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调节解读(共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质调节解读(共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水 质 调 节岳阳职业技术学院 柳林 鱼类生活于水中,平时看不见摸不着,鱼类在池塘中的生活和生长情况,都是通过水体环境的变化来反映的。人们的各种养殖措施也都要通过水环境而作用于鱼体。因此,水环境成了养鱼人和鱼类之间的桥梁。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人 水 鱼”的模式来表达。所以渔民有“养好一池鱼,先要管好一池水”的传统经验。人们研究和处理养鱼中的各种矛盾,往往从鱼类的生活的水环境着手,根据鱼类对各种环境的要求,人为地调节和控制养鱼水质,既为所养鱼类创造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又有丰富高质量的饵料,从而提高单位面积的鱼产量。一、基础知识1水质 水质即水的质量。养殖的种类不同,则
2、对水的要求不同。2透明度 透明度表示光线透入水中的程度。养殖池塘的透明度主要取决于水体中的浮游生物数量的多少。3溶解氧 池水中溶解氧气的多少是水质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水中溶氧从多方面影响到鱼类的生长和鱼产量。我国养殖的几种主要鱼类,在成鱼阶段,可允许的溶解氧为每升3毫克以上,当溶氧量降到每升2毫克以下时就会发生轻浮头,降低到每升0.6-0.8毫克时严重浮头,而降低到每0.3-0.4毫克时就开始死亡。池中氧气的来源主要是水生植物(一般池塘主要是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所产生,一部分则是空气中的氧溶解入水中。氧气的消耗对于一般的肥水养鱼池来说,以溶解的、悬浮的沉积水底的各种有机物质的氧化分解占主要地位,
3、而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呼吸只占次要地位。上述关系的具体数值。精养鱼池溶解氧具有昼夜变化、垂直变化、水平变化、季节变化。4酸碱变 水体的酸碱度用pH值表示,当pH值等于7时,水溶液为中性;小于7时为酸性;大于7时为碱性。5池塘淤泥 池塘经过一定时期的养鱼生产,池底淤积了一定厚度的塘泥即淤泥。淤泥过多,容易恶化水质、致使下层氧债高,并且容易发生鱼病。6浮游生物 指在水层区营浮游生活的生物,可分为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浮游生物是水环境中鱼、贝、虾等动物的主要饲料。淡水浮游植物分为八个门:金藻门、黄藻门、隐藻门、甲藻门、硅藻门、裸藻门、绿藻门、蓝藻门。浮游动物 淡水浮游动物主要是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和多细胞的
4、轮虫、枝角类(红虫)桡足类。二、水色和浮游生物组成 养鱼池中的水总是呈现一定的颜色。养鱼水体的水色主要是由浮游生物所造成的。有经验的人可以根据水色推知池水的浓淡和浮游生物的大致组成,并判断出水质的好坏,据以采取相应的水质调节措施。因此,看水色是养殖的基本功。肥水中浮游生物多,而且大多为易消化的种类。活水中浮游植物处于繁殖盛期,水色不死滞,随光照和时间常有变化。嫩易消化的浮游植物较多,细胞未衰老的反映,水色鲜嫩不老,如果蓝藻等不易消化的种类大量繁殖,水色呈灰蓝或蓝绿色,或者浮游植物细胞衰老,都会导致减低水的鲜嫩度,变成“老水”。爽水中浮游植物未大量死亡,蓝藻较少,水面无浮膜,水质清爽,混浊度较小
