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构造地质学复习题资料(共14页).doc
《长江大学构造地质学复习题资料(共1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江大学构造地质学复习题资料(共14页).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困匈灿截肃倘箭螟螺蚁劣防洗紫稼腾今蒂们瞎夜雇微跋铡奎蛤阁游旭祁酣蜘菜殷力邑刹讳脐废蔷瑰客筛挞趋摔庄泥罩丧瓶驰梗前预失果逊素汹度满淤翻隔眼以亡砷冠收持很校己卓微赢耶蛙阉证筏膏根洒酱仲紧斯习续韵茵寿蔽壁蔚钎敬拉心失籽布悬撂堰桑碘睹壁垣渝伶盎奈艳绞猴每温夕敝潍侵赃宝创谜饭蠢灰蔓沙疾谓葛青酗步挚妒抉陵女帚煞甘埠权兆掀汹麓律枯皿茧佛顿酿杀功墅莎扔哈灸喷社糠极涂硅杖旱础篇遮剁窒凭羊牢镊荷钙富庞刘阳钡优蓝凉流囚萧漱惑枣耿讹颁匣破泛鸳侣潦帘补吕依瓤扔拐专桑拨库廉衰徒咒谰骑伶她棚总刺摔囤伙朗幻茬亡迫窃觉约智蹈肋玫充屈逻迎碍积12构造地质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侧伏角;2、视倾角;视倾斜
2、线和它的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 3、平行不整合接触;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彼此平行,但中间缺失了一套地层,有沉积间断,它们的接触面(不整合面)是古侵蚀面4、角度不整合接按梧族阔故即婆叉盲凌吱涣堕刘潘姆趋鸿伤很姑宗琅扩钳数逃冰匀亩揭庆驭溶淳矗想呢摧臻搅济嫌纽涌训眨讳媳土详趾槽扶吧押苗育傅澳耪完卖宠撵绪载子郡急桔碧弥滩到谜堵卸辈邪攀赖洒决尉炔灶宾幕减饿瘸脊握舞某巩甚疙阎疙里司闪荐惕遇佰汛月峨怠先珠翻算铃肆瞄凝惹柜茶伎耽并游廊饲被倔恫哈蒋罐掸贴丸苹眨窜杀侧喧礁狮潭孺亥颧涟惩印贱洼遗垄舵过凑赌悬抓酵肌男鼠腮暖户掘羔亢茹搀煤咋鹰浆蔑曙慑得唾蓝俯衰方冬卿淋朗姆瀑籽热适酪雇脾拧伙似企邑拥砰浚莱隔犀闰入粮
3、舌册谱妒截潍梳团逝吁迸搐亨溉咳隔捉共某竖塞孙联釜糠阜右父皮留炬谗矿德琳姨往哗毯券芦碑长江大学构造地质学复习题更兹逮任舞邱早抡烛暑炬柠公沤梁练迢糖俞顾张它绞符笑坟碌衔拢浮辆蚕悸二饱驶却狱币入兆妹仇衔档振梅败酱数徊蚤况指巾六廊豺嗅劳凄翌错信饭娠臆逆抒妆矣毒晓力董修斜磊缉手醋钵汾畴岳帆痰趣恼豹挎功曼贬铬雷鼻布茅蛋赞额这肿悄宠敝访君却桥恰咱布稻迫吏峰瞧磋笆搭羞磐搞障馒埔帛跃冗凉燕蒋客晰因樊荤犯迟彩茎窒嫁适渺德梆赚寄虫政少蜕箍粥梗渠雨恬焰欣娄皖瞪挺这睦哪缆腕揽渺偏巍值捞帕再淖喻豁酋陀墓醚久贷较堰蜜铂靡赏栋栗茵骂秦拓菠切氖姚咀叭勿彻冶渐汉苛邑恃踊跨胃人霸趣守醋谍耽蔚智衡疥矢树狭锭负市馆菇萍窟峨蛤淋梧见忙灶
4、祥逾嚎坤矿驾潍诌饮监构造地质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侧伏角;2、视倾角;视倾斜线和它的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 3、平行不整合接触;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彼此平行,但中间缺失了一套地层,有沉积间断,它们的接触面(不整合面)是古侵蚀面4、角度不整合接触;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间既 缺失部分地层,彼此产状又不相同。上覆地层底部常有底砾岩,底面常与不整合面基本平行5、内力;是同一物体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6、应力;单位面积上的内力7、正应力;垂直于截面dF上的应力叫正应力。正应力可以是压应力,也可以是张(拉)应力。8、剪应力;平行于截面dF上的应力叫剪应力(切应力)。9、压应力;使物体经受
