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共93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共9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共93页).doc(9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湖北省高等职业院校示范性建设丛书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案 例 选 编湖北省高等职业院校示范性建设丛书编 委 会主 任:陈安丽副主任:马必学 张建军 熊仕涛 蔡泽寰 张锦枫委 员:万由祥 孔国庆 王进思 邓院方 刘大洪宋卫东 陈年友 袁前林 顿祖义 游 敏盛建龙 彭 锋 廖世平 魏文芳 主 编:万由祥副主编:朱 虹 何新洲 李 全 编 委:彭同明 许三林 李佳圣 黄享苟 杨立明 袁晓洲 白梦清 张树坤 龚 谨前 言从第一所短期职业大学(江汉大学,1980)成立,到2011年我省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达到57所,在校生达到58.1万人,我省高等职业教育走过了32年的发展历程
2、。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已经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形成了分布最广泛的高职教育网络,成为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生力军。“十一五”以来,我省高等职业教育从院校建设阶段向内涵建设阶段转型,进入“质量、结构、规模、效益”协调发展的新时期,形成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推动了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促进了普通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2006年启动实施的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工程,建成了17所省级示范校,其中,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4所,入围国家骨干校建设计划5所。形成了以国家示范校引领、国家骨干校带动、省级示范校为支撑,全省高职院校共同发展的高职教育格局,为推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高技能人才支撑
3、。为系统总结示范校建设经验,全面展示示范校建设成果,充分发挥示范校示范引领作用,根据省教育厅的总体部署,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工作协作会组织编印了湖北省高等职业院校示范性建设丛书,供全省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干部和广大教师参考。丛书包括由协作会统一编写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案例选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案例选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选编,以及各院校选编的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研究理论成果,是我省示范校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成果的系统总结。丛书的编印得到了省各示范校的大力支持,凝聚着编委会和各编辑组成员的智慧与汗水,反映了省示范校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努力。编委会期望丛书能为我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职业教育公益性实现路径的
4、探索、湖北高职教育品牌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借鉴。编 委 会2011年12月目 录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项目引领、校企共育”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武汉职业技术学院(1)“双元耦合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8)数控技术专业“校企双元整合”的“1+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21)应用电子专业“课程项目化、培养订单化、适应岗位专门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29)护理专业“循环教学、学做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36)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44)高职
5、医学影像技术专业“1+2”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创新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51)高速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健机制、重过程、促三赢”顶岗实习案例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57)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以调整求适应,以适应求共赢” 多学期组织教学案例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62)护理专业“院校结合、医教一体、课岗对接、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66)畜牧兽医专业“订单式”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74)会计专业“三方共同育人 五层能力递进”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82)畜牧兽医专业“五学段工学结合、三层次能力递进”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黄冈
6、职业技术学院(87)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一主线,两阶段,三方向”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92)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工学交替、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96)物流管理专业“学岗就”三态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100)船舶工程技术专业“项目引领,学训交替”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108)创新校企合作机制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致力打造中国IGA的人才摇篮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115)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三结合 与路随行”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122)茶文化专业“三合四化
