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章 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二节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一、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对象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第二章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第一节 心理发展概述二、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选择)(一) 个体心理发展的先天和后天规律(二) 个体心理发展的内因与外因规律(三) 个体心理发展的量变与质变规律(四) 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规律四、 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矛盾(简答)(一) 大学生心理的闭锁性与交往需要的矛盾(二) 大学生求知欲与识别力之间的矛盾(三) 大学生渴望独立和依然依赖的矛盾(四) 大学生情绪与理智的矛盾(五
2、) 大学生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的矛盾(六) 大学生性生理与性心理的矛盾第二节 大学生的认知发展二、 大学生记忆力发展的特点(把握)(一) 意义记忆占主导地位(二) 记忆的敏捷性和准备性迅速增强(三) 记忆的持久性和准确性显著提高第三节 大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一、 大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判断对错)(一) 大学生情绪情感的两极性(二) 大学生情绪的稳定性和波动性(三) 大学生情绪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四) 大学生情绪的阶段性和层次性(五) 爱情逐渐成为情感体验的重要方面(六) 大学生高级情感日趋成熟稳定第三章 大学生学习心理概述第一节 学习心理概述二、 学习的分类(一)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认知领域目
3、标、情感领域目标和动作技能领域目标学习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形成,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强化理论)有效地使用惩罚要注意以下几点:(建议看)要就事论事,使被罚者认识到行为的错误所在,即要将罚与教育结合在一起,使受罚者的消极情绪与自己的所作所为联系在一起。防止惩罚的程度太轻。惩罚太轻往往出现在受罚的行为存在着其他强化之时。防止惩罚后奖赏。不同时间场合、不同教育者之间惩罚要有一致性。对某些行为进行惩罚时要准备好替换行为,并对替换行为进行奖赏。使用惩罚时要注意对某个人的惩罚会成为对其他人的奖赏,被称为暗默强化效应(Sechrest,1963)。(2)强化的程式(给情境选名称
4、)连续强化强化安排 固定比例强化 比例强化 变化比例强化 断续强化 固定时间间隔强化 间隔强化 变化时间间隔强化(一)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提倡发现学习(布鲁纳提出者)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布鲁纳观点)(二)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非常重点)奥苏伯尔从两个维度对学习进行了分类:从学生学习的方式上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从学习内容与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关系上又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他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辨析)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认知结构:学生头脑内
5、的知识结构。广义地说,是学生已有观念的全部内容及其组织;狭义地说,是学生在某一学科的特殊知识领域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及其组织。有意义学习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简答)(1)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备逻辑意义。(2)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积极主动地把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联系起来的倾向性。(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具有逻辑意义的新知识与其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旧知识得以改造,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奥苏伯尔认为在有意义学习中,影响新知识的学习的最重要的条件是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的适当性。采用组织教学精神实质是认知
6、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提供先行组织者的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三)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1)加工系统或操作系统(选择)瞬时记忆(感觉贮存):暂存信息,不加工。短时记忆(工作记忆):容量有限:72个信息单位。长时记忆:容量无限;信息相对静止,可被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激活。三、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一)主要观点(选择)强调学习中人的因素。认为必须尊重学习者,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相信正常的学习者都能自己指导自己,“自我实现”潜能。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并倡导“非指
7、导性教学”。对教师的要求:真诚一致;无条件积极关注;同理心。(三)人本主义的教育观 教育目的:强调发展人性,注重创造潜能的启发,引导认知与经验的结合,注重人的理性与情感的均衡发展,使学习者肯定自己,并进而促进自我实现。(选择、判断)第四章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其激发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二)学习动机的种类1.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选择)内部动机:由活动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它取决于个体内在的需要,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中。外部动机:由外部诱因引起的动机。蒂西的认知评价理论。2.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选择)奥苏伯尔对学校情境下的成就动机的分类。认知内驱力:是出于了解和理解事物,掌握和
8、运用知识以及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自我提高内驱力:个体想要通过学业成就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附属内驱力:指个体为了赢得长者(如家长、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2)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辨析题)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的激活水平和行为效率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呈现倒U型的函数关系:中等激活水平的动机,行为效率高。同时发现,动机激活水平与任务难度之间的关系。任务易激活水平高;任务难激活水平低;任务难度适中中等激活水平。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马斯洛把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七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最高层次)