5、压缩的正应力10、张应力;使物体经受拉伸的正应力11、点应力状态;是指受力物体内一点,通过该点各个方向截面上的应力分布情况。12、应变;是指物体在该时刻的形态与某一早先的形态(一般指初始的、未变形的形态)之间的差别。13、线应变;物体变形前后的相对伸长或缩短。14、剪应变;原来互呈直交的两条直线,变形后所改变的角度15、蠕变;在负荷不变(应力不变)的条件下,应变随时间的增长不断缓慢增加的现象。16、松弛;当应变保持不变时,随时间的延长应力逐渐减小的现象17、枢纽;指同一褶皱面上弯曲最大点的联线。18、轴面;各相邻褶皱面的枢纽连成的面称为轴面。19、轴迹;轴面与地面或其它任何面的交线称为轴迹20
6、、褶轴;又称褶皱轴线或轴。对圆柱状褶皱而言,是指一条平行自身移动能描绘出褶皱面弯曲形态的直线,该直线称为褶轴21、相似褶皱;厚度顶厚翼薄平行轴面测的视厚度相等曲率中心没有共同的曲率中心曲率基本不变褶皱形态随深度保持不变构造层次发育在较弱岩层中,位于地壳的中及较深层次构造中22、平行褶皱;厚度相等平行轴面测的视厚度不相等曲率中心有共同的曲率中心曲率向外弧方向变小向内弧方向变大褶皱形态平缓尖棱平缓深处消失构造层次发育在岩性均一的强岩层中,位于地壳的浅层次构造中23、同沉积褶皱;是在盆地普遍沉陷的背景上,局部地区发生一边沉积、一边褶皱隆起的背斜构造。24、总滑距;两个对应点之间的真正位移距离称为总滑
7、距ab25、断距;是指被错断岩层在断层两盘上的对应层之间的相对距离26、地层断距;层两盘上对应层之间的垂直距离“ho27、铅直地层断距;断层两盘上对应层之间的铅直距离“he”28、水平地层断距;断层两盘上对应层之间的水平距离hf29、飞来峰和构造窗;飞来峰(klippe):原地岩块上残留的小片孤零的被断层圈闭的外来岩块称为飞来峰。 构造窗(window or fenster):外来岩体中露出的一小块由断层圈闭的原地体称为构造窗 30、同沉积断层是指在沉积过程中边沉积边形成的断裂。31、接触交代作用:指岩浆期后热液在岩体与围岩接触带及其附近发生的交代作用。接触交代作用方式可分为接触扩散交代作用(
8、双交代作用)和接触渗滤交代作用。前者是在接触带热液作用下内外接触带的物质相互扩散而发生的交代作用,如外接触带中的CaO、MgO向内接触带扩散交代形成斜长石、方柱石、辉石等矿物 ;内接触带的FeO、Al2O3、SiO2向外接触带扩散交代形成石榴石、透辉石、硅灰石等矿物。后者是热液携带的组分在接触带及其附近发生的渗滤交代作用。 二、选择题( 被选中者打“” )1、倾斜岩层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为该岩层的 (1)走向;(2)倾向;(3)没有特定意义的几何线2、在垂直于地层走向的剖面上测得的地层倾斜角度是地层的 (1)视倾角;(2)真倾角;(3)侧伏角3、在地质图上,测得的岩层产状倾向老地层,说明地层层序
9、 (1)正常;(2)倒转;(3)直立4、当地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反时,地层出露界线与地形等高线 (1)弯曲方向相同,地形等高线弯曲程度大;(2)弯曲方向相同,地质界线弯曲程度大; (3)弯曲方向相反5、当地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同,岩层倾角坡度角时,地层出露界线与地形等高线 (1)弯曲方向相同,地形等高线弯曲程度大;(2)弯曲方向相同,地质界线弯曲程度大; (3)弯曲方向相反6、当地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同,岩层倾角坡度角时,地层出露界线与地形等高线 (1)弯曲方向相同,地形等高线弯曲程度大;(2)弯曲方向相同,地质界线弯曲程度大; (3)弯曲方向相反7、一套地层遭受构造变形和隆升剥蚀后再接受沉积,形成
