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复习资料(共7页).doc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复习资料(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复习资料(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一、放大镜1、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五分之一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2、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3、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4、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发明了放大镜。5、放大镜又叫凸透镜。 作用: 能放大物体的图像。 特点是: 镜片是透明的,中间厚边缘薄。6、水滴也能放大物体,能放大物体的器具都具有放大镜的特点。7、装水的烧杯、烧瓶、广口瓶、试管等(圆柱体)都有放大物体的功能。长方体 正方体的则不能。球形的透明物体装水后放大倍数最大。8、人类很早就发现某些透明的宝石可以放大物体的影像,最早使
2、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的。9、13世纪 ,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其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10、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较大?答:镜片中央凸的越厉害,放大镜倍数越大。(注意:放大倍数和直径没有关系)11、为什么把放大镜叫做凸透镜?答:因为放大镜镜片具有透明、 中间厚边缘薄的特点,且具有能够把物体图像放大的功能。12、放大镜为什么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水滴、装水的烧杯、烧瓶、试管还有透明的圆柱形和球形的器皿为什么也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答:因为它们都具放大镜的特点即透明、 中间厚边缘薄13、怎样正确的使用放大镜?有几种方法?答:两种。
3、 第一种: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第二种: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14、用放大镜观察计算机和电视机屏幕图像,其实图像是由红、蓝、绿三种颜色的色彩点组成。二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1、昆虫在自然界中种类繁多,分布很广,它们有着和其他动物不同的身体构造和本领。2、苍蝇落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和它的脚的构造有关。3、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是因为他们的触角。4、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5、辨别蝴蝶、 蝗虫、 蚕蛾、 天牛的触角。6、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的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7、
4、科学研究表明 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的多。8、昆虫的特征:三对足 、一对触角、 并不是所有的昆虫都有翅膀。9、蚜虫的天敌是草蛉和草蛉的幼虫 七星瓢虫10、蚜虫在植物的嫩枝上吸食汁液,每个蚜虫只有(针眼般)大小,用肉眼只能看见密麻麻的一片,在10倍的放大镜下可以看清它们的肢体。11、蚜虫是黄色的,小小的,像小米看起来密密麻麻的。当蚜虫进食的时候,它全身蠕动,嘴顶着叶子。三 、 放大镜下的晶体1、我们身边不仅有精彩纷呈的昆虫世界,还有一个种类繁多的物质世界。2、食盐、 白糖 、碱面、 味精的颗粒都是有几何规则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叫做晶体。3、自
5、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是立方体 有的是金字塔 有的像一簇簇的针,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4、许多岩石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如花岗岩是有 长石 、云母 、石英等晶体组成 。晶体还有黄铜矿、 雪花、 VC水晶等 。5、制作晶体的方法有减少水分法(蒸发法) 降低温度法(也叫凝结法)。6、怎样制作食盐(或白糖、碱面)晶体、 先制作一些浓的的食盐(或白糖、碱面)的溶液,用滴管滴几滴在玻璃片上,待水分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在玻璃上留下的痕迹就是食盐(或白糖、碱面)的晶体。四 、怎样放得更大1、青苔看起来好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微小世界 教科版 六年级 科学 下册 第一 单元 微小 世界 复习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