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化学实验讲义-汇总(共52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综合化学实验讲义-汇总(共5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化学实验讲义-汇总(共52页).doc(5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综合化学实验讲 义天津工业大学化学实验中心2013-9专心-专注-专业前 言自2008年开始,我们开展了综合化学实验教学探索,根据卓越、创新人才培养目标,首先在材料专业开始综合化学实验教学,随后推广至应用化学、化学工程、制药工程专业。在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建立了综合化学实验课程,编写了相应的实验讲义。在实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立足四大基础化学,以有机合成、无机合成为主线,结合仪器分析测量手段和物理化学方法,设计不同方向层次综合化学实验,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相关科学研究兴趣。目前共编写了17个实验,这些实验均结合了近来来我校学生的开放实验项目,大学生课外
2、科技创新项目及教师的科学研究项目等工作,将最新的研究成果编写成相应的实验内容,每一个实验基本上都包含了两个或两个以上二级学科的内容,使得学生能从实际的化学研究,产品开发等方面培养解决综合性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快地掌握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的思想方法和基本技能。目 录实验一 顺式KCr(C2O4)2(H2O)22H2O的合成与组成分析 4实验二 天然表面活性剂茶皂素提取及性能研究 8实验三 溶胶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10实验四 疏水型大孔树脂吸附亚甲基蓝 16实验五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TiO2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19实验六 硫醇自组装动力学的测定 23实验七 液致相分离法制备聚苯乙烯微孔膜 28实
3、验八 稻壳多孔炭的制备及对孔雀石绿的吸附性能研究 30实验九 丙交酯的制备及聚乳酸的合成 34实验十 大环配合物Ni(14)4,11二烯N4I2合成和特性 37实验十一 苯亚甲基苯乙醛酮(查尔酮)的制备 40实验十二 沉淀法制备碳酸铝铵 41实验十三 2-巯基-4,6-二甲基嘧啶的合成 43实验十四 水杨醛缩水杨酰肼席夫碱的合成 45实验十五 十二烷基硫酸钠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7实验十六 非晶态Ni-B合金的制备及表征 48实验十七 植物油渣油中提取甾醇及制备生物柴油 50实验一 顺式-KCr(C2O4)2(H2O)22H2O的合成与组成分析一、实验目的1了解顺式KCr(C2O4)2
4、(H2O)22H2O的制备方法及有关分析方法。2加深对配位化合物顺反异构体性质的了解。3学习配位化合物的固相合成方法。二、实验原理K2Cr2O7和H2C2O42H2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随反应条件及浓度的不同,可以生成不同的配合物,以及K3Cr(C2O4)33(H2O)2(蓝绿色晶体) 在水溶液中,顺、反式配合物共存并达平衡,温度升高有利于生成顺式配合物。顺式配合物易溶于水,而反式配合物的溶解度比顺式配合物小得多。相对顺式配合物的制备,反式配合物要求的温度稍高并需要避免引入大量水分。在稀氨水中它们都形成相应的碱式盐KCr(C2O2)2(OH)H2O : 其中顺式配合物溶于水成墨绿色溶液,反式配合
5、物为浅棕色不溶物。本实验利用顺、反异构体溶解度的不同,由K2Cr2O7和H2C2O42H2O在水的催化下直接进行固相反应,再从非水溶剂中析出顺式配合物晶体。K2Cr2O7 + 7H2C2O42H2O 2 KCr(C2O2)2(OH)H2O + 3H2O + 6CO2两种异构体中配体对中心离子d电子的影响不同,使d轨道的分裂能不相等。顺式配合物的分裂能(= 17700cm-1 )小于反式配合物(= 18800cm-1)。物质导电能力的大小,通常以电阻(R)或电导(G)表示,G=1/R ,电导的单位为西(S)(1S=1-1)。电解质溶液的电阻也符合欧姆定律。电阻率()的倒数称为电导率,以表示,=
