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雷达应答机编码使用(共32页).docx
《二次雷达应答机编码使用(共32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次雷达应答机编码使用(共32页).docx(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二次雷达应答机编码使用【】 空管自动化系统应能够实现二次雷达编码的自动或人工分配,其中( )优先。 A:自动分配 B:人工分配 C:人工和自动均等 D:A和B 【】 我国二次雷达编码的使用和管理工作由( )分配。 A:国家空管委 B:空军 C:民航 D:A、B和C 【】 ( )负责全国范围内的民用二次雷达编码的管理工作。 A:民航总局空管局 B:民航总局飞标司 C:空军 D:空管委 【】 军航航空器的穿越、加入民航航路,由( )分配二次雷达编码。 A:空军 B:民航管制部门 C:航空器决定 D:A、B和C 【】 军航航空器执行国际飞行任务,国内段飞行由( )分配二次开
2、发雷达编码。 A:军航 B:民航 C:空管委 D:A、B和C 【】 用于空中交通管制使用的二次雷达编码分为( )。 A:一般代码和专用代码 B:特殊代码和一般代码 C:离散代码和非离散代码 D:连续性代码和非连续性代码 【】 ( )代码,可供各管制机构临时使用。 A:A0000 B:A2000 C:A1255 D:A1277 【】 在没有指定二次雷达编码集的机场管制塔台,必须在航空器起飞前向负责本地区编码分配的( )申请该航空器的二次雷达编码。 A:报告室 B:区域管制室 C:军航 D:地区管理局空管处 【】 如果若干航空器相近造成应答机显示受干扰,管制员可以指示其中某一航空器将应答机调到(
3、)。 A:OFF B:ON C:STANDBY D:TEST 【】 空管自动系统应及时对所识别的( )二次雷达代码予以警示。 A:A7500 B:A7600 C:A7700 D:A、B和C 【】 离散二次雷达代码是指( )的二次雷达代码。 A:中间两位不为零 B:前两位不为零 C:四位不为零 D:后两位不为零 标准答案: 【】.(B) 【】.(A) 【】.(A) 【】.(A) 【】.(A) 【】.(A) 【】.(A) 【】.(B) 【】.(C) 【】.(D) 【】.(D) 专心-专注-专业程序管制【】 民用航空器的紧急情况分以下几个阶段( )。 A:情况不明阶段 B:遇险阶段 C:告警阶段 D
4、:A、B、和C 【】 ( )负责统一指导全国范围内搜寻援救民用航空器的工作。 A:总参 B:民航总局 C:空军 D:当地政府 【】 管制协调后,飞机飞越移交点的时间相差( )分钟时,区域管制与进近管制之间应当更正。 A:5 B:7 C:3 D:10 【】 使用马赫数巡航的航空器如遇颠簸等情况短时间内有必要立即改变马赫数时,应当尽快通知( )。 A:签派室 B:有关空中交通管制部门 C:空军 D:报告室 【】 航线飞行中,在预计进入相邻管制区边界前( )分钟,机长应当报告进入该区域的时间、飞行高度和飞行条件。 A:5 B:10 C:3 D:15 【】 航线飞行中,飞机飞越国境前( )分钟与该国管
5、制部门建立联络。 A:15 B:10 C:5 D:3 【】 目视飞行时,谁对航空器和航空器之间,航空器和障碍物之间的间隔正确与否负责。 A:机长 B:签派员 C:管制员 D:空军管制员和民航管制员 【】 仪表飞行时, ( )对民用航空器之间的间隔和高度层配备正确与否负责。 A:机长 B:签派员 C:管制员 D:空军管制员和民航管制员 【】 调整速度以航空器的指示空速为基准,以( )千米/小时及其倍数为增加或减少的速度量。 A:10 B:15 C:5 D:20 【】 同航迹、同巡航高度、同速度的航空器之间,纵向间隔不少于( )分钟。 A:5 B:10 C:15 D:20 【】 两架航空器同高度、