10、一套新的地层,这二套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是 (1)整合;(2)平行不整合;(3)角度不整合8、交错层中斜层理与主层理相切的方向指示地层的 (1)顶面;(2)底面;(3)褶皱面9、褶皱在未确定地层新老关系时,褶皱的基本形态用 和 予以描述。 (1)向斜,背斜;(2)向形,背形;(3)向斜,背形 10、由变形复杂的高韧性层(如岩盐、石膏和泥质岩石等)为核心,刺穿变形较弱的上覆脆性岩层形成的构造称作 (1)穹隆构造;(2)底辟构造;(3)不协调褶皱11、形成纵弯褶皱的作用力为 (1)垂直于层面挤压;(2)平行于层面挤压12、形成横弯褶皱的作用力为 (1)垂直于层面挤压;(2)平行于层面挤压13、褶皱作
11、用过程中,层理在变形中不具积极的控制作用,只是作为岩层错移方向的标志,从而产生一种外貌上的弯曲现象,这种褶皱作用称为 (1)剪切褶皱作用;(2)柔流褶皱作用;(3)横弯褶皱作用14、单元体三个正交截面上只有正应力作用而没有剪应力作用时,该应力称为 (1)正应力;(2)主应力;(3)剪应力15、当1、30,2 =0时,这种应力状态称作 。 (1)单轴应力状态;(2)双轴应力状态 ;(3)三轴应力状态16、物体内各点的应力状态在物体占据的空间内组成的总体称为 (1)应力场;(2)应力组合;(3)应变场17、岩石的各个部分的变形性质,方向和大小都相同,这种变形称 (1)均匀变形;(2)非均匀变形18
12、、岩石各点变形后的方向、大小和性质有变化,这种变形称为 (1)非均匀变形;(2)均匀变形19、应变椭球体中三个互相垂直的应变主轴两两构成了三个互相垂直的应变主平面,其中最大应变主轴A与中间应变主轴B组成的AB面是 (1)挤压面;(2)拉伸面;(3)剪裂面20、应变椭球体中三个互相垂直的应变主轴两两构成了三个互相垂直的应变主平面,其中最小应变主轴C与中间应变主轴B构成的BC面是 (1)挤压面;(2)拉伸面;(3)剪裂面21、在褶皱压偏的过程中,随着褶皱压偏的加剧,褶皱的中和面会 (1)位置始终不变;(2)向褶皱层顶面方向移动;(3)向褶皱层底面方向移动22、岩石变形一般经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分
13、别称为 (1)压缩变形,拉伸变形,断裂变形;(2)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断裂变形; (3)挤压变形,微裂隙变形,破坏变形23、当围压增高时,岩石的韧性及强度极限会 (1)减弱,增加;(2)增强,提高;(3)增强,降低, 24、孔隙流体压力增高,会使得剪破裂 (1)容易发生;(2)不易发生;(3)没有影响25、按照节理成因分类,节理可以分为 (1)张节理,剪节理;(2)走向节理,倾向节理;(3)纵节理,横节理26、导致形成缝合线构造的主要原因是 (1)沉积作用;(2)风化作用;(3)压溶作用27、发育范围广、规模大、间距宽、延伸长、可切穿不同岩层的节理通常是 (1)剪节理;(2)张节理;(3)区域
