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西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6课《陈景润与哥德巴赫猜想》优质课公开课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共3页).doc
《小学数学西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6课《陈景润与哥德巴赫猜想》优质课公开课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共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西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6课《陈景润与哥德巴赫猜想》优质课公开课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共3页).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小学数学西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6课陈景润与哥德巴赫猜想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哥德巴赫猜想是“数学王冠上的明珠”,同时让学生了解到,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这一领域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果,激发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敢于大胆提出猜想,并试着能对猜想进行初步的一些验证。2学情分析通过第一单元“因数与倍数“的学习,对质数、合数已经能正确分辨,对于学习了解哥德巴赫猜想有一定的基础。3重点难点对“素数”的理解,以及一些较长文字的描述。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一、介绍哥德巴赫PPT出示哥德巴赫照片,简介
2、:哥德巴赫(GoldbachC),出生于1690.3.18是德国数学家;出生于格奥尼格斯别尔格(现名加里宁城)。曾在英国牛津大学学习;原学法学,由于在欧洲各国访问期间结识了伯努利家族,所以对数学研究产生了兴趣;曾担任中学教师。1725年到俄国,同年被选为彼得堡科学院院士;1725年1740年担任彼得堡科学院会议秘书;1742年移居莫斯科,并在俄国外交部任职。曾提出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活动2【讲授】二、哥德巴赫猜想的具体内容1、PPT出示手稿及其简介:1729年1764年,哥德巴赫与大数学家欧拉保持了长达三十五年的书信往来。在1742年6月7日给欧拉的信中,哥德巴赫提出了以下的猜想: “任一大于
3、2的整数都可写成三个质数之和。”2、n哥德巴赫在信中他写道:“我的问题是这样的:随便取某一个奇数,比如77,可以把它写成三个素数之和:77=53+17+7;再任取一个奇数,比如461,461=449+7+5,也是三个素数之和,461还可以写成257+199+5,仍然是三个素数之和。这样,我发现:任何大于9的奇数都是三个素数之和。但这怎样证明呢?虽然做过的每一次试验都得到了上述结果,但是不可能把所有的奇数都拿来检验,需要的是一般的证明,而不是个别的检验。”欧拉回信说:“这个命题看来是正确的”。但是他也给不出严格的证明。同时欧拉又提出了此一猜想可以有另一个等价的版本: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是两个素
4、数之和,但是这个命题他也没能给予证明。不难看出,哥德巴赫的命题是欧拉命题的推论。活动3【讲授】三、哥德巴赫猜想的进展1、n哥德巴赫猜想貌似简单,要证明它却着实不易,成为数学中一个著名的难题。18、19世纪,所有的数论专家对这个猜想的证明都没有作出实质性的推进,直到20世纪才有所突破。1937年苏联数学家维诺格拉多夫(.M.B,1891-1983),用他创造的三角和方法,证明了任何大奇数都可表示为三个素数之和。不过,维诺格拉多夫的所谓大奇数要求大得出奇,与哥德巴赫猜想的要求仍相距甚远。2、n关于偶数可表示为a个质数的乘积 与b个质数的乘积之和(简称“a + b”问题)进展如下:n1920年,挪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陈景润与哥德巴赫猜想 小学 数学 西南师大 年级 下册 第一 单元 陈景润 哥德巴赫 猜想 优质课 公开 教师 资格证 面试 试讲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14199694.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