5、,透明度通常情况下大于20-25厘米,水中含氧量较高。二、水质判断 1看水色。肥水水色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以红褐色(包括黄褐、茶褐色等)为主,一类以油绿色为主(包括黄绿、油绿、蓝绿、墨绿等)。2看水色是否有变化。池塘浮游生物发生日变化和月变化,种类不断更新,池塘物质循环快,这种水称为“活水”。3看是否有水华。由于某种浮游生物在水中大量繁殖形成云彩状的颜色水华。4看下风油膜。一般肥水池塘下风油膜多、性粘,发泡并有日变化。即下午比上午多,上午呈黄褐色或烟灰色,下午往往带绿色,俗称“朝红晚绿”。三、池塘常见水质类型 1肥水。池水呈黄(红)褐色或油绿色。水质浓而不混浊,透明度适中,水色日变化明显,水
6、面有一层油膜,往往有“朝红晚绿”的变化。水中浮游生物多,池水溶氧较充足。这种水既保持鱼类较好的生活条件,又给予鲢、鳙鱼丰富的天然饵料,素有“肥、活、爽”之称。指标生物是隐藻和轮虫的大量繁殖。2瘦水。水色清淡,呈浅绿色或浅黄色,透明度大,水色无日变化,池塘溶氧条件好,但浮游生物数量少,对鲢、鳙鱼生长不利。俗话讲:“清水白汤白养鱼”。应及时投饵施肥。这种水的指标生物是青泥苔(丝状藻类大量繁殖)。3老水。静水的养鱼池塘长期不加水,不换水,也未采取其他水质调节措施的池水,都叫老水。水色呈铜绿色或浓绿色。水质浓,透明度低,下层水的溶氧条件差。鱼容易浮头。水色日变化不明显,水中浮游植物数量多,但大多为不藻
7、、微囊藻等大量繁殖)。4水华水(转水)。水色呈红褐色,其中有蓝绿色、草绿色、酱红色云块状或丝状水华。水质肥,透明度低,水色日变化十分显著,下层水的溶氧条件差,浮游植物数量极多,种类少,鱼类易消化的藻类占绝对优势。鲢、鳙鱼在这种水中生长很快。但这种水质的溶氧条件差,如遇天气突变,不仅容易引起鱼类缺氧浮头,而且往往连藻类本身呼吸所需的氧气也供不应求,造成藻类大量死亡,水色转青发臭,俗称“臭清水”,引起池鱼泛池事故。鱼谚有“转水养危险鱼”之称。它的指标生物是蓝绿裸甲藻大量繁殖。这种水应根据其变化特点和天气情况,控制投饵施肥量,并采用合理使用增氧机和加注新水等方法,将水华控制在较低水平。四、水质调节的
8、主要措施水质调节的任务,在于为所养鱼创造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而各种饵料生物又能保持一个较高的数量和较理想的种类组成。在养鱼生产中,水质调节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四个方面。1水质调节的常规方法。 ( l)适当施肥 ( 2)适时加注新水2合理使用增氧机调节水质。增氧机的类型很多,其中叶轮式增氧机效果最好,每千瓦小时可增氧3-4千克,每千瓦可负荷2亩水面;喷水式增氧机效果最差,一般每千瓦小时只能增0.22-0.48千克。使用增氧机既能增加池水的溶氧量,又能造成池水的上下对流混合,使上下层水中溶氧趋于均匀分布,起到搅水的作用。可以节约用水,节约肥料,改善水质,增加池塘生产力,提高放养饲养密度,降低饵料系数,
9、减少鱼病发生。据资料表明,在相似的条件下,使用增氧机可增产13.4 %-14.4%;池塘溶氧量在4毫克升和2毫克升时,其饲料系数相差近1倍。在使用增氧机时,人们归纳了“三开”“两不开”的使用原则,即晴天时中午开机,阴天时次日清展开机;阴雨连绵或由于水肥鱼多等原因而有严重浮头危险时,要在浮头之前,一般在半夜前后开机;在一般情况下,傍晚不要开机;阴雨天白天不开机。其中最关键的是在养鱼季节的晴天中午开机,把上层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送到下层,消除下层氧债,提高整个池塘氧气含量达到改善水质增加产量的目的。3水质调节的化学方法。化学方法是指向池水中施放某些化学药剂,达到改良水质的目的。常用的化学药剂有石灰、若干种生氧剂和专门的配合水质改良剂等在养鱼生产中,使用最多、用得最广、最有实用价值还是石灰石灰的主要作用是直接调整pH 值和增大水的硬度。用的剂量和方法,一般结合鱼病防治进行。4水质调节的生物方法。在目前的养殖生产中,将一定数量益生菌肥和制剂施入池中,或者在池中种植一些水草,通过生物的作用净化水体,特别是下层水体耗氧和有害物质得到良性转化,改善水质以促进鱼类、虾类等养殖动物正常生长,预防病害和提高产品质量。 附:浮游生物图片浮游植物 浮游植物枝角类 桡足类 原生动物 轮虫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