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制约皇权之因素(共5页).doc
《中国古代制约皇权之因素(共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制约皇权之因素(共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浅论中国古代制约皇权之因素【摘 要】中国古代“君主专制”问题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中阐述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从秦朝到清朝不断强化的过程,但老师和学生都容易形成中国古代“君主绝对专制”的印象。实际上中国古代君主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制约,本文拟从制度、思想等层面对中国古代皇权所受到的制约进行论述。【关键词】君主专制;皇权;制约中国古代“君主专制”问题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从秦朝至明清,历代君王通过不断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至明清达于极盛。由此产生一个问题,即中国古代皇权至上,是否意味着皇帝可以完全不受约束而随心所欲呢?本文认为绝非如此。实际上,中国古
2、代皇权并非无条件的超越一切。所谓皇权“至高无上”,仅仅是相对而言,历朝历代都存在着对皇权的制约因素。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从高中历史教学的角度作一粗浅论述。首先,从制度层面看,君权的行使所遭受的最大阻力即来自官僚体系。这里讲的官僚体系与相权有别。宰相仅是整个官僚体系的领袖,在他之下还有数量庞大的群僚。官僚体系是治理国家所必不可少的一套行政机器,没有这套机器君权本身即无法发挥。由于相权是整个官僚体系的枢纽,它对皇权的制约也就最为明显。秦汉实行三公九卿制,宰相是独相,权力较大,按照钱穆先生的说法,在秦汉时代,“皇帝是国家的惟一领袖,而实际政权则不在皇室而在政府。代表政府的是宰相”。在唐代三省制下,皇帝的
3、诏令、制敕必须经过中书门下副署,凡属皇帝命令,在敕字之下,如果不加盖“中书门下”之印,在当时被认为是非法的,不能为下面各级机关所承认。虽然宋代相权较唐代衰落了,但仍保留了唐制中某些对皇权的制约因素,如封驳制度,也就是拒不起草、拒不颁行皇帝的旨意。到明代朱元璋罢相后,一切政务总揽于皇帝,皇权大大加强。明代内阁虽然一直不是法定一级的中央机构,但随着内阁权力的加强,也对皇权构成了一定的制约。明宣宗时,内阁拥有了“票拟”权,“票拟”就是阁臣们把对奏章的处理意见写在一张小纸条上进呈皇帝采纳。当阁臣发现他们所票拟的诏书被皇帝改票了,他们可以封还执奏。而皇帝撇开内阁直接内降中旨则是不合惯例的,就算一定要内降
4、,也必须由给事中覆奏一次和尚书询问确认一次才可以施行。另外,官僚体系中的谏官系统对皇权的制约也不容忽视。中国古代有台谏官之说,所谓台官,即御史台系统,监察官僚;所谓谏官,即监督、谏诤皇帝者,如汉代谏议大夫、唐代的拾遗、补阙、明代六科给事中等。谏官对皇帝的谏诤,涉及各方面的问题,如抵制皇帝以主观意志干扰国法、抑制皇帝极情声色、阻止皇帝游猎扰民、牵制皇帝偏袒近亲等。由此可见,官僚体系在某种程度上确为制约皇权的一个客观因素。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一味地给学生强化“君主专制”这一概念,以至给学生造成中国古代自秦以来皇帝即可恣意挥洒权力这一错误印象。实际上,皇帝需要不断地调整官僚体系(特别是相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 制约 皇权 因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