6、同航迹、使用同一DME台时,航空器之间的间隔不少于( )千米。 A:40 B:30 C:60 D:不能确定,只能使用时间间隔 【】 航空器使用60千米DME间隔时,必须同时满足( )条件。 A:同航迹,同巡航高度层、航路上的DME B:同航迹,同巡航高度层、前机比后机快40千米/小时 C:同航迹,同巡航高度层、航路上的同一DME测距 D:交叉飞行,同巡航高度层、航路上的DME测距 【】 两架航空器同高度同时使用测距台测距时,前方航空器真空速大于后机40千米/小时,航空器之间的最小间隔是( ) 千米。 A:40 B:30 C:60 D:50 【】 在同一巡航高度层的航空器在交叉航迹上飞行,同时使
7、用位于航迹交叉点的测距台测距时,航空器之间的最低间隔为( ) 千米 。 A:40 B:30 C:60 D:70 【】 航空器同航迹同时使用航路上的同一DME台测距,一架航空器穿越另一架航空器的高度层时,航空器之间的距离间隔不少于( ) 千米。 A:40 B:30 C:60 D:20 【】 逆向飞行的航空器同时使用航路上的同一测距台,经测距台定位,证实两架航空器确已相遇且相距( )千米以上,可以允许航空器上升、下降至或穿越另一航空器占用的高度。 A:40 B:30 C:20 D:10 【】 区域管制室之间管制协调后,飞机飞越移交点的时间和原协调时间相差5分钟时,移交方管制员应当( )。 A:改变
8、飞行高度层 B:从另外的移交点进行移交 C:进行更正 D:请求接受方管制员按原计划执行 【】 区域管制室在进场航空器预计飞越管制移交点前10分钟, 应当通知进近管制室的情报有( )。 A:航空器呼号、进近管制移交点及预计飞越时间、预定高度 B:航空器呼号、进近管制移交点及实际飞越时间、高度的变化,其它相关情报 C:航空器呼号、进近管制移交点及预计飞越时间、预定高度,管制业务移交 D:航空器呼号、进近管制移交点及预计飞越时间、预定高度,管制业务移交,其它相关情报 【】 下列要求驾驶员全部复述的指令有( )。 A:飞行高度、航向、速度指令 B:空中交通管制放行许可和其它管制许可 C:起飞和着陆许可
9、,飞机进入、穿越、占用使用跑道的许可 D:A、B和C 【】 指挥航空器进行等待时,管制员应当在该航空器到达管制许可界限点或进近定位点( )分钟之前,向该航空器发出等待许可。 A:3 B:4 C:5 D:10 【】 在( )情况下确定与航空器失去通信联络。 A:管制人员自开始多次呼叫航空器超过30分钟,仍未收到回答的 B:机长按规定进行请示、报告时间超过30分钟,仍未收到回答的 C:管制人员自开始多次呼叫航空器超过20分钟,仍未收到回答的 D:自管制员要求恢复位置报告起,机长在30分钟内没有进行位置报告 【】 航空器航线飞行由暖区进入冷区时,航空器的实际高度( )。 A:降低 B:升高 C:不变
10、 D:不能确定 【】 航线飞行航空器由高压区飞入低压区时,航空器的实际高度(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能确定 【】 航空器的上升率随高度的增加而(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能确定 【】 失去联络的航空器已经着陆,或者在航空器预计飞越导航台上空后( )分钟内未发现航空器,可恢复其它航空器的活动。 A:10 B:15 C:20 D:30 【】 昼间从云下目视绕飞雷雨,航空器飞行的真实高度距周围最高障碍物的最低高度( )。 A:平原、丘陵地区不得低于300米,山区不得低于600米 B:平原、丘陵地区不得低于400米,山区不得低于600米 C:平原、丘陵地区不得低于
11、600米,山区不得低于1000米 D:平原、丘陵地区不得低于500米,山区不得低于600米 【】 空中交通管制中,最优先的通信是( )。 A:空中交通管制通信 B:紧急通信 C:遇险通信 D:航空器运行的通信 【】 当航空器穿越航线,穿越处无导航设备时,侧向间隔标准是( ) 分钟。 A:10 B:20 C:15 D:5 【】 相邻管制区之间的管制移交可以通过下列( )进行。 A:直通管制电话、卫星电话、对空话台 B:直通管制电话、卫星电话、对空话台、便携式VHF通信设备 C:电话移交、电报移交、雷达移交、飞机移交 D:直通管制电话、卫星电话、对空话台、业务电话、AFTN电报 【】 两架航空器在