6、1/,单位为S m-1。电导率是在一定温度下,电极截面积为1m2的电极相距为1m时溶液的电导。当电极间含有1mol电解质溶液时的电导称为摩尔电导率,用m表示,单位为Sm2mol-1。摩尔电导率与电导率的关系为m = /c式中:为电解质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molm-3)。若c的单位用molL-1表示,则 m = 1000/c电导率由电导率仪测定。当测得已知浓度的溶液的电导率后,就可求得摩尔电导率m。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m与电解质溶液的稀度(浓度的倒数1/c)及离子的电荷数有关。25时,各种类型的离子化合物在稀度为1024时的摩尔电导率(以1024表示,单位为Sm2mol-1)大致范围如表14所
7、示。 不同类型离子化合物的摩尔电导率化合物类型MA2 MA3 MA4MAM2A M3A M4A1024(10-4)/ Sm2mol-1118131 235273 408442 523553由电导率仪测得稀度(1/c)为1024时的电导率(),再按m = 1000/c 求出摩尔电导率(m),对照上表,就可确定离子化合物的类型。三、仪器与试剂仪器:分析天平;分光光度计;电导率仪(铂黑电极);烘箱;显微镜;布氏漏斗;吸滤瓶;容量瓶(100, 50mL);吸量管(10mL);量筒(25mL);研钵,蒸发皿,水浴锅,玻璃棒,胶头滴管,水泵,滤纸,样品袋,烧杯(100 mL)。试剂:K2Cr2O7(化学纯
8、);H2C2O42H2O(化学纯);无水乙醇(化学纯);CrCl36H2O(化学纯);NH3H2O(2molL-1)。四、实验步骤1配合物的合成按比例称取已研细的H2C2O42H2O(s)和K2Cr2O7(s) 4g,混合均匀后在干燥的蒸发皿中堆成锥形。在锥体顶部用玻璃棒压出一个小坑,向坑内加一滴水,盖上表面皿微微加热。立即发生激烈的反应,并有CO2气体放出,反应物变成深紫色的黏稠液体。反应结束后立即向蒸发皿中加入20 mL无水乙醇,在水浴上微微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其成为微晶体。若一次不行,可倾出液体,再加入等量的无水乙醇,重复上面的操作,直到全部变成微晶体。过滤,晶体在60下烘干,称
9、量。2观察晶体颜色,在显微镜下观察晶体形状。3用稀氨水溶解少量晶体,观察溶解程度和溶液颜色。4Cr(C2O4)2(H2O)2- 配离子分裂能的测定。配离子的分裂能可从电子光谱数据获得。以水为参比溶液,测定实验步骤5所配样品溶液1在波长530600nm区间的吸光度(A)。4 电导率法测定离子类型(1) 配制稀度为1/c = 1024 Lmol-1的样品溶液50 mL。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取0.3g左右的产品(设为m),用水溶解后,移入100mL容量瓶,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设为溶液1)。其中 = 339gmol-1按下式计算配制稀度1/c = 1024Lmol-1的溶液50mL(设为溶液2)时,所
10、需溶液1的体积为V1为 用量液管从溶液1中移取V1溶液于50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稀度1/c = 1024Lmol-1的溶液(溶液2)。(2) 将溶液2倒入洁净、干燥的小烧杯中,用电导率仪测定溶液的电导率。五、实验结果与讨论(1)产品质量m g ;产品颜色 ;产品形状 。(2)产品在稀氨水中溶解程度 ;溶液颜色 。(3)溶液1在波长530600区间的吸光度(A)见下表:波长/nm 530 540 550 560 565 570 580 590 600吸光度A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A为纵坐标作A曲线,找出配合物在该波长范围内的最大吸收峰所对应的波长max= nm ;配合物分裂能 cm-
