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方案(共131页).doc
《智慧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方案(共13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慧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方案(共131页).doc(1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1 总体方案1.1 总体架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总体架构包括数据中心、基础平台、应用系统三个层次,基础平台包括: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监督中心受理子系统、协同工作子系统、地理编码子系统、大屏幕监督指挥子系统、综合评价子系统、基础数据管理子系统、应用维护子系统等;应用系统包括业务监管系统、综合决策系统和数据交换与共享系统,从层次上分为数据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在数据层,建设一个全市统一的、数据高度集中的空间和非空间数据库。基于数据层,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基础平台;基于平台扩展城市综合管理、社会安全与应急监管和社会服务管理三类应用;在平台整合应用的基础上,通过数据挖掘、统计分析
2、建立综合决策系统,为城市管理提供量化的分析指标,为各级领导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决策提供大量参考数据;数据交换与共享服务系统提供与现有信息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在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化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实现城市信息大集中。整个架构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利用数据交换共享技术充分整合现有信息化成果,建立集中统一的城市监管数据库,通过平台技术扩展城市管理三大应用。1.2 项目关键技术总结1、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了有线网、无线网的互联,构建了城市管理新模式运行的基础设施平台;2、应用数据存储技术与备份技术搭建了SAN结构信息管理平台;3、利用网络地图技术,实现了城市管理区域的精细划分,创建了城市管理新的地理空间体
3、系;4、利用地理编码技术,实现了城市管理对象在管理区域中的有序、精确定位;5、利用GIS技术,实现了图文一体化的协同工作应用环境;6、利用CTI(计算机电话集成)、IVR(交互式语音应答)、ACD(自动话务排队)技术,实现了社会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途径;7、利用移动网络定位技术,实现了“移动巡查子系统”的准确定位;8、利用RS技术,获得城市遥感图像信息,实现城市管理信息可视化;9、利用数据库技术,建设东城区城市管理数据库群,实现多行业、多领域数据整合;10、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将城市管理对象按照不同时期、不同重点任意分类、组合,实现城市管理对象的专项普查和城市管理评价体系数字化;11、利用信息安全
4、技术,构建了信息平台的安全保障体系,为应用系统的运行保驾护航;扩展能力 1、工具化的构建平台实现业务和数据扩展2、COM组件开发接口3、工具插件接口实现功能的可插拔4、客户端二次开发接口使得定制更加灵活5、脚本编辑接口增强了用户交互的逻辑控制6、自定义存储过程接口增强了数据分析能力2 组织机构建设2.1 组织机构设置按照数字化城市管理流程要求,在管理机构上将形成“集中监督、分级指挥、综合执法、网络覆盖、行业拓展、全市域管理”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构架,组建市级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并设立区级指挥中心和市执法指挥分中心。城市管理监督中心是城市管理问题信息的集散中心、监控中心和评价中心,通过直属城市管理监
