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初一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pdf





《2022年初一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初一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一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单元主题】中华文明的起源【内容标准】(1)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认识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2)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3)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认识:中国境内至少在170 万年前已经出现了人类活动。经过漫长的岁月,原始人类完成了从氏族、部落到国家的发展。教学活动建议:(1)利用板报建立 历史学习园地 。(2)根据教学用图,想象原始人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教材把握】
2、“ 新的教材观认为,一切用于教学的有效材料都是教材。它包括所有与教学有关的图书、杂志等文字材料及图片、音响、影像实物、实境资料。” 新教科书除继承人教社1992 年版教材的优点外,更注意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在选材上更多地选择一些学生易于接受、与现实生活有联系、能够提高学生人文道德素养的内容,在形式上更强调学生参与、探索、动手等过程性的设计,以增强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系、 获取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交流和合作的意识。 在体例结构上包含以下成分: 导言、宋体正文、楷体小字、历史地图、图片、图画、文献资料、示意图表、课中课后思考题和练习题、课后知识扩展( “ 自由阅读卡 ”
3、 )、课外活动建议( “ 活动与探究 ” ),还安排了一些活动课。不仅体现教科书的工具性,更突出了学生学习的工具性作用,在教学中应合理运用。同时,教材也因叙述篇幅有限,只能用极其有限的文字表述繁多的历史事件和历史过程,简约枯燥难免,教材观点、结论可能缺乏较充分的论证,趣味性和深刻性不足。但若以“ 开放的可探讨的观点来看对待教材,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个重要途径”。如:通过发现教材的某些叙述是错误的、过时的、论据不充分的,或者不同意或不接受某种对特定史实的叙述方式、评价观点,让学生通过进一步寻找发现丰富多样的历史资料,认识历史事实和对于历史事实的解释和评价的多样性,消除对教材的神圣感,破除权威主
4、义。【单元分析】基本线索:通过考古发现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说明中国是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概述:我国历史源远流长。据今170 万年前的遥远古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开始过着原始社会的生活。从元谋人、北京人到山顶洞人的演进过程,可以了解中国早期人类的进化;据今六、七千年前,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是我国原始社会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典型遗址,可从生产、生活方面了解长江流域(南方)、黄河流域(北方)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说明河姆渡、半坡遗址是长江、黄河流域文明的象征;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尧、舜、禹等部落联盟首领的丰功伟绩,反映这时代社会生产、文化的巨大进步;黄帝作为先民的杰出代表,被称为中华民族“ 人文始祖
5、” 。单元知识结构表:课题 典型遗址 据今年代 体质形态 工具制造 生产生活 观念 社会组织 备注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 页,共 5 页 - - - - - - - - - - 远古居民 元谋人 170 万年 打制石器、用天然火采集、狩猎、住山洞群居 目前我国已知的最早人类北京人 70-20 万年 保留猿的某些特征(同上) (同上)(同上)山顶洞人 1.8 万年 和现代人基本相同打制石器但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 (同上)用骨针缝制衣服 懂得爱美,平均分配、无贫富贵贱差别
6、氏族原始农耕生活 河姆渡居民 7 千年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建造房屋;制造陶器出现原始农业,饲养家禽,定居生活 (同上) 母系氏族繁荣阶段长江流域代表,最早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屋,会挖水井半坡居民 5.6 千年 (同上);会造彩陶 (同上) (同上) (同上) 黄河流域代表,最早种植粟、蔬菜,住半地穴式房屋大汶口居民 4.5 千年 磨制石器;会造黑陶、白陶原始手工业有大进步出现等级观念 父系氏族繁荣阶段 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产生阶级华夏之祖 炎黄战蚩尤 时间:据今 4.5 千年概况:涿鹿之战大败蚩尤结果:炎黄部落结成联盟,形成华夏族主干 生产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私有财产增多,国家产生,进入阶
7、级社会黄帝 “ 人文始祖 ”尧舜禹 “ 禅让”重点:1、 北京人、山顶洞人生活情况异同2、 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社会情况3、 “ 人文始祖 ” 黄帝、尧舜禹的 “ 禅让”难点:1、 所学内容据今久远(可依据考古挖掘成果科学分析,结合必要、合理的想象,理解掌握内容)2、 北京人为什么要过群居生活?(生产力水平低下、环境险恶)3、 群居生活与 “ 氏族” 的区别(关键是有没有按一定的血缘关系结合成群体)4、 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进入农耕时代以后表现的地域差异(一南一北的两个典型,可从气候、环境、水土等方面引导思考)5、 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之间有何联系和区别(远古传说:在文字发明以前,口耳相传的
8、神话传说,是先民对上古洪荒时代历史的一种夸张记述,包括否认这里有神话的成分, 但不难发现这其中蕴含某些可靠的历史事实。炎帝、黄帝时代的传说,不仅在史记中的五帝本纪有记载,而且已经被许多考古发觉所证实。)基本观点;1、 元谋人是目前我国已知的最早人类。2、 中国是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3、 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遗址从南到北,分布很广。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4、 北京人的体质特征,说明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起决定性作用“ 人猿相揖别 ” 。5、 早期人类经历了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产生、发展过程。6、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水稻和蔬菜的国家之一。7、 从河姆渡、半坡等原始居
9、民遗址,发现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出现原始农业,会饲养家禽、建造房屋、制造陶器,过定居生活。8、 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和自然环境、植物的驯化(原始农业)、动物的驯化(原始畜牧业)、日常用品的发明创造(原始手工业)等联系密切。9、 原始农业、畜牧业是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物质基础。10、 从母系氏族公社转变为父系氏族公社,再到阶级对立的产生,造成这个历史转变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2 页,共 5 页 - - - - - - - - -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初 历史 上册 第一 单元 教材 分析 教法 建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