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设计技术标(共60页).docx
《建设项目设计技术标(共60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项目设计技术标(共60页).docx(6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目 录 勘察设计工作方案第一章 工程概况一、工程概况1、招标人:金华市婺城区罗店镇人民政府2、项目名称:婺城区罗店镇2019年-2021年(两年度)限额以内建设项目设计招标3、建设规模:本次招标为罗店镇2019年-2021年(两年度)限额以内建设项目的设计,具体设计项目由上级部门批复为准。4、项目内容:罗店镇2019年-2021年(两年度)设计费限额以内建设项目的设计(含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期服务等)5、建设地点:婺城区罗店镇6、资金来源:上级拨款及自筹第二章 设计工作内容、工作方案及计划工作量(一)设计总体设想1、设计风格坚持“安全性”、“服务社会”、“尊重地
2、区特性”、“整体协调性”、“自然性”原则,设计中应体现 “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设计理念,使设计具有安全性、舒适性、先进性和经济性。项目设计中积极贯彻先进设计理念和采用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和新工艺,提高项目的科技含量,降低工程造价,减少综合运营成本,使项目的经济效益最大化。2、设计理念根据本项目具体情况,结合本投标人在类似项目设计经验,提出本项目的总体设计理念。 (1)本项目应合理利用地形,正确运用标准,妥善处理社会与经济、整体与局部、建筑与生态环境、城市建设的关系;并结合地物、地质、水文、筑路材料等自然条件,通过综合研究分析,从多角度进行方案研究,要充分考虑环境治理和保护费用,并把对环
3、境的破坏和可恢复程度列为主要比选条件,使该项目在经济、社会、现代等方面取得较好的综合效益。(2)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现行相关规范、规程和“强制性条文”。正确运用技术标准、合理采用技术指标,严格控制批准的建设规模。(3)遵循优化设计。通过定测对沿线地形地貌、地物、地质、水文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等的进一步深化认识,根据各阶段审查意见,合理选用技术标准,在不违背设计总体原则方案的前提下,对具体工程方案应尽可能地予以优化,使之更加科学、更加完善。(4)深入分析项目的特点、难点;加强总体设计,强调各专业之间的协调性。(5)实现生态、环保、绿色通道的建设理念。绿化设计在符合相关规范标准的基础上,充
4、分体现生态、环保、景观相结合的原则,将线外景观与线内景观有机的融合。设计前须对全线景观进行调查、评价、规划,并提出指导性意见,设计时贯彻。(二)、设计工作方案 第一节 设计勘察方案1、勘察阶段及勘察等级根据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表3.0.1-1,拟建室外道路工程、排水工程、挡防工程及明挖法施工基坑开挖深度大于8m段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道路工程、排水工程、挡防工程及明挖段施工基坑开挖深度在58m之间的,重要性等级为二级;道路沿线地形地貌较复杂,地质环境已经或可能受到一般破坏,地下水对工程影响不大,综合判定场地属二级、中等复杂场地;由于道路长度大,沿线岩土种类较多,地基及边坡的
5、岩土性质变化较大,岩土条件复杂程度属二级、中等复杂。因此,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在58m之间,综合判定本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2、 勘察工作的目的和任务勘察工作的目的:针对工程特点和场地岩土条件,按照国家现行规范、规程和标准进行工程勘察,查明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提供施工图设计和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及有关结论和建议。以此确定本次勘察工作的任务为:、查明沿线各地段的地形、地貌、地层结构特征、各类土层的性质、空间分布。必要时应对地基承载力进行评价;道路、管网通过沿山或山前埋藏较浅的基岩地段,应查明对设计和施工方案有影响的基岩分布界线、埋深及其风化破碎程度;道路穿(跨)越