5、督员的问题信息报告,随时掌握城市管理现状、出现的问题和处理情况,对全市的城市管理实现全方位、全时段的即时监控;城市管理指挥中心是市、区两级政府城市管理的指挥调度派遣中心,根据城市管理监督中心传送的信息,统筹协调调度相关专业管理部门,及时处理城市管理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城市管理监督员的管理、考评工作主要由市监督中心负责。市执法指挥分中心是全市集中的执法调度、指挥中心,根据城市管理监督中心收集的问题,接收来自市级指挥中心分派来的执法任务。统一调配执法队伍,实现对需要执法的城市管理问题的快速、高效处置,并及时反馈给市级指挥中心,并接收市监督中心考评。2.2 项目组织本项目工程采用分级管理模式。由数字化
6、城市管理建设项目部统筹领导,下设相关的工程项目小组,工作班子在组织上实行主任领导下的各单项工程负责人负责制,要分工明确、职责清楚、负责到底,避免人浮于事,互相推诿。在管理制度上制定工程管理工作条例,实行岗位责任制,实现对设计、施工的管理协调和对质量、成本的管理控制。2.2.1 城市管理监督中心的主要职责和机构编制设置1、 主要职责城市管理监督中心作为专司城市管理监督工作的行政机构,主要承担五项职责:(1)研究制订城市管理监督与评价的办法,建立科学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2)负责城市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现场信息和处理结果的采集、分类、处理和报送,随时掌握城市管理现状、出现的问题和处理情况,实施对
7、全市城市管理全方位、全时段的即时监控。(3)负责各类城市管理信息的整理、分析,对城市管理状况以及有关部门和责任人履行城市管理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考核评价。(4)负责领导和管理城市管理监督员队伍,负责城市管理监督员的配置、招聘、培训、考核及日常管理。(5)负责组织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中心的建设、日常维护和管理,建立城市管理工作电子台帐,实施信息管理。2、 机构设置编制方案城市管理监督中心是隶属于数字化城市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城市管理监督与评价工作的正处级行政机构。具体的人员编制与机构拟设置为:行政人员编制为40人,其中主任1名,副主任4名;下设五处:综合处(9人)、技术处(7人)、组宣处(6
8、人)、考评处(8人)、法规处(5人);全供事业机构及编制为:呼叫中心、数据中心和监督支队共3个部门:l 呼叫中心呼叫中心的机构和人员按事业单位管理,拟定全额拨款事业编制25名,其中主任1名,副主任2名。下设综合办(6人)、12319热线管理科(6人)、业务审核科(5人)、业务受理科(5人)。另外拟设接线员(合同工)30名。 l 数据中心城市管理数据中心的机构和人员按事业单位管理,拟定全额拨款事业编制15名,其中主任1名,副主任1名。下设综合办(6人)、信息科(6人)、技术科(5人)、业务科(5人)。l 监督支队城市管理监督支队的机构和人员按事业单位管理,拟定全额拨款事业编制50名,其中支队长1
9、名,副支队长3名。下设综合办(4人)、监督科(3人)、法规科(3人)、市直大队(正科级;队长1名、副队长3名)、八个区大队(正科级;每个大队设队长1名、副队长3名)。另外拟设城市管理监督员(合同工)1000名(含中队长)。2.2.2 城市管理指挥中心的主要职责和机构编制设置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双轴化”管理体制的另一个轴是指挥处置轴,由城市管理指挥中心组成。城市管理指挥中心的组建,不像监督中心一样重新设立一个机构,而是从打破原有的部门条块分割出发,整合政府与城市管理业务有关的各个职能部门,形成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的城市管理新格局。1、主要职责负责统一调度分散在市政、园林、房产、规划、国土资源、工
10、商、公安交通等专业管理部门和8个区的管理资源和执法力量,共同履行城市管理职责,对监督中心报送过来的城市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派遣,并负责督促检查专业部门处置情况,反馈处理结果。2、拟定机构编制指挥中心的机构和人员按行政编制单位管理,隶属数字化城市管理领导小组,为正处级单位。指挥中心拟定行政人员编制30名,其中指挥长1名,副指挥长3名。下设有综合处(6人)、城市设施处(4人)、协调处(6人)、派遣处(6人)、组宣处(4人)。2.2.3 市执法指挥分中心的主要职责和机构编制设置按照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思路组建的城市管理执法指挥分中心,直接归数字化城市管理领导小组管理,承担着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中行政
