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海各区中考物理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数据表格((word版包含答案)(共18页).docx
《2019年上海各区中考物理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数据表格((word版包含答案)(共18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上海各区中考物理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数据表格((word版包含答案)(共18页).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19 年上海中考物理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数据表格1(19 嘉定区一模)某班同学在学习“重力”时,根据“用手掂物体”的活动体验和生活经验对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出了以下猜想:实验序号质量(千克)重力(牛)10.101.020.252.530.303.0猜想 1:物体的质量;猜想 2:物质的种类。表一被测物体:大米表二被测物体:黄豆实验序号质量(千克)重力(牛)40.080.850.202.060.363.6表三被测物体:陶泥实验序号质量(千克)重力(牛)70.050.580.151.590 .404.0请你举出一个实例,作为提出猜想 1 的依据 。根据上述猜
2、想与假设,他们分组设计实验方案,利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得质量已知的多份大米、黄豆和陶泥所受的 重力,实验中记录的有关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2 与 3 或 4、5 与 6 或 7、8 与 9 中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同学们在交流时发现根据实验所测数据无法直接比较物体受到的重力与物质种类的关系,理由是: 。他们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其质量的关系发现:大米、黄豆和陶泥受到的 重力和其质量的比值是个定值,且都相同,这表明猜想 2 是否成立? 本实验进行了多次测量,其目的与以下实验多次测量目的不同的是
3、 A测定物质的密度B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关系C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D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 (19 青浦区一模)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固态物质做实验。实验序号体积(厘米 3)质量(克)11092201833027实验时,分别测出它们的体积和质量,记录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 表一 甲物质(固态)专心-专注-专业表二 乙物质(固态)实验序号体积(厘米 3)质量(克)41011520226303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2 与 3(或 4、5 与 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4、: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是不相同的。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初步结论是: 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 。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 。为了进一步研究,他们又通过加热方式使甲、乙物质都变为液态,再分别测出它们的体积和质量,记录数据如表 三、表四所示。实验序号体积(厘米 3)质量(克)710108202093030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三(或表二和表四)的数据及实验现象,可初步得出: 。表三 甲物质(液态)表四 乙物质(液态)实验序号体积(厘米 3)质量(克)101081120161230243(19 金山区一
5、模)为了探究柱形物体对支持面产生的压力形变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小组同学猜想:可能与柱形物体的重力、形状、底面积大小有关。他们用底面积相同、重力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放在同一水平细沙面上进行实验(如图(a)所示),接着他们再把若干个相同的长方体放在同一水平细沙面上进行实验(如图(b)所示),实验时他们测量了沙面下陷程度,并将有关数据记录在表一、表二中。实验序号形状压力(牛)受力面积(厘米 2) 下陷程度(毫米)1长方体21022正方体31033圆柱体6105实验序号形状压力(牛)受力面积(厘米 2) 下陷程度(毫米)4长方体2545长方体41046长方体61547 /(1) 分析比较实验
6、序号 1 和 2 和 3 的数据及观察的现象,得到初步结论:受力面积不同,柱形物体对支持面压力越大,压力产生的形变效果越显著。理由: 。(2) 进一步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4 和 5 和 6 数据及观察的现象可得到结论: ,柱形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形变效果相同。(3) 小明同学发现以上 6 次实验还不能探究柱形物体对支持面压力的形变效果与形状有无关系,他应该选择其他物体再次进行实验,请把该物体符合要求的各项数据填写在序号 7 中。(4) 从上列表格中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小组同学总结归纳得出:若要比较柱形物体对支持面压力产生的形变效果显著程度,可以观察比较 以及计算 所受的压力大小进行判断。4(19
7、黄浦区一模)为了研究柱体浸入水中的过程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情况,某小组同学选用高度 H、底面积 S 均不同的柱体 A、B,一个盛有水的柱状容器进行实验。他们将柱体 A 逐步浸入盛有水的容器中,测量并记录其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及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如图所示。接着仅换用圆柱体 B 重新实验。并将全部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实验序号S(米 2)h(米)P(帕)10.030600020.1620030.2640040.3660050.46600(实验中容器内水均未溢出)。表一柱体 A:H0.3 米表二柱体 B:H0.18 米实验序号S(米 2)H(米)P(帕)60.050600070.12640080.156
