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总结(共26页).docx
《2018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总结(共26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总结(共26页).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一、 教育的概念广义: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身心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二、 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育人。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三、 教育的功能(一) 按照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二) 按照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三) 按照作用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四、 教育起源说(一) 神话起源说(二) 生物起源说(三) 心理起源说(四) 劳动起源说五、
2、教育发展历程(一) 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1. 社会性、无阶级2. 非专门的社会活动3. 方式原始(口耳相传 观察模仿)(二) 古代社会教育的特征1. 奴隶社会第一, 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并不断强化:第二,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中国夏代:“序”“校”西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官府)春秋战国:私学兴起(稷下学宫、养士)西方古埃及:文士学校以僧(吏)为师古希腊:雅典德智体美(政治家、商人) 斯巴达军事教育(军人)2. 封建社会 在规模上逐渐扩大,在类型上逐渐增多,在内容上也日益丰富; 具有等级性,专制性和保守性; 基本上也是与生产劳动脱离的。中国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太学隋唐:科举制、
3、六学、二馆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三) 近现代社会教育的特征近代1. 公立教育的崛起;2. 教育世俗化;3. 初等义务教育普及;4. 教育法制化。现代:1.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2. 教育实现民主化;3. 教育的多元化;4. 教育的终身化;5. 教育的全民化;6.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六、 教育目的(一) 国家的教育目的(二) 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三) 教师的教学目标七、 教育制度双轨制、分支制、单轨制教育学概述一、 教育学的概念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学发展阶段 萌芽阶段: 中国萌芽阶段 西方萌芽阶段 独立形态阶段:教育学科建立 规范教育学建
4、立 发展阶段: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派 当代教育理论发展二、 教育学萌芽(一) 古代中国1. 孔子(1) 社会作用:提出“庶、富、教”教育先决条件(2)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人人入学接受教育。(3) 教育内容:整理诗书礼乐易春秋;道德教育居首(4) 教学原则:学、思、行结合;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因材施教。2. 学记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论述教育教学的论著。(1) 预防性原则(2) 及时施教原则(3) 循序渐进原则(4) 学习观摩原则(5) 长善救失原则(6) 启发诱导原则(二) 古代西方1.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这种教学方法又
5、称为“产婆术”。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是定义。第三步称为助产术。2. 柏拉图(1) 代表作理想国他认为教育与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以培养未来的统治者为宗旨的教育乃是在现实世界中实现这种理想的正义国家的工具。(2) 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3. 亚里士多德(1) 政治学教育的最高目的:追求美德(2) “教育遵循自然”最早提出者(3) 分阶段教育注重人的发展4. 昆体良(1) 代表作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被誉为古代西方的第一部教学法论著。(2) 古罗马教育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三、 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一) 教育学学科的建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6、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教育观点:(1) 泛智论(2) 班级授课制:首次论述。(3) 原则:便易性、彻底性、简明性、迅速性(4) 规定百科全书式的课程。(二) 规范教育学建立1.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教育观点:(1) 教育目的: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2) 教师:权威作用、中心地位。(3) 传统教育三中心;课堂、教材、教师。2. 杜威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基本观点:(1) 新三中心论“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2)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3) 一切真正的教育从经验中产生(4) 五步探究教学法(5) 提出教育无目的论四、 教育学的发展(
7、一)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派(二) 当代教育理论的发展考点小学教育概述一、 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一)古代的小学教育殷周时期产生小学西周时期建立小学,设在官府春秋时期兴私学后面各朝官私学并存(三) 近现代的小学教育1. 近代小学教育1878年,张焕伦 上海正蒙书院近代小学开端1897年,盛宣怀 南洋公学(外院)我国最早公立小学堂1898年,清政府 改州县书院为小学堂推行现代小学的开始1904年,清政府奏定学堂章程我国第一套正式的小学课程2. 中华民国时期的小学教育1912年,改“小学堂”为“小学校”六岁入学,修业四年1922年,颁布“壬戌学制”(新学制)特点:根据年龄划分教育阶段;初等教育年限缩短