6、铁道、公路、河谷地段,应查明微地貌特征,穿(跨)越断面的地层结构、各土层的工程地质特性,道路穿越河谷的地段,尚应对河床、岸坡的稳定性作出评价;、 查明沿线各地段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类型、性质、空间分布范围、发生和诱发条件、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并提出整治措施的建议和必要的防治工程设计参数;、查明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水位变化幅度与规律,当需采取施工降水疏干基坑时,尚应查明含水层范围、颗粒组成、渗透系数、补给来源,并提供施工降水设计参数;、 查明沿线各地段暗埋的河、湖、沟、坑及暗浜的分布范围、埋深及其覆盖层的工程地质特性;、查明沿线各地段的松软地层,可能产生潜蚀、流沙、管涌和地震液化地层的分布范
7、围、埋深、厚度及其工程地质特性;、对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进行评价,提供抗震设计所需的有关参数;、 判定环境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对可能采取明挖施工方案的深埋管网段,当在无粘性土层或粘性土层中垂直开挖超过坑壁自然稳定的临界深度时,应提供为深基坑开挖的边坡稳定性计算、支护方案选择,以及基底稳定性验算所需的参数,并在基坑开挖、降水时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作出论证和评价;3.道路地基基础方案选择原则根据沿线地层结构、岩土分布特征、道路标高等,沿线的道路及管网地基主要为人工填土、粉质粘土、含角砾粘土、块碎石、孤块石和基岩等,承载力一般均能满足要求,均可直接作为道路地基持力层。但对于道路设计线以下人工填
8、土分布厚度较大的地段及基底处于软弱土体段,应采取换填、夯实等地基处理措施。对管网底部局部架空的地段,应采用支墩穿越或跨越。由于道路均穿越了不同的岩土体,各类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差异较大,地基均匀性差,易产生地基不均匀变形。鉴于道路对地基不均匀变形较敏感的工程特性,对于道路穿越了两种力学性质迥异的岩土体衔接地段(如基岩与粉质粘土等相对软弱土体的相接处),为适应衔接地段的变形协调,可在相邻的强度高的持力层顶部设置砂砾石褥垫层,或其他适宜的工程措施,以防止地基不均匀变形。4.工程地质岩组划分根据勘察区岩土层的岩性特征、坚硬程度、抗风化能力和基本物理力学性质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并考虑岩层组合特征以及工程
9、地质特征,区内的岩体组合划分。从岩性和结构组合强度而言,C岩组最好, B组次之,A岩组为最差。本路段主要以B岩组及C岩组为工程地基使用对象,部分段以A岩组为工程地基使用对象。现将各岩组特征分述如下:4.1第四系松散软弱土类岩组(A岩组)按岩性、成因、结构分为两个基本土体类型:、坡洪积粉质粘土零星分布于工程区丘间沟槽段、部分缓坡平台段及鱼塘等地表地带,常年饱水,土体含水量高,多呈软塑状,表部流塑状,稳定性差,承载力一般为3080kPa,不能直接作为各类管道工程建筑的地基,需采取可靠的工程处理措施。、人工堆积层主要由人工堆积的素填土,杂填土仅局部分布,成分以砂泥岩碎块石为主,部分粘土及建筑垃圾,总
10、体结构极为松散,承载力一般为80150kPa,极不均匀,在保证整体稳定的前提下可作为管道及检查井地基,并需采取可靠的措施防止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未经处理,不能作为桥梁、挡墙等主要结构物的地基。4.2第四系松散中软中硬土类岩组(B岩组)按岩性、成因、结构分为两个基本土体类型:、坡残积粉质粘土及含角砾粉质粘土广泛分布于工程区缓坡平台段,多呈可塑状,属中软土,具中等压缩性,容许承载力一般100140Kpa,可作为管道、检查井等对地基承载力要求不高的建筑物持力层。不能作为桥梁、挡墙等结构物的地基持力层。开挖后稳定性较差,需采取放缓边坡或可靠的边坡支护措施。、崩洪积及崩坡积孤块石土、块石夹土孤块石成分
