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单元检测试卷【答案+解析】(共12页).doc
《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单元检测试卷【答案+解析】(共1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单元检测试卷【答案+解析】(共12页).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 单元检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关于世界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都在发展中国家B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全部分布在亚洲C世界上的平原地区都是人口稠密的地区D世界人口稠密区大多在北半球中纬度的近海地区答案:D解析: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是东亚(其中包括日本)、南亚、西欧和美国东北部,其中东亚的日本、西欧的国家和美国均属发达国家,故选项A是错误的;平原地区的人口也并不都是很稠密,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亚洲北部的西西伯利亚平原等,或是由于过于湿热,或是由于过于寒冷,是人烟比较稀少的地区;
2、而北半球中纬度近海的平原则是人口分布比较稠密的地区。故选D。右图为人口分布比重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图,读图,完成24题。2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形是()A平原B高原C山地D丘陵3在热带多雨地区,人口主要集中在高原地区,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B气候C土壤 D交通4除自然方面的原因外,影响人口分布最主要的社会经济因素是()A宗教信仰 B生产活动方式C交通运输条件 D生产力发展水平答案:2A3.B4.D解析:第2题,由图可知,海拔0200米的范围内集中了56.2%的人口,因此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形是平原。第3题,热带多雨地区,低地气候湿热,不利于人类居住;而高原地区海拔较高,气候凉爽,适合人类居住。第4题,
3、除自然方面的原因外,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主要的社会经济因素。读世界各大洲距海岸200 km范围内面积和人口比重图,回答56题。5如果以距海岸线超过200 km为内陆,则居住在沿海地区人口比例最大的是()A大洋洲 B南美洲C亚洲 D欧洲6非洲距海岸200 km范围内的面积比重最小的原因是()A热带大陆,终年气候炎热B高原大陆,且地势起伏小C海岸线平直,少海湾和半岛D自然带南北对称分布答案:5A6.C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以读出,大洋洲居住在距海岸200 km之内沿海地区的人口占总人口的95%以上,这在各大洲中比例是最大的。第6题,据图可知,非洲距海岸200 km范围内的面积只占总面积
4、的约18%,这和非洲大陆海岸线平直,少海湾和半岛有关。下表为联合国预测的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8题。主要迁出国数量(万人/年)主要迁入国数量(万人/年)中国30.3美国110.0墨西哥26.7德国21.1印度22.2加拿大17.3印度尼西亚18.0英国13.6菲律宾14.4澳大利亚8.37.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A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B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D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8移民外迁的最主要目的是寻求()A更高的社会地位 B更高的经济收入C更多的休闲时间 D更优越的自然环境答案:7B8.B解析:第7题,通过分析可知,
5、表格中左右两栏分别为人口迁出国和迁入国,根据已有知识可判断人口迁出国均为发展中国家,人口迁入国均为发达国家。迁入国中只有澳大利亚是南半球的国家,其他均位于北半球;从表中国家分布看,人口迁移并不仅仅是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表中的人口迁出国均为沿海国家。第8题,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人口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主要是为了寻求更高的经济收入。下面为某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图。读图,完成910题。9由图中数据可知,该国()A男女比例平衡B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国人口C老年人口超过青年人口D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10影响该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A人口老龄化 B婚姻家庭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答
6、案:9D10.D解析:第9题,人口年龄结构图中并没有表示出性别比例的情况,故A项错;人口年龄结构图中无本国人口和外来人口的实际人数统计,故B项错;图中青年人口比例大于老年人口比例,故C项错;从图中可以看出,外来移民人口以青年人口为主,故可缓解当地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第10题,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包括婚姻家庭、政治、经济、自然因素等,该国迁入人口以青年人口居多,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完成1112题。11下图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图中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A粤、豫、黔、沪 B豫
7、、粤、黔、沪C粤、豫、沪、黔 D豫、粤、沪、黔12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 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 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答案:11A12.D解析:图中通过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比较来说明人口的迁入与迁出情况。第11题,的常住人口大于户籍人口,且常住人口大于1亿,说明是人口迁入区,豫为迁出区,所以可以排除B、D;的户籍人口超过1亿,且大于常住人口,说明是人口迁出区;的户籍人口大于常住人口,也是人口迁出区;的人口大于京、津,且常住人口大于户籍人口,是人口迁入区,黔是迁出区,可以排除C。第12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主要是由农
8、村到城市、由山区到平原、由欠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河北主要流向京津,安徽主要流向长三角,湖南、广西主要流向珠三角,主要以就近迁移为主。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人类的发展要受到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据此完成1314题。13我国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承载着更多的人口,这说明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A土地面积更广阔 B矿产资源更丰富C资源利用条件更优越 D草场资源更丰富14上图中能提高青藏地区人口合理容量最有效的途径是()AB CD答案:13C14.B解析:第13题,西北土地面积相对于北方地区更广阔,矿产资源、草场资源也优于北方。但资源利用条件不如北方好。第14题,由图可知,能提高青藏地区人
9、口合理容量的途径有和,而青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不能靠扩大耕地面积来增加人口合理容量,所以最有效途径只能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表中内容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读表,回答1516题。预测2050年人口数量将达到约14亿15亿依农业资源最大供养的人口数量约15亿16亿依粮食生产能力最多供养的人口数量15.1亿或16.6亿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约8亿9亿15.表中反映出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是()A约15亿16亿 B15.1亿或16.6亿C约8亿9亿 D约14亿15亿16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地区开放程度科技
10、水平和消费水平国家人口政策A BC D答案:15C16.A解析:第15题,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结合表中内容,可知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为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第16题,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是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首要因素,科技水平影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消费水平影响资源的消耗,因而都为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重要因素;地区开放程度影响从外界获取资源的数量,因而也为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重要因素。广州提出到2020年末常住人口控制在1 500万以内,应该说,这“1 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据此回答1718题。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
11、是指环境人口容量B该指标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C该指标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呈负相关D该指标与人们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呈正相关18针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要求,广州应()超出本地区范围索取资源,发展生产建立公平的秩序,使多数人有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权利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加快人口的增长,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A BC D答案:17B18.B解析:第17题,环境人口容量是指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很显然“活得舒服”不是指环境人口容量,排除A项;一个地区供养人口的多少,与资源数量、科技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呈正相关,与生活、文化消费水平呈负相关,排除C、D项;“活得舒
12、服”应是一个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受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应是一个“虚数”,答案应为B项。第18题,超出本地区范围索取资源,发展生产违背了可持续发展原则,人口合理容量是指一个地区的最适宜人口数,不是加快人口增长。人口的发展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据此回答1921题。某岛国环境与人口信息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45万最适宜的人口数量25万2006年实际供养的人口数量30万预测2010年供养的人口数量35万19.表格反映出该岛国的人口合理容量数据是()A25万人 B30万人C35万人 D45万人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总人口数量是制约人口合理容量的首要因素B无论在什么条件下,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答案+解析 鲁教版高一 地理 必修 第一 单元 人口 环境 检测 试卷 答案 解析 1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