群形成或减轻、消除为害的药剂。2、杀螨剂(Acaricides, miticides): 可以防除植食性有害螨类的药剂。3、杀菌剂(Fungicides):对病原菌能起毒害、杀死、抑制或中和其有毒代谢物,因而可使植物及其产品免受病菌为害或可消除病症、病状的药剂。4、杀线虫剂(Nematocides,Nemacides):用于防治农作物线虫病害的药剂。5、除草剂(Herbicides); 可以用来防除杂草的药剂。或用以消灭或控制杂草生长的农
2、药,也称除莠剂。6、杀鼠剂(Rodenticides):用于毒杀危害农、林、牧业生产和家庭、仓库等场合的各种有害鼠类的药剂。7、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s):人工合成的具有天然植物激素活性的物质。可以调节农作物生长发育、控制作物生长速度、植株高矮、成熟早晚、开花、结果数量及促进作物呼吸代谢而增加产量的化学药剂。8、胃毒剂(Stomach poisons): 只有被昆虫取食后经肠道吸收到达靶标,才可起到毒杀作用的药剂。如砷酸钙、敌百虫等。胃毒剂适用于防治咀嚼式口器的害虫,如粘虫、蝗虫、蝼蛄等,也适用于防治虹吸式及舐吸式等口器害虫。9、触杀剂(Contact p
3、oisons): 药剂通过接触害虫的体壁渗入虫体,使害虫中毒死亡。如1605、辛硫磷等。目前使用的杀虫剂大多数属于此类,对各类口器的害虫都适用,但对体被蜡质等保护物的害虫(如蚧、粉虱等)效果不佳。10、薰蒸剂(Fumigant poisons): 在常温常压下能气化为毒气、或分解生成毒气,并通过害虫的呼吸系统进入虫体,使害虫中毒死亡。如溴甲烷、敌敌畏、磷化铝、氢氰酸等。11、内吸剂: 药剂通过植物的叶、茎、根或种子被吸收进入植物体内或萌发的苗内,并且能在植物体内输导、存留,或经过植物的代谢作用而产生更毒的代谢物,使害虫取食后中毒死亡。实质上是一类特殊的胃毒剂。如1059(内吸磷)、3911(甲
4、拌磷)、乐果等。 一般情况下,内吸剂对刺吸式口器害虫效果较好。12、拒食剂:药剂可影响昆虫的味觉器官,使其厌食或宁可饿死而不取食(拒食),最后因饥饿、失水而逐渐死亡,或因摄取不够营养而不能正常发育。如拒食胺、印楝素、川楝素等。印楝素在0.020.1ug/ml对多种如鳞翅目、直翅目等害虫有效13、驱避剂; 施用于保护对象表面后,依靠其物理、化学作用(如颜色、气味等)使害虫不愿接近或发生转移、潜逃等现象,从而达到保护寄主(植物)目的的药剂。如避蚊油、卫生球(樟脑丸)、避蚊胺。主要用于卫生害虫,在农业上几乎无使用价值。14、引诱剂;使用后依靠其物理、化学作用(如光、颜色、气味、微波信号等)可将害虫诱
5、聚而利于歼灭的药剂。如糖醋加敌百虫做成毒饵,以诱杀粘虫,性引诱剂等。15、保护性杀菌剂:保护性杀菌剂:也称“保护剂”,在植物感病前施于植物体,由于药剂的覆盖作用而对后来附着上的病原孢子有抑制或致死作用,从而使植物免受侵染。但对已侵入植物体内的病原菌无效。目前所用的杀菌剂大都属于这一类,如波尔多液、代森锌、灭菌丹、百菌清等。16、治疗性杀菌剂: 在植物已经感病以后(既病菌已经侵入植物体或植物已出现轻度的病症、病状)施药,可渗入到植物组织内部,杀死萌发的病原孢子、病原体或中和病原的有毒代谢物以消除病症与病状的药剂。常见的治疗性杀菌剂有稻瘟净、代森铵等。17、铲除性杀菌剂:对病原菌有直接强烈杀伤作用
6、的药剂。可以通过熏蒸、内渗或直接触杀来杀死病原体而消除其危害。这类药剂常为植物生长期不能忍受,故一般只用于植物休眠期或只用于种苗处理。常见的有甲醛、五氯酚、高浓度的石硫合剂等。18、内吸性除草剂(输导性除草剂);施用后可以被杂草的根、茎、叶或芽鞘等部位吸收,并在植物体内输导运输到全株,破坏杂草的内部结构和生理平衡,从而使之枯死的药剂。如2,4D、西玛津、草甘磷等。内吸性除草剂可防除一年生和多年生的杂草,对大草也有效。19、触杀性除草剂:药剂喷施后,只能杀死直接接触到药剂的杂草部位。这类除草剂不能在植物体内传导,因此只能杀死杂草的地上部分,对杂草地下部分或有地下繁殖器官的多年生杂草效果差或无效。
