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导师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共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X”导师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共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1+X”导师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摘要:旅游高等教育“校企产学合作”的良性发展在宏观层面必须战略配合与合作指导,更关键的是,要在微观操作层面上形成有效的合作教育模式。在借鉴相关研究和实践教学的基础上,探索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如何体现在实践教学中,如何高校整合校企师资力量,如何使校企合作真正成功运行,尝试选择“1+X”导师制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论证旅游高等教育产学合作发展的制约因素,发展“1+X”导师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实践意义。关键词:产学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双师型”;“1+X”导师制近十年来,“校企合作”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
2、热门课题,综述国内外旅游校企合作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合作机制、专业实践、研究与应用等方面,对于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如何体现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如何使校企合作真正成功运行并没有深入的探索与实践。因此,本文以旅游高等教育的校企合作为研究对象,以关注实践主体学生为研究重点,基于“产学合作”的“1+X”导师制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研究。一、旅游高等学校产学合作的必要性(一)有利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旅游高等教育一直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教育上不同程度地脱离和落后于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突出反映在培养人才的问题上。要培养出能很好地适应社会企业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使学生既有较好理论知
3、识,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就必须注重产、学合作,旅游高等学校与企业进行合作,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企业将为学生实习提供良好的保障和安排,共同培养符合旅游行业能力需求的创新应用型人才。(二)有利于“双师型”教师培养“产学”合作机制不仅是培养契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基本途径,而且也是发现与培养符合项目化教学要求的教师的一个重要平台。旅游高等教育以“产学”为导向来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是保证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办出职教特色,提高专业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三)有利于学科建设适应旅游产业的需求在产学合作教育中,旅游高等学校在制定学科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时,可深入旅游企业调研:邀请专
4、业人员研讨,使院校的学科专业建设、教学计划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应用性。通过课程体系的构建、培养过程的管理、教学方法的改进、毕业设计的实施等环节的改革,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四)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旅游院校学生通过实习实训、顶岗操作,直接参与生产、服务、管理、科研等实际过程,既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对接,又广泛深入地熟悉社会;既掌握职业技能,启迪创新思维,又养成必备的良好职业道德和行为规则,真正实现校企的“双需共赢”。从根本上解决了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缩小了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强了学生的社会竞争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二、旅游高等
5、教育产学合作模式(一)校内产学合作模式高校利用校内自身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创办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并将经营实体与教学实习基地合二为一,以期达到人才培养、科研发展与经营效益并举的目的。(二)校外联合体合作模式经营与生产往往不是高校的优势,而且学校市场开发能力弱,适应性差,也没有更多更强的精力分身于企业的经营,高校的产学发展逐渐走出校内,依托产业,与校外企业结合,建立稳定的学生实习实训基地。三、旅游高等教育产学合作发展的制约因素(一)“双师型”教师队伍薄弱“产学”合作机制良好运行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就是为“双师型”教师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为项目化教学的顺利推进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现阶
6、段,不同阶段、层次、行政、院校、企业对“双师型”的概念、内涵、分类都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无论哪种理解方式,对“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基本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应是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教育教学能力,具备良好的行业职业态度、知识、技能和实操能力的,持有“双证”的专业教师。“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和方向,但在实践中还存在着很多困难和问题,“双师型”教师队伍仍然严重缺失,主要原因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1.高校师资来源单一我国高等学校的教师队伍基本都是普通高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随着高等教育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队伍的学术学科教育的痕迹和背景越来越重,而这种教育经历往往只重理论、轻
7、实践,虽然具有理论水平鞍高的优势,但生产实践经验不足,实际应用能力不强,实践教学水平不高,由此带来的教学、科研困境,在短时间内很难完成产学合作“双师型”教师的实际应用要求。而由企业引进人才方式,在特殊情况下虽然也客观地解决了“教师化”的问题,但是由于我国高等学校越来越严格的进入制度,在实际操作中,旅游高等学校同样很难真正从企业引进具有丰富的生产、管理与实际操作经验的高级人才。2.“双师型”教师培养困境旅游院校产学合作已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培养了一批综合素质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积累了多种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策略与方法,高等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也由“双师型”教师培养向战略性转变
8、。但在实际工作中,建设这样一支高要求、高质量的队伍,依然存在着很多困难和问题。首先,教师课堂教学任务重,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在校学生数量增多,教师只得把绝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课堂教学和校内工作上,他们很难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提高实践能力。其次,评聘机制不完善,教师积极性受到制约。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的评聘制度仍以职务评聘优先,绝大多数高校目前还都只注重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同行对教师的评价,尤其注重学术成果,轻视实践环节的经历和工作成效,这种不符合产学合作发展特色的职评和晋级制度,使“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缺少有力的政策导向和工作杠杆,限制了普通教师向“双师型”教