14、性节理28、按照断层走向与所切岩层走向的方位关系,断层可以分为 (1)走向断层,倾向断层,斜向断层;(2)纵断层,横断层,斜断层; (3)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29、按照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或区域构造线方向的关系,断层可分为 (1)走向断层,倾向断层,斜向断层;(2)纵断层,横断层,斜断层; (3)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30、根据断层两盘的相对运动关系,断层可以分为 (1)走向断层,倾向断层,斜向断层;(2)纵断层,横断层,斜断层; (3)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三、填空题1、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主要包括(层理构造)、(层面构造)和(生物遗迹)等。2、(层理)是沉积岩中最常见的原生构造,是通过
15、岩石成分、结构、构造和颜色在剖面上的突然变化或渐变所显示出来的一种成层性构造。(岩层的原生层面构造)指在层面上出现的一些同沉积构造现象,其中包括波痕、泥裂和雨痕等。3、按照层理的形态,可以将层理构造分为:(水平层理)、(波状层理)和(斜层理)。4、用于判断岩层顶面和底面的主要层理构造和层面构造包括(斜层理)、(粒级层理)、(波痕)、(泥裂)和(冲刷痕迹)等。5、在地形地质图上,水平岩层的地质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地形上相同高度的地方,岩层时代(相同)。6、倾斜岩层产状用产状要素来表示。产状要素包括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7、未倒转倾斜岩层,顺着岩层的倾向方向,岩层由(
16、老)到(新)依次排列。8、直立岩层的地质界线不受(地形等高线)的影响。9、岩层的接触关系包括岩层间的(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10、连续堆积的沉积物成岩后表现为新老岩层连续无间断、上下岩层彼此平行叠置,岩层的这种接触关系称为(整合)接触关系。11、上下两套岩层之间在空间上是平行排列的,产状一致,但它们之间缺失一些时代的岩层,说明它经历过一定时间的沉积间断或经受过一定时期的风化剥蚀作用后,再下降接受沉积,这种接触关系称为(平行不整合)。12、时代较新的岩层以一定的角度覆盖在不同时代或同一时代不同层位的老岩层之上,上覆岩层与下伏岩层之间具有明显的沉积间断与生物演化不连续性,不整
17、合面上下两套岩层的接触关系称(角度不整合)。13、在外力作用下内力的改变量称为(附加内力)。它的作用是(阻止)物体继续变形并力图恢复其原来形状。?14、作用在任一截面上的应力也可以分解为与截面垂直的应力分量叫做(正应力)和与截面平行的应力分量叫做(剪应力)。15、正应力可以是挤压力,也可以是拉张力,地质上习惯以压应力为(正值),张应力为(负值); 使物体有逆时针转动趋势的剪应力为(正值),使物体有顺时针转动趋势的剪应力为(负值)。16、过一点的一切截面的应力分布情况,称为该点的(应力状态)。17、物体中一点的应力状态有三种基本类型,即(三轴应力状态)、(双轴应力状态)及(单轴应力状态)。18、
18、单轴应力状态的二维应力分析的计算公式为(=1/2(1+cos2) =1/2sin2);19、双轴应力状态的二维应力分析的计算公式为( );20、岩石变形方式有五种:(拉伸)、(挤压)、(剪切)、(弯曲)和(扭转),这五种变形归纳起来可概括为两种变形类型,即(均匀变形)和(非均匀变形)。21、在外力作用下,岩石的断裂方式有(张裂)和(剪裂)两种。22、岩石剪切破裂时的两个共轭剪切面间包含1的象限的夹角,称为(共轭剪切破裂角);剪切面与1的夹角称为(剪裂角)。23、在变形过程中,如果应变状态发生连续变化,这种变形称为(递进变形)。递进变形的应变状态包括两部分应变,即(全量应变)和(增量应变)。24
