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_上官婉儿_安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读_上官婉儿_安葵.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解读上官婉儿 怀兴讲,上官婉儿是他改的次数最多、写 得最苦的一个剧本。这是确实的。他每改一 次,都要送我看,因此,上官婉儿也是我读的 次数最多的剧本之一。为什么写得最苦呢?我 想这和创作的程序有关 。一 般地说,剧作家自 己发现了某个题材,经过对题材的进一步掌握, 产生了强烈的创作冲动,这样写起来就会顺一 些。上官婉儿不是这样,它是厦门文化局叶 之桦同志推荐,为厦门高甲戏剧团量身订做的。 由于婉儿这一人物比较复杂,历史上以及今天, 人们对她的褒贬不一,怀兴对她的理解也不是 一步到位。再加上创作过程比较民主,前前后 后开过许多次研讨会,每个评论家都有许多高 明的见解。虚心的剧作家郑怀兴说,每次都
2、受 很多启发,但这些 “ 启发 ” 毫无疑问都增加了剧 作家创作的痛苦。当然怀兴是有主见的,不会 像初出茅庐的作者那样被动地根据领导和专家 的意见去改,怀兴每一次修改都是经过自己思 索之后的新的创造,每次都有一些新颖的艺术 构思,他是随时把理性认识化为艺术思维的。 这样的创作过程便决定了作品的风格。婉 儿不是剧作家用强烈的情感结成的形象,而较 多是他理性分析的产物。因此读这个剧本,首 先是引发我们思考,我们沿着婉儿行动的轨迹, 一步步去探视她的心灵深处,去体味她的恩怨 情仇,去感受她的痛苦与无奈,去理解她对人生 道路的选择 在对历史和历史人物的理解中 我们会产生震撼。这是一部冷峻的历史剧,与
3、怀兴以往的历史剧新亭泪、晋宫寒月、乾 佑山天书等不同,作者对人物没有表现出强烈 的爱或强烈的恨,而似乎在冷静剖析。因此,读 者读剧本,观众看演出,都会伴随着一个对人 物、对作家的解读过程。我想这是这部作品的 一个特点。 上官婉儿何许人也?史载: “ 上官婉儿,仪 之女孙也,仪死,没入掖庭,辩慧善属文 ,明习吏 事。则天爱之,自圣历以后,百司表奏多令参 决;及上(中宗李显)即位,又使专掌制命,益委 任之,拜为婕妤,用事于中。三思通焉,故党于 武氏,又荐三思于韦后,引入禁中,上遂与三思 图议政事,张柬之等皆受制于三思矣。 ” ( 资治 通鉴卷二百八)在中宗和韦后的朝中,她很 有权势, “ 上官婕妤
4、及后宫多立外第,出入无节, 朝士往往从之游处,以求进达。 ” ( 同上二百九 卷 )后来她又被封为昭容。太子重俊起兵讨武 氏,要杀婉儿,未成,婉儿 “ 自是心附帝室,与安 乐公主各树朋党。 ” 李隆基起兵入宫, “ 昭容执烛 帅宫人迎之 ” ,但还是被李隆基杀了。(同上) 但李隆基即位后,却命人收集上官婉儿的 诗文编为文集二十卷,并且命中书令燕国公张 说作序。张说的序文称颂婉儿 “ 开卷海纳,宛若 前闻;摇笔云飞,咸同宿构。 ”“ 两朝专美,一日万 机 ;顾问不遗,应接于响。 ”“ 独使温柔之教渐于 生人,风雅之声流于来叶。 ” 全唐诗的编者说 剧本 2003. No. 5 (总第 456 期