12、两个导航设备外侧相对飞行,两导航设备之间不少于( )千米时,航空器可以在飞越两个导航设备前相互穿越。 A:100 B:80 C:50 D:60 【】 各管制室进行管制移交时,移交单位应当在航空器飞越管制移交点前( )分钟短程航线( )分钟与接收单位进行管制移交。 A:5、10 B:10、3 C:10、5 D:10、10 【】 管制协调后,原管制移交的内容有( )变化时,应当进行更正。 A:飞越移交点的时间区域和进近管制室之间相差2分钟,区域和区域管制室之间相差3分钟 B:飞机遇到颠簸上升高度或突然遇到雷雨需要绕航, C:飞机按照FPL电报中的计划航线和高度飞行 D:管制员按原计划执行 【】 当
13、航空器预计飞越位置报告点( )分钟后尚未收到位置报告时,管制员应当立即查问情况。 A: 10 B:3 C:5 D:2 【】 飞行实施阶段,航空器预计起飞前(本区域内)和预计进入管制区域边界前( )分钟,区域管制员开始工作。 A:10 B:40 C:30 D:20 【】 当航空器在本管制区域内的机场起飞时,区域管制员应当在预计起飞前( )分钟开始守听。 A:10 B:15 C:20 D:25 【】 当航空器在管制区域内着陆(飞越),区域管制员应当在航空器预计进入管制区边界前( )分钟开机守听。 A:20 B:35 C:40 D:30 【】 通常情况下,目视飞行规则不适用的范围是( )。 A:速度
14、大于251千米/小时的飞行 B:飞行高度6000米(不含)以上 C:昼间飞行高度6000米(不含)以下 D:亚音速飞行 【】 ( )情况不构成飞行事故征候。 A:航空器飞行中进入禁区 B:航空器飞行中进入危险区 C:航空器飞行中进入正在射击的炮射区域或误出国境 D:因管制原因造成飞行取消、返航、备降。 【】 构成管制事故征候的有( )。 A:飞错或擅自改变高度 B:仪表飞行低于最低安全高度 C: A:B:和D: D:空中航空器生危险接近 【】 预计飞越、管制移交、管制接收电报的等级为。 A:GG B:FF C:SS D:DD 【】 预计飞越电报的类别标志为( )。 A:CDN B:ACP C:
15、CPL D:EST 【】 管制接受电报的类别标志为( )。 A:ABS B:ACP C:RTN D:ALTN 【】 空中交通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 A:空中交通服务、飞行情报服务、告警服务 B:塔台管制、进近管制、区域管制 C:空中交通服务、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空域管理 D: ABC都对 【】 区域管制室所提供的服务通常包括( )。 A:空中交通管制服务、飞行情报服务、告警服务 B:空中交通管制服务、空域管理、流量管理 C:给飞机之间配备正确的间隔、和相关的区域管制室协调、提供及时的飞行活动和其它情报 D:提供管制服务、和有关单位协调、通报飞行预报和动态 【】 区域管制室的值班管制员连续值勤
16、的时间不得超过( ), 直接从事雷达管制的管制员,其连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 ),两次工作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 )。 A:8小时、4小时、2小时 B:6小时、4小时、2小时 C:6小时、2小时、1小时 D:6小时、2小时、0.5小时 【】 区域管制员向航空器和其他有关管制单位通报气象情报( )。 A:以气象部门提供的资料为准 B:均以气象部门提供的资料为准,但也可以通报由航空器报告的气象情报 C:当气象部门提供的情报和区域管制员观察的气象实况有差异时,管制员应当通知气象部门 D:除A和B外,还可以通报由其他管制单位提供的气象情报 【】 区域管制室负责( )。 A:提供空中交通管制服务,负责受理本
