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总结(共22页).doc
《构造地质学总结(共2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造地质学总结(共22页).doc(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名词解释:地质构造: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从而形成诸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其他各种面状和线状构造等构造尺度:对地质构造的观察研究可以按规模大小划分为许多级别,称为构造尺度,一般把构造尺度划分为巨型大型中型小型微型以及超微型等级别原生构造:沉积岩在沉积和成岩作用过程中没有产生构造变动的构造特点岩层:由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的岩性基本一致的层状岩体沉积岩层:由沉积作用形成的岩层岩层产状:指在产出地点的岩层面在三维空间的方位其主要包括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断层:是岩层或岩体顺破裂面发生明显唯一的构造断层线:是指断层面与断层线的交线整合
2、接触:上下底层与沉积层序上没有间断,岩性或所含化石都是一致的或递变的,其产状基本一致,他们是连续沉积形成的,不整合接触:上下地层间的层序有了间断,先后沉积的地层间缺失了一部分地层。平行不整合:一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彼此平行,但在两套地层间缺失了一些时代的地层的不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既缺失部分地层,且产状不同的接解关系。应力:在应力均匀分布的情况下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内力。变形: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其内部各点间相互位置发生改变称力变形。主要有拉申,挤压,弯曲,扭转均匀变形:岩石的各个部分的变形性质方向和大小都相同的变形。非均匀变形:岩石的各点变形方大小和性质都变化的变形构造应力场:地壳
3、内一定范围内某一瞬时的瞬时的应力状态剪裂角:最大主应力轴方向与剪工破裂面之间的夹角共轭剪切破裂角:当岩石发生剪切破裂时,包含最大主应力轴象限的共轭剪切破裂面之间的夹角褶皱:地壳中岩石岩体在受内动力地质作用后发生弯曲变形而成的一种构造同沉积褶皱:一些在岩层沉积同时而逐渐形成的褶皱纵弯褶皱作用:岩层受到顺层挤压的作用而发生的褶皱横弯褶皱作用:岩层爱到与层面垂直的外力作用而发生的褶皱.节理:有明显破裂面而无位移的断层。断层:有明显破裂面,岩体发生明显位移的断层。节理组:指在一次构造作用的统一应力场中形成的,产状基本一致和力学性质相同的一群节理。节理系:在一次构造作用的统一构造应力场的作用下形成的两个
4、或两个以上节理组。节理分期:就是将一定地区不同时期形成的节理加以区分,将同期节理组合在一起。节理的配套:是将一定构造期的统一应力场中形成的各组节理组合成一定系列。正断层:断层以的上盘沿断层面相对下滑,下盘则相对上滑而成的断层。逆断层:上盘沿断层面相对上滑,而下盘则相对下滑而成的断层。水平岩层:岩层层面保持水平状态即同一层面上各点海拔高度基本相同的岩层倾斜岩层:由于地壳运动,使原始水平产状的岩层发生构造变动而形成的倾斜岩层。走向:岩层面与水平相交线的线。倾向:层面上与走向线垂直,并沿斜面向下所引的直线。倾角:岩层的倾斜线及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岩层厚度:岩层两平行界面间的垂直距离。弹性
