钣金现场作业指导书(共18页).doc





《钣金现场作业指导书(共1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钣金现场作业指导书(共18页).doc(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目 录前言1、目的.12、适用范围.13、工艺审核.1 3.1 工艺审核总则.1 3.2 图面规范性 .2 3.3 尺寸和公差.2 3.4 装配图.2 3.5 钣金加工工艺 .2 3.5.1 钣金加工基本流程及主要加工工艺.2 3.5.2 钣金加工工序 .3 3.5.2.1 冲裁与下料.3 3.5.2.2 折弯.4 3.5.2.3 拉伸与成型.7 3.5.2.4 压铆和涨铆.10 3.5.2.5 攻丝(直接攻丝).11 3.5.2.6 螺钉过孔与沉孔.12 3.5.2.7 钣金焊接.13 3.6 开模件 .13 3.7 表面处理.14 3.7.1 几种常见的表面处理.
2、14 3.7.2 表面处理注意事项.15 3.8 丝印.15 3.9 钣金材料介绍 .164、主要钣金加工设备简介.17钣金工艺指导书 1、目的 为了保证结构设计人员对钣金加工工艺了解的正确性、一致性,对结构设计文档的各项工艺审核内容进行规范,统一审核标准,同时对设计和生产进行指导和牵引。 2、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公司所有结构文档(包括图纸、设计规范、检验规范等)的工艺审核。 3、工艺审核 3.1 工艺审核总则 在设计阶段,产品结构的工艺性审查应包括以下内容: 1 “从制造的观点分析结构方案的合理性”。即设计的产品能否制造出来、生产中会不会遇到很大的问题、能否保证制造出来的产品达到设计预期的
3、要求等等。 2 “分析结构的继承性,以及标准化系列化程度”。是否尽量采用了通用件(模块),能用标准零、部件或系列零部件的地方应尽量采用。 3 “分析产品总装的可行性与方便性,产品各组成部分是否便于装配、调整、维修,能否进行并行装配和检查,各部件是否具有装配基准”。在装配时应尽量避免再作加工,产品应有合理的、可靠的装配基准和调整要素,各部件能否进行独立装配(即并行装配)等等。 4 “分析主要材料选用是否合理”。尽量不用或少用难加工的、难购买的材料和稀有、贵重的材料。 5 “分析产品零件在本企业或外协加工的可能性”。如果一个产品的主要零件无法加工,或加工后不能达到设计要求,这种结构显然是不好的。
4、6 “分析高精度、复杂零件能否在现有生产条件下加工出来,主要的精度参数的可检查性和装配精度的合理性”。不能加工出来的,是否可以另想办法替代,加工、装配时无法进行检查的精度要求,是不和理的,超过使用要求的过高精度要求也是不合理的。 7 “审查各有关零件的工艺性”。(铸造、钣金、机加工、焊接、喷涂、电镀等等)。 8 “审核PROE模型,要求钣金零件必须能够展开”。 3.2 图面规范性 图面表达按照基础部编写的“PROE图纸规范”和“技术制图规范”执行。 3.3 尺寸和公差 1. 重要尺寸应完整、正确、清晰; 2. 尺寸基准选择既要考虑设计要求、又要考虑加工定位和测量检验的要求; 3. 有装配要求的
5、两个零件的配合尺寸应有公差要求; 4. 配合选择应合理,优先选用基孔制,尽量选用优先配合和常用配合; 5. 公差等级选择应适当; 6. 形位公差选择应合理、适当; 7.未注尺寸公差和未注形位公差的使用按信息平台/设计规范/技术规“未注尺寸公差技术规范”和“未注形位公差技术规范”执行。 3.4 装配图 1. 各零件组装是否方便,安装方法是否过于复杂,可否有更简便的结构实现同样功能的装配; 2. 装配中的运动部件应运动自如,在运动时不得与其它零部件产生干涉; 3. 必要的尺寸标注必须完整。装配图中必须标注的尺寸包括外形尺寸、装配尺寸、安装尺寸、性能规格尺寸和运动部件的极限尺寸等。尺寸标注的基准尽量