7、因此主要用于防除一年生较小的杂草。如敌稗、五氯酚钠等。20、灭生性除草剂(非选择性除草剂):在常用剂量下可以杀死所有接触到药剂的绿色植物体的药剂。如五氯酚钠、百草枯、敌草隆、草甘磷等。这类除草剂一般用于田边、公路和铁道边、水渠旁、仓库周围、休闲地等非耕地除草,也可用于果园、林下除草。21、选择性除草剂:所谓选择性,既在一定剂量或浓度下,除草剂能杀死杂草而不杀伤作物;或是杀死某些杂草而对另一些杂草无效;或是对某些作物安全而对另一些作物有伤害。具有这种特性的除草剂称为选择性除草剂。23、毒力(Toxicity):在一定条件下某种毒剂对某种生物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在农药研究与使用中,主要是指农药对病、
8、虫、草等有害生物毒杀效力的大小。24、农药毒性(toxicity of pesticides):毒性这个名词本身的含义比较丰富,但就农药研究和使用范围而言,主要是指某种药剂对高等动物,特别是人、畜以及环境中有益生物等的毒害作用,且主要指毒害性质和程度。25、药效(effectiveness):也可称为防治效果,是指在综合条件下(田间施药场所等自然环境,害物的生物学习性,发生发展规律,农药的剂型特点,施药量,使用技术和方法等)施用某种药剂后,和对照相比对某种生物本身或因其所造成的损失的影响程度或作用的大小。26、致死中量(Median Lethal Dose LD50)或致死中浓度(Median
9、 Lethal Concentration LC50):指在一定条件下(多指室内局部控制条件下),引起50%的供试生物个体死亡的药剂剂量或浓度。是杀虫剂毒力或毒性的表示单位。27、致死中时(Median Lethal Time, LT50):在一定条件下,可致供试生物半数死亡机会的时间,由时、分、秒表示。28、 有效中量(Median Effectious Dose ED50)或有效中浓度(Median Effectiue Concentration EC50):引起供试生物产生50%效果的剂量或浓度。是杀菌剂、除草剂等毒力的表示,也可用于某些特异性杀虫剂的毒力测定。29、相对毒力指数(Rel
10、ative Toxiciting Index):几种杀虫剂或杀菌剂如果在不同时间、条件下试验时,每次测试时,可选用一个标准药剂作参照,以供试杀虫剂与标准药剂毒力(LD50 or LC50)的比值做为相对毒力指数进行毒力比较,以克服在不同条件下引起的差异。 BT= 100 A T: 相对毒力指数; B:标准药剂的LD50 or LC50;A:供试药剂的LD50 or LC5030、急性药害:一般是指在施药后几小时到几天内出现的药害。其特点是发生快、症状明显,肉眼可见。32、慢性药害:一般是指在施药一段时间后,逐渐表现出来的药害。其特点是发生缓慢,有的药害症状不很明显。 慢性药害一量发生,一般是很
11、难挽救的。31、安全系数(安全性指数):是药剂能发挥防治效果所需要的最低有效浓度和作物能忍受药剂的最高浓度之比,即: 药剂防治病虫最低有效浓度 K = 作物能忍受药剂的最高浓度K值越小,药剂对作物越安全,也就是不易发生药害;K值越大则越不安全。对于一些新引进或在品种、质量等方面有怀疑的药剂,在大面积使用前最好应先用推算的最大使用剂量作预试,确诊其没有急性药害后才可大面积推广使用。32、经皮毒性:农药进入人体绝大部分是通过皮肤渗透,称为经皮毒性。主要是在农药的搬运、分装、配药、施用时,由于各种原因接触到人体表皮后渗入体内的。33、经口毒性:在正常的用药过程中,除误食外,农药通过口部进入消化道,称