5、变形: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当外力解除后又完全恢复到变形前的状态。塑性变形:随外力增加,变形增强,当应力超过岩石的弹性极限后,即使再将应力解除,变形的岩石孔雀能完全恢复其原来的变形。标志层:指层位稳定,分布广泛,在岩石成分和结构或所含化石方面具有明显的特征,且厚度不太大的而稳定的岩层。层理:是沉积岩中最常见的一种原生构造,是通过岩石成分,结构,和颜色在剖面上的突变或渐变所显现出来的一种成层构造,按其形态分为平行,波状,斜层理。倾伏角:指在直立面上量得该构造与它的水平投影线间的夹角。侧伏角:在线状构造所在的构造面上量得的该构造与构造面的走向线之间的锐夹角。底辟构造:地下高韧性岩体如岩盐,石膏
6、,粘土或煤层等,在构造力作用下,或者由于岩石物质间密度的差异所引起的浮力作用下,向上运动并挤入上覆岩层之中而形成的一种构造。盐丘:由于盐岩和石膏向上流动并挤入围岩,使上覆岩层发生拱曲隆起而形成的一种构造。窟窿:岩层自褶皱的脊向四周作放射状倾斜的背斜。构造盆地:岩层从四周中向中心的槽部倾斜的向斜。复背斜和复向斜:由许多级褶皱所组成的巨大背斜和巨大向斜,各次级褶皱与总体88褶皱有一定几何关系,典型复背斜和复向斜的次级褶皱轴面常向该复背斜和复向斜的核部收敛。压扁作用:岩层在顺层挤压作用下,总要引起平行于主压应力方向的缩短和垂直于主压应力方向的伸长。隔档式褶皱:由一系列平行的向斜或背斜组成,背斜为窄而
7、紧闭,形态完整清楚,呈线状延伸;而两背斜间的向斜邮电业开阔平缓。(反之则为隔槽式褶皱弯滑作用:一系列岩层通过层间滑动而弯曲成褶皱作用。弯流作用:纵弯褶皱作用使岩层弯曲变形时,不仅发生层间滑动,而且某些岩层内部还出现物质流动现象。主节理:规模明显大于该地区节理平均规模的节理。断层面:一个将岩块或或岩层断开成两部分,断开岩块或岩层,顺着它滑动的破裂面。滑距:指断层两盘实际位移距离,是根据错动前一点,错动后分成两对应点间实际距离。走向滑距:总滑距在断层面上走向线上分量。水平滑距:总滑距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长度。断距:被错断岩层在两盘上的对应层之间的相对距离。地层断距:断层两盘上对应层间垂直距离。铅直断距
8、:断层以两盘上对应层之间的铅直距离。水平地层断距:断层两盘上对应层之间的水平距离。地质构造的动力来源有哪些:1、收缩性弯曲,断层破裂面2、膨胀论拉张运动3、泳动说挤压拉伸作用4、重力均衡5、大陆漂移说6、海底扩张7、大陆车伐学说8、板块学说9地幔柱学习构造地质学的意义:理论意义在于阐明地壳构造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和时间上的发育顺序,探讨地壳构造的演化和地壳运动规律及其动力来源。实践意义在于应用研究地质构造的客观规律指导生产实践,解决矿产颁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地质及环境地质等方面有关的问题。层理的识别方法有哪些:1岩石成分的变化,在成分较单一的巨厚岩层中,要寻找成分特殊夹层,来作为识别巨厚
9、层理的标志。2岩石结构的变化,依沉积原理,不同粒度或不同形状的颗粒总是分层堆积从而显示出层理。3岩石颜色的变化,在万分单一,颗粒较细,层理隐蔽的岩石中,如有颜色不同的带条则其可指示层理,但要区别由次生变化造成的颜色差异。4岩层的原生层面构造,包括波痕,泥裂,雨痕,生物遗迹及其印模等。褶皱在基本要素:1.核部。褶皱中心部分的地层,当剥蚀后,把出露在地面的褶皱中心部分地层称为核。2.翼部。核部两侧的地层,两翼间最小夹角烟翼间角。3.转折端。从一翼向另一翼过渡期的部分,在横剖面上常呈弧形。4.褶轴。平等于其自身移动,能描绘出褶皱面弯曲形态的直线。5.枢纽。褶皱各横剖面上,同一褶皱面的各最大弯曲点连线