5、) 63 安葵 她在皇帝赐宴赋诗君臣赓和时, “ 婉儿常代帝及 后、长宁、安乐二主,众篇并作,词旨益新。又差 第群位所赋,赐 金爵,故朝廷靡然成风。当时属 词者大抵虽浮艳,然皆有可观,婉儿力也。 ” 但她 的诗文集己失传,只存应试教育 32首。从全 唐诗收入的她这些诗看,多是奉和应酬之作。 婉儿的一生确实是不寻常的,她本是罪臣 之后,却又能 “ 两朝专美 ” ,位居高层,但最后也 难免悲剧的结局。过去正统的史家对她是贬多 于褒的。但一般的群众对这一人物并不很熟 悉。这一人物为群众所知并留下美好印象得力 于郭沬若同志的武则天。 郭老写武则天是为武则天翻案, “ 武后在 她 (婉儿 )十四岁时发现
6、了她,并不顾私仇而重 用了她,正足见武后确是用人唯才。 ” (郭沬若 : 我怎样写武则天 )郭老是用婉儿来陪衬武 则天,但婉儿的形象也写得清新明磊,可喜可 爱。近年有一个剧本写了婉儿趋炎附势,淫乱 宫闱,许多人不能接受,因为郭老笔下的婉儿形 象己相当深入人心。 怀兴根据自己的认识和感受重新塑造了婉 儿的形象。他首先以诗人之情慨叹婉儿鲜活生 命的枯萎。婉儿年幼聪慧,随意而行,率性而 言,但她一旦得知自己的身世并又受到武则天 的重用之后,忧虑痛苦也便与日俱增了。她要 不断地对是非利弊荣辱祸福进行权衡。她在政 治上逐步走向成熟,但纯真的性情却逐步室息。 怀兴在剧本中用了婉儿奉和圣制立春日侍宴 内殿出
7、靜 f花应制的五言诗,“ 攀条虽不谬,摘 蕊拒知虚 ” ,剧作家由这首诗似乎感悟到它是婉 儿生命历程的象征。 但当剧作家对人物行为的是非作进一步的 判断时,则感到事情要复杂得多。如果去掉婉 儿一生的后半段不算,只看她选择了追随武则 天,能说是错的吗? 当然,作为有家世之仇的婉儿,做出这样的 选择必然有一个痛苦的过程。怀兴在剧中还用 了一定的笔墨写了婉儿与李贤的爱情和与李显 的感情。武后对她不仅有世仇,而且还剥夺了 她的爱情,这对一个女孩子来说是 更不容易化 解的。但她还是化解了。武后的恩威并施确实 厉害,一次次把婉儿逼向绝路,又一次次把她拉 回来。正因为逼得狠,所以拉回来时婉儿就格 外震动、感
8、动。 黄台瓜辞事件成为剧作后半部的核心, 怀兴把全唐诗中收录的婉儿的符书怨写成 是婉儿寄给李贤的思念之诗,而黄台瓜辞是 李贤给婉儿的答诗,这两首诗确实都饱含一种 莫可名状的凄苦之情。而正是这种感情也深深 地触痛了、触怒了武则天。作为母亲,她对自己 的儿子不能没有感情,但她绝不能容忍儿子有 反叛之心。黄台瓜辞讽刺她绝情并使自己陷 于孤独,她怎 能不怒呢? 一怒之下便对婉儿施 行了黥刑。但她后来发现错了又能当婉儿面认 错,并表现了对婉儿的痛惜和关心与期待,这也 不仅是君王的权谋,也是一个女人、母亲的真感 情,所以它不仅说服了而且也打动了婉儿。婉 儿感到与她的 “ 仇人 ” 在心灵上有共同处。 婉儿
9、一次再次地选择了追随武则天的路, 她是自愿的,又是无奈的。她是软弱的,但不软 弱又能怎样?诗人骆宾王写了讨武氏檄, “ 有 雷霆万钧之力,横扫千军之势 ” , ( 上官婉儿中 武则天语)但最后落得个喜剧角色。武则天嘲 笑了他,郭沬若在剧作中也嘲笑了他,从历史的 观点看 ,这嘲笑不是没有道理的。 “ 古人的心理,史书多缺而不传,在这史学 家搁笔的地方,须得史剧家来发展。 ” (郭沬若 : 历史。史剧。现实 )婉儿做出这种选择的动机 是什么?怀兴的每一稿的解释是不完全相同 的。他曾经偏重于写婉儿是为了实现自己 “ 称 量天下 ” 的抱负。在封建社会,一个女人出人头 地是不容易的,而只有女皇帝武则天