12、为经口毒性。一般情况下,经口毒性很少发生,但万一发生则后果相当严重,因为农药口服毒性常比经皮毒性大510倍。在某些情况下,农药确有经口中毒所可能。34、呼吸毒性:熏蒸剂或挥发的农药以及细粉,细雾状的农药分散体系(如喷粉、施烟、弥雾或超低容量)通过呼吸道吸入致毒,引起呼吸毒性。35、急性毒性:是指一次被人体吸收的量较大,在短时间(数分钟或数小时)引起急性病理反应而表现出中毒症状(如恶心、头疼、出汗、呕吐、腹泻、抽搐、呼吸困难、昏迷等)。衡量或表示农药急性毒性的程度常用LD50值作为指标,供试动物常用大白鼠或小白鼠。36、亚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所中毒症状往往需要有一个过程,最后表现与急性中毒类似,
13、也可引起局部病理变化,受害者多有长期连续接触一定剂量农药的过程。37、慢性毒性:是指在长期摄入低微剂量的药剂后逐渐引起内脏机能受损,阻碍正常生理代谢过程而表现出慢性病理反应的中毒症状。38、VSR值(毒效比值):一个农药品种在使用中对人的毒性大小还应和药效结合起来考虑。判断一个农药品种在实际使用中的安全性时常用“毒效比值”,即脊椎动物选择性比值(Vertebrate Selective Ratio , VSR)来作为参考标准。 白鼠口服急性LD50 VSR = 家蝇点滴LD50VSR越大,表示该药剂在实际使用中越安全;VSR如小于是或近于1,就不宜作为农药使用了。因此,VSR值主要用来确证农药
14、的毒性和实际使用浓度间的关系问题。39、ADI值(每日允许摄入量,Acceptable daily intake):表示在人的一生中,每天从膳食中摄入一定数量的化学农药或其它受试物质,对人体的健康和下一代不发生各种明显的,值得重视的毒害作用,称为每日允许摄入量。 试验动物的最大无影响剂量 ADI(毫克/公斤体重天)= 安全系数40、药效期:施药后,药剂对防治对象所维持的有效期间(天)。这里的“有效期间”的决定人为影响因素较大,常用“半衰期”来判定,并以生物测定为主要手段,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41、残效期:施药后,所滞留的药量到完全消失其轻微药效的时间。残效期要比药效期长。研究和决定药剂的残效
15、期对正确、合理使用农药,减轻农药对环境和农副产品的残留污染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42、农药残留(Residual):即使用农药后,于一定的时间内在环境中的药剂残存。而对于其量的测定,则称为残留量。43、农药残毒(Residual Toxicity):残留毒性,即由残留毒物对防治对象以外(主要指人、畜)所表现出的毒害作用。 二、比较下列概念的异同 1、农药毒力和农药毒性农药毒力在一定条件下某种毒剂对某种生物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在农药研究与使用中,主要是指农药对病、虫、草等有害生物毒杀效力的大小。毒力一般是在实验室内一定的控制条件下(如光照、温度、湿度等),采用精确的器具和熟练的操作技术,使用标准化的
16、饲养或培养出的供试生物进行测定。毒性这个名词本身的含义比较丰富,但就农药研究和使用范围而言,主要是指某种药剂对高等动物,特别是人、畜以及环境中有益生物等的毒害作用,且主要指毒害性质和程度。其中包括急性毒性(分经口毒性、呼吸毒性、经皮毒性)、亚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累积毒性、残留毒性和迟发性神经毒性等。2、农药毒力和药效农药毒力在一定条件下某种毒剂对某种生物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在农药研究与使用中,主要是指农药对病、虫、草等有害生物毒杀效力的大小。毒力一般是在实验室内一定的控制条件下(如光照、温度、湿度等),采用精确的器具和熟练的操作技术,使用标准化的饲养或培养出的供试生物进行测定。药效也可称为防治效