11、执法的重要职责。市执法指挥分中心的主要信息来源分为市指挥中心派遣、执法车辆巡查报告、社会公众投诉以及视频监控子系统上报三种,均由市执法指挥分中心进行受理和分派到各级执法队伍,各级执法队伍接到任务派遣后,按要求尽快进行处置,随后将处理结果反馈到市级指挥中心。1、主要职责l 负责本市城管监察行政执法队伍的调度、指挥工作。l 负责本市城管监察行政执法队伍的监督和考核工作。 l 拟与建委、市政局、规划局、园林局、环保局、工商局、公安局等部门共同承担城市管理有关任务,集中行使上述部门的相关行政处罚权。即行使市容环境卫生、城市规划、城市绿化、市政公用、违章建设等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环
12、境保护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社会生活噪声污染和建筑施工噪声污染以及对城市饮食服务业排污行为的行政处罚权;工商行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无照商贩的行政处罚权;公安交通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侵占道路行为的行政处罚权。2、拟定机构编制市执法指挥分中心是隶属于数字化城市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正处级行政机构。具体的人员编制与机构拟设置为:行政机构及人员编制为:行政人员编制为25人,其中主任1名,副主任3名;下设五处:综合处(5人)、信息处(4人)、组织处(3人)、派遣处(5人)、法规处(3人);另设一个执法调度中心作为事业编制机构,拟定全额拨款事业编制30
13、人:其中主任1名,副主任3名;下设综合办公室(8人)、3个执法所(每个所8人)。3 数据建设3.1 总体作业流程3.2 航测成图技术流程3.2.1 首级基础控制测量1) 控制作业区基本情况首级GPS控制测量任务,控制测量约400平方公里。测区位于中心区,北至开元路、东至国道;南至南三环;西至西南绕城公路。测区除西部和北部有少量丘陵外,东部和南部地势平坦,测区内建筑物密集,高楼林立,绿地和行道树覆盖稠密,通视条件较差,城市道路发达,但车流量很大;交通不通畅。2) 控制点布设首级GPS点按四等布设,点位宜布设在开阔的道路中心或通视良好的建筑物顶上(5个)。点距平均约5公里,均匀分布。点位应远离建筑
14、物和高强度无线电信号源。测区有国土资源局布设的GPS C级网点三个。即:须水农行、花园口和老南岗,这三个点均匀分布在测区。根据已知点分布和实地情况,布设由独立基线构成的首级GPS控制网布设如下图所示:航测首级GPS点布设图3) 点位埋设 控制点埋设道钉或钢筋(=20cm),其中心嵌入细铜丝,埋深200mm。具体埋设规格如下图所示4) GPS观测技术要求已知点检验:对已知点进行检测,分析其可靠性和精度,在其满足精度要求下,作为四等GPS网的起算点。四等网观测:四等网采用Leica双频接收机,用静态观测,四等网的观测技术要求如表所示:卫星高度角()有效观测卫星数观测时段数时段长度()数据采集间隔(
15、)PDOP1542451583.2.2 像片控制测量1) 像片控制网布设本项目采用平高区域网加密方式确定1:2000航测成图的像控点。根据测区情况、本次项目的特点、现在空三加密的流程及设备条件和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在过去类似工程的经验,将整个区域作为一个加密区域。整个区域约12条航线,每条航线约30个模型,计划每条航线的重叠区域布置一排像控点,间隔不超过3-4个模型,另外为了全面评价整个区域的空三加密精度情况和为了将来进一步工作的需要,在整个作业区域均匀分布20-30个检查点,这样整个区域的像控点和检查点数量约在200个左右。为了提高区域网的可靠性,在区域的四角处和边缘中部布置双点,双点间的
16、距离为4080m左右。如果制图区域中存在航向或旁向重叠不足的情况,应根据实际像片情况分别布点,分别布点仍不能满足需要的,采用进一步划分区域或部分区域直接采用全野外布点方式进行解决。2) 外控点的选刺与编号规定根据像控点布置方案,先在航片上初步选定像控点位置,实地施测时应对照像片予以辨认和确定,进行标记。同时在像片上准确刺出点位并按规范规定的格式作必要的整饰,在像片背面绘制点位略图,签上选、刺点者和检查者的姓名。空三加密完成后,还应提供一份基础控制点、像控点测量基站和全部像控点的点之记成果,点之记表格见附录。像控点编号按统一规则进行,原则是使本项目中不同点点号唯一和标识清晰,编号规则为:P*,前