11、主要为中风化砂岩,部分强风化砂岩及泥岩,骨架孔隙间充填岩屑及粉土,架空明显,结构不均一。总体呈稍密中密结构,承载力一般为250350kPa,可作为管道、检查井、挡墙等一般工程建筑的地基。因孤块石块径大,难以挖掘,开挖后稳定性较差,需采取合理的坡比及可靠的边坡支护措施。4.3 软硬相间层状泥质岩、砂岩岩组(C岩组)岩性主要是中厚层砂岩,夹紫红色泥岩。上部砂岩饱和抗压强度高,抗风化能力较强,而下部泥质岩层强度低,具有遇水浸泡后易软化、失水易开裂崩解等特点。因此,其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砂岩的崩塌问题及泥质岩类的风化碎落问题。当地层倾向与坡向一致、倾角小于坡角时,在边坡开挖地段,特别是高边坡地段易产生基
12、岩顺层滑坡,因工程区岩层产状平缓,未见顺层滑坡,当工程边坡开挖时应重视局部崩塌问题。该岩组工程性能良好,可作为各类公路建筑物的地基持力层。5、设计工作方案 5.1 平面设计1、道路平面位置应按城市规划道路网布设。2、道路平面线性应与地形、地质、水文等结合,并符合各级道路的技术标准。3、应处理好直线与平曲线的衔接,尽量采用大的曲线半径,用圆曲线代替缓和曲线的设置,尽量不设置超高、加宽。4、根据道路等级合理设置交叉口、沿线建筑物出入口、停车场出入口、分隔带断口,公共交通停靠站位置等。 5.2路基设计路基设计原则(1)路基必须做到密实、均匀、稳定。路槽底面土基在不利季节应达到干燥或中湿状态,其土基设
13、计回弹模量值应大于等于30Mpa,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取措施提高土基强度。(2)路基填筑材料应因地制宜,合理采用当地材料或工业废料。(3)路基设计应满足防洪泄洪要求。(4)路基设计应经济、耐用。(5)路基设计要注意环境保护要求,注意工程景观效果。路基设计1、道路位于居民点处,必须清除建筑垃圾;位于农田处,必须挖除耕植土。2、路基边坡及防护1)、填方路段路堤边坡按1:1.5自然放坡,挖方路段路堤边坡按1:1自然放坡。2)、路堤穿水塘、跨河段,坡脚伸入水塘、河流时,常水位+0.5m以下到河底边坡1:1.75,临水面用厚度不小于0.6m的浆砌片石封面;,常水位+0.5m以上到路基设计标高边坡1:1
14、.5。3、道路经过水塘处理原则道路经过沟、塘、断头河部分,当淤泥层厚度小于2米时,清淤再填筑路基,压实厚度每层小于30cm;淤泥层厚度大于2米时,先清淤(1.5米以上),用直径大于30cm块石挤淤,再填筑路基,并进行超载预压(高1米,预压期1个月以上);对一些近期还需保留的河道、沟渠采用临时管道过渡,控制标高及桩位由实际施工中明确。5.3、路基填料要求车行道采用天然级配砂砾为路基填料分层碾压回填,最小砂砾层厚度为0.5M。绿化带内道路稳定层以下范围采用砂砾回填,以上范围按园林部门要求回填。人行道路基为025cm采用级配砂砾回填,25cm以下采用普通土为填筑材料,为了使填料能达到规定要求、应严格
15、控制最大粒径,槽底面以下080cm范围内,Dmax=12cm,80cm以下,Dmax=20cm。如遇弹簧土,根据实际情况另定加固措施。路基填筑及压实度填方路基应采用渗水性土分层填筑,均匀压实。路基压实度按重型压实际准,从路床面往下080cm应达到95%,80150cm应达到93%,150cm以下应达到90。对于零填或路堑路床的压实,在路床面以下030cm应达到95。膨胀土地基处理道路沿线广泛分布弱膨胀土。本着安全、经济、便于施工原则,对膨胀土进行下述处理。 填方路基:路床下耕植土层应挖除,并挖除膨胀土层深度0.8m。于路床底部、顶部、边坡范围采用80cm厚砂砾石外包层。堤心填土需选择符合路基填
16、筑要求的土或弱膨胀性土(胀缩率小于0.7);若堤心厚度小于1m,不能采用弱膨胀性土。 挖方路基:对弱膨胀土路床下采用80cm厚砂砾石层换填。膨胀土段的路基施工,应避开雨季作业,加强现场排水,保证地基和已填筑的路基不被水浸泡。膨胀土地区路基施工,开挖后各道工序要紧密衔接,连续施工,分段完成。路基填筑后不应间隔太久做路面。根据膨胀土自由膨胀率的大小,选用工作质量适宜的碾压机具,碾压时应保持最佳含水量;压实土层松铺厚度不得大于30cm;土块应击碎至粒径5cm以下。 5.4路面设计高等级路面通常采用水泥砼或沥青砼。水泥砼路面使用寿命较长,耐久性好,初期养护维修少。缺点是要求地下管线一次敷设到位,路面折
17、裂损坏维修复杂,维修期长,水泥砼路面板缝多,行车舒适性较差。沥青砼路面摊铺快速,施工方便,行车舒适,行车噪音低,局部开挖、修补比较方便,便于今后地下管线二次埋设。缺点是使用寿命较短,路面易形成车辙,开裂。本次方案设计拟定两种路面结构组合。根据道路性质,结合金华市婺城区罗店镇气象、工程地质及近年来的工程建设经验,本设计推荐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 5.5无障碍设施本工程无障碍设计主要考虑缘石坡道的设计和盲道设计。在平面交叉口人行横道两端,缘石坡道采用三面坡型,其宽度可小于人行横道宽度或与之等宽,位置要相互对正。 在十字路口需设4对共8座,丁字路口需设3对共6座缘石坡道。在小型路口或沿线单位出入口应采