7、”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132)畜牧兽医专业“三四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139)服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训基地建设及教学实践 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146)“三维全真”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152)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职业活动导向技能三段式”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157)艺设计专业“整体滚动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十堰职业技术学院(162)旅游管理专业“实境镶嵌、分段循环”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167)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三元互融、产学互动”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 鄂州职业大
8、学(173)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四方联动,学轮定顶,学做一体”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 鄂州职业大学(178)专心-专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项目引领、校企共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项目中,把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作为本专业国家示范性建设工作的重点,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示范性建设的推动,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成效展示如下。一、专业定位合理,培养目标明确通过专业调研,针对模具制造行业背景和模具行业的岗位需求,以及我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根
9、据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为核心”的指导思想,进行了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实践专家研讨会,如图1所示。确定了本专业懂设计、会制造、会经营,提炼为“一懂两会”的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特别是加强了学生经营能力的培养。图1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实践专家研讨会二、项目引领、校企共育,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结合模具行业的工作岗位和高职教育的教学与特点,依托湖北现代制造职教集团的资源,按照“一懂两会”的专业培养目标,以模具设计与制造及经营的技能为主线,将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融于各个教学环节之中,采用由
10、简单到复杂、循序递进的项目贯穿,校企共同培养的方法。创新“项目引领、校企共育”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图2所示。专兼职教师+教室和校内实训基地为主兼职教师为主+校外实训基地为主专兼职教师+教室和校内外实训基地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基本能力培 养专业技能培 养综合技能培 养职业道德理想抱负、诚信意识纪律意识、团队意识职业素养责任意识、敬业精神沟通适应、企业文化基本理论模具零件加工训练专业理论模具设计制作训练创业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由简单到复杂循序递进的项目贯穿图2 “项目引领、校企共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三、遵循成长规律和岗位要求,设计课程体系根据模具设计与制造及经营的特点和模具企业的生产流程
11、,遵循项目驱动、循序递进的原则,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一懂两会”为培养目标,按照模具专业人才的成长规律和岗位能力要求,规划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通用能力、专业能力、专业拓展能力,设计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确定本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如图3所示。模具企业生产流程学习目标分解课程设计模具结构零件加工数控加工与编程模具成形零件加工模具制作实训模具成本与估价模具营销企业管理创业综合实训顶岗实习会制造会经营思想教育、应用写作、演讲与口才、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英语、计算机、高等数学制品测绘知识目标:测绘、公差、材料、工艺结构、标准化技能目标:手工及CAD绘图、CAE、量具使
12、用素质目标:精心、责任产品造型知识目标:机械设计、逆向工程技能目标:二维设计、三维造型、Pro/E素质目标:创新、成本产品工艺知识目标:机械制造、模具结构、成形工艺技能目标:工艺设计、结构设计、零部件设计素质目标:严谨、效益模具设计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工程材料与热处理机械设计基础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模具软件应用模具零件工艺懂设计模具工艺知识目标:模具制造工艺、模具装配工艺、工装技能目标:CAM、工艺卡、检验指导书素质目标:成本、效率毛坯准备知识目标:模具材料、铸锻焊及热处理工艺技能目标:合理选材、毛坯尺寸计算、热处理素质目标:经济、环保普通加工知识目标:机