9、。前四级为缺失性需要,后三级为成长性需要。(判断)表 归因的三维度模式三维度内部的外部的稳定的不稳定的稳定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可控的不可控的不可控的四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好坏一般说,把行为结果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会降低个体对后续行为的动力;而把行为结果或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内部的、可控的因素,则会增强个体对后续行为的动力。(二)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效能感: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选择、判断)2.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简答)(1)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2)替代经验(3)言语说服(4)情绪、生理状态第三节 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阐述题,最好能
10、扩展)一、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二、增强学习材料的科学性与趣味性三、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四、进行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与批评五、组织学习竞赛,激发学生的成功感六、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七、科学设计任务难度,适当控制动机水平第五章 大学生知识的学习与教学第二节 传统的知识学习与教学的观点(三)概念的获得有哪两种形式?(选择)1.概念的形成2.概念的同化(四)概念的教学概念教学应注意?(简答,问法可能有变)1.用准确的语言明确揭示概念的本质2.突出关键特征,控制无关特征3.适当运用正例和反例4.提供变式和比较变式:指概念的正例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变化。5.在实践中运用概念。(二)影
11、响原理学习的因素(简答)1.对原理所涉及的概念的掌握2.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水平3.学习者的语言表达能力4.教师的言语组织第三节 现代认知派关于知识的学习与教学的观点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对事实、规则、事件等信息的表达,是一种相对静态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包括了一切为了进行信息转换活动而采取的具体操作程序,是一种倾向于动态的(变化的)知识。(选择,什么是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可能举实例选择)第六章 大学生的学习迁移及其促进第一节 学习迁移概述(一)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选择)顺
12、向迁移: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逆向迁移: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第二节 学习迁移理论四、认知结构说认知结构的三个变量(可利用性;可辨别性;清晰性和稳定性)第三节 大学生学习迁移的促进(简答+阐述题+辨析题)一、学习迁移的影响条件(简答)(一)学习材料的共同因素(二)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三)认知技能和策略(四)定势的作用(单独出辨析)(五)学生的智力水平和知识的组织结构二、学习迁移的促进(阐述题)(一)科学确定教学目标(二)精心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三)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四)恰当运用教学方法(五)引导大学生学会学习第七章 大学生的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培养第一节 问题解决与创造力概述(四)影响问题
13、解决的因素(简答)1.情绪与动机2.对问题情境的知觉3.定势: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4.功能固着:指一个人看到某个物体的一种惯常用途后,就很难看到它的其他新用途;如果初次看到的物体越重要,就越难看出它的其他用途。5.原型启发:对解决问题能产生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核心和基础。(选择、判断)3.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简答,分析)低智力者难以有创造性;创造力高的人,智商多在100130之间;智力高的人未必都有高创造力。第二节 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二、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阐述,扩展各小点)(一)创造适当气氛,鼓励主动质疑(二)提供难度适当的问题(三)
14、帮助学生正确表征问题(四)帮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五)训练学生陈述自己的假设及其步骤(六)提供结构不良问题,培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八章 大学生的学习策略及其训练第一节 学习策略的概述区别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不同?(辨析)学习策略: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学习方法是学习中采用的具体方法和技术,是学习策略一部分。第二节 通用学习策略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简答)(1)告知学生本课的目标。(2)使用标示重点的线索。(3)增加材料的情绪性。(4)使用独特或奇特的刺激。(5)让学生相信学习内容对他们非常重要。第九章 大学生的品德及其培养 第一节
15、品德心理概述一、品德的含义(一)品德与道德区别?(简答或辨析)品德:是指个体依据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道德:指由社会舆论力量和内心驱使来支持的行为规范的总和。1.区别(1)所属的范畴不同:道德社会现象;品德个体现象。(2)所反映的内容不同:道德社会生活的总体要求;品德社会道德规范局部的具体体现,是社会道德要求部分反映。(3)品德与道德产生的力量源泉不同:道德社会需要;品德个体的社会性需要。二、品德的心理结构(选择、判断)(一)道德认识(二)道德情感(三)道德意志(四)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品德的外在表现,是评判人的道德品质高低的标志。第二节 品德发展理论一、道德
16、发展阶段论(一)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选择、判断)皮亚杰提出儿童的道德判断的总规律是从他律到自律。具体分为四个阶段。1.自我中心阶段(25岁)2.权威阶段(68岁)3.可逆性阶段(910岁)4.公正阶段(1112岁)二、社会学习理论(人类获得知识的主要方式?)观察学习,代表人物:班杜拉观察学习指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而进行的学习。班杜拉认为,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可获得榜样行为的符号性表征,并可以此引导观察者在今后作出与之相似的行为。观察学习过程1.注意过程 2.保持过程 3.动作再现过程 4.动机过程三种强化:外部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第三节 大学生品德的形成与培养2. 大学生不良品德的
17、矫正措施(简答)(1)了解不良道德行为的动机,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措施。(2)消除疑惧心理和对抗情绪。(3)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4)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抗拒诱惑的意志力。(5)抓住转变的关键时机,促使矛盾转化。(6)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第十章 群体心理与人际交往的调适第一节 群体中的相互作用四、群体中的从众与服从(选择、判断)(一)从众从众:是指人们在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三)服从服从:是指个体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者别人的意志而作出的行为。第二节 人际交往概述四、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简答)(一)仪表(二)空间距离(三)交往频率(四)相似性(五)互补性(六)能力(七)个性品质第三节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调适二、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选择)(一)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1.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首要途径)2.主动交往3.移情(二)良好人际关系的维护1.避免争论2.不要直接批评3.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4.学会批评 董 维 2014/7/19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