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分析报告(共40页).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分析报告(共40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分析报告(共40页).docx(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希望能帮助到你们!最新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分析报告目 录1、适用范围12、编制依据13、总体要求、目标与原则14、职责分工25、术语和定义36、风险点识别方法57、风险评价方法58、风险控制措施策划59、风险分级管控考核方法510、风险点识别及分级管控记录使用要求6附件A 风险点分类标准7附件B 作业条件风险程度评价(MES)15附件C 作业风险分析方法(风险矩阵)18附件D 风险分级管控程序框图21附件E 风险分级管控建设过程记录信息22专心-专注-专业1、适用范围本实施指南适用于*有限公司范围内的风险识别、评价、分级、管控。2
2、、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修改稿)(山东省人民政府令2016年第303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6号临沂市安全生产委员办公室印发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临安发201624号其他安全生产相关法规、标准、相关政策以及中泰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等规定要求。3、总体要求、目标与原则根据上级政府主管部门的指示要求,结合中泰自身实际情况,经公司领导同意,着手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3.1 总体要求按照“全员参与,领导负责,职责明确,落实到位”的
3、原则进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各部门在安全科的组织下按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建议编制大纲要求,结合各部门、车间实际情况,严格落实,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侯”的风险管控模式。3.2 工作目标自本指南发布之日起,至2016年9月份完成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同时,每三年开展一次风险分级工作,并通过建立风险管控体系做到有效遏制生产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3.3 基本原则坚持“统一指导、标杆示范、标准先行、分级推进、全面实施、持续改进”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各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的主导作用,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4、职责分工公司安全科是中泰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领导部门
4、,具体负责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支持宣传推广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确保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侯”的风险管控。公司安全风险分级体系建设办公室设在安全科:主任:殷*纪副主任:邰*和成员:王*莹 张*玉 张*平 王*艳 王*稳 主任职责:负责安排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具体工作,安排办公室成员做好组织、协调、计划、实施、总结、归纳、汇总、上报、专家审核等过程的工作,负责考核各责任人责任落实情况。副主任职责:具体负责*有限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的编制,负责体系建设工作组织协调、过程培训、技术指导,完成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文件编制,对体系建设过
5、程中各部门提出奖惩建议。组员职责:具体落实安全风险分级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具体工作,完成各自区域内的风险点识别、风险分级及风险评价,对评价结果负责。其他部门:按照“分级管理、分线负责”、“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公司各部门、车间人员积极按照公司部署,完成本部门、本业务范围内的风险点识别、风险分级及风险评价,对评价结果负责。5、术语和定义5.1 风险发生危险事件或危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风险(R)=可能性(L)后果(C)。5.2 危险源可能导致人员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6、(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危险源的构成:根源: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物理实体。如起重设备、电气设备、压力容器等。行为: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作业行为。状态:包括物的状态和作业环境的状态。风险是危险源的属性,危险源是风险的载体。5.3 风险点通常指风险存在的部位,又称危险源。5.4 风险辨识风险辨识是识别组织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风险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5.5 风险评估、评价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
7、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5.6 风险分级采用科学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划分等级。(根据有关文件及标准,我省风险定为“红、橙、黄、蓝(深蓝、浅蓝)”四级。)浅蓝色风险5级风险:稍有危险,需要注意(或可忽略的)。员工应引起注意。深蓝色风险4级风险:轻度(一般)危险,可以接受(或可容许的)。车间、科室应引起关注,负责4级危害因素的控制管理,所属工段、班组具体落实;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应考虑投资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或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需要监视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现状,保留记录。黄色风险
8、3级风险:中度(显著)危险,需要控制整改。公司、部室(车间上级单位)应引起关注,负责3级危害因素的控制管理,所属车间、科室具体落实;应制定管理制度、规定进行控制,努力降低风险,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在规定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在严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合,必须进一步进行评价,确定伤害的可能性和是否需要改进的控制措施。橙色风险2级风险:高度危险(重大风险),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公司对重大及以上风险危害因素应重点控制管理,具体由安全主管部门和各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具体落实。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应采取应急措施,并根据需求为降低风险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或配给资源、限期治理,直至风
