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发展心理学)模拟试卷(共7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发展心理学)模拟试卷(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发展心理学)模拟试卷(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发展心理学)模拟试卷41(总分:5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6,分数:12.00)1.艾恩斯沃斯(Ainsworth)为了研究依恋类型设计了陌生情境技术,她以及此后的研究者采用这种技术识别出了四种依恋模型,其中依恋质量最差的依恋模式是(分数:2.00)A.安全型依恋B.回避型依恋C.反抗型依恋D.混乱型依恋解析:解析:艾恩斯沃斯(Ainswonh)识别出三种依恋类型: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和反抗型依恋,后来的研究者又识别出另外一种依恋类型混乱型依恋。其中回避型依恋、反抗型依恋和混乱型依恋都是不安全型依恋。其
2、中,混乱型依恋是最不安全的,在母亲回来时,这些婴儿表现出混乱矛盾的行为,母亲抱他们时,他们可能会躲开目光,或者是带着忧伤的情绪去接近母亲。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以茫然的表情表达自己的情绪。一些婴儿在被安抚之后又会大哭起来,或者表现出一些奇怪的、冷漠的姿势。因此本题选D。2.依恋的主要特征是(分数:2.00)A.兴奋性B.认知性C.情绪性D.阶段性解析:解析: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因此本题选C。3.婴儿对多次呈现的同一刺激的反应会逐渐减弱,这种现象是(分数:2.00)A.习惯化B.去习惯化C.偏爱D.优先注视解析:解析:习惯化是指由于重复刺激所造成的反
3、应强度的逐渐降低的现象。去习惯化是指新的刺激导致反应性增加的现象。偏爱是婴儿对某个刺激物感兴趣,注视时间长。优先注视是指在众多的刺激物中,婴儿都率先注视某个刺激的现象。这些现象被用来对婴儿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进行研究。本题选A。4.研究者在26个月大婴儿床上方悬挂特殊的风铃。当把婴儿的脚用一根长绳连到风铃上时,他可以踢脚来让风铃转动。几分钟后婴儿就开始精力充沛地踢脚。此时婴儿的学习方式是(分数:2.00)A.经典条件反射B.操作条件反射C.习惯化D.模仿解析:解析:婴儿能够通过主动的操作来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这说明婴儿建立了操作条件反射。因此本题选B。5.三四个月的婴儿可以把一名儿童或成人动着
4、的嘴唇与对应的言语声音联系起来,这说明儿童具有的知觉形式是(分数:2.00)A.模式知觉B.客体统一知觉C.面孔知觉D.联合知觉解析:解析:模式知觉涉及的是对两维刺激的识别;面孔识别是模式识别的一种;客体统一知觉涉及的是对三维客体的识别;联合知觉则是个体结合来自一个以上通道或感觉系统的刺激。因此本题选D。6.皮亚杰将儿童能够重复周围环境中产生有趣效果的那些行动称之为(分数:2.00)A.基本循环反应B.二级循环反应C.二级循环反应的协调D.三级循环反应解析:解析:皮亚杰将儿童反复重复一个事件叫循环反应(circular reaction)。皮亚杰认为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循环反应不断发生修正
5、。14个月时产生的是基本循环反应,婴儿重复主要由基本需要驱动的偶然行为。48个月是二级循环反应,婴儿重复周围环境中产生有趣效果的那些行动。8一12个月是二级循环反应的协调,婴儿产生有意的或目标指引的行为。1218个月是三级循环反应,婴儿通过新异的方式作用于物体,探索物体的属性。因此本题选B。二、多选题(总题数:11,分数:22.00)7.儿童身体发育的模式有(分数:2.00)A.由上到下B.由近及远C.由边缘到中心D.系统原则解析:解析:随着孩子身体的生长,身体的各个部分以不同的速度发育。两种模式描述了身体比例的这种变化。第一种是由上到下的趋势,或称由头到尾的趋势。出生时,头部占据身体总长度的
6、14,而腿部仅占13,和成人相比,头部占的比例较大,头部先发展起来。第二种趋势是由近到远的趋势,或称由身体中央向外的趋势,在出生前的时期,头、脑和躯干先发育,然后是手臂和腿,最后是手和脚,在婴幼儿期,手臂和腿的发育继续比手和脚要早一些。儿童身体发育与动作发展遵循同样的趋势。因此本题选AB。8.下列婴儿的各种动作技能中,属于大动作技能的是(分数:2.00)A.爬行B.够物C.站立D.走解析:解析:对婴儿来说,动作技能的发展包括大动作技能的发展和精细动作技能的发展。大动作技能的发展是指对帮助婴儿在环境中四处移动的行动的控制,例如爬、站和走。精细动作技能的发展是指较小的动作技能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手臂
