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具体知识点(共9页).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学前心理学》具体知识点(共9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心理学》具体知识点(共9页).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学前心理学具体知识点整理1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的儿童的心理,标志着科学的儿童心理学的诞生。2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教育性原则。3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类型以研究实践为标准,可以分为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以研究范围为标准,可以分为整体研究和分析研究;以研究课题为标准,可以分为差异研究、相关研究和因果研究。双生子研究的目的在于研究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说明遗传和环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如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梯试验。跨文化研究的目的在于研究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早期隔离或剥夺试验,是研究环境对心理发展作用的方法
2、之一。4观察法是研究学前儿童的基本方法。日记发或传记法是一种长期而全面地观察。5实验室试验法在研究出生头几个月的婴儿时广泛运用,如吉布森为研婴儿的深度知觉设计的视崖实验。6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儿童的作品(如手工、图画等)去了解儿童的心理。如“绘人测验”。7婴儿期是儿童心理开始发生和心理活动开始萌芽的阶段,也是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时期。先学前期是真正形成人类心理特点的时期,是各种心理活动发展齐全的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转折期,又有人称作第一个反抗期或危机期。幼儿期是心理活动系统的奠基时期,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8新生儿(0-1个月)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适应新生活而
3、展开的,柔弱、娇嫩是新生儿解剖生理上的特点,他们依靠各种无条件反射来适应新生活。如:吮吸反射、觅食反射、怀抱反射、抓握反射(达尔文反射)、眨眼反射等等。9条件反射的出现就是心理的发生。最早出现的自然条件反射,是对喂奶姿势的吮吸反射。10视觉和听觉的集中,是注意发生的标志。114-5个月,手眼协调动作发生了,它是用手的动作区有目的的认识世界和摆弄物体的萌芽,是儿童的收成为认识器官和劳动器官的开端。眼手(视触)协调的出现的主要标志是伸手能够抓住东西。125-6个月的孩子开始认生。6-12个月,五指分工出现。13母子之间的交往,是婴儿心理发展的首要条件。新生儿末期,明显的交往行为“天真活跃反应”出现
4、了。14人类特有的语言、想象和思维活动,是在2岁左右形成的。154-5岁是坚持性行为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大约2岁左右, 孩子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其突出的表现在独立行动的愿望很强烈。16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2岁以前儿童依靠感知觉认识世界。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分析综合水平的提高和感知过程主动性的增强上。17学前儿童视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视觉敏度的发展和颜色视觉的发展。新生儿相当于具有20/150的视力,也就是说新生儿在20英尺处才能看到视力正常的成人在150英尺处看见的东西。6个月以内是儿童视力发展的敏感期。治疗弱视的最佳期是35岁。18触觉是学前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手
5、段,特别是在2岁以前, 触觉在认知活动中占有更主要的地位,不仅如此,触觉还在儿童的人际关系形成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新生儿和1岁前的儿童,口腔是主要的触觉器官,之后, 手成为人主要的触觉器官。19范兹(Fantz)在婴儿形状知觉和视觉偏好方面作出了不少贡献。 他专门设计了“注视箱”。 对幼儿来说,对不同几何图形辨别的难度有所不同,由易到难的顺序是:圆形正方形半圆形长方形三角形五边形梯形菱形。20婴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对上下、前后、左右方位的辨别。据研究,2,3岁的儿童能辨别上下;4岁儿童开始能辨别前后;5岁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由于幼儿只能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幼儿园教师面向幼
6、儿做示范动作时,其动作要以幼儿的左右为基准,即“镜面示范”。21婴儿最早的时间知觉主要依靠生理上的变化产生对时间的条件反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生物钟”所提供的时间信息而出现的时间知觉。以后逐渐学习借助于某种生活经验(生活作息制度、有规律的生活事件等)和环境信息(自然界的变化等,如幼儿知道“天快黑了,就是傍晚”,“太阳升起来就是早晨”等)反映时间。生活制度和作息制度在儿童的时间知觉中起着极其重要。幼儿对时间单元的知觉和理解有一个“由中间向两端”、 “由近及远”的发展趋势。22注意具有广度、稳定性、转移性和分配性四种基本品质。23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识记、保持和恢复的过程。完整的记忆包括识记、保
7、持和恢复三个环节。识记和保持是恢复的前提,恢复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新生儿记忆的主要表现之一是对条件刺激物形成某种稳定的行为反应(即建立条件反射);对熟悉的事物产生“习惯化”。 胎儿及新生儿的记忆,从其恢复形式看都属于“再认”。 婴儿末期,“再现”的形式开始萌芽,12岁时才逐渐出现。再认依靠的是感知,回忆依靠的是表象。24儿童最早出现的是运动记忆。在幼儿的记忆中,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儿童的语词记忆的发展也最晚。儿童这几种记忆的发展,并不是用一种记忆简单代替另一种记忆,而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相互作用的过程。25元记忆的发展是指儿童对自己的记忆过程的认识或意识的发展。儿童常见的记忆策略有:反复背诵或自我
8、复述、使记忆材料系统化、间接的意义识记。26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建立新形象的过程。想象的两大特点分别是形象性与新颖性。1岁半到2岁儿童出现想象的萌芽。梦是无意想象最极端的例子。27儿童的思维发生在感知、记忆等过程发生之后,与言语真正发生的时间相同,即2岁左右。2岁以前,是思维发生的准备时期。出现最初的用语词的概括,是儿童思维发生的标志。28儿童的思维最初是直观行动的,然后出现具体形象的,最后发展起来的是抽象逻辑思维。典型的人类思维是以语言为工具的抽象逻辑思维。皮亚杰设计的“三座山试验”是自我中心思维的一个最典型的例证。随着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儿童自我中心的特点逐渐开始消除,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前心理学 学前 心理学 具体 知识点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