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共34页).docx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共34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共34页).docx(3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苏教版(四下)知识点整理金沙县第四小学 夏永权第一单元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一、 图形的平移1、 判断一个图形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可以先根据图形中箭头所指的方向判断平移的方向,再根据前后图形中对应的点或线段,判断平移了几格。2、 在方格纸上画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1)找出原图形中的关键点(或线段);(2)标出关键点(或线段)按要求的格数平移后的位置;(3)把这些关键点(或线段)顺次连接起来。3、 平移两点要注意,一是方向二距离。要知方向看箭头,对应点线数距离。二、 图形的旋转1、 图形旋转时,与时针旋转的方向相同,是顺时针旋转;与时针旋转的方向相反,是逆时针旋
2、转。2、 图形旋转的三要素:一是旋转中心,即绕哪一个点(或轴)旋转;二是旋转方向,即按顺时针方向还是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三是旋转角度。3、 在方格纸上画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方法:(1)确定旋转中心和关键线段;(2)绕着旋转中心,根据旋转方向和角度,画出旋转后的对应线段,注意与原线段长度相等;(3)顺次连接所画线段的端点。4、 图形旋转三要素,中心、方向和角度。旋转图形位置变,形状大小如以前。对应点线随图转,对应角度永不变。三、 轴对称图形1、 如果一个图形对折后,折痕两边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2、 折痕所在的直线叫作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对称轴一般用点划线“-”画出。3、
3、画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方法:(1)确定已知图形的关键点;(2)数出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3)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描出关键点的对应点;(4)顺次连接对应点,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4、 轴对称图有特点,对称轴线在中间。对折以后仔细看,完全重合好分辨。补全图形找准点,依次连线是关键。第二单元 认识多位数一、 认识整万数1、 “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以前的“个”“十”“百”“千”都是计数单位,并且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2、 整万数的意义:表示有多少个万。3、 整万数的读法:去掉末尾的4个“0”,前面是多少就读多少,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4、整万数的写法:“万”字前面是多少就
4、写多少,再在后面添4个“0”。5、个级的数位从右到左依次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级的数位从右到左依次是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6、整万数,有特点,四位一级仔细看。万位表示多少万,个级四位用0占。 万级是几读作几,“万”字要添别忘记。写数要从高位起,万级写法仿个级。二、 认识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1、 读含有两级的数时,先读万级上的数,再读个级上的数,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去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写含有两级的数时,从万级到个级依次写出每个数位上的数。2、 读含有两级的数时,先读万级的数,再读个级的数,万级和个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写
5、含有两级的数时,先写万级的数,再写个级的数,哪个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占位。3、 读数不忘先分级,读完万级加“万”字。每级末尾0不读,其他数位要读出。遇到连续几个0,只能读出一个零。写数遇到无单位,要用0来把位占。三、 认识含有亿级和万级的数1、 亿级的计数单位 有亿、十亿、百亿和千亿。2、 整亿数的写法:亿字前面是多少就写多少,后面再添8个“0”。3、 整亿数的读法:亿级上的数是几就读几亿。4、 数位顺序表:5、 整数的计数单位有: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6、 亿以上
6、数的写法与亿以内数的写法相同,写数时,四位分一级,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往下写。写数时,除了最高级外,后面的每一级都要保证有四位数。7、 读数要从高位起,哪位是几就读几。每级末尾如有0,不必读出记心里。其他数位连续0,只读一个看仔细。万级末尾加读“万”,亿级末尾加读“亿”。四、 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改写和近似数1、 多位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数位不同时,数位多的那个数就大,数位少的那个数就小。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上的数开始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小的那个数就小;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将多位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更方便比较。2、 整万数
7、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去掉个级的4个0,同时加上“万”字,如果不是整万数,数出个级的4位,点上小数点,同时加上“万”字。3、 整亿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去掉亿级后面的8个0,同时加上“亿”字,如果不是整亿数,数出个级、万级的8位,点上小数点,同时加上“亿”字。4、 生活中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需要用精确的数表示,而只用一个与它比较接近的数来表示,这样的数是近似数。5、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找准省略的尾数的最高位,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字小于5时,把尾数改写成0;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字大于5或等于5时,向前一位进1,并把尾数改写成0.6、 用“万”作单位求一个数的近似
