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荀子《劝学》教案设计(共8页).docx
《整理荀子《劝学》教案设计(共8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荀子《劝学》教案设计(共8页).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最新整理荀子劝学教案设计教学目的:1,了解荀子论述学习的思想,明确学习要靠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的道理。2,掌握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活用、古今异议等现象和固定句式。3,理解本文运用比喻论证的写作特点。教学重点:了解荀子论述学习的思想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以及比喻论证。教学方法:诵读法结合学生自主讨论。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上一课我们学习的寡人之于国也与我们今天要品读的劝学都是先秦散文的精品。在我国先秦时期的散文有一个特点就是“文史哲不分”。我们既可以从中看到飞扬的文采也可以读出历史的深邃,更能感受到哲理的玄机。
2、因此大家注意在读这些文章的时候应该尽可能的从多角度去理解它们,不要仅仅当做一篇文学作品来阅读,要读出其中的内蕴。 提问 结合预习,那位同学可以介绍一下荀子和他的思想?明确:荀子,名况,字卿。他与孟子都是孔子学说的正宗传人。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义学说,荀子则继承了孔子的礼乐学说,孟、荀各执一端以立论。孟子专就内在之仁,主张性善,荀子就外在之礼,主张性恶;孟子重义轻利,荀子重义不轻利;孟子专法先王,荀子兼法后王;孟子专尚王道,荀子兼尚霸道。荀子对先秦诸子百家学说有所批评,在批评各家的同时,又吸取百家学术的精华,融汇贯通,自成一家。荀子的学说范围很广,包括政治、哲学、经济、文学等各方面,而且这些学说,
3、都是和他所处的社会息息相关的。可以说,荀子是我国先秦时期集大成的思想家。也是儒家在战国时期的最后一位智者。二、诵读。请一个学生诵读,教师范读,最后学生齐读,共三遍。教师纠正字音和语气。有yòu 槁 go 砺lì 跂qì 舆yú 蛟jio 跬ku 骐qí 骥jì 驽nú 锲qiè 镂lòu 鳝shàn 生xìng 臾yú注意一些句子的停顿处理:1、学/不可以已2、輮/使之然也3、故 /木/ 受绳 / 则直,金/ 就砺/ 则利4、君
4、子/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 知明/ 而行无过矣。5、吾尝/ 终日而思矣,不如/ 须臾之所学也6、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7、君子/生 /非异也,善/假于物也。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9、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第1段是总起,要读的掷地有声;后面各段中的设喻和排比要读出气势。第2段语气稍缓,3、4段渐渐激扬。注意语调和情感的处理。三、理解中心、疏通文字。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劝:“鼓励”的意思。繁体字“劝”字,凡是用“力&rdq
5、uo;作形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理解了文章的中心,下面我们一起梳理一下劝学中的文言知识,包括实词、虚词、活用、通假、古今异义和一些固定的句型。 提问 下面请几位同学分别起来疏通一下文意,并且讲一讲自己在阅读时发现了哪一些该注意的文言现象。1,通假:有(又)、暴(曝)、
6、生(性)、輮(煣)、知(智)、2,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木直中绳,輮(使动,使……弯曲)以为轮。名词作状语:a.君子博学而日(每日)参省乎己b.上(表行为动作的方向、向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词用作动词:a.假舟楫者,非能水(游泳)也形容词用作动词:假舆马者,非利(使……快)足也3,句式:(1)判断句:青,取之于蓝 冰,水为之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固定格式无以至千里(“无以……”意为“没有用来…&hel
7、lip;的办法”。下文“无以成江海”中“无以”同此)(3)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4)状语后置:取之于蓝 而寒于水4,古今:参、疾、假、劝、爪牙、可以5,多义:绝、闻、强、假、望。6,虚词:于、而、者(1)“于”的三种用法: 相当于“从”,如“取之于蓝”的“于”表示比较,如“青于蓝”的“于” 表示动作方向,如“善假于物”的“于”。(2)
8、 “者”的两种用法:相当于“……的人”,如“假舟楫者”的“者”指代结果,以示将有所解释,如“不复挺者”的“者”。(3) “而”的四种作用:并列(“知明而行无过”);表修饰(“终日而思”);表转折(“而致千里”);表顺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7,难句解析:(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君子&
9、rdquo;是一个合成双音词。“可以”在古汉语中是两个单音词,相当于现代汉语“可以、用它”的意思。在本文具体语境中,“以”已失去介词的作用,只协调音节。因此,这两个词中只有“可”有意义,与现代汉语的“可以”差不多;它还表示情理上应当如此,可译为“应该”。全句译为: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是不应该(可以、能够)停止的。(2)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句中两个“中”作动词,“符合”的意思。“绳&
10、rdquo;指木工取直用的墨线,这个词的意义现在已扩大,泛指各种绳索。“輮”和“为”是两个动词,“輮”通“煣”,指古代用火熨木使之弯曲的一种方法,现作“揉”,解释“使……弯曲”。“为”,做成。“以”在两个动词之间表明它后边的行为是它前边行为的目的或结果,作连词用,译作“而”。全句译为:(一块)木材直得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线,假如使它弯曲而成为车轮,它的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劝学 整理 荀子 教案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