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烷化工艺设计(共25页).doc
《甲烷化工艺设计(共2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甲烷化工艺设计(共25页).doc(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合 肥 学 院Hefei University化工工艺课程设计设计题目:甲烷化工艺设计系别:化学与材料工程系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学号:姓名:指导教师:2016年6月目录设计任务书1第一章 方案简介31.1甲烷化反应平衡31.2甲烷化催化剂31.3反应机理和速率41.4甲烷化工艺流程的选择6第二章 工艺计算72.1 求绝热升温72.2 求甲烷化炉出口温度72.3 反应速率常数72.4 求反应器体积82.5 换热器换热面积9第三章 设备计算93.1 甲烷化反应器结构设计113.2 计算筒体和封头壁厚113.3 反应器零部件的选择123.4 物料进出口接管133.5 手孔及
2、人孔的设计15设计心得16参考文献及附图17专心-专注-专业设计任务书1.1设计题目:甲烷化工艺设计1.2设计条件及任务1.2.1进气量:24000Nm3/h1.2.2进料组成(mol%):组数CO%CO2%H2%N2%E103001599.551.2.3出口气体成分“CO5ppm,CO25ppm”1.3设计内容 变换工段在合成氨生产起的作用既是气体的净化工序,又是原料气的再制造工序,经过变换工段后的气体中的CO含量大幅度下降,符合进入甲烷化或者铜洗工段气质要求。1.3.1选定流程1.3.2确定甲烷化炉的工艺操作条件1.3.3确定甲烷化炉的催化剂床体积、塔径及床层高度1.3.4绘图:(1)工艺
3、流程图;(2)甲烷化炉的工艺条件图1.4设计说明书概要1.4.1目录:设计任务书,概述,热力计算,结构设计与说明,设计总结,附录,致谢,参考文献,附工艺流程图及主体设备图一张(要求工艺流程图出A2以上的图,要求主体设备用AutoCAD出A2以上的图)1.4.2概述1.4.3热力计算(包括选择结构,传热计算,压力核算等)1.4.4结构设计与说明1.4.5设计总结1.4.6附录1.4.7致谢1.4.8参考文献1.4.9附工艺流程图及主体设备图一张第一章 方案简介合成氨工业是基础化学工业之一。其产量居各种化工产品的首位。已成为当今合成氨工业生产技术发展的方向。国际上对合成氨的需求,随着人口的增长而对
4、农作物增产的需求和环境绿化面积的扩大而不断增加。合成氨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农业生产,“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所以,合成氨工业是农业的基础。它的发展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我国现有众多的化肥生产装置应成为改造扩建增产的基础。今后应利用国内开发和消化吸收引进的工艺技术,自力更生,立足国内,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工业的发展道路。CO、CO2、O2 等是氨合成催化剂的毒物, 生产中一般要求将氨合成原料气CO 等含氧化合物总量脱除至1010- 6。脱除的方法主要有铜氨液洗涤法( 铜洗法) 、液氮洗涤法和甲烷化法。甲烷化净化方法与铜洗、液氮洗法相比, 具有流程简
5、单、投资省、运行费用低和对环境基本无污染等优点。从工艺的合理性以及投资和操作费用等方面来看, 甲烷化是合成氨安全、稳定生产的必然选择。在合成氨的粗原料气的净化过程中,CO2变换和CO脱除后的原料气尚含有少量的残余的CO,CO2,O2 和水等杂质。为了它们合成催化剂的毒害,原料气在送给往合成之前还需要有一个净化步骤,称为“精练”,精练后规定CO和CO2的含量不超过5ppm。原料气的精练方法一般有三种,即铜氨液吸收法,甲烷化和深冷液氨洗涤法,铜氨液吸收法是1913年就开始采用的方法,在高压和低温下用铜盐的氨溶液吸收 CO,CO2,H2S和氧,然后溶液在减压和加热的条件下再生,甲烷化六十年代才开始的
