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新课标1卷文综历史解析(共10页).doc
《2014年高考新课标1卷文综历史解析(共1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高考新课标1卷文综历史解析(共10页).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14年高考新课标1卷文综历史解析一.选择题。(共12题,共48分)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答案】B【解析】君主专制制度:指以古代君王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它脱胎于原始社会后期的父权制。宗教祭祀与军事征伐是君主专制的头等大事,即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最早是由战国时期的法家提出的,商鞅、吴起等在变法运动中初步实践了
2、君主专制的思想,秦统一全国后秦王嬴政确立皇帝制度,确立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直到辛亥革命废除君主专制,所以A错误;祖先崇拜,或称敬祖,是在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由图腾崇拜过渡而来,所以C错误;宗法制度是由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一种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与国家制度相结合,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制度,其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这种制度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影响于后来的各封建王朝,祭天是为了神化和强化统治而非为了强化宗法制度,所以D项说法错误;秦汉以后,皇帝以天子自居举行祭天大典,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反映出了君与臣民的等级差别(即人伦秩序),且皇帝承天而子
3、民(承奉天道,治理百姓之意),突出了皇权的至高无上,B项正确。该题答案为B。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帝“灭佛”。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懦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答案】C【解析】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盛行,道教在民间广泛传播,唐初统治者奉行尊道、礼佛、崇儒三教并行的政策,儒学的正统地位开始受到挑战。皇帝对宗教的好恶对宗教的兴亡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A项表述的太过绝对(决定),尽管魏晋以来,曾有多次皇帝灭佛(如: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
4、宗灭佛),但佛教在中国并没有因此而消亡,所以A项错误武帝以后,儒学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发展;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势中国本土化;道教受到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又称三教合一。唐初三教并行政策虽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但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成为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由此可知在当时的中国社会影响最大的思想仍是儒学,所以B项错误,C项正确;佛教在魏南北朝时期的盛行、唐朝的三教并行表明佛教的社会基础并不薄弱,故D项与史实不符;该题答案为C。26
5、.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中宋明理学家对人性的新认识这一关键信息,可排除A、B两项,因为人性本善人性本恶分别为战国时期孟子、荀子的人性论,所以不是新的认识;存天理,灭人欲属于心性修炼。天理是公,是大善,是人的仁爱之心。人欲是私,是小恶,是人的自私之情。简单的说,存天理就是向善,灭人欲就是去恶。朱熹所说的人欲是指那些超出了正当要求以及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他并不否认人们对维持生存的物质欲望的追求。朱熹主张的是节欲,他反对纵欲与禁欲,朱熹强调存天理、灭人欲的
6、实际目的是为了防范个人欲望的过度膨胀,重塑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礼仪,追寻维护社会、道德、政风和民风的和谐与美好,而不是为了禁绝一切私欲。所以C项错误,D项正确;该题答案为D。2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国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答案】A【解析】该题的时限是清初,由此排除B、C两项,首先当时中国自然经济仍居主导地位,资本市场尚未形成,故B项错误;再就是因为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这一现象始于鸦片战争
7、后,在此之前的对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所以C项错误;A项;项;D项题中材料没有涉及且与史实不符;该题答案为A。28.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答案】D【解析】该题考查的是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题干所给时限为1853年,此时正处于两次鸦片战争期间,鸦片战争虽打开了中国大门,中国自然经济虽然开始解体,但仍然占主导地位,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仍起着顽强的抵制作用,题中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
8、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些信息正是这一现象的突出反映,即鸦片战争后英国商品在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下仍处于滞销状态,D项正确,A项虽符合史实,但不符合试题的主旨,即英国商品在中国出现滞销现象的原因,所以错误;B项题中材料没有体现;C项与史实不符,因为当时中国的经济水平高于印度;该题答案为D。29.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答案】B【解析】首先排除C、D两项,因为其表
9、述均过绝对,且与事实不符。康有为、梁启超极力主张维新变法,改良图强;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学习西方自然科学,康有为则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来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等史实也可证明C、D两项的错误;从题中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却遭到近万名举人强烈反对,即对于废除八股取士这一问题,出现了梁启超等少数读书人赞成和多数读书人反对现象,所以A项与该现象不符,B项正确;该题答案为B30.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
10、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答案】C【解析】题中材料并没有体现出中外电影的制作水平孰高孰低,A项错误;上海、北京、天津三地民众的社会心态以及对外来事物的态度如何,该题材料也没有涉及,B、D两项错误;由于上海是当时中国的电影制作中心,可以近水楼台,在通过排除法,C项正确;该题答案为C。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
11、粮食短缺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答案】B【解析】1952年底,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得以根本恢复,这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提供了条件,由此排除D项;一五计划期间由于国家实行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措施,所以当时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保障了国家工业化战略的实施,B项正确;由此排除A、C两项;该题答案为B。32.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答案】C【解析】题中材料对自杀的规定不足以说明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
12、的程度,所以A项错误;自杀是人的一种个人自由行为,但由题中的信息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可知自杀是受法律约束的,C项正确,由此排除B项;该题的核心问题是对古代雅典法律中有关自杀的相关规定的认识,而不是自杀现象本身,所以D项与题意无关;该题答案为C。33.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A主权在民原则B天赋人权原则C各州自治原则D各州平等原则【答案】B【解析】解答该题的关键在于弄清楚自由人和其它人口的含义。自由人指白人,其它人口主要指黑人,当时印第
13、安人尚未享有公民权,美国1787年宪法中这样的规定很显然打上了鲜明的种族歧视的烙印,所以它违背了独立宣言所倡导的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造物者创造了平等的个人,并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天赋人权的原则,故正确选项为B。该题答案为B。34.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D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答案】D【解析】由题中的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可以排除A、
14、C两项,因为此两项表述过于绝对;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是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形成的标志,1828年,该体制尚未形成,B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实施期间在工业方面规定: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厂矿企业仍归国有,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由此可见D项与题中信息相符。该题答案为D。35.有学者指出,欧元作为具有震撼力的新事物,它的问世成为21世纪初欧洲甚至是国际金融领域的重大事件。欧元的巨大作用表现在A推动欧盟内部统一市场的发展B消除了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C促进了欧盟对外贸易额的增加D巩固了欧洲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答案】A【
15、解析】欧元作为区域性统一的货币有利于减少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和恶性竞争,会大大促进区域内经贸和统一市场的稳定发展,A项正确,B项表述错误,因“贸易壁垒”可减少,不能消除;欧元是欧盟内部(欧元区)流通的货币,欧盟与欧盟之外国家或地区的贸易(对外贸易)的结算主要是用美元,所以欧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促进区域内经贸和统一市场的稳定发展上,由此可知A的作用要强于C项;美国在世界经济中仍处于霸主地位,所以D项错误。该题答案为A二.非选择题。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年高 新课 卷文综 历史 解析 1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