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新教材(共10页).doc
《马原新教材(共1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原新教材(共10页).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导论1.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其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它们有机统一并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体内容。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改革起点:1978年) 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一生的两个伟大发现。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从客观存在着的物质世界中抽象出了万事万物的共同特性客观实在性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决定作用,反作用)(一)物质决定意识(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三)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
2、思主义的基石4.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5.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主要有: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6.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选择)7.把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就是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论”是指在分析事物的矛盾时,不仅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而且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不仅要看到矛盾体系中存在着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而且要看到次要矛盾、矛盾的次要方面。“重点论”是指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并以此作为解决问题的出发点。“
3、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地看,又要看主流、大势、发展趋势。 8.(必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P277-279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P277-27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成果一切从实际出发-世界物质统一性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群众是历史创
4、造者9. 事物包括质、量、度三方面的规定性。度这一哲学范畴启示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原则。(乐极生悲,“度”的方法论意义)10.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第一,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二,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l 做P54思考题第三题第二章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1.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第一的观点)2.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为什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选择)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
5、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第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3.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它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感觉是人的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个别方面的直接反映,如视觉、听觉、触觉等,它是感性认识也是整个认识过程的起始环节。知觉是人的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外部特征的整体的反映(知觉是感觉得综合)表象是感性认识的高级形式,它是人脑对过去的感觉和知觉的回忆,是曾经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对象的形象再现。4.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
6、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5.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第一,真理的绝对性。第二,真理的相对性,又叫相对真理。(科学知识要不断发展,没有终极真理!)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和发展第三,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其一,二者相互依存。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两个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 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1.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一种是唯物史观,另一种是唯心史观。2.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方式。3.物质生产方式,它是生产
7、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及决定力量。4.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首先,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其次,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最后,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5.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6.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
8、反作用于社会存在。7.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从根本上受到社会存在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8.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对于树立科学历史观和指导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9.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生产力具有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含义与特点)10.生产力具有复杂的系统结构。其基本要素包括:一是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它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物质资料或物质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这句话说明生产工具是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二是
9、劳动对象。一切自然物质都是可能的劳动对象,其中引人生产过程的部分则是现实的劳动对象。三是劳动者。劳动者是人,但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劳动者。11.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12.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具有客观性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政治关系、家庭关系、宗教关系等其他社会关系,都受生产关系的支配和制约。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历史上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依据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的性质区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
10、础的生产关系,另一种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1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14.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其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这种反作用的后果可能有两种:当它为适合
11、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15. 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社会形态实质上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生产方式是生产力与生产方式的统一16.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为什么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起决定性作用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社会基本矛盾中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得矛盾,决定其他矛盾
12、的存在和发展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也会影响和制约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得矛盾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办法,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发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1.商品是用来交换、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2.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离开了商品它就不复存在。3.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教材 1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