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说课稿(共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均数》说课稿(共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平均数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第三单元统计的第二节平均数,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分析与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计的第二节平均数的第一课时(第42、43页例1、例2)。2、教材分析: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统计中,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情况,有直观、简明的特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
2、的计算方法。难点:平均数在统计意义上的理解和认识。4、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理解移多补少求平均数的方法,能根据数据列出算式求平均数;2、过程与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二、学情分析1、由于学生已经具备平均分的基础知识,所以应着重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容易列出算式进行计算。2、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大多8-9岁,心理发展仍然处于行为把握阶段,他们认识事物的特点是需要亲自参与活动或游戏,亲自动手操作,才能明白事物,把握事理。故本节通过情景导入,观察思考来
3、促进学生的感知,进而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并掌握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三、教法分析与学法指导教法分析:由于平均数意义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我尽量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方法,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学法指导:我重视观察法、比较法、发现法和讨论法等应用,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通过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积极思维,发展智力,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并相信自己有能力找到获取新知的途径。四、教学过程本节课在教学时,主要经历了以下六个环节:(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二)进行质疑,探索新知;(三)解决问题;(四)实践运用,体验生活;(五)评价总结,拓展延伸;(六)作业布置(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5
4、分钟)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跳绳活动来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都参与体验、搜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并由此情境提出学生最关心的谁是冠军队问题充分发表意见,让学生从中找到合理的评价方式,这样自然地引出课题,使学生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将统计知识渗透到教学当中。(二)进行质疑,探索新知(10分钟)1、让学生说说看到这个课题,想了解哪些知识?设计意图:把学习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看到课题,提出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既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在探索新知的同时学会了研究,学会了学习。2、教学例1设计意图:教师运用电教化手段直观演示
5、移多补少的过程,使学生对平均数的含义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此环节的设计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理解平均数的含义的同时提高了能力。(三)解决问题。(5分钟)本环节设计两个题目:1、动手算一算刚才的跳绳比赛哪一组的成绩最好。2、课本P43 例2 篮球队哪一队身高比较高。设计意图:学生在理解了平均数、会求平均数以后,抓住时机转向悬而未解的1分钟跳绳,从而巩固了对平均数的计算,并体现了课堂的完整性和真正意义上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思想。(四)实践运用,体验生活(10分钟)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学生意识到平均数在生活的广泛运用,并从第3题受到环保教育,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将德育渗透于教学之中。(五)评价总结,拓展延伸(10分钟)设计意图:看似随意一笔,却足见教师的匠心。通过“给教师打分”及平均分的计算,既强化了本课的新知,再现了“求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又使老师得到真实的信息反馈,同时还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可谓“一举三得”。(六)作业布置P44-45 练习十一 第2、4题五、板书设计设计意图:清晰展现本课学习重点,加深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及运用。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