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原著《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讲义)(共5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马哲原著《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讲义)(共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哲原著《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讲义)(共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手稿写作的背景和马克思的思想转变(一)青年马克思思想发展的总体线索 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在哲学上是青年黑格尔派,在政治上是民主主义者。这种思想架构在莱茵报时期接触现实问题时即已发生动摇。在1843年克罗茨纳赫笔记的历史研究中,他彻底否定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立场,接受费尔巴哈的思想,实现了第一次重大思想转变。 马克思接受了费尔巴哈的哪些思想呢? 1、自然决定的描述逻辑; 2、人的类本质异化与复归的批判逻辑;这是青年马克思思想中隐性的支配性思想。(二)写作手稿时的思想背景 马克思是哲学专业出身,他之所以研究经济学,是因为受了恩格斯(
2、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赫斯、蒲鲁东的影响。 手稿是马克思从人本主义哲学出发对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所作的批判。其中的人本主义异化劳动理论还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三)手稿中的两条线索 1、一条是明显的主导的人本主义的线索,这是马克思对费尔巴哈人本学异化论的延伸和对赫斯经济异化思想的系统化。【此时的马克思认为,人本学是国民经济学的秘密,劳动是资本的秘密,社会的人是货币的秘密。】 2、另外一条是隐蔽的不自觉的线索,即从经济现实出发的客观线索。关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日】广涉松:马克思异化理论的三个先验预设 1、人未异化的本真存在; 2、异化了的非本真存在; 3、通过对异化的扬弃而恢复人的本真存在;
3、 马克思就是从上述劳动异化理论的预设出发,对现实的劳动的非人状况进行哲学伦理学的批判。二、关于手稿的创作时间、由来、结构、出版及其影响。1、创作时间:1844年4月到8月。不是为了发表而写作的。2、由来:梁赞诺夫马克思巴黎笔记照相版手稿10个笔记本中有3个是相对对立的理论文本。3、出版:1927年。中文版:1957年。4、传奇遭遇:最难解读、引用最多的解读;近期的2次重大解读(前苏联的“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解读、中国理论界“类哲学”和“实践人道主义”解读);手稿在80年代中国的反响(讨论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与人道主义理论的第一次热潮)5、影响:西方“新的福音书”,“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启示录”,“
4、马克思的中心著作”,“概括了马克思的全部精神的唯一文献”亨德曼:“新发现的马克思”。赖特米尔斯、弗洛姆、胡克、海尔布隆纳三、手稿中的话语及架构(一)手稿中的语境复杂,有三种不同的话语 1、处在被告席上的资产阶级社会制度及其国民经济学 2、对蒲鲁东青年恩格斯的审判; 3、超越国民经济学范围的哲学人本主义批判;(二)架构 1、用社会主义观点在国民经济学范围内批判经济现象 2、从哲学人本主义的异化史观出发,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即教材的异化理论部分。四、手稿的主要思想(一)异化劳动思想1、异化的概念和近代启蒙思想家的异化思想霍布斯、卢梭、费希特、黑格尔、费尔巴哈和赫斯等人的异化思想。2、创作
5、手稿前马克思前对异化的阐述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论犹太人问题、导言3、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批判性研究 西方近代政治经济学的发展:重商主义、重农主义与自由主义国民经济学马克思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性考察 首先,肯定了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合理意义,同时洞察到它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深刻矛盾;其次,马克思通过对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根本矛盾的批判,从中剥离出了劳动范畴,说明了要解决这一矛盾,关键在于对劳动范畴的正确理解。马克思扬弃了黑格尔的异化观和国民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 一方面,马克思用物质生产劳动取代了黑格尔的精神劳动,指出了黑格尔对劳动的唯心主义理解的实质在于把它仅仅看作“自我意识的外化”,即
6、设定物性,视之为精神的一个环节。在黑格尔那里,“物性因此对自我意识来说决不是什么独立的、实质的东西,而只是纯粹的创造物,是自我意识所设定的东西”。在费尔巴哈的影响下,马克思通过把“自由自觉的活动”置于感性的基础上,使劳动的主体由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变成“肉体的、有自然力的、有生命的、现实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 另一方面,马克思说明了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创造商品、资本和私有财产的劳动并不是抽象的“一般劳动”,而是异化劳动,从而开始超越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动就是有悖于人的自由自觉活动的异化劳动。4、 手稿中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阐述 1)在工资部分阐述国民经济学理
7、论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六对矛盾:矛盾一,理论上劳动的全部产品属于工人,实际上工人只得到“繁衍工人”所必须的部分。矛盾二,理论上一切东西都可以用劳动购买,实际上工人什么也不能买,还要出卖自己和自己的人性。矛盾三,理论上劳动是人用来增加自然产品的价值的唯一东西,实际上工人惟土地所有者和资本家的命是从。矛盾四,理论上劳动是不变的物价,实际上劳动价格波动最大。矛盾五,理论上工人的利益从来不同社会的利益对立,实际上社会却总是同工人的利益对立。矛盾六,理论上地租和资本利润是工资受到的扣除,实际上工资是土地和资本让工人得到的一种扣除。2)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思想异化与对象化的区别:其一、对象化劳动是劳动的肯定方面。
8、指人们在对自然界改造和占有的劳动过程中劳动的实现,说明了任何劳动都能够创造产品,而劳动产品是固定在对象中的物化劳动,所以,劳动的对象化是任何社会物质生产的共同内容,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二、异化劳动则是劳动的否定方面。这是因为劳动者生产出的劳动产品虽然是劳动的对象化,但由于这一产品不仅不归劳动者所有,反而成为压迫、奴役劳动者的异己的力量,因而它是私有制下的一种特有的劳动形式。其三、对象化劳动不等于异化劳动,而异化劳动包含对象化劳动。也就是说,对象化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发生异化,而把对象化和异化联系起来的是私有制。异化劳动的四个层面(详细内容见手稿):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者与劳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原著 1844 经济学 哲学 手稿 讲义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