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临床执业医师综合知识点(一百一十四)(共3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8临床执业医师综合知识点(一百一十四)(共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临床执业医师综合知识点(一百一十四)(共3页).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抽样调查(3)分层抽样:先将研究对象按主要特征(性别、年龄、职业、教育程度、疾病严重程度等)分为几层,然后再在各层中进行随机抽样,用以组成调查的样本。这样分开时是各层的资料,合起来则可估计总体水平,同时保证了各层至少在重要的相关因素方面取得均衡。(4)整群抽样:可抽到的不是个体,而是由个体组成的集体(即群体)。将总体分为若干“群”,每一群中包括若干观察对象,如班级、连队、居民小组等,这些群体是从相同类型的群体中随机抽出的.被抽取的群中的所有观察单位都是调查对象。(5)多级抽样:将抽样过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使用的方法往往不同,即将以上抽样方法结合使用,其在大型流行病学
2、调查中常用。(二)现况调查的概念、种类和目的现况调查是按照事先设计的要求,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有关因素与疾病的资料,描述当前疾病的分布、某因素与疾病的关系。其种类有:普查和抽样调查。首要目的是: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于特定时间内在某地区人群中分布情况及影响分布的因素;描述某些因素或特征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寻找病因及流行因素线索;进行疾病监测;早期发现病任、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3.病例对照研究(一)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特点和样本量估计病例对照研究亦称回顾性研究,是选择患有特定疾病的人群作为病例组,和未患这种疾病的人群作为对照组,调查两组人群过去暴露于某种可能危险因素的比例
3、,判断暴露危险因素是否与疾病有关联及其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用于探索疾病的可疑危险因素,检验病因假说,提供进一步研究的线索。该研究的特点是:属于观察性研究方法,研究者客观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暴露情况,而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设立对照,设计了单独的、由未患所研究疾病的人群组成的对照组,用来与病例组进行比较;观察方向由“果”至“因”,已知研究对象患某病或未患某病,再追溯既往是否暴露于可疑危险因素;难以证实因果关系。估计样本量的决定因素有:人群中暴露于某研究因素人群所占的比例;预期暴露于该研究因素造成的相对危险度或比值比;预期达到的检验显著性水平仅,为统计学的第l类错误;预期达到的检验把握度(
4、1-)。这些决定因素确定之后,可以根据公式或查表得到样本量。(二)病例对照研究资料的分析方法、指标及其意义通常计算比值比(OR)和对0R进行假设检验,用来估计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关联强度。其数值范围是从0到无限大的正数。OR=ad/bc,当OR=1时,表示暴露与疾病无关联;当0R1时,说明暴露使疾病的危险度增加,称为正关联;当OR1,正关联,暴露是疾病的危险因素;1,说明暴露因素与疾病有正关联;RR=1,说明暴露因素与疾病无关联;RR1,正关联,暴露是疾病的危险因素;1,负关联,保护因素偏倚:选择(失访)、信息、混杂(2)归因危险度(AR):暴露组发病率和非暴露组发病率的差RR=a/(a+b)/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临床 执业 医师 综合 知识点 一百 十四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