18、用单面坡型缘石坡道。缘石坡道坡度为1/101/12,正面坡的宽度不得小于1.20m,坡面要做到平整而不光滑,正面坡中缘石外露高度不得大于20mm,以方便轮椅通行。人行道上的盲道可与缘石坡道衔接,但彼此应相距2030cm。人行道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在行走中最方便和最安全的地带。在城市主要通道的人行道上需设置盲道,协助视觉残疾者通过盲杖和脚底的触觉,方便安全地直线向前行走。盲道宽度随人行道的宽度而定,但不得小于0.60m。在人行道中,盲道一般设在距绿化带或树池边缘2530cm处。盲道应躲开不能拆迁的柱杆和树木以及拉线等地上障碍物。地下管线井盖可在盲道范围内,但必须与盲道齐平。 6.排
19、水设计方案 6.1 排水设计原则1、为保护城市水域,美化城市环境,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减轻城市排污管道建成后对现有受纳水体的污染程度,设计拟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体制。2、管道系统布置要符合地形趋势,一般情况下顺坡排水,取短捷路线,同时能满足城市的排水需要。3、管道应尽量避免或减少管道穿越不容易通过的地带或构筑物。4、根据城市道路竖向规划,安排好控制点高程,保证汇水面积内的雨污水能顺畅排除,并在高程上留有余地。5、生活污水拟由城区道路下的污水管集中收集至规划污水处理厂,经处理后排入附近水体。6、设计污水管道沿城市道路敷设,以便满足城市建设的需要。7、雨水采用就近排入排洪沟的原则,以减小管道直径,
20、节约投资。 6.2 排水体制1、排水体制叙述在城市和工业企业中通常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这些污水是采用一个管渠系统来排除,或是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系统来排除,污水的这种不同排除方式所形成的排水系统,称作排水系统的体制(简称排水体制)。排水系统的体制,一般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类型。合理地选择排水系统的体制,是城市和工业企业排水系统规划和设计的重要问题。它不仅从根本上影响排水系统的设计、施工、维护管理,而且对城市和工业企业的规划和环境保护影响深远,同时影响排水系统的总投资和初期投资费用以及维护管理费用。通常,排水体制的选择应满足环境保护的需要,根据当地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21、。而环境保护应是选择排水体制所考虑的主要问题。下面从不同的角度来进一步分析各种体制的使用情况。从环境方面来看,如果采用合流制将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全面截流送往污水厂进行处理,然后再排放,从控制和防止水体污染来看,是较好的,但这时截流干管尺寸很大,污水厂容量也增加很多,建设费用也相应地增高。采用截流式合流制时,雨天有部分混合污水通过溢流井直接排入水体。实践证明,采用截流式合流制的城市,随着建设的发展,河流的污染日益严重,甚至达到不能容忍的程度,为了改善截流式合流制的这一严重缺点,今后探讨的方向是应将雨天时溢出的混合污水予以贮存,待无雨天时再将贮存的混合污水全部送至污水厂进行处理,或者改建
22、成为分流制排水系统等等。贮存池可设在溢流出水口附近,或者设在污水厂附近,但会增加基建和管理费用,场地的选择有时也会有一定的困难。分流制是将城市污水全部送至污水厂进行处理,但初降雨水径流未加处理直接排入水体,这是它的缺点。近年来,国外对雨水径流的水质调查发现,雨水径流特别是初降雨水径流对水体的污染相当严重。分流制具有这一缺点,但它比较灵活,比较容易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一般又能符合城市卫生的要求,所以在国内外获得广泛采用,而且也是城市排水系统体制发展的方向。排水系统的选择是一项很复杂很重要的工作。应根据城镇及工业企业的规划,环境保护的要求,污水利用情况,原有排水设施,水质、水量,地形,气候和水体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设项目 设计 技术 6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