8、;中等教育年限延长;增加职业教育;不单列女子学校等。3. 建国以后的小学教育(1) 普及小学教育,1986年起开始推行九年义务教育(2) 学制改革试验:六年制五年一贯制五年制与六年制并存(3) 教学改革试验:核心是改革教学方法。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三)我国小学教育的现状1. 小学教育普及率稳步上升2.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3. 教师队伍建设日趋完善4. 办学体制走向多样化5. 课程改革不断深化二、 小学教育的特点(一) 小学教育的基础性(二) 小学教育的义务性(三) 小学教育的全民性(四) 小学教育的全面性(五) 小学教育的启蒙性三、 小学的组织与运行 校长负责制是我国公办中小学的内部领导体制,指
9、上级机关领导、校长全面负责、党支部监督保证、教职工民主管理。校长对外代表学校,对内全面负责行政工作,校长负责制赋予嚣校长的办学自治权,包括决策权、指挥权、人事权、财经权。考点课程基本原理一、 课程概念狭义:某一门学科广义: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二、 课程类型(一) 根据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学科课程:各种不同学科活动课程:儿童的活动为中心(二) 根据课程的选择性必修课程:必须修习选修课程:自主选择修习(三) 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或影响学生的方式显性课程:具有实际形态并以外显方式出现隐性课程:对学生产生潜在影响(四) 根据课程内容涉及的范围综合课程: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知识
10、观和方法论分科课程:不同的教学科目(五) 根据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国家课程:全国范围内统一设置地方课程:突出地方特色与地方文化校本课程:学校自己设置(六) 广域课程和融合课程广域课程:能够涵盖整个知识领域的课程整体融合课程:将有关学科融合为一门新的学科三、 课程理论(一) 知识中心课程理论(学科中心课程理论)代表人物:斯宾塞、赫尔巴特、布鲁纳基本观点: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二) 社会中心课程理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代表人物:布拉梅尔德基本观点:社会问题(三) 学习者中心课程论代表人物:杜威基本观点:儿童活动心理学化四、 课程的内容组织(一) 课程计划(二)课程标准(三)教材考点基础教育新课程
11、改革一、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概述(一) 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二) 基本理念确立培养“整体的人”的课程目标;构筑具有生活意义的课程内容;摆脱被知识奴役的处境,恢复个体在知识生成中的合法身份;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一) 总体目标爱国、法制、素养、技能、四有新人(二) 具体目标1.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 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 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 实行三级课程 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一) 课程结构的改革(二) 课程内容的改革(三) 课程评价的改革
12、(四) 课程管理制度的改革(五)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六) 教育观念的改革(七) 学习方式的变革四、 课程结构的基本特征(一) 综合性(二) 选择性(三) 均衡性五、 新的教学观(一) 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二) 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转变(三) 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向“重结论更重过程”转变(四) 教学从“关注学科”向“关注人”转变考点教师专业发展一、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一) 专业理想的建立(二) 专业知识的拓展1. 本体性知识2. 条件性知识3. 实践性知识4. 一般文化知识(三) 专业能力的发展(四) 专业自我的形成二、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
13、段(一) 福勒布朗提出的三阶段理论1. 关注生存阶段2. 关注情境阶段3. 关注学生阶段(二) 叶澜提出的五阶段理论1. “非关注”阶段2. “虚拟关注”阶段3. “生存关注”阶段4. “任务关注”阶段5. “自我更新关注”阶段三、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基本理念(一) 学生为本、(二) 师德为先(三) 能力为重(四) 终身学习考点教育科学研究一、 教育科学研究概念及性质 教育科学研究是科学研究的形式之一,是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以科学的态度,运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探求教育现象及规律,阐述、控制。预测教育现象直至发现教育规律并指导教育的创造性的认识活动。二、 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14、(一) 研究选择课题(二) 教育文献检索与综述(三) 制定研究计划(四) 教育研究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三、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一) 教育调查法 教育调查法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观察、列表、问卷、访谈、个案研究以及测验等方式,搜集教育问题的资料,从而对教育的现状做出科学分析,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整套实践活动。(二) 教育观察法 教育观察法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教育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三) 教育实验法 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教师 资格证 教育 知识 能力 重点 总结 2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