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共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共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理解“蜿蜒、变化多端”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双龙洞的特点,复述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反复朗读,理清课文的游览顺序,理解课文内容。(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祖国山河的美丽,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了解双龙洞特点,复述洞内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教学难点:领悟按游览的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教学过程:一、观看视频,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金华双龙洞。在浙江省金华市的北山有一处特别的景点双龙洞。双龙洞内外洞相隔又相通,形成
2、了双龙洞最鲜明的特色。据说,洞里有两条龙。这是真的吗?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叶圣陶先生一起去双龙洞游览一番,感受它的神奇吧!(板书课题:3.记金华的双龙洞)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走进作者,补充资料。1.作者简介:叶圣陶,原名叶绍钧,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本文节选自小记十篇中的游了三个洞。2.资料宝袋:溶洞:地下水沿着可溶岩层层面、节理或裂缝进行溶蚀,塌陷扩大而成的洞穴。一般分为两大类型:水平型溶洞和垂直型溶洞。洞内有各种碳酸钙的化学沉淀物,如钟乳石、石笋和石柱。(二)自读课文,出示要求: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
3、出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并把带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2.标注好自然段,想想作者按照什么顺序写了什么?3.注意读书姿势要端正。(三)交流汇报:1.本文是一篇游记(体裁),是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写的,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的热爱。2.这篇课文的线索有两条,一是作者游览的顺序,二是泉水的流经路线。3.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学生自由读生字。(2)开火车读生字,集体纠正。(3)识字比赛。4.学习多音字:转:zhun(转达)zhun(转盘)5.出示本课重要的词语。(1)各种形式读词语。(2)词语理解。生结合工具书或原文内容对词语进行理解。6.将生字带到课文中朗读课文。三、精读领悟(一)明确写作思路。1
4、.作者按游览的顺序进行记叙。先交代了游览的目的地金华的双龙洞,然后写沿途看到的景色,接着写外洞的景观,孔隙的特点,内洞的情景,最后出洞。2.全文共分几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作者游览的时间及地点。第二部分(第2-3段):写作者在路上的见闻。第三部分(第4-7段):分别写作者游览外洞、孔隙、内洞的情景。第四部分(第8段):写作者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3.简易图明确: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二)学习第一部分。1.指名读第1段。师生评价。2.思考:短短的一句话,向我们交代了什么?(时间、人物、地点、事件)过渡:作者先写到了什么呢?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三)学习第二部分。1.指名两名同
5、学读第2、3段。师生评价。2.思考:(1)叶圣陶爷爷在去双龙洞的路上看见了什么景色?(请用:“”画出来)。(2)“明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作者会感到“眼前一片明艳”?3.交流:(1)作者看到的景色:映山红、油桐、新绿。(2)“明艳”指鲜明、艳丽,因为作者看到的是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以及或浓或淡的新绿,因此眼前一片明艳。4.分析句子:“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什么?表达了什么?(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几个“时而”说明了溪流蜿蜒曲折,由于溪流的宽窄不一,才形成流水速度的缓急不同,作者听到的水流声才会时
6、时变换调子,表达出作者愉悦的心情。)我也试一试:天上的白云时而像小狗,时而像小鸡,时而像小猫,时而像小猪。5.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两段。(四)学习第三部分1.了解外洞特点。(1)指名读第4段。师生评价。(2)读完这段,这部分写出了外洞的什么特点?(高、宽)请找出相关语句并分析作者是怎么描写外洞这个特点的?(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作者用“一千或是八百”具体的数字来说明,使人形象具体地感觉到外洞空间大而空旷且开阔。)(3)细心的你能否发现,除了描写外洞的宽敞,作者还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还写到泉水,这是作者在洞中
7、游览的一条线索。迎着溪流入洞乘船通过泉水流出的孔隙进出内洞。)过渡:也让我们一起顺着泉水流出的方向,继续往洞内行走吧。2.体会孔隙的险。(1)指名读第5段。思考: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孔隙”的特点。(2)交流:“孔隙”的特点是“窄、矮、险”。从哪几句话可以看出来呢?(3)窄、矮: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的小船。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师:作者乘船洞中游与我们平日乘船水上游,确实不一样啊,作者只能仰卧在船上,身子紧贴船底,由管理处的工人把船拉进拉出。可见孔隙又窄又矮。出示图片体会。(4)险:眼前昏暗
8、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挤压”是因为孔隙窄小,随着船的移动,好像左右和上方的山石越来越逼近自己。“稍微”“准会”说明作者只能一动不动地躺在小船里,才能通过,这也写出了孔隙的小和险。)(5)师小结:可见作者从以下几方面的描写写出孔隙的特点:A.船大小和进洞方式的描写。B.对自己感受的描写。3.感受内洞情景。(1)指名读第6、7段。师生评价。(2)如果说外洞用“宽大”来形容,那么你可以用哪三个字来形容内洞呢?(黑、奇、大)(3)内洞“奇”在哪里?(洞顶有青龙和黄龙)具体指什么?(其实是
9、指变化多端、颜色各异的石钟乳和石笋)(4)师:是啊,变化多端是指石钟乳和石笋的形态,再加上颜色各异,真是既奇特又美丽,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奇异的内洞美景吧。(课件出示相关图片)(5)真是太美了!难怪作者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如何理解这句话?(“即使也”这组关联词作强调,即退一步讲,如果不把这些石钟乳、石笋具体比作什么也值得观赏,说明它本身已经够吸引人了,无需再比做什么了。)我会说:运用“即使也”这组关联词仿写句子:_。(例:即使你很聪明,但上课也要认真听讲,不然你就会退步的!)(6)内洞与外洞哪个大?作者是怎么表达的?(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作者用“大概”表示约数的词语,可见用词的准确、严谨。师小结:我们一起跟随作者游览了双龙洞,一道感受了双龙洞的雄伟、惊险与神奇。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让我们再次以简易图的形式回顾这次双龙洞之旅吧。(课件出示游览图)四、课堂总结同学们,学完了本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呢?(1)感受到了双龙洞的奇特景观,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加热爱祖国大好河山。(2)学习并感受了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到作者生动形象地表达。五、巩固练习打开“基础训练-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起来闯关吧!六、作业布置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的游览过程。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