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模拟古代诗歌赏析阅读练习及答案(共11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语文高考模拟古代诗歌赏析阅读练习及答案(共1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高考模拟古代诗歌赏析阅读练习及答案(共11页).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415题。李端公卢纶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注)故关:故乡。风尘:指社会动乱。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离别自堪悲”这一句紧承上句而来,写得平白直露,为全诗奠定了深沉感伤的情感基调。B. 颔联中,“人归”对应“路出”,“暮雪”对应“寒云”,色调和谐,两句勾勒出一幅严冬送别图。C. 颈联写诗人送走了友人,思绪万千,百感交集,不禁抚今追昔,回忆往事,为友人的经历感慨。D. 本诗以一个“悲”字贯串全
2、篇,“衰草”等景物描写把诗人的感情烘托得凄楚悲切。15.尾联中的“泪”包含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 _。” (2)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所表达的“_,_”的观点是相同的。(3)白居易琵琶行中“_,_”两句表述了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实在难以入耳。14.C15.故乡衰败之悲,诗人借“衰草遍”写出了故乡衰败之悲;送别友人之悲,直言“
3、自堪悲”,别后“掩泪空相向”,写出了送别友人的悲伤;感叹身世之悲,幼时丧父,多年客居他乡;在外漂泊;历经磨难;晚逢知己;社会动乱之悲,“多难”写出了社会的动荡,“风尘何处期”写出因社会动荡,与友人相见无期的悲伤。16.(1)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3)岂无山歌与村笛 呕哑嘲哳难为听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李白的两首诗,完成12-14题。(12分) 金陵听韩侍御吹笛韩公吹玉笛,倜傥流英音。风吹绕钟山,万壑皆龙吟。王子停凤管,师襄掩瑶琴。余韵度江去,天涯安可寻。观胡人吹笛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声。十月吴山晓,梅花落敬亭。愁闻出塞曲,泪满逐臣
4、缨。却望长安道,空怀恋主情。注:王子,周灵王太子,喜吹笙作凤鸣声。李白自天宝三年被排挤出京后到处游历,曾来到宣城,与宣城太守、崔侍御等人游乐唱和,写下本诗。梅花,笛曲;敬亭,山名,在今安徽宣城境内。12下列对两首诗的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风吹”二句,风吹送优美的笛声环绕钟山,山谷里回响起龙吟般的声音。B“余韵”二句,悠扬的笛声渡过长江去了,飘到遥远的天涯,无处可寻。C“胡人”二句,“秦声”指下文长安的乐曲,唐朝都城长安旧属于秦地。D“十月”二句,秋季肃爽时节,山丘疏朗,梅花纷纷飘落在敬亭山上。13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诗的一二句都点明吹笛者及引发诗人感
5、慨的由来。B两诗的三四句都明确交待了“吹玉笛”的时间和地点。C两诗的五六句都从听者角度凸显了“笛声”的感染力。D前诗侧重描写笛声的美妙,后诗侧重于闻笛声而生情。14结合诗句,分析比较两首诗抒发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6分)答:1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8分)琵琶行中“ , ”两句表现了琵琶乐曲终时满船寂静、冷月无声的意境。蜀相中的“ , ”两句以凝练的语言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丰功伟绩与耿耿忠心。“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 , 。”为了打消晋武帝的猜忌怀疑,李密自述并非想要沽名钓誉。要想有所成就,都既需自身努力,又要依凭借助外在力量,正如古诗文名句所言:“, 。”12(3分)D13(3分)B1
6、4(6分)答案示例:(1)“听吹笛”一诗侧重描写笛声的美妙(1分),表达了作者对韩侍御吹笛的欣赏赞美之情(2分)。(2)“观吹笛”一诗侧重描写作者观看胡人吹笛后的痛苦之情(1分),作者由观胡人吹笛而联想到自己的处境,表现了自己遭流放之后的怨愤之情和对人主的眷恋之情(2分)。15(8分)15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本图宦达,不矜名节示例: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评分标准】8分,每空1分。句中有错别字、多字、少字,该句不得分。处,除示例外,填写符合题意的其
7、它诗句亦可。(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l415题。三十年前好用工吴澄三十年前好用工,男儿何者为英雄?世间有事皆当做,天下无坚不可攻。万里行方由足下,一毫非莫入胸中。拳拳相勉无他意,三十年前好用工。(注)吴澄(12491331),字幼清,江西崇仁人,元初学者。弟子甚多,从学者不下数千百人,平时结草庐而居,人称草庐先生。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诗题源自孔子“三十而立”,诗人刚刚到三十岁,思想开始成熟,已具有独立的见识。B. 首联即开宗明义,并用设问的句式总起下面的诗句,设问的方式能引起读者的深思。C. 中间两联提到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