6、考虑便于检验。 4. 装配时需特别注意的事项应在技术要求中注明。 3.5 钣金加工工艺 3.5.1钣金加工基本流程及主要加工工艺 3.5.2 钣金加工工序 3.5.2.1 冲裁与下料 1. 冲裁件的形状尽可能设计成对称、简单和减少废料; 2. 冲裁件的外形和内孔应避免尖角,在各直线或曲线的连接处应有适宜的圆角相连。一般情况下圆角半径R应大于或等于板厚t,即Rt ;特殊情况下采用激光切割昀小R0.5。 3. 冲孔优先选用圆形孔,冲孔的昀小尺寸与孔的形状、材料机械性能和材料厚度有关。自由凸模冲孔的直径d或边宽a按下表确定: 4. 冲裁件上应避免窄长的悬臂和凹槽(见图2)。一般凸出或凹入部分的宽度B
7、应大于或等于板厚t的一倍半,即B 1.5t。对高碳钢、合金钢等较硬材料B值应再乘以系数 K=1.31.5;对黄铜、铝等材料B值应再乘以系数K=0.750.8。有特殊要求的零件可采用激光切割,昀小B值为0.38,但设计时B值尽可能不要小于0.5。 5.孔边距和孔间距均应大于或等于板厚t的二倍,即:A 2t;B 1.5t(见图3)。 3.5.2.2 折弯 1. 一般原则: (1)折弯件在弯曲变形区截面会产生变化,折弯半径与板厚之比越小,截面形状变化越大; (2)折弯件的弯曲线昀好垂直于轧纹方向,昀好将毛坯的光亮面作为弯曲件的外表面,以减少外层拉裂; (3)折弯成形时会产生回弹现象,折弯半径与板厚之
8、比越大,回弹就越大。 2. 折弯件的折弯半径应选择适当,不宜过大或过小,昀小折弯半径只有在结构上必要时才选用。其数值见下表:另外,特殊情况下必须选用 0.5以下的折弯半径时,可采用折弯前压线的工艺方法。 3. 折弯件的直边高度应选择适当,折弯件的昀小直边高度按下表确定。 4. 工艺孔和工艺缺口应明确标注,工艺孔和工艺缺口的尺寸根据图5所示选取。 5.折弯件上的孔边缘离弯曲变形区应有一定距离,以免孔的形状因弯曲而产生变形。孔边缘离弯曲圆弧中心的距离L应大于或等于板厚t的二倍,即:L 2t(见图6)。 6. 折弯件的弯曲线应避开尺寸突变的位置,离变形区的距离 L应大于弯曲半径r,即:L r(见图7
9、)。7. 带斜边的折弯边应避开变形区(见图8)。3.5.2.3 拉伸与成型 拉伸变形 1. 拉伸件的底与壁之间昀小圆角半径应大于板厚,即 r1 t,为了使拉伸进行得更顺利,一般取r1=(35)t,昀大圆角半径应小于或等于板厚的8倍,即r18t。(参见图9) 2.拉伸件凸缘与壁之间的圆角半径应大于板厚的二倍,即 r2 2t,为了使拉伸进行得更顺利,一般取r2=(510)t,昀大凸缘半径应小于或等于板厚的8倍,即r28t。(参见图9) 3. 圆形拉伸件的内腔直径应取D d+12t,以便在拉伸时压板压紧不致起皱。(参见图 9) 4. 矩形拉伸件相邻两壁间的圆角半径应取r3 3t,为了减少拉伸次数应尽
10、可能取r3 1/5H,以便一次拉出来。(参见图10) 5. 拉伸件由于各处所受应力大小各不相同,使拉伸后的材料厚度发生变化。一般来说,底部中央保持原来的厚度,底部圆角处材料变薄,顶部靠近凸缘处材料变厚,矩形拉伸件四周圆角处材料变厚。在设计拉伸产品时,对产品图上的尺寸应明确注明必须保证外部尺寸或内部尺寸,不能同时标注内外尺寸。 6. 拉伸件之材料厚度,一般都考虑工艺变形中的规律有上下壁厚不相等的现象(即上厚下薄)。 7. 圆形无凸缘拉伸件一次成形时,高度H和直径d之比应小于或等于0.4,即H/d 0.4(见图11)。 局部成型 1. 加强筋。在板状金属零件上压筋,有助于增加结构刚性,加强筋结构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场 作业 指导书 18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