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日记(共10页).docx





《小学数学教学日记(共10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日记(共10页).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小学数学教学日记1牟卓玛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是在学生对比的意义、性质和比值的意义以及求比值的方法有了较充分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掌握这部知识将为进一步学习正、反比例的意义,用比例的方法解应用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我遵循由易到难,步步深化的教学规律,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按照创设情境(设问)学生思考学生得出结论教师判断(反馈)。另外,还通过游戏练习的方式,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练习设计上不仅量多,而且,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例子,达到了教学目标中“应用”之一知识点。 解比例这一内容应该来说比较简单,通过自学学生也能掌握。可我一直在思考
2、,如何用新课程的理念去教这一简单的内容呢?于是我对于解比例这节课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现就课堂中一些主要的片断进行反思: 1、出示复习题:24:( )=3:4,你能说说括号里多少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出示例2:24:x=3:4,学生尝试解答。(指名板演) 3、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出三种解答方法:用比的基本性质、用比例的意义、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4、讨论:你认为哪种方法简单? 学生对于解答“2:24:x=3:4”这样的比例是不难的,在交流中我不仅发现学生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答,还有不少学生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来解答。对于学生多样的解答方法我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在此基础上说
3、说你觉得哪种方法简单一些?这个问题的提出引出的学生的争论。争论是学生思维的碰撞。教师只是合作者与参与者,因此我并没有给予任何评价。 小学数学教学日记肖尧学生已经学习过比的意义、比的化简与比的应用,体会了生活中存在的变量之间的关系,这些都为学生学习正比例奠定了基础。正比例关系是数学中比较重要的一种数量关系,同时,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比较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了系列情境,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相关联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有着共同之处,从而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认识成正比例的量以及正比例在生活中广泛存在。课堂上我设计了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
4、面积与边长的变化关系。通过表格、图像、表达式的比较,使学生体会到虽然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都随边长的增加而增加,但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的变化规律并不相同。同时,也让学生初步感知“在变化过程中,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比值一定”,为认识正比例奠定基础。为学生后面学习正比例的图像积累了经验。 小学数学教学日记韩占秀反比例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比例的基础上学习的,由于学生有了前面学习正比例的基础,加上正比例与反比例在意义上研究的时候存在有一定的共性,因此学生在整堂课的思维上与前面学习的正比例相比有明显的提高。 在课堂上讲解:长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长和宽。想到三角形是否学生也能正确的解答,于是就补充了:三
5、角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与相应的高是不是成反比例?为什么?从学生的回答情况来看,在书写数量关系的时候,呈现了这样两种情况: 1、底高2=面积(一定) 2、底高=面积2(一定) 课堂课堂上出现的这样两种书写方法,到底哪种正确,同学比较明显就指出赞同第二种,但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的提出,使我对于为什么教材在安排上引入了利用字母表示有了更好的理解,起初不太清楚为什么要用字母表示,现在看来,字母的标识其实是最能用数学语言来判断是不是成反比例,只有书写成xy=k(一定)形式的数量关系的两种量才成反比例,这样学生在书写数量关系的时候思维方法就显得更明确。所以课后在做习题: “长方形的周长一定,它的长和宽是不
6、是成反比例?为什么?” 的时候,就有学生写出了这样的数量关系:长宽=周长2(一定),不成反比例, 比原先在理解上有了提高。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也让我知道深入分析教材,弄懂教材对教学来说是多么重要。如果老师能够很好的驾驭教材,就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后自己在这方面要加强研究和学习小学数学教学日记张光辉比例的应用是在学完正、反比例意义的基础上,用比例的方法来解决以前所熟悉的归一、归总应用题。课本上出示的例题对于六年的学生来说相当简单,“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了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它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了5小时,甲地到乙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这种路程应用题在三年级的时候早就学过,学生对于这种题目的解
7、决早就得心应手了。教材中用这道例题来学习比例的应用,主要是介绍用比例解应用题的方法。但这道题用比例来解决显然不如算术法简单,如果强行让学生用这道题来接受用比例解应用题的方法,学生会对用比例法解答应用题产生一种排斥心理,因为他们认为不如算术法简单,为什么放着简单的方法不用,而非选择麻烦的方法呢?(这种心理尤其善于思考的学生更会产生)。这时如果老师说考试要求用比例法解答,你就必须用比例法解答,更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不愿接受用比例解决应用题的方法。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比例法解应用题,并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呢?想到了“学以致用”这一至理名言,我在教学例题前设了一疑。 一上课,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数学 教学 日记 1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