8、,如果没有经过长期的培育积累,是绝难办到的。D. 全诗首尾照应,语言平实,态度真挚,表现出了老师对学生殷勤勖勉的深情。15.在诗人看来,成为英雄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观刈麦中诗人看到农民在酷夏中的劳碌与痛苦后,感叹自己没有功德,“_”即可以拿着俸禄,因而“_”,喟叹终日。(2)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自己德行高尚却遭小人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3)杜甫登高一诗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诗句是“_,_。”14.A【解析】此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
9、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此类试题一般从意象的含义、手法及其解说、艺术效果、语言风格、曲解诗意等角度设错,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A项,“诗人刚刚三十岁”文中无据,无中生有。故选A。 15.对国家、社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献身精神。面对困难毫不畏惧。有踏实认真、耐心探索的精神。克制自己私心,不以恶小而为之。【解析】此题考核概括诗歌内容的能力,要求概括成为英雄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答题时注意根据诗中的重点词句作答,诗句“世间有事皆当做,天下无坚不可攻”是说,作为一个英雄气概的男儿,他必须对国家社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献身精神,所以
10、说“有事皆当做”,有了这种献身精神,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自然会“无坚不可攻”了。“万里行方由足下,一毫非莫入胸中”说明仅有觉悟和勇气还不够,更需要有踏实认真、耐心探索的精神,稳步向前,决不可好大喜功,急躁冒进,正如行万里路要从脚底下起步一样。“一毫非莫入胸中”是值得深自警惕啊!这一句同样是从前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格言变化来的。此题可根据诗中的“世间有事皆当做”概括第一点;根据“天下无坚不可攻”概括第二点;根据“万里行方由足下,一毫非莫入胸中”概括第三点;根据“拳拳相勉无他意,三十年前好用工”概括最后一点。诗意概括,诗意概括是诗歌鉴赏常考的内容,有的概括诗歌的情节,有的概括物象的特征,有的概
11、括人物的活动、心理等,答题时注意抓住诗中的重点意象、重要的场面,景物进行分析。16.曾不事农桑 念此私自愧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谣诼谓余以善淫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解析】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重点字词:愧、嫉、蛾、谣诼、淫、艰、繁、霜鬓、潦倒、停。(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贺新郎酬辛幼安再用韵见寄南宋陈亮 离乱从头说。爱吾民、金缯不爱,蔓藤累葛。壮气尽消人脆好,冠
12、盖阴山观雪。亏杀我、一星星发。涕出女吴成倒转,问鲁为齐弱何年月?丘也幸,由之瑟。 斩新换出旗麾别。把当时、一椿大义,拆开收合。据地一呼吾往矣,万里摇肢动骨。这话霸、又成痴绝。天地洪炉谁扇鞲,算於中、安得长坚铁?淝水破,关东裂。【注】亏杀:辜负。涕出女吴:春秋时,齐本大国,因齐君畏惧吴国流着泪把女儿嫁到吴国。一椿大义:指抗金这一正义事业。痴绝:极端的痴心妄想。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词的上片回顾宋朝屈辱的历史,讽刺了南宋统治者把纳币输绢的屈辱说成是爱民不爱金缯的行径。 B“冠盖阴山观雪”一句批判了南方豪门士族偏安一隅偷生享乐粉饰太平。 C“丘也幸,由之瑟”为过片,
13、既以振作之态收束上片,又引出了下文设想中的救国行动的描述。 D本词词风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风相似,豪放苍凉沉郁。15夏承焘先生认为陈亮和辛弃疾酬唱的几首贺新郎“最能见出他热烈激越的感情”,诗人在词中如何表达感情的,结合本词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作者先论述人才必须经受艰苦磨砺,然后指明其益处“ , ”。 (2)琵琶行中描写诗人谪居之时,独自借酒消愁的两句是“ , ”。(3)劝学和师说都是我国古代探讨学习问题的名篇。前者的核心在谈“ ”;后者围绕师道展开,针对“ ”不良现象,展开批评。14B(
14、“冠盖阴山观雪”是说堂堂汉使到金廷求和,交涉不能取得任何胜利,惟有陪侍金主出猎阴山,观赏北国雪景而已。这句承上文继续写投降政策所造成的恶果。)15直抒胸臆,“亏杀我、一星星发”痛惜自己把头发都等白了,等到的竟是如此耻辱的现实。“这话霸(即话柄)、只成痴绝”,明说这一切只不过是幻想,饱含作者的失望和痛苦。“问鲁为齐弱何年月?”并非有疑而问,乃是用肯定语调发出的谴责和质问。用典抒情,“涕出女吴成倒转,问鲁为齐弱何年月?”借用历史故事(春秋时,中原大国齐的国君景公畏惧处于南夷之地的吴国,只有流涕送女与之和亲;还有鲁国也曾因遭受强齐欺凌而不予反抗),来批判南宋统治者求和苟安的行径。运用想象手法,叙事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高考 模拟 古代 诗歌 赏析 阅读 练习 答案 11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