11、1;配合物摩尔吸光系数 (其中c为物质的量浓度,b为比色皿厚度,单位为cm)。(4)样品溶液的电导率= Sm-1。(5) 1024 = 1000/c Sm2mol-1。产品的离子化合物类型为 型。六、注意事项绘制A曲线时,注意坐标的取值。一般取纵坐标每2cm相当于吸光度0.1,横坐标每2cm相当于20nm 。七、思考题1电解质溶液导电的特点是什么?什么叫电导、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2在制备顺式KCr(C2O4)2(H2O)22H2O的配合物时,起什么作用?3在制备顺式KCr(C2O4)2(H2O)22H2O的配合物时,为什么要尽量避免水溶液生成?4向三氯化铬中加入稀氨水会出现什么现象?与本实验中
12、配合物的稀氨水溶液是否相同?为什么?实验二 天然表面活性剂茶皂素的提取及性能研究一、概述茶油饼是由油茶籽、山茶籽压榨制油之后的副产物。茶油饼中富含茶皂素、维生素、蛋白质、脂肪、多糖、黄酮、单宁、咖啡碱、各种色素等多种有益物质。茶油饼中成分含量大概为:粗蛋白15 ,粗脂肪5 ,糖类40 ,粗纤维6 ,皂素10-14,单宁2,咖啡碱0.95。1 我国油茶是世界上分布最广,品种最多的国家。茶皂素又名茶皂甙,是由茶树种子中提取出来的一类醣甙化合物,是一种性能良好的天然表面活性剂,茶皂素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它可广泛应用于轻工、化工、农药、饲料、养殖、纺织、采油、采矿、建材与高速公路建设等领域,制造乳化剂
13、、洗洁剂、农药助剂、饲料添加剂、蟹虾养殖保护剂、纺织助剂、油田泡沫剂、采矿浮选剂以及加气混凝土稳泡剂与混凝土外加剂防冻剂等。茶皂素味苦辛辣,刺激鼻粘膜易引起喷嚏,纯品为白色微细柱状晶体,吸湿性强,对甲基红呈明显酸性,难溶于无水甲醇、无水乙醇,不溶于丙酮、苯、石油醚等有机溶剂, 易溶于水、含水甲醇、含水乙醇以及冰醋酸、醋酐、吡啶等。茶皂素溶液中加入盐酸时,皂甙易沉淀。熔点:224。二、仪器试剂试剂:油茶饼粕,乙醇,等。仪器:研钵,电加热套,电动搅拌,三口烧瓶,冷凝管,索氏提取,移液管,天平,滴管,玻璃棒,烧杯,容量瓶,熔点仪,最大泡压法测量表面张力装置,具塞量筒。三、实验要求:提取工艺流程:油茶
14、饼粕粉碎溶剂浸提(或索氏提取)抽滤滤液蒸除溶剂真空干燥粗产品1、查阅文献,了解茶皂素的来源、性质及应用2、查阅文献,明确提取溶剂(本实验室提供乙醇、水)、提取工艺3、查阅文献,明确茶皂素作为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并测试其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及起泡性等。(要求参与实验的同学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测试表面张力,一部分测试起泡性)(浓度配制:110-6, 510-6,110-5,510-5,110-4,510-4,110-3,110-2 kg/L)实验三 溶胶的制备及性质研究一、实验目的学习溶胶制备的基本原理,并掌控制备溶胶的主要方法;了解影响溶胶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二、实验原理溶胶系指极细的固体颗粒分散在
15、液体介质中的分散体系,其颗拉大小约在1nm至1mm之间,若颗粒再大则称之为悬浮液。要制备出比较稳定的溶胶或悬浮液一般须满足两个条件:固体分散相的质点大小必须在胶体分散度的范围内;固体分散质点在液体介质中要保持分散不聚结,为此,一般需加稳定剂。制备溶胶或悬浮液原则上有两种方法:特大块固体分割到胶体分散度的大小,此法称分散法;使小分子或离子聚集成胶体大小,此法称为凝聚法。(1) 分散法分散法主要有3种方式,即机械研磨、超声分散和胶溶分散。研磨法。常用的设备主要有胶体磨和球磨机等。胶体磨有两片靠得很近的磨盘或磨刀,均由坚硬耐磨的合金或碳化硅制成。当上下两磨盘以高速反向转动时(转速约500010000
16、转分-1),粗粒子就被磨细。在机械研磨中胶体磨的效率较高,但一般也只能将质点磨细到1mm左右。超声分散法。频率高于16000 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高频率的超声波传入介质,在介质中产生相同频率的疏密交替,对分散相产生很大撕碎力,从而达到分散效果。此法操作简单,效率高,经常用作胶体分散及乳状液的制备。胶溶法。胶溶法是把暂时聚集在一起的胶体粒子重新分散而成溶胶。例如,氢氧化铁、氢氧化铝等的沉淀实际上是胶体质点的聚集体,由于制备时缺少稳定剂,故胶体质点聚在一起而沉淀。此时若加入少量电解质,胶体质点因吸附离子而带电,沉淀便会在适当地搅拌下更新分散成溶胶。有时质点聚集成沉淀是因为电解质过多,设法洗去过量
