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言文断句方法指导(共10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三文言文断句方法指导(共1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文言文断句方法指导(共10页).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文言文断句方法指导复习导学案设计:高三语文组 时间:2015-10-10 学案编号:班级: 姓名: 小组:一、学习目标1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并学会灵活运用。2通过小组讨论,学会总结归纳断句的方法,学会和他人合作。3了解古代的优秀文化,学会灵活运用方法,消除对文言文断句的恐惧心理,树立对文言文断句的信心。二、学习重点:文言文断句方法的归纳与运用三、学习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并灵活运用规律四、教学过程一、课前练习,情景式默写。1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 , 。2论语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 , 。3论语中孔子强调学
2、习态度要端正,切莫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 。4论语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 , 。5论语中孔子强调不仅能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能看出别人的缺点,更要引以为戒的句子是: , 。6论语中孔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 , 。7论语中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是: , 。 8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幸福生活的语句: , 。 9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桃源人生活环境的句子是: , , , , 。二故事引入,了解断句的重要性:1、“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2、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
3、。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三、明确考纲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平时学习时,应该加强诵读训练,增强语感。 全国卷近五年以选择题形式考,分值为3分。四、方法指导1、读文段,通文意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拿到一篇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首先要通读全文,反复钻研,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遍数读多了,其意义自然就理解了。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先断出几
4、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具体来说,就是走“四步路”: (1)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此时切勿动手标点,如一遍读完不能理解,可连续读上二至三遍,直至理解。 (2)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3)对每一段落或层次按照前后顺序,从头到尾地进行解剖,分出若干个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 (4)通读全文,进行检查,对个别疑难之处,可根据上下文给以推断。 【例】 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
5、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2、找名词(或代词)借助名词(代词)断句。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因为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名词(代词)一般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在文言文阅读中常见代词基本有下面三种: 人称代词: 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
6、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 “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 “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与“相”的偏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 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问事的还有“奚”“胡“曷”“恶”“安”“焉”等。 指示代词文言常见
7、的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 注意: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例】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韩非子说林下 【注释】 (1)刻削:雕刻。道:指道理,规律。2)举事:做任何事情。然:这样。(找出句中几个名词,句子基本就断开了。) 【例】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2005年北京卷)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
8、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 3、找出动词 ,明确句意。古汉语中,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找出了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也就区分出独立的句子,明确了语句的意思,从而正确断句。比如2004年北京卷考题 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句中动词有“亡”“入”“吊”,因此可区分出两个句子。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句中动词有“将”“归”“贺”,可区分出两个句子。4、看虚词,找位置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至于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之而于以者,乃札札句之旧体,乎哉矣也【者】,亦送
9、末之常科。”由此可见,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1)对话、引文定句读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言、谓为标志,在它们的后面一般都要断开。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以确定使用的标点。【例】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枵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庄子逍遥游 【注释】(1)拙:笨。拙于:不善于。2)惠子:姓惠名施,宋国人,曾做过梁国相国,是先秦的思想家,据说是庄子的好友。
10、 3)魏王:即梁惠王,早年建都于安邑,国号为魏;后来,害怕秦的强大,被迫迁都大梁,改国号为梁,同时僭号称王,故魏王有时也称梁惠王。瓠:葫芦。 4)树:栽培种植。成:成活。5)剖:破开。6)瓠落:平浅的样子。 7)枵然:虚大。8)掊:击破。 ()语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句尾语气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欤)、邪(耶)、乎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 ()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
11、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其它的如: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例】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例】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
12、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新序刺奢) 文言虚词断句歌“曰”后冒(:),“哉”问叹(?!)“于”“而”一般在中间“耶”“乎”经常表疑问(?)“则”前断句常加逗(,)“矣”“耳”“焉”后常加句(。)“者”“也”作用表停顿或句(。)或逗(,)酌情看“盖”“夫”“若夫”“纵”“向使”“然则”“是故”“于是”“苟”经常用于句子首*解释 (1)“曰”后面加冒号是不言而喻的;“哉”常用在句末,表示感叹、询问或反问语气,句末常用叹号或问号。例如:“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2)“而”作连词经常用于句子中间,起连接作用,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于
13、”是文言文中用得最多的介词,由它和名词组成介词结构多数放在动词、形容词谓语后作补语。例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3)“则”作连词,可表示多种关系。其中,“则”表示承接、假设、转折等关系时,“则”前常有停顿。例如:“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则”表示并列关系时,常用于句中。例如:“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语气词“盖、夫、且(若)夫”等常用在句首,它们前面要断句。此外,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则”“苟”“纵”“是故”“于是”“向使”“是以”“纵使”“然则”等前面也常常要断句。例如:“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言文 断句 方法 指导 10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