17、管制区内执行通用航空任务的航空器和其他航空器的飞行申请,负责管制并向有关单位通报飞行预报和动态等 B:提供空中交通管制服务,负责受理本管制区内执行通用航空任务的航空器的飞行申请,负责管制并向有关单位通报飞行预报和动态,监督检查本地区管理局范围内的飞行 C:仅仅提供管制服务 D:提供空中交通管制服务,控制本地区管理局管辖范围内的飞行流量,协调特殊情况下的飞行 【】 过渡高度层是指( )。 A:本机场规定的修正海平面气压高度以上的高度层 B:本机场规定的过渡高度到过渡高度层之间的厚度 C:为有关机场规定的过渡高以上可用的最低飞行高度层 D:在机场区域内划定的一个高度层,在这个高度层或其以上,航空器
18、的垂直位置是用标准气压高度来表示 【】 管制协调移交电报的类别标志为( )。 A:ALR B:CHG C:CDN D:RTN 【】 预计飞越报应填写( )。 A:航空器预计进入下一管制区的地点的代码及时间 B:航空器现飞经的地点的代码及时间 C:同意航空器进入本管制区的地点的代码及时间 D:航空器预计进入下一管制区的地点的代码及时间、高度 【】 管制移交电报应填写( )。 A:航空器到达备降机场的代码及时间 B:航空器到达目的地机场的代码及时间 C:同意航空器进入本管制区的地点的代码及时间 D:航空器预计进入下一管制区的地点的代码及时间 【】 管制接受电报应填写( )。 A:同意航空器进入下一
19、管制区的地点的代码及时间 B:航空器现正飞经的地点的代码及时间 C:同意航空器进入本管制区的地点的代码及时间 D:同意航空器进入目的地的时间 【】 预计飞越报和管制移交电报的发电单位为( )。 A:航空器所在区域管制室 B:航空器将要飞入的管制区的区域管制室 C:管调 D:航空器所在进近管制室 【】 抢险救灾等紧急飞行任务,通常可以不受时限的限制随时申请,但应当得到( )单位的批准后,方可执行。 A:站调 B:区域管制 C:塔台 D:航空公司签派室 【】 对于正在接受空中交通管制服务的航空器,空中交通管制员一旦收到该航空器已收到机载防撞系统告警并已开始采取防止碰撞的机动飞行的通知,则管制员(
20、)。 A:立即利用雷达观察空中活动,给飞机提供防止相撞的指令 B:不对航空器和其它航空器或障碍物之间的间隔负责,但应提供空中活动通报 C:根据具体情况让飞机改变高度或航向 D:A、B和C 【】 管制接收电报的收电单位为( )。 A:航空器所在的区域管制室 B:航空器将要飞入的管制区的区域管制室 C:管调 D:报告室 【】 在我国的飞行动态电报中,日期应( )表示。 A:四位数字,前两位为日,后两位为月 B:四位数字,前两位为月,后两位为日 C:六位数字,前两位为年,中间两位为月,后两位为日 D:四位数字,前两位为日,后两位为时 【】 在我国的飞行动态电报中,时间应如何表示。 A:四位数字,前两
21、位为分,后两位为时 B:六位数字,前两位为日,中间两位为时,后两位为分 C:六位数字,前两位为日,中间两位为分,后两位为时 D:四位数字,前两位为时,后两位为分 【】 在我国的飞行动态电报中,飞行高度在100米以上时应( )表示飞行高度。 A:F或H后接三位数字,单位为100米 B:A后面跟三位数字,单位为100米 C:M后面跟三位一体数字,单位为100米 D:S后面跟四位数字,单位为10米 【】 航线上目视飞行,不同高度飞行的航空器之间的高度间隔不得少于( )米。 A:300 B:400 C:500 D:600 【】 山区飞行时,当航线上有大风或强烈的上升下降气流时,距离障碍物的最低安全高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二次 雷达 应答 编码 使用 3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