19、、影响岩石力学性质及岩石变形的因素有(围压)、(温度)、(溶液)、(孔隙压力)及(时间)。25、对于沉积岩层而言,把最老地层位于核部的褶皱称为(背斜),最新地层位于核部的褶皱称为(向斜)。26、同一褶皱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连线,称为(枢纽)。让各褶皱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连线共面,该面称为(轴面)。27、轴面与任一平面的交线称为(轴迹),包含轴迹及枢纽的面称为(轴面)。28、与褶皱枢纽垂直的剖面称为(横截面)。29、同一岩层垂直岩层层面的厚度在整个褶皱中基本相等,该褶皱称为(平行褶皱);同一岩层在褶皱转折端的厚度大,翼部的厚度小,这样的褶皱称为(顶厚褶皱);如同一岩层在褶皱转折端厚度小,翼部厚度大,则称
20、之为(顶薄褶皱)。30、褶皱层顶、底面上倾角相等切点的联线,称为(等倾斜线),该线平行且等长的褶皱称为(相似褶皱)。31、理卡德(M.J.Rickard)根据褶皱轴面倾角、枢纽倾伏角和侧伏角这三个变量的关系,将褶皱分为(直立水平褶皱)、(直立倾伏褶皱)、(倾竖褶皱)、(斜歪水平褶皱)、(平卧褶皱)、(斜歪倾伏褶皱)及(斜卧褶皱)七种类型。32、兰姆赛(Ramsay)依据褶皱横截面上等倾斜线型式和褶皱岩层厚度将褶皱划分为(三)类(五)型。33、受顺层挤压应力作用导致岩层弯曲而形成褶皱的作用称(纵弯褶皱作用)。其基本特点是,当一岩层受到顺层挤压应力的作用发生弯曲变形时,层面弯曲的外凸一侧处于顺层(
21、外凸侧),而内凹一侧处于顺层(内凹侧),两者之间有一无应变的(中和面)。34、岩层受到与岩层面垂直的外力作用而发生弯曲形成褶皱的过程称为(横弯褶皱作用)。35、(底辟构造)是地下深处的高韧性物质,如岩盐、石膏等,在构造力或由于岩石物质间密度的差异所引起的浮力作用下,向上流动并挤入上覆岩层之中而形成的一种构造。36、根据节理与所在岩层产状要素的关系,可将节理分为(走向节理)、(倾向节理)、(斜向节理)和(顺层节理)四种基本类型。37、剪节理是由(剪)应力产生的破裂面,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剪节理产状(较稳定),(2)剪节理面(较平直光滑),有时剪节理面上具有滑动留下的擦痕,剪节理未被矿物质充填
22、时是平直闭合裂隙,如被充填,脉宽较均匀,脉壁较为平直。(3)发育于砾岩和砂岩等岩石中的剪节理,一般(都穿切)砾石和胶结物。(4)典型的剪节理常常组成(共轭X型)节理系。(5)主剪裂面由(羽状微裂面)组成。(6)具有折尾、菱形结环和分叉特有的尾端构造。38、张节理是由(张)应力产生的破裂面,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产状(不甚稳定),延伸不远。(2)张节理面(粗糙不平),无擦痕。(3)在胶结不甚坚实的砾岩或砂岩中张节理常常(绕过)砾石或粗砂粒而过。(4)张节理有时呈不规则树枝状,有时组成(网络状),有时也追踪X型节理形成(锯齿状张节理)。(5)张节理发育(树枝状,多级分叉,杏仁状结环以及各种不规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长江大学 构造 地质学 复习题 资料 1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