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共16页).doc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共1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共16页).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章 高校教师职业概述1. 高校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教师是一种专门职业,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社会职业,是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并需要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学习和提高的职业。2. 高校教师职业的道德性高校教师职业具有道德性,教师的师德本身就是教育的手段、形式和内容,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规定。无德、缺德、失德、丧德、低德都无以为师。第二章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概述1. 职业道德的概念职业道德也被称为行业道德,它是一般的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与人们的职业角色和职业行为相联系的一种高度社会化的角色道德规范和准则。2.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及基本内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是高校教师从事高等教育
2、工作必须遵守的行为、道德规范和准则的综合,是高等教师对自己从事的职业道德规范的认识和实践所达到的自觉程度,是高校教师职业素质的核心。基本内容包括:1、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的道德 教书育人是高校教师的最基本的任务和职责。 依法执教、廉洁从教;热爱学生、诲人不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严谨治学、探寻规律2、高校教师学术研究的道德 追求真理、秉承学术至上的原则;严谨求实、讲求学术诚信;勇于探索、旨在学术创新;团结协作、发扬学术民主3、高校教师社会服务的道德 校教师的社会服务必须秉承社会利益至上的原则,必须遵守公共伦理。利益交换中;义务履行中;奉献取向中;校内职责与校外服务关系中。4、高校教师人际交往的道德
3、与学生的交往;与教师群体的交往;与领导的交往;与学生家长的交往;与校外其他教师群体的交往;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服务部门以及非政府组织间的交往。3.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1、对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撑功能 宏观层面国无德不兴 21世纪的竞争是高科技人才的竞争,高科技人才需要高质量的教育,高质量的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师德是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与核心。2、对高校教师做好本职工作具有统领作用 中观层面业无德不旺 1)师德是高校教师步入职业殿堂的必修课 2)师德是高校教师胜任本职工作的重要资源 3)教师道德人格的成熟是教师职业成熟的重要标志 4)师德是照亮高校教师整个职业人生的光
4、源3、对高校教师个人获得幸福人生具有心灵平衡价值微观层面德行是心灵的秩序。4.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的科学理念及境界科学理念以人为本 :要求社会尊重人的权利,提高人的素质、改善人的生活质量,优化人的发展环境。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专业理想的升华;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能力的发展;专业技能、技术、技巧;专业人格的生成 协调: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的协调发展;教师个体与教师群体的协调发展;教师个体自身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现代性;终生性;开放性;生态性;生活性;创造性;生成性教师文化:大学教师在长期的学术生涯中所形成的共同价值追求、职业规范与行为方式系统。个人主义文化;派别主义文化;人为协作文化
5、;自然协作文化生涯发展:把教师的职业周期放在个人环境和组织环境之中其现实意义在于:评估个人的职业选择;预测职业前景;明确应得到的回报;顺利过渡职业的起伏,尤其是职业倦怠。境界1、教师职业道德的职业境界 将教师工作视为职业,为谋生的手段;对工作尽职尽责 获得教师职业的稳定感、安全感。 职业道德的底线2、教师职业道德的事业境界 视教师工作为事业,为发展的手段;全身心投入,潜心钻研 获得教师职业的满足感、成功感 职业道德他律和自律的逐渐合一3、教师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志业境界视教师工作为志业,为人生的目的而非手段;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获得教师职业的神圣感、幸福感将教师工作与人生目的、人生价值和人生幸福融
6、为一体第三章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1. 师德的公益性原则、公正性原则、人道主义原则、主体性原则的内涵及依据公益性原则高校教师师德的公益性原则,就是指高校教师在履行自己岗位职责的过程中,要以公共利益为旨趣,不得以私利(营利)为目的。内涵:要有造福于人类的胸怀和志向; 有忠诚于国家和民族的情操和品质; 有服务于社会和民众的责任感、义务感; 有服从和服务于学校培养目标的大局意识和岗位责任意识; 有与教师群体同舟共济的协作精神; 有全心全意关爱和服务于学生的态度和行为。依据:是高校组织的特殊属性 是高校教师劳动的本质属性 是高等教育产品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客观要求公正性原则教师应该有高尚的师德境界,在职
7、业生活中要秉公办事,要正直做人,正派处事,公平、合理地处理各种关系。内涵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师生平等 在教育的全部过程中遵守公正的原则,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教育公正的平等性原则 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教育公正的差异性原则依据是现代民主政治对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学校组织核心价值观对教师职业劳动的客观要求是教师威信确立的重要资源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教育力量人道主义原则人道主义是关于人的本质、使命、地位、价值和个性发展等的思潮和理论。内涵:尊重教育过程中所有的“人” 1、尊重学生 2、尊重教育规律 3、尊重他人 4、尊重自己 依据:是教育本质的内在要求; 是坚守大学理念和精
8、神的必要基础; 是教师合格与否的最基本的标准; 是受教育者成长和发展的客观要求。主体性原则师德主体性原则指的是教师在职业劳动的过程中,既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也尊重自身的主体性,使师生都能够成为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成长和发展的主体。内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把学生视为主体在师德修养过程中,具有主体的地位、价值、意义和作用。充分发挥创造性尊重与教师群体学校领导以及校园生活中所有的人,建立和谐的主体间关系将教育实践看作是师生主体的意义和价值生成和实现的过程。依据:是教师群体师德建设的客观要求是教师个体职业生涯的内在需要是坚持教育主体性原则的需要第四章 高等教师教
9、书育人的道德1. 教书育人是高校教师的根本任务“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之一高等学院应该致力于学生的道德发展,并应该将其归在学校的整体任务之中,当作自身职责的一部分。2. 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的道德规范依法治教、廉洁从教 模范地遵守各种法律法规 依法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不取非法之义利 洁身自好 公正从教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关心学生、观察了解学生 尊重学生、鼓励信任学生 严格要求、疏导管理学生 循循善诱、耐心指导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坚定政治思想的引领者 高尚道德情操的示范者 良好作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等学校 教师职业 道德修养 1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