9、师发展的动力,对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不愿投入足够的精力,更不愿意参与到实际的产学合作中。最后,培养环境不成熟,无法保证教师实践能力的真正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需要良好的企业环境、先进的技术条件和宽松的政府政策鼓励支持。3.增加师资困难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教师资源缺口增大,教学任务繁重。即使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数量也难以满足,更难在实际的产学合作中派驻多位教学经验丰富、实践操作又很熟悉的“双师型”教师长期脱离教学岗位到实训实习基地。笔者就职的旅游学院,培养计划实行“3+1”的学习模式,学生在校接受三年的课程学习,一年的校外旅游企业岗位实训和毕业实习。这种学校与社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
10、结合的开放式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缩短了学生毕业进入社会的适应期,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机会。但是这种培养模式同时也极大地增加了学院的师资困难和教学任务,为了保证学生的实训实习质量和安全,学院不得不长期派驻多名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进入企业。(二)产学合作监控机制不够完善产学合作的核心是“教育”,主体是学生。校企搭建产学平台,利用学校和社会两种不同教育资源,合理安排课程学习与社会实践,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使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更加贴近社会发展的需求,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但是在实际合作中
11、,有些高校或企业对产学合作的本质缺乏正确认识,只追求单纯的经济利益,将实习生当作“廉价”或“无价”的劳动力使用。学校产学合作的相关管理制度和有效的运行机制尚未建立,又因学校因师资困难,只将学生分送到企业,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不闻不问。由于缺乏制度的保障和过程的严格监督,对学生的工作情况缺乏导师的过程督导和悉心指导关心,导致产学合作流于形式,演变成学生的提前变相打工生活,使学生没有实现在旅游企业真正意义的管理实习机会,完全偏离了产学合作的意义。四、产学合作“1+X”导师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意义产学合作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旅游高等教育课程教学内容的封闭状态,使之成为一种开放的、与实践良性互动的动态
12、体系,从根本上解决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方法与当下社会需求相适应的问题,使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保持适度的超前性、教学手段保持一定的先进性,实现旅游专业教学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1+X”导师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在产学合作中,由学校派驻“1”位教师参与到学生实训实习基地跟踪服务,旅游企业在学生实训实习过程中依据实训内容的需要提供“X”名导师参与岗位指导与示范教学。学生在现实而复杂的环境中,将自己学到的书本理论知识与实际对接,更好地掌握职业技能,启迪创新思维,成为综合素质能力较高的旅游专业人才。(一)缓解了“双师型”教师队伍薄弱的难题“1+X”导师制中学生在旅游企业的实践指导主要是
13、由企业根据实训实习需要配置的“X”名导师负责,理顺“1”导师与“X”导师各自明确的分工协作关系,确保各司其职,发挥各导师的服务与指导作用。由于实践指导工作主要由旅游企业配置的“X”名导师完成,极大地降低了对教师实践能力的要求,减少了教师在产学合作中实践教学的压力,这不仅解决了学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欠缺,缓解了“双师型”教师队伍薄弱的难题,还促进了教师能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统筹安排,保证学生在旅游企业能真正掌握到更扎实的实践知识。(二)缓解了学校教学与实践师资紧张的矛盾“1+X”导师制只需要“1”名学校教师带队参与其中,极大缓解了学校教师资源紧张的矛盾。在传统的产学合作中由于需要综合素质和业务能
14、力都很强的“双师型”教师,但由于我国现实的教育体制和高校管理机制,大多旅游院校师资捉襟见肘,很难提供这种既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还懂得现代化管理科学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双师型”教师,但又要为了保证学生的实训实习效果,往往不得向旅游企业派驻多名具备不同能力的教师,加剧了学校的师资困难。而“1+X”导师制降低了“1”的教学要求,减少了带队教师的多方需求,因此,相应减少了学校派驻教师的数量,保证了学校课程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三)有助于“双师型”教师培养目前,我国“双师型”教师的培训主要通过教师自学成才、企业实践以及培训基地的重点培训,这些培训方法远不足以满足“双师型”教师培养
15、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而且“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成本较大,周期也较长,难以形成良性互动的培养机制。“1+X”导师制减轻了带队教师对学生实践教学的负担,保证了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与学生在一起实训实习,并虚心向有经验的“X”导师学习。这既培训了教师与企业、行业从业人员的交往与协调能力,又懂得了企业、行业管理规律,学习了企业、行业的管理能力,以及指导学生参与企业、行业管理的能力,还通过亲身学习与实践,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技术开发能力,使他们成为真正的教学专家和技术专家的“双师型”教师人才。(四)保证了产学合作效果学校派驻企业的“1”导师是学生实习或实训的带队教师,其主要任务就是跟踪服务,即对学生的
16、实训实习过程进行监督、管理、服务,及时掌握学生在企业的实际情况,完善学生原有课堂教学知识,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协调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这不仅有利于加强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更有助于推动企业为学生实习提供良好的保障和安排。“X”导师在学生进驻旅游企业实习实训的过程中,重点任务就是对学生的实践指导,现场指导学生实践操作,解决学生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指导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培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旅游教育具有较强的定向性,教学发展要紧贴旅游业的发展需求。教师在在跟踪服务学生的同时,还能深入旅游企业调研,将各种信息汇总分析,及时反馈到学校一线教学,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客观科学地调整学校
17、的一线教学,使产学合作真正培养与社会无缝对接的创新性旅游专业人才。(五)真正实现学校与旅游企业“双需”、“共赢”学校与旅游企业追求的目标不尽相同,学校与学生希望达到的实习要求与企业提供要求也会不尽相同,如果沟通不畅,势必导致大多数学生实习的效果不够理想。“1+X”导师制充分整合了校企师资力量,充分发挥校企师资作用,“1”导师的全程跟踪服务与企业的“X”导师实践指导,加强了学校与企业的良好合作与沟通,能进一步解决学生实习过程中企业目的与实习目的的冲突,满足校企“双需”。校企合作教育的成功不仅在于宏观层面的战略配合与指导,更关键的是,要在微观操作层面上形成有效的合作教育模式,并使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化,才能有效支撑校企合作的运转和功能发挥,真正实现校企“共赢”。基金项目: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项目“旅游高等教育产学合作的1+X导师制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编号:JXJG-12-13-11)洪霞芳: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旅游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职业教育,经济管理研究。刘锦莲: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江西城市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英语职业教育研究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