10、才给了她 这样的机会,因此她可以置家仇和个人的屈辱 于不顾,毅然在 “ 跌倒 ” 的地方重新爬起来。但 雄心与野心只有一步之隔,富于心计的婉儿未 免不可爱,读过剧本的朋友们提出质疑。这样, 怀兴的这一稿削弱了她 “ 称量天下 ” 的动机,侧 重了写她的感情,婉儿的选择不仅出于利害的 权衡,也是感情发展的结果。围绕一首黄台瓜 辞,婉儿的感情起伏宕荡,如江河奔腾,这就使 这部作品虽然渗透着较重的理性分析的成分, 但仍有很强的感人力量。作家不是把自己的思 想直白地告诉读者、观众,而是化为人物形象, 因此这一作品仍然是形象大于观念。作家可通 过婉儿的形象告诉我们什么,我们可以得到什 么启示?都不是一句
11、话可以说清楚的。我试图 解读,但并未解透。 追踪上官婉儿的创作和修改过程,总的 印象是剧作在不断完善。剧作家认真地进行完 了历史,但不是图解历史。婉儿的形象是独特 的,她不同于郭老笔下的婉儿,体现了新时代剧 作家对历史的思考。但我又感到,对人物心灵 所做的艺术剖析还可以更深刻更尖锐些。为什 么剖析得还不够?可以认为有主客观两方面的 原因。主观上,忠厚的剧作家对他的人物常怀 宽厚之心,不思痛下针贬 ;客观上,朋友们(包括 我自己 ) 的意见,是否对剧作家也造成了某种牵 制和束缚?如果怀兴沿着原有的思路,比如写 婉儿由鲜花变成纸花,或者写她雄心以及野心 的不断发展,对人物做更尖锐的解剖,是否会有
12、另一种震撼力? 由此我想到剧作家和评论家的关系问题。 二者是朋友的关系很好,如砌如磋,如琢如磨 ; 但各自独立起来也有好处。剧作家是:我就这 样看,我就这样写 ;评论家则是 :应该这样看,应 该这样写。在创作过程中有评论家的积极参 与,可能会使作品写得更 “ 合理 ” , 但有些 “ 不合理 ” 却更有个性的东西也可能被磨掉。曾 有人问我对 “ 戏说 ” 怎样看,我说对 “ 戏说 ” 不能 一概而论。有些 “ 戏说 ”的影视是观众喜欢的, 对于其不合历史之处评论家是必须批评的,不 批评就会以为那是 “ 真 ” 的。但批评了作家不一 定改,改了就不好看了,观众就不喜欢了。某电 影导演说要气死历史
13、学家,我看这挺好。你说 你的,我写我的。让作家的个性得到最充分的 发挥,让批评家的意见得到最充分的表达。两 者既是互相学习的朋友,又是各自独立的自由 职业者。这对创作的繁荣和批评的发展会有好 处。 这些是题外话。 责任编辑 :范小宁 (上接第 62页) 众朝臣陛下英明,陛下英明!陛下万寿无疆! 万寿无疆! 武则天哈哈哈 突然远处隐约传来黄台瓜辞的旋 律,武则天顿时愣住了,灯光渐渐集中 照射她身上。其他的人隐下。 黄台 瓜辞的旋律越来越清晰了。 另一表演区的灯渐亮起来,上官婉儿 席地而坐,抚琴弹唱黄台瓜辞。雪 花渐飞舞,李贤隐约出现在风雪中。 武则天喃喃地唤着 “ 贤儿,贤儿 ” ,上官 婉儿也同样在呼唤、寻找李贤。李贤 飘然而下。 (则天表演区灯渐暗下去。与此同 时,内传出姑娘的声音 :“ 婉儿,婉儿! ” 上官婉儿蓦然回首,正要回应,忽听见 里面有姑娘回应 :“ 我在这儿哪! ” 一群 姑娘边喊 “ 婉儿 ” ,边追逐着一个天真 无邪的小姑娘上。被称为婉儿的这个 小姑娘与她们嬉闹着,又欢快地一起 下。上官婉儿与这群姑娘擦肩而过, 无比惆怅,泪流满面。风雪更大了,天 地一片白茫茫 幕落。 剧终 (此剧版权归福建厦门市金莲升高甲剧团所有 ) 发稿编辑 :范小宁 剧本 2003.NO.5 (总第 456 期) 6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