13、床、工装、夹具、量具技能目标:钳、车、铣、钻、刨、磨、热处理、数控加工、线切割加工、电火花加工素质目标:安全、责任、质量数控加工装配调试知识目标:成形工艺、结构、装配技能目标:冲压机、注射机操作素质目标:安全、质量试模验收知识目标:质量管理、生产现场管理技能目标:企业实践、检验素质目标:质量、经济、团队图3 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本专业的专业标准和以技能为主线 “一懂两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四、项目教学,践行“学做合一”1以模具零件的加工和装配为项目,进行模具制作技能的培养将零件工艺和数控加工编程与机工实训、数控加工实训、模具制作融合。即在普通机床操作训
14、练中,以模具结构零件的加工项目为载体,将模具结构零件的加工工艺与普通机床的操作方法相融合;学生在操作普通机床的同时,讲解模具结构零件的加工方法,使学生既掌握普通机床的操作方法,又了解模具结构零件的加工工艺。图4为学生操作普通机床加工的结构零件(模柄、导柱、导套、卸料螺钉) 图4 学生操作普通机床加工的结构零件在数控加工实训中,以模具成型零件的加工项目为载体,将模具成型零件的加工工艺与数控加工编程和数控机床的操作方法相融合。学生在进行数控加工编程,操作线切割、电火花、数控车、数控铣等机床加工模具成型零件的同时,讲解模具成型零件的加工工艺。使学生既掌握数控加工机床的编程和操作方法,又了解模具成型零
15、件的加工工艺。图5所示为学生正在操作数控加工机床加工模具零件,图6为学生操作数控加工机床加工的模具成型零件。图5 学生正在操作数控加工机床加工模具零件 图6 学生操作数控加工机床加工的模具成型零件 在模具制作实训中,以模具的装配调试为载体,将模具装配调试与模具钳工训练相融合。学生在进行模具装配调试的同时,讲解模具钳工的基本知识和模具装配调试方法,并进行模具钳工的基本功训练。使学生在模具制作训练中掌握模具钳工的基本知识和模具装配调试及试模的基本方法。图7所示为企业能工巧匠指导学生进行模具制作实训,图8所示为学生正在进行模具制作实训,图9为学生加工和装配的模具。 图7 企业能工巧匠指导学生进行模具
16、制作实训 图8 学生正在进行模具制作实训 图9为学生加工和装配的模具2采用单元教学的方法,加强设计能力培养本专业的主要专业课冲塑模具采用单元教学的方法,按照工作过程导向的顺序进行模具设计训练。将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与制造和与之相关的冲压设备、冷冲模拆装、测绘、冷冲模课程设计,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与制造和与之相关的塑压设备、塑压模具拆装、测绘、塑料模具课程设计等课程内容融合在一起。在模具设计室中进行,使两门主要主要课程的讲授、模具拆装、测绘、设计工作全部完成,使学生掌握本专业主要的冲压及塑料模具的设计过程和方法。以冲压和塑料模具设计为载体,将冲塑模具设计及计算机应用应用软件相融合。将冲压、塑压模
17、具设计的过程和方法应用模具设计软件进行模具设计综合训练,使学生掌握模具设计软件的应用方法。图10所示为学生正在进行模具设计训练,图11为学生应用模具设计软件设计的模具。 图10 学生正在进行模具设计训练 图11 学生设计的模具3进行创业综合实训,培养经营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给定冲、塑压产品及生产批量,学生进行社会调研训练。然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编制零件加工工艺。确定相应的设备和人员配备、厂房所需的面积及设备的分布。再模拟一个模具市场,让学生完成企业的申报过程、再设计冲、塑压模具,编制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艺及模具装配工艺。五、校企深度融合,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充分利用示范性项目建设和本专业现有的设备
18、,引进生产企业,建立“校中厂”, 发挥湖北省职业教育集团的作用建立“厂中校”。在示范性建设中,本专业建立了模具实训中心,在模具实训中心内,引进了武汉市双卫金属制品有限公司、隆佑机电制造有限公司、武汉精艺诚塑模有限公司等企业,图12所示为机电工程学院与引进的企业签订合同的现场。学生可以在“校中厂”进行冲压生产、塑压生产及模具制作柔性实训,还可以进行顶岗实训。教师可以到“校中厂”挂职锻炼。充分利用湖北省现代职教集团的优势,我们与武汉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武汉重型机床厂、国营733厂、国营710厂、武汉龙安集团公司、凡谷电子、鄂丰模具有限公司、武汉盟达科技公司等共计15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合同,图13所
19、示为机电工程学院与企业签订“厂中校”合同的现场。建立了“厂中校”,使学生顶岗实习和教师到“厂中校”挂职锻炼得到了充分的保证,图14所示为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图15所示为教师到企业锻炼,为企业精艺诚模具有限公司设计的模具图样。在校企深度融合中,坚持以企业生产为中心,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突出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共赢。 图12 与引进的企业签订合同 图13 与企业签订“厂中校”的合同 图14 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 图15 教师到企业锻炼,设计的模具图样“双元耦合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位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关南医药
20、产业园中心地带。周边的生物制药行业发展迅速,企业数量由2001年的3家发展到2007年的28家,2009年又诞生了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验证了“21世纪是生物工程的世纪”的论断。依托得天独厚的区域产业资源,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于2003年开设了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专业伊始既开始推行校企合作的专业建设模式。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注意理论学习,认真领会教育部关于高职院校建设的系列文件,统一思想认识,更新教师观念,确立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专业建设理念。通过调研,对行业特点和企业人才需求的理解日益加深,以此为逻辑起点,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把“工学结合”的理念落实到各项建设任务之中。一、专业定位分析通
21、过对湖北地区34家不同性质、类型、规模、层次的生物制药企业,7所同类院校进行调研,以及近200名毕业生从初始就业到工作三年后的工作岗位进行了跟踪调查,充分了解了生物制药行业、职业和岗位需求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一)产业特点生物制药产业由原料药生产企业、天然生化药品及其制剂企业和现代生物工程制药企业等三大部分组成。原料药生产企业主要采用微生物发酵与酶工程技术从事如有机酸、氨基酸、维生素、抗生素和核酸、核苷酸等类原料药的大宗生产;天然生化药品及其制剂企业主要生产脏器制品和生化药物,如胰酶和胰岛素、后叶针、缩宫素和加压索等;现代生物工程制药企业主要采用现代生物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学 结合 人才培养 模式 93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