8、数时,把千位上的数“四舍五入”,并把尾数用“万”字代替 ;用“亿”作单位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时,把千万位上的数“四舍五入”,并把尾数用“亿”字代替。7、 多位数比较大小,数位相同高位起。数位若是不相同,多的数大少的小。要想求出近似数,“四舍五入”方法好。取到哪位看下位,再同数5作比较。是5大5都进1,小于5的全舍掉。连接要用约等号,使人一看就明了。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一、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和常见的数量关系1、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先用两位数个位、十位上的数依次去乘三位数,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2、 每件商品的价格叫作
9、单价,单价可以用复合单位表示,如“元/支”“元/套”等。3、 总价=单价数量;单价=总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4、 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所行的路程,可以用复合单位表示,如“千米/时” “米/分”“米/秒”等。5、 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6、 整数乘法位对齐,先从个位来乘起。个位乘得若干一,积的末位对个位。 十位乘得若干十,积的末位对十位。计算准确对好位,几次乘积加一起。 单价、数量和总价,速度、时间和路程;数量关系要分清,解决问题样样行。二、 积的变化规律和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1、 两个数相乘,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几,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几。2、 乘数
10、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笔算方法:把0前面的部分末位对齐先乘,再看两个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得数的末尾添上几个0。3、 两数相乘有规律,乘数乘几积乘几。两数若是都有乘,积要乘几再乘几。乘数 末尾若有0,先把0前数相乘。看看末尾几个0,就在积末添几0。第四单元 用计算器计算一、 认识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1、 计算器一般由电源、开关、显示屏、键盘、内部电路等几部分组成。常用的计算器有算术型计算器和科学型计算器。2、 使用计算器计算时,先按开机键接通电源,然后根据运算顺序依次按数字键和运算符号键。如果在输入的过程中出现错误,可按消除键全部消除后重新操作,要想得出结果应按“=”键。用完计算器后要按 关
11、机键,关闭电源。3、 用计算器计算混合运算时,要根据运算顺序分步骤操作。当运算顺序与算式的书写顺序不一致时,要把第一步的计算结果记录下来,把计算器清屏归“0”后,再进行第二步计算。4、 计算器的本领大,任何计算都不怕。一步计算依次按,轻松计算依靠它。混合运算也不难,确定顺序分步算。算完一题需清屏,再算下题才可行。二、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1、 遇到特殊的计算,先分析算式及结果的特点,发现规律后再计算会更简便。2、 除法算式中,被除数不变,除数乘几,商就等于原来算式的商除以几(0除外);除数不变,被除数乘几,商就等于原来算式的商乘几(0除外)。三、 综合与实践:一亿有多大1、 要知道1亿有多大,可以
12、根据数的大小和 单位间的进率进行推算。2、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知道了1亿是一个很大的数,数1本练习本时间很短,数1亿本练习本要用几年时间;1亿枚1元硬币摞起来大约有米高,大约是30层楼高度的2000倍;每人每天节约1滴水,可供一个人用178年。我们要珍惜每秒时间,珍惜每滴水、每粒粮食。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1、 画线段图可以将题意形象地表示出来,同时也能直观、清楚地反映数量之间的关系,容易找到解题方法。2、 已知两个数的和以及两个数的差,分别求这两个数是多少,这样的问题叫“和差问题”。解决和差问题的公式为:较大数=(和+差)2,较小数=(和-差)2。3、 画图是解决有关面积计算问题最有效的策
13、略,借组示意图可以更好地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4、 解决复杂应用题,选择策略是第一。 和差问题线段图,画图可以算面积。 细心分析巧思考,再难也能做对题。第六单元 运算律一、 加法运算律及其简便计算1、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b+a。2、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c=a+(b+c)。3、 计算连加时,先观察哪两个数或哪几个数相加可以凑成整数、整百、整千数,运用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改变运算顺序,可以使计算简便。4、 减法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把这两个减数先加起来,再从被减
14、数里减去它们的和,差不变,这就是减法性质。5、 加法定律有特点,交换加数和不变。 三数相加也不难,结合律来变简便。 连减算式要简算,减法性质是关键。二、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及相关的简便计算1、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积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ba。2、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和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c=a(bc)。3、 在连乘算式中,当某两个乘数的积正好是整十、整百、整千数时,可以用乘法交换律或乘法结合律先把这两个数相乘,使计算简便。4、 多数连乘有技巧,能凑整的找一找。 运用乘法运算律,调换位置结合好。 适当应用小括号,改
15、变顺序有妙招。三、 乘法分配律及运用分配律进行简单计算1、 乘法分配率: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用字母表示为:(a+b)c=ac+bc。2、 两个数相乘,如果有一个乘数接近整百数,就可以把这个数转化 成整百数加或减一个数的形式,再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3、 形如ac-bc的式子,也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即ac-bc=(a-b)c。4、 乘加运算有技巧,分配定律掌握好。 两数和乘第三数,分别相乘再求和。 关键是要找乘数,正确拆分别忘记。 动脑思考勤练习,计算能力定提高。四、 相遇问题1、 画图和列表都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题意。画图有利于
16、我们从图中直观地分析数量关系;列表有利于我们清楚地看出题目中的已知量及相互关系,便于分析、比较。2、 相遇问题很简单,遇到之后莫慌乱。 看清条件细思辨,认真分析仔细看。 分析条件用线段,列出表来也简便。第七单元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 认识三角形1、 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和3个顶点。2、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3、 三角形的底和高一一对应。任何一个三角形有3条高;直角三角形直角边上的高正好是另一条直角边;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三角形外部。4、 三角形有三顶点,三个角和三条边,三边首尾紧相连。 三角形有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 数学四 年级 下册 知识点 3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