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景物分析题型答题技巧(共10页).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诗歌鉴赏之景物分析题型答题技巧(共10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之景物分析题型答题技巧(共10页).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古诗词鉴赏之景物分析景物分析题型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题型,它主要从景物描写的特点、景物描写的角度,景物描写的作用等方面考查,不同的问法其相应的答题方向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考生在面对具体问法时作出准确的答题方向,下面就该题型不同的考查角度作相应的解题分析。一、 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 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唐 【许浑】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注】1、潼关: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境内,位于陕西、山西、河南三省要冲;2、太华:华山。在今陕西省华阴县。3、中条:山名,一名雷首山,在
2、今山西永济县东南。问:这首诗勾勒了一副秋日旅行图,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问题解析:景物描写特点的提问往往有(1)给出对应景物描写的句子,要求赏析其表现手法;(2)分析景物描写的艺术手法(技巧)(3)是怎样描写目标景物的等提问变体,综合以上一问三变体,答题的方向是一致的。答题步骤:首先要回答出题人给出的问题,即给出准确的景物描写特点,然后找出对应的诗句加以阐述理由(翻译),一般而言,有多少特点可以体现出来就答多少,原则是主要特点不漏过,次要特点不放过。本题答案解析:1、 远近结合(由远及近)诗人先从近处着笔,写枫叶在秋风中的沙沙作响和长亭夜宿独自饮酒的场景,再描绘四周远景:华山的残云
3、中条的疏雨远山的树色激荡的河水声;2、 化静为动(以动衬静)这里的红叶沙沙作响、河水激荡是动景,显示出一派生机和活力,同时也反衬出了环境的空幽,宁静。!注意: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和分析描写的景物特点答题方向是完全不一样的,前者侧重分析景物描写的技巧手法,而后者侧重赏析对应诗句中所描写的景物本身的特点!例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相应问题。菊 【唐】李商隐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注】1、晋书.罗含传:“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2、金鹦鹉,酒杯名。问:诗的前四句描写了菊花怎样的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问题解析:本题是要求考生回答目标诗句中所描写的景物的特点,而不是景物描写的特点,考生只需认真阅读目标诗句,领会所描写的景物特点即可,问哪一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就回答哪一联,问上(下)阙就回答上阙,赏析之后加以总结给出主要特点。本题型与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答题方向是一样的,只是要求赏析的目标不一样而已。答题步骤:先给出景物特点,然后找出对应诗句加以阐述理由(翻译,可作简要概括)。本题答案解析:1、色美:花心淡紫,花瓣嫩黄,色彩鲜明;2、味香:它有罗含宅中的菊的香味;3、品高(亦可回答 具有高尚品格):诗人将菊花的色,香、与陶渊明、罗含等有德行的人联系起来,赋予了菊花高贵的品格修养。例2、阅读
5、下面这首宋词,回答相应问题。好事近宋【杨万里】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绝,看十五十六。【注】万花川谷是杨万里书斋“诚斋”前花园的名字。问:本词主要使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月色的?试简要分析。问题解析:本题问法要求明确,考生需要通读全诗来赏析诗人在描写景物(月色)过程中所使用的艺术手法(技巧、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答题步骤:同例1本题答案解析:1、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玉”来比喻“月色”,突出月光的温润皎洁的特点;2、 白描(也可答语言特点语言质朴淡雅 平铺直叙),诗人用近乎直白的口语交代月亮的视野角度,并解释其原因,没有华丽的
6、语言去修饰月光的精致,却使得美丽的月色跃然纸上,语言朴素洗练,给人以无限想象空间;3、 虚实结合,月亮到万花川谷是实景,而面对眼前美丽的月色,诗人油然产生对十五十六月色的神往,这是虚写,更能引起读者对美丽月色的神往。二、分析景物描写的角度例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画堂春 【宋】张先外潮莲子长参差。霁山青处鸥飞。水天溶漾画桡迟。人影鉴中移。桃叶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小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阴归。问:1、请从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该词,并分析景物描写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 所谓“景美人更美”,试分析该词从哪几个角度描写歌女的美?问题解析:关于景物描写的角度的问法是一个相对笼统的问题,
7、首先要求我们要对景物描写的角度有一个系统框架,如本题要求从顺序角度去赏析,而顺序角度又包括时间上的、空间上的,除此之外,还有感官角度(即视觉、听觉、嗅觉等),虚实角度,回答问题时首先要明确出题人有木有既定要求,如果没有,那就要求考生要综合以上角度,联系具体诗句去逐一解答。答题步骤:首先给出你从目标诗句中提炼出来的景物描写角度,然后结合具体的诗句加以阐述理由,原则同例1,主要角度不漏过,次要角度不放过,争取把分数拿满。本题答案解析:问1答案:1、 远近结合。首先写到湖中莲花的模样,再写外湖的莲花高低参差,错落有致,比起荷花盛开,又是别有一番风味,此时正是游湖的好时光。接着继续展开远景天放晴了,雨
8、后的青山,格外的青绿,而那青山映衬之间,几点翩飞的白鸥,显得格外的白净;2、 高低结合。诗人俯仰上下,只见水天相接,融而为一体。游湖之人陶醉此景,于是听任船只在湖水中缓缓前行。这样美好的大自然里,游人忘乎自己,有时却又以为自己是江山风月的主人。人在船中,船在水上,水面如镜,人影镜里移动。3、 这首词通过描写江南夏日湖山之美,表达了词人对美丽湖山的赞美、热爱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问2答案:1、 歌声美。词中“桃叶浅声双唱”,写采莲女子的歌声轻柔,动听悦耳;2、 容貌美。“杏红深色轻衣”,描写出了青山绿水之下,女子们杏红色的衣着,更显得色彩艳丽,衬托出女子们青春美丽的容颜;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歌 鉴赏 景物 分析 题型 答题 技巧 10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