8、50090.186600100.206600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2、3、4 或 7、8,9 数据中的 p 和 h 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在同一个盛水容器中浸入同一柱体,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4、5 或 9、10 数据中的 p 和 h 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在同一个盛水容器序号小组容器中液体的密度(103 千克/米 3)圆柱体的质量m (千克)圆柱体的底面积S(102 米 2)深度 h(米)1甲0.80. 060.050.1520.80.120.060.2530.80.120.050.30中浸入同一柱体,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3、7 或 4、9 中的实验现象、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在同一
9、个盛水容器中 p 相等。实验序号1234567实验情形物(千克/米 3)70080012001200120024003600V 物(米 3)1103110311032103310311031103p 液(帕)70080010002000300010001000p 地(帕)700800120024003600240036005(19 闵行区一模)某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比较物体浸入液体前后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变化量p 液和容器对地面压强变化量p 地之间的大小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相关实验。实验中,他们在一柱形容器内装入适量某液体,然后将不同密度、不同体积的物体浸入液体中,待物体静止后,利用仪器测出了p 液和
10、p 地,并将实验结果记录于如表。(1)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 或 2 的数据,可以得出初步结论:将物体放入装有液体的柱形容器中,当物体处于 状态时,p 液等于p 地。(2)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3、4、5、6 或 7 的数据,可以得出初步结论:将物体放入装有液体的柱形容器中,当物体沉底时,p 液 p 地。(3) 该小组同学计算了不同物体沉底时p 地与p 液的差值,又有新的发现:(a)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3、6 和 7 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 。(b)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3、4 和 5 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 。6 (19 普陀区一模)甲、乙、丙三个小组同学发现如图(a)所示的驳船底部设计得比较宽大。
11、于是,他们想“探究驳船的底部到液面的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时,他们用圆柱体来模拟驳船,并选取了密度不同的三种液体来模拟不同密度的水域,将质量和底面积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分别放入液体中,每次都使圆柱体漂浮在液面上,如图(b) 所示。实验过程中,他们测量了所用圆柱体的质量 m、底面积 S 和它的底部到液面的深度 h,所有数据均记录在下表中。4乙1.00.120.060 .2051.00.250.100.2561.00.300.100.307丙1.20.120.100.1081.20.120.050.2091.20.300.100.25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 与 3(或 5 与 6 或 7 与 9)的
12、实验数据及相关条件,他们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漂浮在液面上的圆柱体,圆柱体底面积 S 和液体密度相同时,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2 与 3(或 7 与 8)的实验数据及相关条件,他们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漂浮在液面上的圆柱体,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的实验数据及相关条件,他们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漂浮在液面上的圆柱体,圆柱体的质量 m 和底面积 S 相同,液体密度越大,圆柱体的底部到液面的深度 h 越小。三个小组的同学对表格中的数据计算之后,进一步综合归纳结论,a. 分析比较实验数据 2、5 与 9 或 3 与 6 或 4 与 8 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漂浮在液面上的圆柱体, ,圆柱体的底部到液面的
13、深度 h 相同。b. 分析比较实验数据 2、5 与 9 和 3 与 6 和 4 与 8 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漂浮在液面上的圆柱体, 。通过上述研究的过程,同学们明白了驳船载重小并且底部设计比较宽大,主要是为了减少 ,避免搁浅的发生。7(19 虹口区一模)小张和小王做“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他们用干电池作电源,通过改变串联的干电池节数改变电压。图(a)、(b)分别是小张、小王设计的实验电路图。他们交流后认为应按图(a)进行实验,请分析原因: 。实验序号电压(伏)电流(安)11.20.1222.40.2433.60.36他们选用导体 A、B 进行实验,将数据记录在表一、表二中。表一: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上海 各区 中考 物理 试题 分类 汇编 数据 表格 word 包含 答案 18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14217630.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