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选读学习心得(共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经典选读学习心得(共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中医经典学习心得 黄帝内经是我国第一部中医学著作,分为素问和灵枢,共18卷,162篇,是先秦至西汉医学经验和理论总结。 这学期能开设中医经典选读课程,我非常高兴,因为学习中医离不开经典,经典是学习中医的理论基础,而内经是学习中医的的必读之作。内经可称为源泉,各个时代,各个社会中,中医的内经是产生各种思想的来源,每个人读经典,读出不同学派,不同心得。 “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
2、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此阐述了养生之道,在于调和人体阴阳,遵循养生的方法和技术,有合理的饮食起居习惯,劳逸适度,才会形神俱调,尽享自然寿命。我们要与大自然亲近,遵循自然规律,时时想到天人合一。我们作为现代人,要注重自我养生及养生知识的推广。 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邪?将天数然也? 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六七,
3、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人的精气的一个由盛转衰的过程,伴随着人的一生。五七时阳明脉衰,此时女性的胃气并不衰败,为到五七时女性的气血减少,不能濡养颜面,故面始焦。现代的美容养颜不可违背规律。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寒极生热,是谓真寒假热;热极生寒,是谓真热假寒。寒气生浊,本在下,却上逆上焦,阻滞气机,致气机不通,故(月真)胀。热气生清,本在上,却下陷下焦,下焦气机失常,故飧泄。故上焦之病不可忽视下焦,下焦之病莫忘上焦。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4、,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治病必求于本,本为阴阳,阴阳的变化贯穿于疾病的始终。清代医家黄元御很重视阴阳,它认为一切皆在阴阳中。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冬为阴也,“重阴必阳”,故 春必温病;风为阳也,“重阳必阴”,夏生飧泄;暑为阳也,“重阳必阴”,故秋必痎疟;湿为阴也,“重阴必阳”,故冬生咳嗽。此为圆运动的伏邪变化。 伤寒论 伤寒论最重要的是六经辩证理论体系,是临床上辩证的重要工具。在学习中,认识到了许多,如桂枝汤中的甘草,黄连阿胶汤中的鸡子黄等,学习伤寒更重要的是认识六经辩证的本证及传变、兼证、变
5、证。 “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外感疾病多为脉浮,太阳经循行于头项,故项强,恶寒则为卫气较弱,不能温煦机体。“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中风,由于汗孔而入肌肤腠理如矢之中靶,名曰中风,人体发热由于正邪斗争剧烈,恶风则因为风邪入里与正气相争,风邪盛于正气故恶风,属于阳,属于阴者,其性和缓;属于阴,属于冷者,其性紧急。风者阳邪也,其性温,故脉缓。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方一。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方中桂枝实表阳,调荣卫也,荣气偏郁,运动不圆,中气必虚。故用炙草以补中气,生姜大枣助胃气,补胃液,以调荣卫也。 芍药敛荣气之疏泄者,降胆经也。桂枝汤中用生姜、大枣、甘草补中调气,重视中焦脾胃的功能。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恢复是驱邪的重要武器。 我选择了内经、伤寒作了一些注释,写了一点看法,还有许多,但因时间的关系,到此为止。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