17、两位为航线编号,从01、02往后顺序排列,后两位为航线内像控点编号,从西往东顺序编号。为了保证外控点质量,选刺点时注意以下几方面要求:() 像控点尽量选在各相邻像片上影像均清晰而位置基本符合要求便于联测的明显地物点、接近正交的线状地物交点、地物拐角点或固定的点状地物上,如房角、墙角、水池角、桥涵角等,局部高程变化要很小,对弧形地物、高程急骤变化的陡坡、阴影及易于变异的地物均不应选用。() 像控点尽量应以施测便利为原则,高大平顶楼房上房角、电梯间角、水箱角虽然可以作为很好的像控点位置,但如果进楼很费劲也就没有必要非选择了,另外要特别注意像斑马线、水蓖子、井盖等这类地物目标在航摄和制图期间(两年)
18、是否发生了变化。() 对于高出地面的平高点(如房角点、墙角点等),均应用钢尺量取与地面的比高,并作略图明确表示测定的位置。() 像片上的刺点与所绘点位略图及说明保证完全一致。() 由于本项目主要采用GPS技术测定平面位置,选点时还要考虑到GPS测量的可能性和方便性,如树木、高楼的遮蔽,水面和电力、通讯设施的影响等等。3) 像控点测量及数据处理 基本作业流程在首级基础控制成果基础上发展其它的像控点。要求对基础控制数据做必要的检核。在施测过程中就要严格执行标准和技术要求的规定,特别是对房角、墙角等高出地面且不能架脚架的像控点测量,必要时应专门加工一些装置,保证能够严格对中。平面位置像控点的平面位置
19、通过GPS测定。利用五台双频码GPS接收机按快速静态方式作业,作业时固定两个基准站,使用三个流动站,规定卫星高度角15,有效卫星观测数为5个。每个时段观测时间为20分钟以上,数据采样间隔为15秒,每时段观测前后两次丈量天线高。作业时,基准站全天开机,而流动站则是到站后按规定时间开关机,以始终保持同步观测。对需架设在房角、墙头的控制点,应采用特制的架设装置,以保证对中准确和架设稳定。根据本项目区域内基础控制点较密的情况,GPS流动站与固定站间距离尽量控制在510km以内。GPS外业观测数据及时传入便携机中。采用随机软件基线处理程序,按快速静态方法解算基线向量,其中一个时段有两个固定站时,两个固定
20、站之间的基线采用静态模式下的L1频率解算。当部分基线处理不理想时,通过分析采用拒绝不好的卫星或改变卫星高度角等手段进行人工干预,以保证基线解算成果的质量。计算必须在现场完成,并且有足够、可靠的数据反映GPS观测及计算的精度。对于少数像控点,不便使用GPS测定平面位置时,可使用全站仪导线测量方法测定。其主要技术要求见相应规范。高程位置根据本项目的要求和数据用途,原则上仅测量地形地物的平面位置,像控点全部采用GPS拟合高程值。外控作业完成后,应提交简要技术报告。3.2.3 外业调绘为了满足工期需要,外业调绘和内业采集可同时进行,所以调绘采取2种方式。其一是先野外判读调查,后内业测绘;其二是先内业判
21、读、测绘,后野外检核、补测,再内业修改出图。在内业采集和绘制检测成图后,再于实地进行细致的检核和补测, 结合部件测量和地理编码普查成果,然后再进行编辑修改并最终成图。1) 调绘的一般规定调绘必须判读准确,描绘清楚,图示符号运用恰当,各种注记准确无误。调绘像片比例尺放大到1:3000左右。调绘面积线不得出现漏洞。航摄后拆除的建筑物,应在像片上用红色“X”划去,范围较大的加注说明。影像模糊、被植被等影像或阴影遮盖的地物,补调并用相关关系距离进行说明,以便内业编辑补绘。部件测量涉及到的区域,需要在航测外业时同时进行补测,大面积新增建筑,道路应补测,建筑物能补调准确的,补调围墙及主要建筑,不能准确补调
22、的,等到新飞航片的1:1000全彩色正射影像图出来后使用该资料进行补测。其它区域以2004年航片为准。路堤、陡坎、斜坡、陡岸和梯田等当其长度大于图上10mm和比高大于1m应表示。2) 测量控制点测量控制点不调绘,最终成果展绘在地形图上。3) 居民地部件区域房檐宽度大于图上0.3mm时,量测并在图上相应处注明房檐宽度(量注至厘米),其它区域不做屋檐改正。房屋可适当取舍,宽度在1m以下的次要街巷可不表示;图上6mm2以下的天井、庭院可进行综合。房屋轮廓凸凹在图上小于0.4mm,简单房屋小于0.6mm时,可用直线连接。地理名称不调绘,以地理编码成果为准。4) 道路及附属设施调查并标注表示主、次干道有
23、关特征等,主、次干道划分以项目部提供的资料为准。道路的隔离带包括栏杆和绿化隔离带都应表示。5) 管线和垣栅调查并标注各种电力线、通讯线和垣栅的类型等,外业调查应准确连线,电杆位置以最终部件测量位置为准,注意表示电线入建筑物的位置。同一电杆上架有多种线路时,表示其中主要线路。地面架空管线需表示,并注记输送物质,地下管线不表示。点状地物,如上下水井盖、电力井盖、路灯、电话亭、消防栓等点状部件按照1:2000航测成图规定进行,部件区域内的此类地物采用部件测量成果。6) 水系及附属设施河流、水库、湖泊、池塘的水崖线以摄影时的水位处表示。沟渠宽度在图上大于0.5mm的用双线依比例尺表示,小于0.5mm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智慧 城市管理 系统 建设 方案 13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