9、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红色风险1级风险:不可容许的(巨大风险),极其危险,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只有当风险已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如果无限的资源投入也不能降低风险,就必须禁止工作,立即采取隐患治理措施。5.7 风险管控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及经营运行情况等,确定不可接受的风险,制定并落实控制措施,将风险尤其是重大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可行性;安全性;可靠性;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5.8 风险信息是指包括危险源名称、类型、存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5.9 重大风险是指具
10、有发生事故的极大可能性或发生事故后产生严重后果,或者二者的结合的风险。5.10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单元是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6、风险点识别方法6.1 风险点识别范围的划分要求风险点识别范围以部门为单位组织,以生产、作业、办公区域或现场进行划分,生产单位分为硫化车间、压胶车间,识别范围包括办公场所;管理部室分为采购部(各库房、办公室)、技术中心(产品化验室、办公室)、财务部,均覆盖所有办公室、作业区及办公车辆。其中生产单位将
11、每个工段按照作业区域或者作业步骤等不同进行进一步划分,确保风险点识别全覆盖。(具体参考危险点分级表)6.2 风险点识别方法以安全检查表法(SCL)对生产现场及其它区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作业环境不安全因素及管理缺陷进行识别;以作业危害分析法(JHA)并按照作业步骤分解逐一对作业过程中的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识别。7、风险评价方法风险评价方法的选用参见“附件B”。企业应经过研究论证确定适用的风险评价方法,从方便推广和使用角度,建议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MES)或者风险矩阵法(LS)进行风险大小的判定。考虑指南的普遍适用性,本次采用风险矩阵法(LS)进行风险评价。8、风险控制措施策划对
12、4个级别的风险实施多种措施控制:A级红色风险,B级橙色风险,C级黄色风险,D级蓝色风险。企业应依次按照工程控制措施、安全管理措施、个体防护措施以应急措施等四个逻辑顺序对每个风险点制定精准的风险控制措施。9、风险分级管控考核方法为确保该项工作有序开展及事故纵深预防效果,公司对风险分级管控制定实施内部激励考核方法。激励考核办法另行公布。10、风险点识别及分级管控记录使用要求中泰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构建及运行过程中可能涉及的记录表格详见附件。每个记录表格都按照指南附件规范填写,各项记录保存不低于三年。风险分级工作完成后,各部门按照办公室统一要求在各有关岗位公布本部门的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
13、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附件附件A 风险点分类标准附件B 作业条件风险程度评价方法MES法附件C 作业风险分析方法(风险矩阵)附件D 风险分级管控程序框图附件E 风险分级管控建设过程记录信息(1)作业岗位清单(2)岗位作业内容清单(含作业步骤)(3)风险点(危险源)辨识标准(或依据、风险点排查表)(4)风险点(危险源)辨识结果信息统计表(5)风险点(危险源)风险评价原始信息表(6)风险等级分布信息表附件A 风险点分类标准A.1 物的不安全状态A.1.1 装置、设备、工具、厂房等a) 设计不良强度不够;稳定性不好;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型缺陷、外露运动件;缺乏必要的连接装置;构成的材料不合适;其他。
14、b) 防护不良没有安全防护装置或不完善;没有接地、绝缘或接地、绝缘不充分;缺乏个体防护装置或个体防护装置不良;没有指定使用或禁止使用某用品、用具;其他。c) 维修不良废旧、疲劳、过期而不更新;出故障未处理;平时维护不善;其他。A1.2 物料a) 物理性高温物(固体、气体、液体);低温物(固体、气体、液体);粉尘与气溶胶;运动物。b) 化学性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
15、);其他化学性危险因素。c)生物性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A.1.3 有害噪声的产生(机械性、液体流动性、电磁性)A.1.4 有害振动的产生(机械性、液体流动性、电磁性)A.1.5 有害电磁辐射的产生电离辐射(X射线、离子、离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超高压电场、此外线等)。A.2 人的不安全行为A2.1 不按规定的方法没有用规定的方法使用机械、装置等;使用有毛病的机械、工具、用具等;选择机械、装置、工具、用具等有误;离开运转着的机械、装置等;机械运转超速;送料或加料过快;机动车超速;机动车违章驾驶;其他。A.2.2 不采取安全措施不防止意外风险
16、;不防止机械装置突然开动;没有信号就开车;没有信号就移动或放开物体;其他。A.2.3 对运转着的设备、装置等清擦、加油、修理、调节对运转中的机械装置等;对带电设备;对加压容器;对加热物;对装有危险物;其他。A.2.4 使安全防护装置失效拆掉、移走安全装置;使安全装置不起作用;安全装置调整错误;去掉其他防护物。A.2.5 制造危险状态货物过载;组装中混有危险物;把规定的东西换成不安全物;临时使用不安全设施;其他。A.2.6 使用保护用具的缺陷不使用保护用具;不穿安全服装;保护用具、服装的选择、使用方法有误。A.2.7 不安全放置使机械装置在不安全状态下放置;车辆、物料运输设备的不安全放置;物料、
17、工具、垃圾等的不安全放置;其他。A.2.8 接近危险场所接近或接触运转中的机械、装置;接触吊货、接近货物下面;进入危险有害场所;上或接触易倒塌的物体;攀、坐不安全场所;其他。A.2.9 某些不安全行为用手代替工具;没有确定安全就进行下一个动作;从中间、底下抽取货物;扔代替用手递;飞降、飞乘;不必要的奔跑;作弄人、恶作剧;其他。A.2.10 误动作货物拿得过多;拿物体的方法有误;推、拉物体的方法不对;其他。A.2.11 其他不安全行动A.3 作业环境的缺陷A.3.1 作业场所没有确保通路;工作场所间隔不足;机械、装置、用具、日常用品配置的缺陷;物体放置的位置不当;物体堆积方式不当;对意外的摆动防
18、范不够;信号缺陷(没有或不当);标志缺陷(没有或不当)。A.3.2 环境因素采光不良或有害光照;通风不良或缺氧;温度过高或过低;压力过高或过低;湿度不当;给排水不良;外部噪声;自然危险源(风、雨、雷、电、野兽、地形等)A.4 安全健康管理的缺陷A.4.1 安全生产保障a)安全生产条件不具备;b)没有安全管理机构或人员;c)安全生产投入不足;d)违反法规、标准。A.4.2 危险评价与控制a)未充分识别生产活动中的隐患(包括与新的或引进的工艺、技术、设备、材料有关的隐患);b)未正确评价生产活动中的危险(包括与新的或引进的工艺、技术、设备、材料有关的危险);c)对重要危险的控制措施不当。A.4.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全 风险 分级 体系 分析 报告 40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