17、果,是指在综合条件下(田间施药场所等自然环境,害物的生物学习性,发生发展规律,农药的剂型特点,施药量,使用技术和方法等)施用某种药剂后,和对照相比对某种生物本身或因其所造成的损失的影响程度或作用的大小。药效数据是在田间条件下或接近田间生产条件下(小区试验)得到的,对生产防治更具有指导意义。农药的毒力和药效在概念上并不等同,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应该是一致的,即毒力大的药剂,其药效也应该是高的。3、灭生性除草剂和选择性除草剂在灭生性除草剂常用剂量下可以杀死所有接触到药剂的绿色植物体的药剂。如五氯酚钠、百草枯、敌草隆、草甘磷等。这类除草剂一般用于田边、公路和铁道边、水渠旁、仓库周围、休闲地等非耕地除草
18、,也可用于果园、林下除草。所谓选择性,既在一定剂量或浓度下,除草剂能杀死杂草而不杀伤作物;或是杀死某些杂草而对另一些杂草无效;或是对某些作物安全而对另一些作物有伤害。具有这种特性的除草剂称为选择性除草剂。目前使用的除草剂大多数都属于此类。如敌稗只杀死稗草,对水稻无害;西玛津是玉米地杂草的有效除草剂,对玉米无毒。4、内吸性除草剂和触杀性除草剂内吸性除草剂(输导性除草剂):施用后可以被杂草的根、茎、叶或芽鞘等部位吸收,并在植物体内输导运输到全株,破坏杂草的内部结构和生理平衡,从而使之枯死的药剂。如2,4D、西玛津、草甘磷等。内吸性除草剂可防除一年生和多年生的杂草,对大草也有效。触杀性除草剂:药剂喷
19、施后,只能杀死直接接触到药剂的杂草部位。这类除草剂不能在植物体内传导,因此只能杀死杂草的地上部分,对杂草地下部分或有地下繁殖器官的多年生杂草效果差或无效。因此主要用于防除一年生较小的杂草。如敌稗、五氯酚钠等。5、保护性杀菌剂和治疗性杀菌剂保护性杀菌剂:在病害流行前(即在病菌没有接触到寄主或在病菌侵入寄主前)施用于植物体可能受害的部位,以保护植物不受侵染的药剂。目前所用的杀菌剂大都属于这一类,如波尔多液、代森锌、灭菌丹、百菌清等。治疗性杀菌剂:在植物已经感病以后(既病菌已经侵入植物体或植物已出现轻度的病症、病状)施药,可渗入到植物组织内部,杀死萌发的病原孢子、病原体或中和病原的有毒代谢物以消除病
20、症与病状的药剂。常见的治疗性杀菌剂有稻瘟净、代森铵等。6、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急性毒性是指一次被人体吸收的量较大,在短时间(数分钟或数小时)引起急性病理反应而表现出中毒症状(如恶心、头疼、出汗、呕吐、腹泻、抽搐、呼吸困难、昏迷等)。衡量或表示农药急性毒性的程度常用LD50值作为指标,供试动物常用大白鼠或小白鼠。慢性毒性是指在长期摄入低微剂量的药剂后逐渐引起内脏机能受损,阻碍正常生理代谢过程而表现出慢性病理反应的中毒症状。7、药效期(effective period)和残效期: 药效期:施药后,药剂对防治对象所维持的有效期间(天)。这里的“有效期间”的决定人为影响因素较大,常用“半衰期”来判定,并
21、以生物测定为主要手段,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残效期:施药后,所滞留的药量到完全消失其轻微药效的时间。残效期要比药效期长。研究和决定药剂的残效期对正确、合理使用农药,减轻农药对环境和农副产品的残留污染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8、农药残留与残毒 残留(Residual):即使用农药后,于一定的时间内在环境中的药剂残存。而对于其量的测定,则称为残留量。 残毒(Residual Toxicity):残留毒性,即由残留毒物对防治对象以外(主要指人、畜)所表现出的毒害作用。 三、判断题:1、在不同的农药剂型中,易造成药害的排列顺序为:油剂乳油水剂可湿性粉剂粉剂颗粒剂。( )2、农药是否容易产生药害可用安全系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章 植物 化学 保护 基本概念 复习题 1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