6、。虽然催化剂上把CO和CO2加氢成甲烷的研究早已开始,但要消耗用氢气而生成无用的甲烷,所以此法只适用于CO,CO2含量比较低的原料气。与铜洗法相比,甲烷化具有工艺简单,操作方便,费用低的优点。工艺流程图:脱碳气气水分离器甲烷化换热器甲烷化电炉原料气甲烷化炉甲烷化冷凝器甲烷化气气水分离器 甲烷气1. 1甲烷化反应平衡在甲烷化炉内,主要发生甲烷化反应: CO+3H2=CH4+ H2O+206.16KJ (1) CO2+3H2=CH4+2 H2O+165.08KJ (2)当原料气有氧存在时,氧和氢反应生成水,即:O2+2 H2=2H2O+241.99KJ (3)某种条件下:CO还可能与催化剂中的镍生
7、成羰基。即:Ni+4CO=Ni(CO)4 (4)甲烷化反应平衡常数随温度而下降,但在常用的范围(240-420)内,平衡常数很大。为此,要求甲烷化出口气体CO和CO2含量低于5ppm是完全可能的。CO与催化剂中的镍生成羰基镍的反应是放热且体积缩小的反应。通过实验表明,在CO含量小于0.5时,如果发生反应温度在200以上不可能有羰基镍形成。鉴于甲烷化反应体系的在200以上进行,因而正常情况下不会有反应(4)的发生。1.2甲烷化催化剂甲烷化反应体系甲烷蒸汽转化存在逆反应,因而甲烷化反应催化剂和蒸汽转化一样,都是以镍作为活性组分。但是甲烷化在更低的温度下进行,催化剂需要更高的活性,故催化剂中活性组分
8、的镍含量较高,通常达到15-35(以镍记)。有时也加入稀土元素做促进剂,为了使催化剂具有相当的耐热性。为此,催化剂常载有耐火材料。目前,甲烷催化剂国内外有多种类型,我们选择G-65型催化剂,使用之前,先用氢或脱碳 原料气还原,反应为:NiO+H2=Ni+ H2O+1026KJ (5)NiO+CO= Ni+CO2+38.5KJ (6)虽然还原反应的热效应不大 ,但一经还原后催化剂就具有了活性,甲烷化反应就可以进行了,有可能造成升温过高,为此,还原时尽可能控制碳氧化合物含量在1%以下。还原后的镍催化剂会自燃,要防止其与氧化性气体接触,当前面的工序出现事故时,有高浓度的碳氧化合物进入甲烷化炉中,床层
9、会迅速上升,这时应立即放空并切断原料气。另外,还原后的催化剂不能用含CO的气体升温,以防止低温生成羰基镍,影响催化剂的活性。硫、砷和卤都能使催化剂中毒,他们的量即使是微量也会大大降低催化剂的活性与寿命,由于本流程有脱硫工序获降低温度变换工序,因此,正常情况下,不会发生甲烷化催化剂中毒,只要气体碳氧化合物含量合乎指标,催化剂也不会出现高温烧结。甲烷化催化剂的活性损失多与脱碳有关,少量的液滴带入甲烷化炉几乎不可避免,一般不会造成盐类遮盖催化剂表面,导致活性严重损失,甲烷化催化剂的寿命一般在3-5年。1.3 反应机理和速率1.3.1 CO甲烷化:研究表明CO甲烷化吸附中间形态,指出吸附中间产物有三种
10、:(1)易于吸附的CO甲烷和氧等;(2)CO歧化为易于加氧的碳原子;(3)不能反应的聚合碳。并比较了甲烷化速率与形成了碳加氧速率后指出,甲烷化低温下由碳形成速率控制,高温加氧速率控制,反应机理如下:CO + CO (5)CO+ O+C (6)C+H2CH2CH4 (7)O+ H2H2O (8)利用(6)的平衡公式和(8)的速率相等的关系可推知:RCH4= 式中:Km= Km对于高和直径相等均为3.11mm的G-65催化剂。常压下的CO 甲烷化速率表达式:RCH4= 式中yco为气体中CO的分率。1.3.2 CO2甲烷化机理如下:CO2+ CO2 (10)CO2 + CO+O+ (11)CO+
11、H2C+O (12)C + H2 CH2 CH4 (13)O+ H2 H2O (14)O+ H2H2O (15)由于上述机理可知:CO2的甲烷化系先在催化剂上分解成CO,然后按CO甲烷化机理进行反应,同理可推得:RCH4=式中KCO2()1/3,高和直径均为3.18mm的G-65催化剂常压实验所得的CO2甲烷化速率表达式:RCH4= (16)1.3.3 CO2与CO混合气体的甲烷化混合气体的反应机理为:CO + CO CO + H2H2OCO+ C+OC + H2 CH2 CH4CO2 + CO2O+ + H2H2OCO2+ CO+ O+由此可知。CO2甲烷化首先在催化剂上分解成CO,然后进行