10、,可为直线,曲线,水平线。6.轴面。各相邻褶皱面上枢纽连成的面。7.轴迹。轴面与地面或任一平面的交线。8.脊,脊线,脊面与槽,槽线,槽面,脊迹及槽迹褶皱在平面上的出露形态:1.线状褶皱:长与宽之比大于10:1为狭长形褶皱。2.短轴褶皱:长与宽之比在10:13: 1之间。3.窟窿褶皱:长与宽之比小于3:1的背斜构造,褶皱面自脊点向四周作放射状倾斜。4.构造盆地:长与宽之比小于3:1的向斜构造,褶皱面自四周向中心倾斜。褶皱面的里卡德分类:1.直立水平褶皱:轴面近直立(80-90,枢纽近于水平(0-10度2.直立倾伏褶皱:轴面近于直立(80-90度,枢纽为倾伏角为(10-80度3.倾竖褶皱:轴面和枢
11、纽均近直立(80-90度4.斜歪水平褶皱:轴面倾斜(10-80度,枢纽近于水平(0-10度5.平卧褶皱:轴面和枢纽均近于水平(0-10度6.斜歪倾伏褶皱:轴面倾斜(10-80度,枢纽倾伏(10-80度,但角值不同。7.斜卧褶皱:轴面的角与枢纽倾伏角为(10-80度,倾向角度基本一致。褶皱的兰姆赛分类:类:褶皱等倾斜线向内弧呈收敛,内弧曲率总是比外弧大。A型:等倾斜线向内弧呈强烈收敛,各线长短差别极大,内弧曲率远比外弧大,为典型的顶薄褶皱。B型:等倾斜线也向内收敛,并与褶皱面垂直,各线长短大致相等,褶皱层厚度不变,内弧曲率仍大于外弧,为典型的平行褶皱。C型:等倾斜线也向内弧轻微收敛,并与褶皱面垂
12、直,各线长短大致相等,褶皱层真厚度有变大的趋势,内弧曲率略大于外弧,是平等褶皱向类相似褶皱过渡的形式。类:等到倾斜线互相平等且等长,褶皱层的内弧和外弧的曲率相等,即相邻褶皱面倾斜度基本一致,为典型的相似褶皱。类:等倾斜线向外弧收敛,向内弧撒开呈倒扇状,即外弧曲率大于内弧,为典型的顶厚褶皱。褶皱的组合形式:1.穹窿和构造盆地:窟窿是岩层自褶皱的脊向四周作放射状倾斜的背斜;构造盆地是岩层从四周向中心的槽部倾斜的向斜。2.雁行褶皱:一系列呈平行斜列的短轴背斜或向斜,可由不同规模和级次背向斜组成。3.隔挡式和隔槽式褶皱:均由一系列平等的背向斜相间组成,其中隔挡式褶皱背斜是窄而紧闭的,背斜之间的向斜则开
13、阔平缓。隔槽式褶皱的背向斜形态则与隔槽式相反。4.复背斜和复向斜:由多级褶皱所组成的巨大背斜和向斜。褶皱的形成机制分为哪几种:1.纵弯褶皱作用:岩层受到顺层挤压而发生褶皱,由于地壳水平运动,有弯流作用和弯滑作用。2.横弯褶皱作用:岩层受与层面垂直久力作用发生的褶皱。也可引起弯流和弯滑作用。3.剪切褶皱作用:使岩层沿一系列与层面不平行的密集劈理面发生差异滑动而形成褶皱,多为变质岩。4.柔流褶皱作用:高韧性岩石或岩石处于高温高压环境下变成高韧性体,受外力作用后,发生类似粘稠流体那样的流动变形,而形成的复杂多变的褶皱。弯滑作用的主要特点:1.每一岩层有各自的中和面,整个褶皱无统一的中和面,相邻褶皱面
14、保持平行,厚度一致。2.纵弯褶皱引起的层间滑动是有规律的,背斜各相邻上层相对向转折端滑,下层向相反方向。3.两强硬岩层间夹韧性岩层时会在力偶作用下,使韧性岩层发生层间小褶皱。弯流作用的特点:1.层内物质由受压翼部流向转折端,形成顶厚或相似褶皱。2.软硬互层时,受顺层挤压时,硬层不动,软层充填虚脱空间,形成顶厚褶皱。3.当硬层夹有一大层层理发育相对易流动韧性岩层时,物质流动不发生层间差异流动,在翼部及转折端形成从属褶皱。4.在侧压力下,软岩层发生强烈层内流动,产生线理辟理或片理等构造,若夹脆性薄层,还可形成透镜体。节理的几何分类:一.产状与岩层产状分为:走向节理(节理走向与所在岩层走向平行,倾向
15、节理(直交,斜向节理(斜交,顺层节理(节理面与所在岩层走向大致平行。二.与褶皱轴划分:纵节理,横节理,斜节理(节理走向与褶皱轴向平行、直交、斜交。三.按力学性质分:剪节理:由剪应力产生的破裂面。其特点为:1.产状稳定,沿走向,倾向延伸远。2.节理面平直光滑,有时具擦痕,剪节理一般为闭合;若被充填,则脉宽,均匀,脉壁平直。3.发育于砾砂岩中剪节理,一般都穿切砾石,砂石等粒状物体。4.典型的剪节理常常组成共轭X型剪节理.5.主剪裂面由羽状微裂面组成。6.剪节理尾端有折尾,菱形结环和分叉。张节理:由张应力产生的破裂面。特点为:1.张节理的产状不稳定,延伸不远,单条节理多短而曲折,一组节理有时呈侧列产