17、的电解质也会使沉淀转化成溶胶。利用这些方法使沉淀转化成溶胶的过程称为胶溶作用,胶溶作用只能用于新鲜的沉淀。若沉淀放置过久,小粒经过老化,出现粒子间的连接或变成了大的粒子,就不能利用胶溶作用来达到重新分散的目的。(2) 凝聚法主要有化学反应法及更换介质法。此法的基本原则是形成分子分散的过饱和溶液,控制条件,使不溶物在成胶体质点的大小时析出。此法与分散法相比不仅在能量上有利,而且可以制成高分散度的胶体。化学反应法。凡能生成不溶物的复分解反应、水解反应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等皆可用来制备溶胶。由于离子的浓度对溶胶的稳定性有直接影响,在制备溶胶时要注意控制电解质的浓度。改换介质法。此法系利用同一种物质在不同
18、溶剂中溶解度相差悬殊的特性,使溶解于良溶剂中的溶质,在加入不良溶剂后,因其溶解度下降而以胶体粒子的大小析出,形成溶胶。此法制作溶胶方法简便,但得到的胶体粒子不太细。在溶胶中,分散相质点很小,这就使得溶胶具有许多与小分子溶液和粗分散体系不同的性质。这种性质主要有动力性质(包括布朗运动、扩散与沉降等)、光学性质(包括光散射现象等)、流变性质、电性质、表面性质以及由许多性质所决定的稳定性。本实验中只安排了一些小实验以使读者有感性认识。根据胶体体系的动力性质可知,强烈的布朗运动使得溶胶分散相质点不易沉降,而具有定的动力稳定性。但是由于分散相有大的相界面,故又有强烈的聚结趋势,因而这种体系又是热力学不稳
19、定体系。此外,由于多种原因胶体质点表面常带有电荷,带有相同符号电荷的质点不易聚结,从而提高了体系的稳定性。带电质点对电解质十分敏感,在电解质作用下胶体质点因聚结而下沉的现象称为聚沉。在指定条件下使某溶胶聚沉时,电解质的最低浓度称为聚沉值,聚沉值常用mmol.l-1表示。影响聚沉的主要因素有反离子的价数、离子的大小及同号离子的作用等。一般来说,反离子价数越高,聚沉效率越高,聚沉值越小,聚沉值大致与反离子价数的6次方成反比。同价无机小离子的聚沉能力常随其水比半径增大而减小,这一顺序称为感胶离子序。与胶体质点带有同号电荷的2价或高价离子对胶体体系常有稳定作用,即使该体系的聚沉值有所增加。此外,当使用
20、高价或大离子聚沉时,少量的电解质可使溶胶聚沉;电解质浓度大时,聚沉形成的沉淀物又重新分散;浓度再提高时,又可使溶胶聚沉。这种现象称为不规则聚沉。不规则聚沉的原因是,低浓度的高价反离子使溶胶聚沉后,增大反离子浓度,它们在质点上强烈吸附使其带有反离子符号的电荷而重新稳定;继续增大电解质浓度,重新稳定的胶体质点的反离子又可使其聚沉。向溶胶中加入少量的高分子化合物时常使稳定性降低或破坏,这种作用前者称为敏化作用,后者称为絮凝作用。但是,当加入的高分了化合物浓度较大时,则常可提高溶胶的稳定性,这种作用称为高分子的保护作用。一般认为,絮凝作用的机理是吸附在质点表面上的高分子长链可能同时吸附在其它质点的空白
21、表面上,从而将多个质点拉在一起,导致絮凝。而高分子浓度大时质点表面可完全被吸附的高分子化合物覆盖,质点间不再能被拉扯到一起,从而产生保护作用。三、仪器药品72型分光光度计,显微镜(带暗视场聚光镜),35mW氦氖激光管。滴定管,烧杯,试管,量筒,锥形瓶,移液管。三氯化铁,氨水,硫磺,硫酸,硫代硫酸钠,硝酸银,碘化钾,丹宁酸,氯化铝,水解聚丙烯酰胺。四、实验步骤(1) 溶胶的制备 胶溶法氢氧化铁Fe(OH)3溶胶的制备。取10m1 20FeCl3放在小烧杯中,加水稀释到100 m1,然后用滴管逐滴加入10NH4OH到稍微过量为止。过滤生成的Fe(OH)3沉淀,用蒸馏水洗涤数次。将沉淀放入另一烧杯中
22、,加10ml蒸馏水,再用滴管滴加约10滴左右的20FeCl3溶液,并用小火加热,最后得到棕红色透明的Fe(OH)3溶胶。改换介质法硫溶胶的制各。取少量硫黄放在试管中加2ml酒精,加热至沸腾,使硫黄充分溶解。趁热将上部清液倒入盛有20ml水的烧杯中,并搅动之,得到硫溶胶。注意观察出现的现象。化学反应法硫溶胶的制备(氧化还原法)。取1m1浓度为1mol.l-1的H2SO4和1ml浓度为1mol.l-1的Na2S2O3溶液,然后将两溶液各冲稀到10m1后混合,待观察到溶液开始混浊时倒入一干净的试管,透过光线观察溶胶颜色的变化。当溶胶混浊增加到盖住颜色时(约需几分钟),再把溶液冲稀一倍继续观察溶胶的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综合 化学 实验 讲义 汇总 52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