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夜书怀教案(共10页).doc





《旅夜书怀教案(共1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夜书怀教案(共10页).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旅夜书怀教案旅夜书怀教案【设计说明】“自学、指导、探究型”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在教学中建立师生之间合作的教学机制,使教学活动真正成为教师组织导学、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品味杜甫诗歌中高度精练的语言,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课文,学生讲解,教师引导,感知本诗的艺术特色,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把握诗歌中的景与情,感受杜诗中的忧国伤时及身世凄凉之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重点难点】把握
2、作者情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比较阅读法【教学过程】一 导入:同学们,我想问一下大家,在以前我们学过的杜甫的诗歌中,你们印象深刻的有哪些呢?(学生背诗)通过这些诗歌的学习,你们都知道了哪些鉴赏诗歌的方法呢?(学生回答)今天,我们就运用这些方法再去品读一首杜甫的诗旅夜书怀,请同学们翻开课本。二整体感知 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畅)。三. 细品精读、学生自品: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学生讲解:(老师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研读,并归纳总结)1.通过“旅”字知背景 (学生介绍背景) “旅”是旅居、寄居之意。杜甫在唐代宗广德二年(764)的春天携家人自阆州折
3、回成都,入严武幕。本来有这位好朋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于九月到达云安(四川云阳)。旅夜书怀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 小结:这一年,杜甫已满53岁,他一直患有肺病和风痹,不时发作。两年前,当安史之乱初平时,他曾有返回长安或洛阳的打算,但因地方军阀乘机作乱及其他原因未能如愿。再加上这回严武之死,他决心离开四川,转作潇湘之游,其实也是不得已.2.通过“夜”字品意境 (1)作者在这其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意象?明确:共有两组:细草、微风、危樯、舟/星、平野、月、江流。(2)营造出
4、什么样的意境?明确:第一组:孤弱的细草在无边的风里飘摇不定,孤立突兀的危樯和孤独的小舟对抗漫漫的长夜。 (凄冷孤寂) 第二组:星空低垂愈显原野辽阔无边,明朗的月空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 (雄浑阔大)(注意:在分析此句时,可以引导学生对“垂”和“涌”的推敲,帮助他们归纳出此景的特点雄浑阔大)诗人抓住了“平野阔”这个特点。在此前提下,用此二字才符合视觉规律:仰望天空,因原野空阔,星星近者高,远者低,就像往下掉的样子,故用一“垂”字; “涌”带有一种强烈的动感,月亮在水中的倒影随着澎湃的江水涌动,借此突出了江水澎湃、激荡的特点。过渡:(刚才有同学在分析景物特点时,也分析出了作者的情感。这个思路非常
5、好。因为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把握一个原则,那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写景都是为了抒情。)3.通过“书怀”悟情感 作者面对此景,抒发了什么情感呢?请同学们把诗中抒情部分朗读一遍。 明确:“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试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明确:抒发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以及感叹身世的孤苦。具体分析如下:“名著”“官休”二事,概括了诗人后半生的生活,那么在诗中“名著”和“官休”的原因是什么呢? (或解释前两句)明确:“名声”不是因为“文章”而”著”的,不做”官”是因为”老病”而休的。(从“岂”和“应”可读出)诗人名满天下,是因为什么? 明确:韩愈说:李杜文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旅夜书怀 教案 1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