12、甲烷化,而CO2与CO分别甲烷化的速度主要取决于吸附的O和O+加氢的速率相对大小,实验表明:CO 优先甲烷化的趋势,只有在Pco远低于Pco2时,两者才能以相当的速率进行。1.4 甲烷化工艺与流程的选择甲烷化的压力通常随中低变和脱碳的压力而定,本设计以给的的压力为2.53MPa.进入甲烷化炉气体组成以给,即:名称H2N2COCO2含量74.25%25.30%0.30%0.15%甲烷化反应器的温度的入口温度受到羰基全集形成的起燃温度的限制,必须高于200,同时考虑高的转化率和能量消耗, 我们选择入口温度260左右。这样也给操作有一个较适合的波动范围。甲烷化的流程主要有两种类型,即外加热与内加热型
13、。根据计算,只需要原料含有碳氧化合物0.5-0.7%,甲烷化反应放出的热量可足够将进口气体预热到所需要的温度。这就是内热型的依据,考虑到原料气中碳含量有时较上述低,尚需外供热源,这就是外热型的可取处。取二者之长,我们选用如下流程,先用甲烷化反应后出口气体温度上升,余下的温差在用高变气体加热直待入口气体温度达到260,流程图后附。第二章 工艺计算2.1求绝热温升根据公式=-HRN。/式中:Cpi为各组分定压摩尔热容单位J/molk,根据公式Cp=a+bT+cT2+dT3可计算得:iH2N2COCO2(J/ molk)Cp29.1330.4130.3845.41代入上式得:考虑到进入甲烷化炉气体中
14、可能含有少量氧和其它综合因素,我们取=302.2求甲烷化炉出口气体温度TT=T0+x式中To为甲烷化炉进口气体温度T0=260OC,x为CO和CO2的转化率T=T0+x2.3反应速率常数K 甲烷化反应机理和动力学较为复杂,而且还包含内外扩散的影响。为了适应工程的简便计算,常假定与CO和CO2含量成一定一级关系,以一氧化碳甲烷化为例,反应速率与一氧化碳的关系为:= =K式中:V和Vco分别为总容积流量m3/h,k为表观反应速率常数,因催化剂型号而异,为气体中CO的含量,积分上式可得:K=lg(yco1+2yco21)/(yCO2+2yco22)甲烷化表观反应速率常数K不仅与温度有关,还随压力增大
15、而增加,查在常压下“甲烷化催化剂G65的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在我们的范围内取K=1300k-1,把具体数据代入得:2.4 求反应器体积VR=式中:为气体体积流率由已知条件进气量为24000Nm3/h,转化为2.53Mpa,260以后为:=所以:=查甲烷化G65的压力校正系数曲线图,在2.53Mpa下,压力校正系数c1=3.5,再取余量c2=1.46,得实际反应体积VR2.5换热器 (A,B)的换热面积下图为换热器事例图:高蒸汽440 260B320 A200出甲烷化炉290求等压摩尔热容Cp我们以进炉气为研究对象,在70160,=388K,查得:iH2N2COCO2(J/ molk
16、)Cp28.5329.6029.3441.00 在1602600C,=483K,查得:iH2N2COCO2(J/ molk)Cp28.9230.1129.9743.842.5.1求摩尔流率N:=297.62mol/s2.5.2求吸收热率Q由公式;Q=t得: = =2.5.3求平均温度tmA:70160 B:160260 200290 320440tm=tm = 2.5.4求换热面积S吸=放=KStm根据经验;在=388K时,取K=400w/m2 在=483K时,取K=350 w/m2把具体数据代入得:第三章 设备计算3.1甲烷化反应器结构设计3.1.1塔径VS=1.75m3=1750L选择容器
17、长径比=2.8:1,则:VS =D=Di=1000mm即筒体内径为1000mm塔高H=2.8D=2800mm3.1.2工作压力工作温度设计压力设计温度工作压力2.53Mpa,当中压范畴设计压力p=2.531.1=1.1p工作 =2.78Mpa工作温度T=330设计温度t=T+20=3503.1.3圆柱形筒体及立封头材料选用A3R支撑式支座选用A3F3.1.4塔体保温层厚度为is=50mm,保温材料比重rn=300kgf/m3 3.1.5甲烷化反应器安置进出气管和其他接管见装备图.3.2 按设计压力计算筒体和封头壁厚公式S0=其中S0 :容器的理论计算壁厚 mm P:设计压力 MPa :设计温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甲烷 化工 设计 2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