7、和手指的运动上,例如,够物、抓握和操控物体等。因此本题选ACD。9.婴儿双词句的生成规则包括(分数:2.00)A.随机组合B.“中轴开放式”联结C.“范畴对应式”联结D.错误组合解析:解析:婴儿在1824个月出现词汇爆炸现象,当词汇量达到200个左右的时候,他们开始能说出不完整的双词句。虽然双词句是不完整的,婴儿很少会犯重大的语法错误,其语序并不是随机组合或错误组合。双词句的生成规则包括“中轴开放式”联结和“范畴对应式”联结。前者以常用词为“中轴”,在其前或后联结一个关于事物、动作和属性特征的词,组成“主词句”;后者由两个来自不同范畴却有内在实际意义或特定关系的词联结,从而组成“电报句”。10
8、.托马斯(Thomas)和切斯(Chess)等人通过追踪研究,将婴儿气质类型划分为(分数:2.00)A.容易型B.活泼型C.困难型D.迟缓型解析:解析:托马斯和切斯等人在对婴儿进行大量追踪研究的基础上,对婴儿的气质类型进行研究,将婴儿的气质类型划分为三种,分别是容易型(约占40)、困难型(约占10)和迟缓型(约占15)。另有35的婴儿不能简单地划归到任何二种气质类型中去。因此本题选ACD。11.布雷泽尔顿将婴儿气质划分为(分数:2.00)A.活泼型B.安静型C.一般型D.困难型解析:解析:布雷泽尔顿将婴儿气质划分为活泼型、安静型和一般型。因此本题选ABC。12.巴斯(Buss)和普罗敏(Plo
9、min)从气质类型的角度将婴儿划分为(分数:2.00)A.情绪型婴儿B.活动型婴儿C.社交型婴儿D.冲动型婴儿解析:解析:巴斯和普罗敏根据婴儿在各种类型活动中的不同倾向性,将其划分为活动型、情绪型、社交型和冲动型等四种不同气质类型。因此本题选ABCD。13.罗斯巴特(Mary Rothbart)提出气质包括六个维度,这六个维度代表的气质的成分有(分数:2.00)A.情绪B.注意C.活动D.兴趣解析:解析:罗斯巴特提出气质包括六个维度,这六个维度代表的气质的成分有情绪(包括“害怕性”、“易怒性”、“积极情感”和“可安抚性”四个维度)、注意(即“注意广度持久性”维度)和活动(即“活动水平”维度。因
10、此本题选ABC。14.自我意识情绪包括(分数:2.00)A.愉快B.羞耻C.嫉妒D.窘迫解析:解析:涉及对自我意识的伤害或加强的情绪是自我意识情绪,是人类拥有的高级情感,包括羞耻、窘迫、内疚、嫉妒、自豪、羞怯等。愉快是基本情绪。因此本题选BCD。15.在心理学家缪勒(Mueller)和范德(Vandell)看来,婴儿游戏具有的特征包括(分数:2.00)A.主动加入B.轮流替换C.重复D.灵活性解析:解析:在心理学家缪勒和范德看来,婴儿早期的同伴交往可以划分为简单社交行为、社会性相互影响、同伴游戏和早期友谊四个阶段。在同伴游戏阶段,婴儿的游戏存在四个显著的特征,分别是主动加入、轮流替换、重复和灵
11、活性。因此本题选ABCD。16.通常用来评估婴儿和幼儿的依恋的方法有(分数:2.00)A.陌生情境技术B.依恋Q分类法C.问卷调查法D.观察法解析:解析:在研究婴幼儿的依恋类型时,陌生情境技术适用于2岁以下的婴儿,依恋Q分类法适用于15岁的儿童。因此本题选AB。17.婴儿的学习能力体现的方面包括(分数:2.00)A.经典条件反射B.操作条件反射C.习惯化D.模仿解析:解析:婴儿可以建立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如母亲喂奶时抚摸孩子,以后当母亲再抚摸孩子时,孩子就会做出吮吸动作,这说明这个孩子已经建立了经典条件作用。新生儿会为了看到视觉图案或听到音乐和人的声音而快速吮吸,这说明婴儿此时已经能够
12、建立操作条件反射。研究表明,新生儿就具备习惯化能力。2天至几周大的婴儿能够模仿成人的表情。因此本题选ABCD。三、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8.00)18.简述婴儿动作发展的心理意义。(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动作是心理发展的组织者。动作使个体获得更多的经验,经验促进了个体的发展。 (2)动作促进了感知觉的发展。动作促进了运动知觉和深度知觉的发展。 (3)动作促进了空间认知发展。动作使婴儿从以自我为中心的空间定位策略,发展为以客体为中心的空间定位策略,通过明确客体、自身及环境的关系来判定客体位置,搜寻客体,从而对空间关系的认知更为精确。 (4)动作促进了儿童社会性发展。个
13、体的社会性是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而动作是个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手段。随着儿童动作技能的发展并参与到更多的活动中去,他们动作技能的发展会影响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解析:解析:动作使个体与周围世界联系了起来,动作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基础和源泉。皮亚杰认为动作图式是婴儿认知结构的基石,个体心理既不起源于先天遗传,也不起源于后天环境,而是源于主体对客体的动作。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与动作的发展关系密切,当儿童的动作技能发展起来,他们活动的空间变大,与他人交往的形式丰富起来,从而社会性得以发展。19.简述行为主义的言语发展理论。(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斯金纳认为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心理学 统考 专业 基础 综合 发展心理学 模拟 试卷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