16、出。2.张节理面粗糙不变,无擦痕。3.在砾岩或砂岩中的张节理常常绕过砾石和粗砂粒,如切穿砾石,其破裂面也凹凸不平。4.张节理多开口,常被矿脉充填,脉宽变化较大,脉壁不平直。5.张节理有时呈不规则的树枝状,各种网络状,有时也构成一定几何形态。6.张节理尾端变化成连接形式有树枝状,多级分叉,杏仁状结环以及各种不规则形状等。节理的分期:是将一定地区不同时期形成的节理加以区分,将同期节理组合在一起。主要依据有两方面:(一节理组的交切关系:a 错开:后期形成的节理组常切断前期的节理。b 限制:一组节理延伸到另一组节理前突然中止。C 互切:如果两组节理互相交切,或切错,说明两组节理是同时形成的,有时成共轭
17、关系。D 追踪:利用后期或早期顺层节理,追踪或改造早期节理。(二借助其他地质体判别其形成顺序a 岩墙,岩脉和其侵入体可间接判断。b 分析对比不整合上下岩系中节理发育情况。节理的配套:将一定构造期的统一应力场中形成的各种节理组合成一定系列。其依据有:(一依共轭节理的组合关系进行配套:a 由于同一期应力场中形成的共轭剪节理具有特定的剪切滑动关系,因此可以利用剪节理面上的擦痕,节理的羽列和派生张节理来确定其共轭关系。B得用剪节理的尾端变化,即折尾和菱形结环进行配套。C利用两组节理的相互切错确定其共轭关系。D利用追踪剪节理形成的锯齿状张节理,可以对节理进行配套。(二依节理发育地区总体地质特征进行节理配
18、套。断层的分类:1.依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分为:走向断层(平行,倾向断层(直交,斜向断层(斜交,顺层断层(两面平行。2.依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关系:纵断层(一致平行,横断层(直交,斜断层(斜交。3.依两盘相对运动:正断层(上盘下滑,下盘下滑,逆断层(上盘下移,平移断层(顺断层走向滑动正断层一般特征,组合形式及地质背景(一一般特征为上盘沿断层面相对下滑;产状较陡;大多大于45度,以60度到70度常见,大型正断层的陡直断层面向地下深处变缓,角砾岩多带棱角。(二组合形式:1、地堑。主要由两条走向基本一致的相向倾斜的正断层构成,有一个共同的下降盘。特点:构成大中型地堑边界的正断层常常不是一条单一的断层,而
19、是由数条产状相近的正断层构成一个同向倾斜的阶梯式断层系列,两侧正断层可以是均等发育的,也可以是一侧断层较另一侧发育。2、地垒:主要由两条走向基本一致倾斜方向相反的正断层构成,两条断层之间有一个共同的上长盘。特点:组成地垒两侧的正断层可以单条产出,也可由数条产状相近的正断层组成,形成两个依次向两侧断落的阶梯状断层带。3、阶梯状断层:由若干产状基本一致正断层组成,上盘向同一方面依次断落。4、环状断层与放射状断层:若干弧形或半环形断层统一中心成同心圆状排列,或自中心成辐射状。5、雁列式断层:若干近平行正断层呈斜向错列展布。6、块断型断层:两组方向不同的大中型正断层相互切割。地质背景:正断层广泛发育于
20、各种不同地质环境中,可出现在构造变动轻微和强烈的地带。逆断层一般特征,组合形式及其地质背景一般特征为:逆断层是位移量很大的低角度逆断层,其倾角为30度左右,倾角十分低缓的推移距离在数公里以上的大逆冲断层称为推覆构造,逆断层常显出强烈挤压。还出现劈理化,节理化,剪切带或复杂揉皱,这些常呈带状或交织状穿插,两侧岩层有强烈变形特征。几何特征和扩展方式为:通常概括为台阶式,由长而平缓的断坪和陡面短的断坡交替构成,逆断层一般成叠瓦式:有前展式和后展式两种。组合形式有:叠瓦式逆冲断层,对冲式逆冲断层,背冲式逆冲断层,楔冲式逆冲断层。地质背景:逆冲断层及组合分别产出于不同地质环境中,一般为区域挤压的结果,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构造 地质学 总结 2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