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之”字的用法(共2页).doc
《文言文“之”字的用法(共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之”字的用法(共2页).doc(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文言文中“之”的用法有很多种,因其位置、作用的不同,其用法和意义也不同。它的前面是动词时,常常用作代词,可代人或代事,如“明日,徐公来,孰视之”(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它在主谓语之间时,常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如“悍吏之来吾乡,叫嚣呼东西”(柳宗元捕蛇乾说);它后面涉及的对象表处所时,常常译作“到”“往”“去”等,如“辍耕之垄上”(史记陈涉世家);它做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词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时,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如“顷之,烟炎张天”(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它的后面是名词时,常理解为结构助词“的”,如“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
2、论战)。但有一种情况必须注意,就是当“之”字后面是“属、徒、伦、族”等这些表示某一类或某一种人或事物的名词时,“之”必须做代词,复指前面列举的内容,不能再理解为一般的结构助词。像下面这些例句: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2、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贾谊过秦论)3、至则族灭其豪穰氏之属,河内道不拾遗。(班固汉书酷吏列传)4、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司马光资治通鉴)5、齐明、周最、陈轸乐毅之徒通其意。(贾谊过秦论)6、郯子(苌虹、师襄等)之徒,其贤不及孔子。(韩愈师说)7、吾不能不为匈奴冒顿、突厥颉利之徒悲也
3、。(梁启超正统论)8、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司马浅史记孔子世家)9、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陈寿三国志)10、吴起、孙膑、带佗赵奢之伦制其兵。(贾谊过秦论)11、至于王、谢之族,希、瘐之伦,纵不尽其神奇,咸亦挹其风味。(孙过庭书谱序)12、廷理拘之,闻其令尹之族也而释之。(刘向说苑)13、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韩愈师说以上例句中的“之”,因为后面跟着“属、徒、伦、类”等词,所以都要译为“这些”或“那些”。再看“忠之属也,可以一战”中的“之”,后面的“属”是“类”的意思,前面的“忠”是指代庄公说的“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这些尽心尽意、尽力为人民的事情,因此,“之”应该是复指代词,代指庄公提到的事情,故本句话也就可以译为“(您提到的这些)都是为百姓尽心做事这一类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打一仗了”。专心-专注-专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言文 用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